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2 题,其中:
单选题 5 题,选择题 35 题,连线题 2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33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5 题
  1. 日本右翼文人中村粲在《大东亚战争的起因》中说:“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苏联就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当时就是在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中村粲的叙述意在

    A. 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辩护   B. 为日本发动“华北事变”辩护

    C. 为日本摆脱经济大危机寻求出路   D. 为日本对抗美苏关税壁垒寻求策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周代王位继承制度一改“兄终弟及”为“父死子继”,然,王的儿子有嫡、庶之分,嫡子有长、幼之别,于是又规定“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等。该制度的核心标准是

    A. 年龄长幼

    B. 贤良优次

    C. 出生贵贱

    D. 血缘亲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A. 首次提出反帝反封建口号

    B.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发生

    C. 具有空前广泛的群众基础

    D.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一材料

    A. 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B. 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C. 描述了辛亥革命发展的迅猛

    D. 揭示了清王朝走向灭亡的必然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反映的是

    A. 血缘世袭制度   B. 社会推荐制度

    C. 门第恩荫制度   D. 考试选拔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5 题
  1. 抗战时期,国民党第五战区传出捷报:在激战8昼夜后,日军开始溃退。自上海、太原、南京相继沦陷后,中国在战场上从未传出过如此激动人心的战报。这份捷报源于

    A. 平型关大捷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枣宜会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A. 宗法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禅让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太尉”始于秦朝,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是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但秦朝实际上并没有人担任太尉。对这一现象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A. “太尉”可能会对皇权构成威胁

    B. 秦朝改变了“重文轻武”的政策

    C. 秦短命而亡来不及任命“太尉”

    D. 长期兼并战争导致人才的匮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柳宗元称郡县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认为郡县制

    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C. 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D. 彻底消除了封建割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晋书》记载:“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祥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这说明曹魏时期九品中正制

    A. 以门第族望为选官标准

    B. 恢复了汉朝的察举制度

    C. 引发了乡民议政的热潮

    D. 适应了曹魏局势的需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三省六部制下)三分相权,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髙了行政效率。”这表明三省六部制

    A. 使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B. 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C. 有效的限制了皇权的滥用

    D. 具有三权分立政治的民主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图所示为元代政区。对图中标有“★”号的地区实施直接管理的是

    A. 中书省

    B. 行省

    C. 宣政院

    D. 三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明神宗万历年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大学士,明朝内阁的权力达到了顶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入阁当值的官员始终官位较低

    B. 内阁首辅可以制约皇权

    C. 标志着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 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宋、明画朝经筵(御前讲席)是由士大夫教化皇帝,清代经筵则是当经筵官讲毕,皇帝发表一通御论,然后讲官们跪赞皇帝圣学高深,发从前所未发,昭示万世。这种变化反映了清代

    A. 文人政治地位低下

    B.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 儒家统治地位衰落

    D. 君主权威不断强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中写道:(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表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B. 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C. 英国力图打开中国市场

    D. 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李鸿章说:“各国互市遣使所以联外交,亦可以窥敌情”,“当能预为辨阻,密速商办。否则,亦可于发兵之后,与该国君臣面折廷争,较在京议办更为得力”。这说明李鸿章

    A. 接受外国公使进京的近代外交方式

    B. 认为外国人进入中国意在刺探情报

    C. 希望战争时期与敌国进行谈判斗争

    D. 互市对经济发展有利不能轻易偏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07年8月26日《时报》刊登了漫画《中国现形记》,漫画揭露的“中国现形”是(注:图中器具:坛、提勺、漏斗、壶)

    A. 清廷成为洋人朝廷

    B. 政府统治岌岌可危

    C. 清末新政收效甚微

    D. 官府搜刮民脂民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提,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以上言论针对列强所获得的哪项特权?

    A. 领事裁判权

    B. 片面最惠国待遇

    C. “门户开放”政策

    D. 关税协定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甲午战争时期,《申报》载“以堂堂中国,土地之广,军饷之充,人民之众,以视日本区区一岛国,过之奚啻十倍。……相持既久,兵馈俱穷,俯首请成当出于日本。”这反映了当时

    A. 中国军民抗战士气高昂   B. 舆论存在轻视日本心态

    C. 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D. 民间主张应与日本议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表是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来源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最可信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邓管带英勇指挥,炮击日舰吉野,向它冲去,不料船尾中了敌舰所放的鱼雷。邓管带见致远行将沉没,愤然投入海中。

    谷玉霖,来远舰炮手,

    1946年5月18日口述

    “致远”驶出队列追击已经快要沉没的“赤诚”,被日舰包围攻击了10分钟,水密舱进水导致倾覆。

    《芝罘快邮》(外商报刊),1894年10月1日报道

    敌忽以鱼雷快船直攻“定远”,尚未驶到,“致远”开足机轮即将来船攻沉。倭船以鱼雷轰击“致远”,旋亦沉没。

    《大东沟战况析》,李鸿章1894年10月7日报告

    A. 致远舰与敌舰吉野同归于尽

    B. 致远舰因中敌舰鱼雷而沉没

    C. 致远舰冲向敌舰,最后沉没

    D. 邓世昌自乱阵型,被围攻而沉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近代历史上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国人民坚持进行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其中在下列哪一次战争后列强的势力入侵边疆地区,导致出现边疆新危机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上海的《申报》受台民爱国精神的感召及反割台舆论的影响,派“访事人”在厦门收集有关台湾的消息,还大量转载、翻译上海和香港各地的中文与西文报纸,尽可能提供有关反割台运动的新闻,并及时予以评论。这反映了

    A. 舆论对割台的关注和对台民的支持

    B. 反割台斗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C. 报刊的关注推动反割台运动的兴起

    D. 清政府鼓励人民支持反割台斗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能够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

    A. 国民革命——北伐战争——遵义会议

    B. 北伐战争——八七会议——太原会战

    C. 黄埔军校——西安事变——南昌起义

    D. 五四运动——秋收起义——西安事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图是《申报》发表的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国民政府发表该声明的直接背景是

    A. 九一八事变

    B. 卢沟桥事变

    C. 八一三事变

    D. 太原会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历史学科学习必须具有“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下列4幅图反映了中国近代特定的时间与空间,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 ④②③①

    B. ④③②①

    C. ②④①③

    D. ②③④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这个战争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鸦片战争后)近百年来中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下列人物属于这场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是

    A. 左宗棠

    B. 邓世昌

    C. 张自忠

    D. 丘逢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43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关于庆祝中英、中美间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决定》,指示各根据地都要庆祝不平等条约的废除。此时“不平等条约的废除”说明了

    A. 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是主要战场

    B. 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C. 中国人民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D. 中国成为主权真正独立的国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了一本书后,在日记中不得不承认:“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为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有些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民众最具吸引力的是

    A. 建立民主政治

    B. 产品上交国库

    C. 平均分配土地

    D. 兴办学校教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07年《神州日报》刊登一首悼念诗:“深山有虎称专制,天国无花不自由。千百罗兰相继起,利刀能断几人头。”它所描写的可能是

    A. 太平军将士坚守天京

    B. 义和团运动被镇压

    C. 革命党人英勇就义

    D. 五四进步青年被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与改变这种现象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革命团体广泛建立

    B. 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

    C.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D. 中国同盟会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当《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传回时,消息灵通的中国人群情激昂。蒋介石日记载:“排日风潮,皆未稍息。此乃中国国民第一次之示威运动,可谓破天荒之壮举。”此“壮举”是

    A. 抗日救亡运动

    B. 国共合作

    C. 国民革命运动

    D. 五四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对

    A. “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B. 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双重压制

    C. 中国共产党正致力于寻找革命的同盟者

    D. 国民党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与以往的救国主张的最大区别是

    A. 明确提出反帝要求

    B. 提出打倒军阀

    C. 要建立民主共和国

    D.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A. 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

    B. 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

    C. 瓦解敌军,和平解放北平

    D. 挥师南下,基本歼灭残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下面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据此可推知

    项目

    中共

    党员

    民主

    党派

    无党派

    工人

    农民

    解放军

    归国华侨

    少数民族

    妇女

    人数

    668

    274

    284

    100

    63

    60

    30

    177

    147

    比例

    54.48%

    22.85%

    23.16%

    8.16%

    5.14%

    4.89%

    2.45%

    14.43%

    11.99%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直接民主性质

    B. 全国人民代表主要是由政协推选产生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毛泽东在1954年说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协商新中国的大事非常重要。宪法草案就是经过协商讨论使得它更为完备的。”毛泽东意在强调政治协商会议

    A. 成为联合执政机构

    B. 仍是国家立法机关掌握着立法权

    C. 职能已被人大取代

    D.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存在的必要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正式把“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的会议是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C. 中共十五大

    D. 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下图所示反映了我国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推动这一发展的努力开始于

    A. 1979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B. 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

    C. 199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保护法》

    D. 1995年《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台湾摆脱日本殖民统治

    B.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方针

    C.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

    D.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2 题
  1. 山东是我国经济和文化大省,历史悠久。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的山东行政图

    材料二据文献记载:

    ①鲁、齐等诸侯在其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役的独立性。

    ②秦代官吏必须经过国家委任才能就职;官吏调任时,不得带随员;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违者要依法治罪。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山东大地出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一、图二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在地方权限上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对地方行政管理分别带来什么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图三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产生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宪政建设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和保障。某学习小组就中国近现代宪政发展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认为,“兴民权、开议院”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是“治国之大经,为政之公理”,实行了君主立宪,“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康、梁的共同主张。

    材料二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2)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初中国是如何建立“美国政体的仿制品”?怎样理解“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材料三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3)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中是如何体现“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你认为该小组通过以上材料的研究学习,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