↑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选择题 9 题,综合题 1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9 题
  1. 《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他们的目的只有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工人运动的第一部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对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主张以和平的方式获取政权

    B.“锁链”指的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说明了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所取代

    C.“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是无产阶级必将战胜资产阶级,消除剥削,消灭阶级

    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共产党宣言》)。有学者提出应根据该著中原文“Aufhebung”,把 “消灭”应翻译为“扬弃”。对此现象,也有学者认为应从作者写作的立足点和上下文语境中来理解。对这场争论所反映的史学认识应是

    A.翻译为“扬弃”更符合马克思本人的意思

    B.要鼓励历史研究中的大胆创新,鼓励给定论“翻案”

    C.时代不同了,历史文本的含义当然也随之改变

    D.历史研究应尊重文本,并努力还原其客观真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巴黎公社会议决定,在市政厅开设公共食堂。公社委员因时间紧张或公务缠身,就在食堂自己掏钱买定价份饭吃。饭菜的价格和花样都是有规定的,午餐标准1.5法郎,晚餐2法郎,每人只准喝半瓶劣质葡萄酒。就是这样一个公共食堂,也严禁公社委员们的家属使用。材料主要反映了

    A.公社因财政紧张提倡节俭

    B.巴黎公社倡导公仆意识

    C.公社的公共食堂管理规范

    D.公社实行平均主义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巴黎公社失败的经验教训验证了《共产党宣言》中哪项主张的正确性

    A.无产阶级应当建立自己统一的革命政党来领导革命

    B.无产阶级应当建立本阶级的政权

    C.无产阶级应该进行暴力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应该在几个发达国家同时进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解释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时,列宁这样说道,“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列宁的这段话可理解为(   )

    A.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革命

    B.在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以前不能进行革命斗争

    C.革命的成功需要成熟的主客观条件作保证

    D.1871年是革命条件成熟与否的分水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巴黎公社被称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早产儿”,主要因为

    A.它是欧洲的第一次大规模工人起义

    B.它没有成功建立社会主义政权

    C.它是法国资本主义上升阶段情况下爆发的起义

    D.它是在准备不充分情况下发动的起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自由的巴黎,它给法兰西作出榜样,尊劳动为至高无上的主人来支配发抖的老板们……”这首法国诗歌反映的是 (   )

    A.攻占巴士底狱            B.《人权宣言》颁布

    C.第一帝国诞生            D.巴黎公社建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某位学者比较近代史上两种政治经济制度,指出:“‘乙主义’可算是因著‘甲主义’而产生的一种变态。‘甲主义’提倡各种经济因素公平而自由的交换,是以个人的私利观作主宰。‘乙主义’则从整体利益出发,以政治力量强迫消灭私有经济,干预生产经营。”上文中,“甲主义”、“乙主义”分别是指:

    A.封建主义、资本主义           B.资本主义、共产主义

    C.法西斯主义、共产主义         D.共产主义、新保守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针对美国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总统因主张向中下层人群倾斜的政策被媒体冠以“奥巴·马克思”之名,这从侧面反映出马克思主义理论:(   )

    A.能缓和失业危机

    B.能缓解社会分配不均

    C.反映了无产阶级利益要求

    D.是奥巴马总统的信仰之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解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140名工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材料二   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恩格斯:《反杜林论》

    材料三   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会到来,无产阶级终将获得最终胜利。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写到“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和阶段性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的认识。

    (3)结合19世纪60、70年代欧洲大陆主要大国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基本原因,阐述对恩格斯这一结论的理解。恩格斯观察历史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