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悲剧美的音乐诠释

    ①悲剧美是美学的主要范畴之一。它是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美的肯定,而且往往与崇高和壮美相联系,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并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人们深层次的审美感受。音乐中的悲剧美是整个艺术悲剧美的重要的、极有光彩的组成部分。它把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加以集中、浓缩,以音乐所特有的表情效果使人们在苍凉悲愤或慷慨激昂的感受中,获得音乐美的体验。

    ②悲剧美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用语“悲剧”,也不同于戏剧体裁中的悲剧,而是作为美的一种存在形态,即具有悲剧因素的客体对象,所以它既与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戏剧体裁中的悲剧有着内在联系,又具有本质区别。美学悲剧包括了人类历史上、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不幸和苦难的事件,包括了一切艺术对这种苦难现象的表现。悲剧性的审美意义“是具有正面素质或英雄性格的人物,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剧烈冲突中,遭到不应有的、但又是有必然性的失败、死亡或痛苦,从而引起人的悲痛、同情、奋发的一种审美特性。”悲剧本质上与崇高相通或类似,必须能使人兴奋兴起,提高精神境界,产生  审美愉悦。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人们通常都承认悲剧是崇高的最高、最深的一种”。这表明悲剧是一种富于哲理性、崇高的艺术。不过,并非所有的崇高都是悲剧,也不是所有的悲剧都属于崇高,那些表现英雄牺牲的悲剧性,具有震撼力,本身就与崇高相通。但具有正面素质的“小人物”的悲剧则是在社会生活中遭到不应有的痛苦而引起人们同情、沉思。这类悲剧性与崇高相去甚远。然而悲剧的效果就在于通过描写人类类似的苦难,来引起人民的恐惧与怜悯,从而净化和陶冶情操。

    ③大多数美学家认为,悲剧除了痛感之外还能给人一种深层次的快感。音乐作品中存在大量以悲为美的现象,亚里士多德有过这样的解释:“怜悯和恐惧是人们最容易滋生的两种情感,必须用悲剧、音乐等艺术手段,将这些容易滋生的、过分强烈的、搅乱平静生活的情感宣泄净化,而重新回复心理平衡。”悲剧的目的不在于让人沉浸在真正的痛苦和哀伤之中,而是使人的灵魂重新进入一种平静安宁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中体验着自由的喜悦。

    ④悲剧的快感来源于生存深处的生命力的舒张,而所谓的“生存快乐”,只有在受难的痛苦中才能被激发出来。我们熟知的贝多芬,他的幸福恰恰源于他的痛苦压抑和孤独。在他三百多部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悲剧性都化作了深沉壮美的音响世界。他用饱满的热情、坚强的意志,用充满斗争精神的音乐与命运抗争、与黑暗的现实抗争。一切具有悲剧美的哀伤里,都能发现可以化作

    积极力量的因素。如阿炳的《二泉映月》、《听松》等,充满了人生不幸的控诉,音乐中刻画的社会冲突性,认识悲剧的深刻性,表明了悲剧美正是源于痛苦,这种痛苦又代表着神圣精神力量的升华——从痛苦走向欢乐。

    ⑤悲剧不是重在对苦难的渲染,而是重在对反抗苦难和毁灭中所呈现出来的抗争之美的表现上,只有对苦难和毁灭的抗争,才能够揭示出人性中的美,才能焕发出生命的全部光辉,张扬人的生命本质。

    ⑥音乐的审美功能在于它能对人类情感交流、体验、宣泄、调节等需要的满足,使人们在音乐中找到自己与人类世代流淌的情感之流的连接点、交汇点、融合点。并在交流、共鸣的过程中让人类美好的情感流入自己的心灵。音乐用其特有的方式诠释悲剧美,引导人们进行真理的探索和伦理的追求,在强烈的感动和激荡中给人以向上的鼓舞力量。

    (节选自《文艺生活》,有删改)

    1.下列关于“悲剧美”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悲剧美能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并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人们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B.美学悲剧包括了人类历史上、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不幸和苦难的事件,包括了一切艺术对这种苦难现象的表现。

    C.悲剧美作为美的一种存在形态,既与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戏剧体裁中的悲剧有着内在联系,又具有本质区别。

    D.悲剧美往往与崇高和壮美相联系。人们通常都承认悲剧是崇高的最高、最深的一种。这表明悲剧是一种富于哲理性、崇高的艺术。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音乐以其特有的方式诠释悲剧美,引导人们进行真理的探索和伦理的追求,在强烈的感动和激荡中给人以向上的鼓舞力量,音乐是适于表现悲剧美的艺术形态之一。

    B.悲剧除了痛感之外还能给人一种深层次的快感。悲剧的快感来源于生存深处的生命力的舒张,而所谓的“生存快乐”,只有在受难的痛苦中才能被激发出来。

    C.悲剧性的审美意义是具有正面素质或英雄性格的人物,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剧烈冲突中,遭到必然性的失败、死亡或痛苦,进而引起人的悲痛、同情、奋发的一种审美特性。

    D.具有正面素质的“小人物”的悲剧的效果在于通过描写人类类似的苦难,来引起人民的恐惧与怜悯,从而净化和陶冶情操,也是一种崇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借阿炳的《二泉映月》、《听松》等音乐作品说明一切具有悲剧美的哀伤里,都能发现可以化作积极力量的因素。

    B.悲剧的目的是让人的灵魂重新进入一种平静安宁状态,并在其中体验自由的喜悦,不在于让人沉浸在真正的痛苦和哀伤之中。

    C.悲剧重在人们反抗苦难和毁灭中呈现出来的抗争之美,而不在渲染苦难,只有这样才能揭示人性中的美。

    D.人们在音乐中得到情感交流、体验等需要的满足,找到自己与人类世代流淌的情感之流的共鸣,并在交流、共鸣的过程中让人类美好的情感流入自己的心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后面的题目。(25分)

    米龙老爹     莫泊桑

    喜笑颜开的生活在火雨下面出现了,绿油油的田野一望无际,蔚蓝的天色一直和地平线相接。

    男人,年约四十的强健汉子,端详他房屋边的一枝没有结实的葡萄藤,它曲折得像一条蛇,在屋檐下面沿着墙伸展。他说“老爹这枝葡萄,今年发芽的时候并不迟,也许可以结果子了。”

    那枝葡萄,正种在老爹从前被人枪杀的地方。

    那是1870年的事。普军的参谋处驻扎在这个田庄上。庄主米龙老爹,竭力款待他们,安置他们。

    一个月以来,每天夜晚,普兵总有好些骑兵失踪。

    这类的暗杀举动,仿佛是同样的人干的,然而普兵没有法子破案。但是某一天早上,他们瞧见了米龙老爹躺在自己的马房里,脸上有一道刀伤。

    两个刺穿了肚子的普国骑兵被寻着了。其中一个,手里还握着他那把血迹模糊的马刀。可见他曾经格斗过。

    那老头子被人带过来了。

    团长用法国话发言了:“米龙老爹,您知道今天早上在伽尔卫尔附近寻着的那两个骑兵是谁杀的吗?”那老翁干脆地答道;“是我。”团长吃了一惊。缄默了一会,双眼盯着这个被逮捕的人了。米龙老爹用他那种乡下人发呆的神气安闲自在地待着,双眼如同向他那个教区的神父说话似的低着没有抬起来。

    这老翁的一家人:儿子约翰、儿媳妇和两个孙子,都惊惶失措地立在他后面十步内外的地方。

    团长接着又说:“您可也知道这一月以来,每天早上,我们部队里那些被人在田里寻着的侦察兵是被谁杀的吗?”

    老翁用同样的乡愚式的安闲自在态度回答:“是我。”

    “您是怎样动手干的,告诉我吧。”

    “我现在哪儿还知道?我该怎么干就怎么干。”

    团长接着说:“我通知您,您非全盘告诉我们不可。您很可以立刻就打定主意。您从前怎样开始的呢?”

    那汉子向着他那些立在后面注意的家属不放心地瞧了一眼,又迟疑了一会儿,后来突然打定了主意:“我记得那是某一天夜晚,您和您的弟兄们,用过我250多个金法郎的草料和一条牛两只羊。我当时想到他们就是接连再来拿我一百个,我一样要向他们讨回来。并且那时候我心上还有别样的盘算,等会儿我再对您说。我望见了你们有一个骑兵坐在壕沟边抽烟斗。我取下了我的镰刀,跪着脚从后面掩过去。蓦地一下,只有一下,我就如同割下一把小麦似的割下了他的脑袋。我那时就有了我的打算。我剥下了他全身的服装。”

    那老翁不做声了。那些感到惊惶的军官面面相觑了。后来讯问又开始了,下文就是他们所得的口供:

    那汉子干了这次谋杀敌兵的勾当,心里就存着这个观念:“杀些普鲁士人吧!”

    普军听凭他随意出入,因为他对于战胜者的退让是用很多的服从和殷勤态度表示的,他学会了几句必要的德国话。

    他穿上了那个死兵的服装,躲在矮树丛里。骑兵走过来了。等到相隔不过十来步,米龙老爹就横在大路上像受了伤似地爬着走,一面用德国话喊着“救命呀!”骑兵勒住了马,明白那是一个失了坐骑的德国兵,以为他受了伤,刚刚俯着身躯去看这个素不认识的人,肚皮却吃了米龙老爹的马刀。

    但是,被审的前一天,那两个被他袭击的人,其中有一个在老翁的脸上割了一刀。

    口供完了之后,他突然抬起头自负地瞧着那些普鲁士军官。

    “账算清了,我一共杀了16个,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我从前打过仗。从前也就是你们杀了我的爹,你们又杀了我的小儿子。从前你们欠了我的账,现在我讨清楚了。我们现在是收支两讫。”

    老翁挺起了关节不良的脊梁,并且用一种谦逊的英雄姿态在胸前叉起了两只胳膊。

    团长站起来走到米龙老爹身边,低声向他说:“也许有个法子救您性命,就是要……”

    但是那老翁绝不听,向着战胜的军官竖直了两只眼睛,这时候,一阵微风揽动了他头颅上的那些稀少的头发,他终于鼓起了他的胸膛,向那普鲁士人劈面唾了一些唾沫。

    团长呆了,扬起一只手,而那汉子又向他脸上唾了第二次。

    不到一分钟,那个始终安闲自在的老翁被人推到了墙边,那时候他才向着他的长子约翰、他的儿媳妇和他的两个孙子微笑了一阵,立刻被枪决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这篇小说写的是一位叫米龙的老翁在德国进攻法国时,冒着巨大的风险,背着敌人在夜里勇

    杀德国巡逻兵的故事。

    B.“别样的盘算”是指米龙老爹在敌军驻扎到他的家乡时就盘算好了的要杀死十六个敌军为自

    己的父亲及小儿子报仇这件事。

    C.这篇小说从生者的回忆转入正题,先提出普军官兵屡遭夜袭的奇案,后回叙米龙老爹的英雄

    事迹,把—个简短的故事写得回环多姿。

    D.米龙老爹两次向敌团长吐唾沫及审问时“挺起关节不良的脊梁,并且用一种谦逊的英雄姿态

    在胸前叉起了两只胳膊”的细节描写,表现老爹视死如归的精神。

    E.米龙老爹被捕后,竟然非常痛快地坦承了自己杀人的事实,这体现了米龙老爹作为一个农民

    所固有的质朴诚实、不会撒谎的本性。

    2.小说开头对丰收在望的景象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

    ________

    3.米龙老爹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

    4.本文的叙述人称有多次变化,请分析有哪些变化?对此有人认为好,有人认为不好,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分析。(8分)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诗文大家余光中

    学富五车的人可以妙趣横生吗?儒雅冷静的人可以豪情万丈吗?矮小的人可以巨大吗?水火可以同源吗?可以,余光中就是这样一组奇妙的矛盾组合。

    身高不过五尺三寸,体重不足50公斤, 散文家思果却形容他“全身每一钱肉都是脑”,大女婿私下戏称他为“小巨人”。女儿姗姗说:“父亲那种外敛而内溢的个性,似乎一座冰封的火山,只有在笔端引爆才安全。”

    平时谨言慎行,自律甚严,写作时宛如苦行僧,不烟不酒,只要一杯红茶或普洱苦茶。他的生活,距离清教徒可能不远,他是那种随时保持冷静的人。他说他的书房非常斯巴达,并非艺术之宫、象牙之塔,而是苦练之地;又说他的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

    这样潜心育人的人师,却也是极端浪漫的诗人。他看花时,总是“看到绝望才离开”。他追逐美景,神魂颠倒。思果曾目睹他“为了追捕淡水河堤上日落前的片刻景致,赶着开车前去,神魂都贯注进去了,口中还喃喃有词,有些恍惚,怪不得他诗思那么妙”。他是个唯美主义者,对于美的人、事、物,品味十分敏感,他的耳目所接,常成妙谛,美不胜收。他自称是“艺术的多妻主义者”。

    梁锡华说他“平常是冷静明澈像一泓秋水的人物”。杨牧早年就以“冷静文明”一词来形容他。但是他热情起来,可以和朋友畅谈深宵,心情一好,就妙语如珠,让人应接不暇。不过,据黄国彬的观察,“在宴会上,余光中不幸和俗人相邻而坐,偏偏对方又喋喋不休,诗人就会“恨不得他忽然被鱼刺梗住”。

    余光中在《娓娓与喋喋》一文中曾说,“朋友之间无所用心的闲谈,如果两人的识见相当,而又彼此欣赏,那真是最快意的事了……真正的知己,就算是脉脉相对,无声也胜似有声。”

    西班牙哲人桑塔耶纳说:“雄辩滔滔是民主的艺术,清谈娓娓的艺术却属于贵族。”余光中向往的显然是品位上的贵族的娓娓了。

    余光中的字典里似乎没有“马虎”两个字,无论他做什么,即使是娱乐,都要全神贯注。他不懂为什么有人能够一面听音乐,一面读书。在余家,平常是听不到音乐的。他说,为了对音乐家的尊敬,听音乐就该正襟危坐,聚精会神。”所谓“背景音乐”在余家是不受欢迎的。

    以此类推,余光中做任何事情,都抱持同样的态度。珊珊说:“爸爸是不容许有错误的人。”

    文章不能出错,生活不能出错,品德不能出错。他是个完美主义者。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余光中既儒雅冷静又豪情万丈,身材矮小又是文学巨人,作者认为这在余光中身上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矛盾体。

    B.余光中说他的书房是苦练之地,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是因为他以苦行僧般的状态写作,并创作出大量的作品。

    C.余光中爱憎分明,有时和朋友闲谈,不幸对方是俗人,他就会正襟危坐,态度颇为严肃。

    D.在余光中家中平常听不到音乐,因为他做事认真、全神贯注、从不马虎,他知道音乐会影响他的写作。

    E.余光中是潜心育人的人师,也是极端浪漫的诗人,他诙谐地称自己“艺术的多妻主义者”,他对美的人、事、物,品味极为敏感。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余光中的性格特点。(6分)

    ________

    ________

    3.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余光中的“诗思那么妙”的原因。(6分)

    ________

    ________

    4.有人认为余光中是个“完美主义者”,也有人认为余光中是个“不合时宜的书生气十足的人”,你怎样看?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藩,字叔翰,赵郡人。藩少恬淡修检,雅容仪,好学。父卒,家富于财,亲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务散施,不数年而贫。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杜亚居守东都,以故人子署为从事。洛中盗发,有诬牙将令狐运者,亚信之,拷掠竞罪。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后获真盗,藩益知名。

    张建封在徐州,辟为从事,居幕中,谦谦未尝论细微。杜兼为濠州刺史,带使职,建封病革,兼疾驱到府,阴有冀望。藩与同列省建封,出而泣语兼曰:“仆射公奄忽如此,公宜在州防遏,今弃州此来,欲何也?宜疾去!不若此,当奏闻。”兼错愕不虞,遂径归。建封死,兼悔所志不就,怨藩甚,因诬奏藩建封死时摇动军中。德宗大怒,密诏杜佑杀之。佑素重藩,因出诏,藩览之,无动色。佑曰:“慎勿出口,吾已密论,持百口保君矣。”德宗得佑解,怒不释,亟追藩赴阙。及召见,望其仪形,曰:“此岂作恶事人耶!”乃释然,除秘书郎。

    元和初,迁吏部郎中。制敕有不可,遂于黄敕后批之。吏曰:“宜别连白纸。”藩曰:“别以白纸,是文状,岂曰批敕耶!”裴垍言于帝,以为有宰相器,遂拜藩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

    四年冬,帝顾谓宰臣曰:“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藩对曰:“古人云:‘俭以足用。’盖足用系于俭约。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自然帑藏充羡,稼穑丰登。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上行下效,风俗日奢,去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今陛下永鉴前古,思跻富庶,躬尚勤俭,自当理平。”帝曰:“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藩等拜贺而退。

    元和六年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藩为相才能不及裴垍,孤峻颇后韦贯之,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有删改)

    【注释】:①革,通“亟”,指病重。②帑藏(tǎng zàng),国库。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兼错愕不虞         虞:预料

    B.以为有宰相器       器:才能

    C.或家给人足         给:供应

    D.此固深期于卿等也   期:期望

    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体现李藩性格同一侧面的一组是(3分)(       )

    A.①居幕中,谦谦未尝论细微。

    ②亲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务散施,不数年而贫。

    B.①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

    ②别以白纸,是文状,岂曰批敕耶。

    C.①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

    ②若人君竭民力,……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D.①公宜在州防遏,今弃州此来,欲何也。

    ②因出诏,藩览之,无动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藩年轻时安闲淡泊,勤奋好学,乐善好施,四十多岁时还没有做官;后来在东都留守杜亚处任从事,因在洛中盗窃案件中为被诬告者争辩不成而辞职离任。

    B.李藩在幕府中任职时待人谦逊,因他的阻碍,濠州刺史杜兼的企图没有得逞,受到诬告后皇上下诏要杀他,由于杜佑的极力申辩和推荐,皇上任命他为秘书郎。

    C.李藩任吏部郎中时,得到裴垍的赏识和推荐,皇上非常器重他;李藩做宰相才能不如裴垍,孤高严正不如韦贯之,但人品清正行为规范,跟他们是同一类人。

    D.李藩认为,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珍宝,就会上行下效,奢侈成风,舍本逐末,造成国贫家困、盗贼纷起的后果,所以力谏皇上俭省用度。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5分)

    译文:________

    (2)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5分)

    译文:________

    5.C

    6.C

    7.B

    8.(1)李藩四十多岁时还没有出去做官,在扬州读书时,在用度方面很困难,妻子儿女都责怪他,他却安然自若。(5分。补主语,状后,妻子,晏如,每点1分,大意1分。)

    (2)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那么百姓富足之后,国君怎么能不富足!(5分。诚使(假使,如果),贵(以…为贵),足(富足);孰与(怎么能),每点1分,大意1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浣溪沙·咏橘       苏轼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 []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注】噀:xùn,喷。

    1.“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两句中哪两个字最生动传神? 请结合诗句加以点评。(5分)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这首词是如何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塑造橘的形象的?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________,酾酒临江。 (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庄子》《逍遥游》)

    (4)________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5)对曰:“小信未孚,________                              (《左传》《曹刿论战》

    (6)________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诸葛亮《出师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选出下列各项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3分)(       )

    A.中国男篮的教练躬身自省,没有文过饰非推卸责任。

    B.刘兰芝和焦仲卿夫妻恩爱,虽然因婆媳关系不好被休回家,但她不会因此就琵琶别抱。

    C.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公款消费,经常山珍海味,含英咀华,奢侈浪费。

    D.你胆小,我的胆子也不大,咱俩真是半斤八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一位优秀的有30多年教龄的哈工大物理系教授因病去世了,全校师生以各种方式表示哀悼。

    B.根据他的描述,周总理生前总是和人民同甘共苦、风雨同舟,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C.红军战士凭借顽强的毅力,冒着滂沱的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速前进,最终打败了装备精良的敌军,取得革命的胜利。

    D.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做事总是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是懒惰在作怪,所以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偷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选出下列各项中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男孩子从小就知道“长大辛勤劳动,赚钱养孩子老婆”的道理,

    ②日本现在有个词“草食男子”很流行。草食男子是指对恋爱、结婚不太积极的男子,他们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并自得其乐。

    ③古时候,为了传宗接代的需要,男女到了适婚年龄都会选择配偶。

    ④但是,随着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男女地位的平等却被慢慢改变了。

    ⑤女孩子也认为将来嫁入婆家,相夫教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⑥男性的“男子气概”渐失,女性则越来越显示出她们强悍的一面。

    A.③②①⑤④⑥       B.②③①⑤④⑥         C.③①⑤④⑥②       D.②③④⑥①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依照示例在横线上补写句子,要求结构基本对仗,意蕴丰富,有文采。(6分)

    诗歌是什么?是一首永恒的歌。是草堂茅屋里的一声长叹,是________,是雨打黄昏的一片哀愁。

    诗歌是什么?是一段深深的情。是柳梢月见证的爱情,是________,是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鲜血,生命的源泉,友谊的桥梁。‘一针见血’,生命会因你而再次跳动。”这是为“公民义务献血”拟定的公益广告词。请对这则广告词加以赏析。(5分)

    ________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1)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韧。 ——王杰

    (2)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吕氏春秋》

    (3)大船要在深水行(英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惫,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