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单选题 6 题,非选择题 6 题
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6 题
  1. 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说明了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 神经递质从突出前膜释放既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

    C.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从环境中摄取碘的过程消耗能量

    D. 细胞在失水与吸水过程中,水分子是双向运输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研究人员发现“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组织也存在神经干细胞”,对此种干细胞进行培养后能得到多种细胞(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所示过程中不发生DNA分子的复制

    B. 图中各种不同细胞的RNA和蛋白质完全不同

    C. 各种细胞功能的不同决定了其具有不同的结构

    D. 分化后的细胞中某些细胞器的数量会有差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关于在一定条件下某叶肉细胞内叶绿体和线粒体有关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含有的DNA都能够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B. 光照下线粒体可以直接利用叶绿体产生的02和葡萄糖

    C. 光照下两者的[H]发生氧化反应时都释放能量供各项生命活动利用

    D. 若突然增加光照强度,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化合物C5比ADP先减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判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设置的对照组是将胚芽鞘的同一侧不放置琼脂块

    B. 对照组是将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

    C. 步骤T时,在右侧给予单侧光照,相同时间后倾斜角度比未光照组大

    D. 发生弯曲生长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部的伸长区细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

    B. 格里菲斯和艾弗里所做的转化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C. 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

    D. 将S型菌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会有两种菌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尺蛾的体色(黑色和浅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19世纪中叶,随着英国重工业的发展,尺蛾中黑色的比例越来越高。20世纪50年代后,英国开始实行煤烟控制计划,大气污染得到了治理。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黑尺蛾为了适应地衣的颜色体色逐渐变浅

    B. 控制蛾体色的基因频率发生了不定向的改变

    C. 黑尺蛾与白尺蛾之间没有形成生殖隔离

    D. 该变化是由于黑尺蛾迁离,白尺蛾迁入引起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6 题
  1. 植物细胞受损后通常会释放出酚氧化酶,使无色的酚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例如,切开的马铃薯放置一会儿后表面会变色,就是酚氧化酶引起酶促褐变造成的。请据资料分析回答:

    (1)酚氧化酶与酚类底物分别储存在细胞的不同结构中。能实现这样的分类存放是因为细胞内具有__________系统,酚氧化酶具有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酶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含有酚氧化酶的提取液做如上表的处理,试管A、B对照,说明酚氧化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推测实验后,试管C中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步骤②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回答下列问题:

    (1)在高寒山区徒步探险中,呼吸会加深加快,在此过程中的调节方式是______,虽然感觉到累,但还能坚持走完全程,控制该过程的中枢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_______________激素,最终使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使机体耗氧量_______________,抵御寒冷。

    (3)寒冷刺激产生的兴奋还可以通过神经中枢作用于胰岛,引起__________分泌增加,该激素促进_____________分解,血糖水平升高,以对抗寒冷刺激。

    (4)反射是指在_______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为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控制该病的基因不在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在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的情况下,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遗传系谱图可以判断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

    (2)如果I1体细胞中不含此病的致病基因,则可以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_______;若同时发现Ⅱ3体细胞中含此病的致病基因,则可以进一步确定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查发现该遗传病在某地区人群中的发病率为4%。若I1和Ⅱ3体细胞中均含有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则Ⅱ3个体与该地区一正常男性结婚,婚后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 (用分数表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了该生态系统,兴趣小组对这一田鼠种群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追踪调查,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

    图中虚线表示的条件下,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如果在此条件下迁入时田鼠种群数量为a,而且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是前一代的m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图中实线表示田鼠种群在该草原生态系统上的实际增长情况,图中_________________点时,该田鼠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在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应采用何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数值_______________。

    (2)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诗中描述的情景体现了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信息对生物的作用,人们以景作诗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价值。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__________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示意图A和B中,__________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__________的含量,同时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__________的利用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生物——选修3:生物技术实践】

    回答下列有关克隆技术的问题:

    (1)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基因都取自一个流产的雌性猕猴胎儿,是将其细胞核移入_________________,选择胚胎细胞核移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活受体细胞使其完成分裂发育进程所用的试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种即可)。

    (2)植物体细胞诱变育种可以对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进行_________________,从这些产生突变的个体中选出对人们有利的突变体。

    (3)PCR技术需要根据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序列来合成两种引物,一个DNA分子三轮复制以后,只含有其中一种引物的DNA分子有___________个。

    (4)胚胎分割是采用__________方法,对_________________进行分割,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技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