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5 题,其中:
单选题 19 题,填空题 5 题,实验题 5 题,作图题 2 题,简答题 1 题,计算题 2 题,综合题 1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8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9 题
  1. 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普通筷子长度约为24dm

    B. 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40cm

    C. 一层楼高约为3m

    D. 一张纸厚度约为0.9mm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甲乙两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当于地面(  )

    A. 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   B. 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

    C. 甲上升,乙下降   D. 甲下降,乙上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应控制环境声音不超过(  )

    A. 50dB   B. 70dB   C. 90dB   D. 110dB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乙、丙的响度相同   B. 甲、乙、丁的音调相同

    C. 丙的音调最低   D. 甲、乙的音色相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与信息。下列实例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 利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

    B.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 利用超声波检测锅炉有无裂纹

    D. 盲人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测得一张小桌面的边长为0.500m,后来把该米尺跟标准米尺校对,发现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3m,则这张小桌面的实际边长约为(  )

    A. 0.502m   B. 0.5015m   C. 0.500m   D. 无法判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图所示,AB为一物体,C是一个不透明的物体,若人眼在不同的区域1、2、3、4处来观察物体AB,则人眼完全看不到物体AB的区域是(   ).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不透光物体 (足够大)中紧密嵌有一凸透镜,透镜左侧两倍焦距处,有一个与主光轴垂直的物体AB,在透镜右侧三倍焦距处竖直放置一平面镜MN,镜面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B、N两点都在主光轴上,AB与MN高度相等,且与透镜上半部分等高.遮住透镜的下半部分,则该光具组中,物体AB的成像情况是(  )

    A. 两个实像,一个虚像   B. 一个实像,两个虚像

    C. 只有一个虚像   D. 只有一个实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情形,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入射角等于60°   B.折射角等于40°

    C.NN′是界面       D.MM′的右边是玻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汽车分别在干燥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车头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如图所示,则在某个月光很暗的夜晚,汽车行驶在沥青路面上,假设对面无来车,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  )

    A. 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折射

    B. 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C. 前方的水坑,驾驶员看起来非常亮

    D. 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一个点光源S,放在平面镜MN前,若镜MN不动,光源S以速度2m/s沿与镜面成60°角的方向向右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则光源S在镜中的像S′将(  )

    A. 以速度4m/s沿SO直线方向向右平移

    B. 以速度2m/s沿垂直于SO方向向上平移

    C. 以速度2m/s沿垂直于SO方向向下平移

    D. 在S上看到的像沿S′S方向以速度2m/s向S靠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下半部分被截去,其上半部分的高度为L.在其左焦点F处放有高为L的发光物AB,在右焦点F',处放有一平面镜MN.则关于AB通过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成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和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B.成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和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C.AB的上半部分成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下半部分不成像

    D.AB的下半部分成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上半部分不成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情况中物体的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的是(    )

    A. 水稻的种子被“嫦娥一号”从地面带入太空

    B. 密闭容器内的冰全部熔化成水

    C. 一支粉笔被老师用去一半

    D. 一块汉白玉被雕刻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现有一台旧天平,虽然其两臂长不等长,但是可以设法将其调节到平衡状态,砝码盒中有各种规格的砝码,其中最小质量的砝码为0.1g.用此天平称质量为4g的药品,先放在左盘中称,再放入右盘中称,记下两次结果,其记录数据可能是下列的哪一组?(  )

    A. 3.5g、4.6g   B. 3.4g、3.6g   C. 3.3g、3.7g   D. 3.2g、4.7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2017•云南卷)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

    B. 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 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

    D. 甲、乙是同时出发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研究表明:雨滴自高空由静止下落,雨滴下落过程中受空气阻力随其速度增大而增大,因此经过一段距离后将匀速下落,这个速度称为此物体下落的终极速度.假设每个雨滴可看成球形,每个雨滴的密度相同,雨滴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的阻力与雨滴的半径r的平方成正比,与下落速度v 的平方成正比,即f阻=kr2v2,其中k为比例常数,对于常温下的空气,比例系数k=3.4×10﹣4Ns/m2.已知球的体积公式:V=π•r3(r为半径),g=10N/kg.每个雨滴最终都做匀速运动.如果两个雨滴的半径之比为1:4,则这两个雨滴的落地速度之比为(  )

    A. 1:8   B. 1:4   C. 1:2   D. 1:1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对做匀减速运动的物体(无往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

    B. 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大

    C. 速度随时间增大,位移随时间减小

    D. 速度随时间减小,位移随时间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一容器装满水后,容器和水总质量为m1;若在容器内放一质量为m的小金属块A后再加满水,总质量为m2;若在容器内放一质量为m的小金属块A和一质量也为m的小金属块B后再加满水,总质量为m3  , 则金属块A和金属块B的密度之比为(   )

    A. m2:m3          B. (m2﹣m1):(m3﹣m1)

    C. (m3﹣m2):(m2﹣m1)   D. (m2+m﹣m3):(m1+m﹣m2)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学完密度知识后,一位普通中学生对自己的身体体积进行了估算,下列估算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30dm3   B. 60dm3   C. 100dm3   D. 120dm3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5 题
  1. 如图所示,用来表示老花眼的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7年3月17日,实验中学举行中考百日动员会.会上校领导和学生代表分别进行讲话.声音是由声带_____产生的,通过_____传到师生的耳朵里;声音通过喇叭传到很远的地方,是因为喇叭增大了声音的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对A、B两种物质进行了探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象,由图象得到的信息可知,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_____关系,A、B两种物质中,_____物质的密度较大.其中B物质可能是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_____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不正确(两空均选填“A”或“B”),木块的边长为_____cm.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根据图象判断,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_____m/s,静止的时间是_____s,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时间是_____s.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5 题
  1. 下列同一选项中,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不同的是(  )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甲图中):先调整固定_____的位置,再调整固定_____的位置(均选填“A”或“B”).

    (2)在此实验中,沙子和水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_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_____(选填“沙子”或“水”)升高的温度更高;

    (4)小明进一步研究数据发现,水和沙子温度升高第一个10℃所用的时间都较长,其原因是:_____;

    (5)请你对图示的实验装置作出评价,说出它的不足之处是:_____.

    (6)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请你计算,该实验中水温度升高10℃所吸收的热量Q.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物体能在平面镜中成像.小明说:“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你能用实验证明上述说法是正确的吗?请简述你的实验过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洋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____,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_____上,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3)如图乙所示,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到20cm刻度处,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向_____(填“左”或“右”)调节光屏.如不移动光屏则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_____(填光学元件名称).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

    (4)在图乙基础上,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35cm处,然后前后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生活中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再将蜡烛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1cm,则所成像的大小会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距凸透镜5cm处时,前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_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此时凸透镜成_____(填“实”或“虚”)像.若想看到此像,观察方法应是_____.

    (6)如果用不透明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结果_____.

    A.没有影响    B.不能成像

    C.成一半的像   D.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小明自制土密度计并测定盐水的密度.

    实验器材:刻度尺、圆柱形竹筷、细铅丝、烧杯、水、待测盐水.

    (1)实验步骤:

    ①在竹筷的一端缠上适量细铅丝,制成土密度计;

    ②用刻度尺测出竹筷的长度L;

    ③把土密度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的长度h1(如图所示);

    ④_____.

    请将上面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下列问题:

    (2)竹筷一端缠上铅丝,是为了_____.

    (3)被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_____(选填“越小”或“越大”),所以密度计刻度的特点是_____(选填“上大下小”或“下大上小”).

    (4)被测盐水的密度表达式:ρ盐水=_____ (不计铅丝体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图题 共 2 题
  1. 如图所示,MN为平面镜,画出点光源S射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的光路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请画出物体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马铃薯中所含的淀粉的百分率与它的密度有关,其密度越大,所含淀粉的百分率越高,具体关系如表:

    马铃薯收购员在以质论价时,采取了这样简单的办法,先把洗净的马铃薯样品用弹簧秤称一称,然后再将这些样品放在水中用弹簧秤称一称,两次称量的结果差值越小,他评的收购价越高,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说明他这样做的道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2 题
  1. D315次列车由北京开往苏州,自北京到苏州铁路长1225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由济南到南京所用的时间为_____;

    (2)求列车由北京到苏州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3)中途列车以30m/s的速度通过某一大桥,用时72s,已知列车全长360m.求:

    ①该大桥的长.

    ②火车全部在该高架桥上的时间.

    ③坐在车上的一名乘客通过大桥的时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我国设计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它由纯银、玉石、纯金制成.金牌的总体积约为23cm3,镶嵌玉石的体积约为5.4cm3,纯金的质量约为6g.(已知:ρ玉=3.0×103kg/m3,ρ金=19.3×103kg/m3,ρ银=10.5×103kg/m3).请问:

    (1)一枚奥运会金牌需要的玉石约为多少?

    (2)一枚奥运会金牌需要的纯银约为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0.1千克的玻璃瓶,用它装满水时水的质量为1千克,求:

    (1)该瓶的容积;

    (2)用它装密度为1.1×103千克/米3的盐水,最多能装多少质量;

    (3)若瓶子的质量不变,容积为V容,里面装有V0体积的水(水没有装满),一只口渴的乌鸦,为了喝到瓶内的水,将石子投入水中,为了能投入最少的石子块数就能喝到水,现有A、B两种不同规格的石子列表如下,它应选哪个投入水中?

    ①当水面恰好与瓶口相平时,乌鸦投入小石子的最少数量值n.

    ②假设在投最后一块时,最后一块的三分之一浸在水中时,水面恰好与瓶口相平时,最后一块投入后,玻璃瓶及其内部所装物体的总质量m总.(均用已知量或ρ水,ρ,V容,V0,m等字母符号表达n及m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