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单选题 6 题,非选择题 5 题
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6 题
  1. 下列有关颤藻和黑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裂时都会发生染色体和染色质的相互转化

    B. 光合色素都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C. 都能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并产生NADH和ATP

    D. 都含有DNA和RNA,主要遗传物质都是DNA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A. 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 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 离子以易化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 O2扩散过程不需要载体蛋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动物是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对其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根据细胞中观察到的染色体数量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甲组

    乙组

    丙组

    染色体数(个)

    16

    8

    4

    所占比例(%)

    14

    60

    26

    A. 甲组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 观察到含有四分体的细胞应统计在乙组中

    C. 乙组细胞占的比例大,都为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

    D. 丙组细胞的染色体都不含姐妹染色单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图所示的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由DNA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b、c、d、e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 以RNA作为遗传物质的病毒只能进行c、d过程

    C. 噬菌体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可以发生a、b、d过程

    D. 若进行a过程时某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则生物的性状不一定改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表示免疫异常引起的某种疾病的发病机理。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这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细胞甲为B细胞

    B. 激素乙通过体液定向运到垂体发挥调节作用

    C. 细胞甲的分泌活动越旺盛,激素乙的分泌就越多

    D. 激素丙与抗体具有相同的受体,二者具有竞争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应高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而死亡率则相反

    B. 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中的雄性个体主要是通过改变种群年龄结构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C.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当标志物易脱落或颜色过于鲜艳时均会增大误差

    D. 自然环境中增加某种群的天敌数量不影响该种群的K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5 题
  1. 图甲表示酶和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原理,图乙表示加入抑制剂对起始反应速率的影响。酶的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部位,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部位以外的其它位点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请分析作答:

    (1)从甲图可知,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__________,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2)活细胞产生酶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蛙的红细胞合成酶所需要的ATP主要由___________(过程)产生的。

    (3)信号肽假说认为,编码分泌蛋白的mRNA结合到附着在内质网的______________上,翻译时首先合成的是N末端带有疏水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它被内质网膜上的受体识别并与之相结合。信号肽引导肽链经由膜中蛋白质形成的孔道到达内质网内腔,但蛋白质转到高尔基体加工时却没有了信号肽序列,据此我们可以推断: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对照组是__________曲线的结果,其中曲线B为加入____________抑制剂的曲线。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某生物兴趣小组取荔枝幼嫩枝条置于光温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发育,记录相关指标的变化如下表:

    幼嫩枝条

    发育情况

    叶面积(最大面积的%)

    总叶绿素含量

    气孔相对开放度

    净光合速率

    A

    未有叶片

    -2.8

    B

    新叶展开中

    87

    1.1

    55

    1.6

    C

    新叶展开完成

    100

    2.9

    81

    2.7

    D

    叶已成熟

    100

    11.1

    100

    5.8

    注:“__”表示未测到数据。

    (1)测定幼嫩枝条A、B、C、D在光温恒定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时,可测定密闭容器中的_______。

    (2)A的细胞中进行的主要生理过程是________(填“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细胞代谢所需的ATP产生于_________(部位)。

    (3)幼嫩枝条A、B、C、D中,生长素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脱落酸含量最多的是______。

    (4)B的叶面积是D的87%,而净光合速率却远低于D的87%,其原因可能是:①B的总叶绿素含量约为D的10%,因而 B吸收的光能显著少于D,B的叶片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_____不足,影响了暗反应的进行;②B的气孔相对开放度仅为D的55%,因而供应给B的叶肉细胞的二氧化碳少于D,B叶肉细胞叶绿体基质的__________化合物与CO2结合速率较低,影响了暗反应和光反应的进行。

    (5)制作C的叶片的横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叶肉细胞、叶脉细胞与表皮细胞,它们的形态、结构有显著差异,造成这种差异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人体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起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对调节血糖浓度的调节作用表现为______________,胰岛素几乎作用于全身所有细胞,而胰高血糖素只作用于肝细胞,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正常小鼠注射胰岛素后,其血糖含量降低,这是由于胰岛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而增加血糖去向,同时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而减少了血糖来源。

    (3)糖尿病有两种类型:一类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另一类是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请用最简单的方式判断某糖尿病人的糖尿病类型。(写出简单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尿经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后形成尿液,与比正常人相比,糖尿病人表现为多尿症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种两性花植株,花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H/h,R/r)控制,基因组成与花的颜色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基因组成

    H_RR

    H_Rr

    其余基因组成

    花的颜色

    红色

    粉红色

    白色

    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型为HhRr的植株,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可能有三种,请参照甲图,画出另外两种类型(竖线表示染色体,圆点表示基因)。___

    (2)基因型为HhRr植株,取其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幼苗称为____________。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继续生长至开花期,若所有植株全开白色花,则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如表中______所示。

    (3)现通过自交实验来探究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让“某植株”进行自交,子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粉红花∶白花=3∶6∶7,表明控制花色的两对基因位于___________上,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青蒿素对于治疗疟疾有很好的效果,被誉为“中国神药”。科学家开始研究用基因工程培育转基因高产青蒿素植物。

    (1)从黄花蒿获取与青蒿素合成有关基因后,可以利用PCR技术进行扩增,PCR反应体系中加入的dCTP、dGTP、dATP、dTTP四种物质既可以作为____________又可以提供____________,PCR反应体系中还需要加入精心设计的两种__________(填“互补”或“不互补”)引物;一个DNA分子3轮复制以后,两条链等长的DNA片段(即目标片段)有_________个。

    (2)获取的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需要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方法需要把目的基因插入导农杆菌Ti质粒的______________上。

    (3)为了进一步节约成本,加快生产青蒿素,请你应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提出一个可行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