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22 题,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结点是(    )

    A.禅让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汉武帝成年主持政务后,频繁换相,并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汉武帝这样做意在(    )

    A.打破政治上的特权垄断        B.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

    C.纠正察举制度的弊端        D.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时指出,“□□□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文中的□□□应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军机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遂宁某中学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    )

    A.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B.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C.明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D.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为200多人,但当年仅英国领事处理的案件就有503起,共有630个英国人(次)涉案。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

    A.领事裁判权使其为所欲为

    B.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高涨

    C.上海社会治安状况混乱

    D.英国人法律意识淡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没有遭到列强的公然反对,主要是因为(    )

    A.美国刚刚打败西班牙

    B.帝国主义建立了瓜分中国的同盟

    C.充分利用了列强在瓜分中国问题上的相互矛盾

    D.该政策基本上维护了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义和团的传单中写道“……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应把鬼子都杀掉……”。由此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反映了三次工业革命成果被应用到中国

    B.反映了中华民族与封建主义矛盾的激化

    C.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平和性

    D.说明了义和团不能正确区分外来侵略和近代文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A.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成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由信件内容推测其背景说法正确的是(    )

    A.国民政府正在在全力围剿红军

    B.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战

    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

    D.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被誉为“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它体现了洪仁玕学习先进,效仿西方,立志把中国改造成一个新天新地新世界的可贵理想。”文中的“纲领”是指(    )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八一宣言》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对它的表述,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B.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国2000余年封建制度的终结

    C.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

    D.它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共和代议制度的法律由此确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著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首打油诗应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五四运动90周年前夕,《人民论坛》杂志以如何理解五四精神为主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调研结果如下图所示。你认为在对于五四精神的理解上,40.2%的受访者最可能选择的是(    )

    A.爱国精神        B.民主精神

    C.科学精神        D.创新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中共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决议案指出:“有了农村暴动的广泛发展,有了工农红军的迅速扩大,有了兵士群众的动摇与自觉哗变的增加,有了统治阶级这样的严重的危机,只要在产业区域与政治中心爆发了一个伟大的工人斗争,便马上可以形成革命高潮——直接革命的形势。”这反应出当时中共中央(    )

    A.仍然坚持城市中心革命模式

    B.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势

    D.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结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有人说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        D.政治协商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自1949年建国至今最动荡不安的灾难性阶段是(    )

    A.社会主义过渡阶段        B.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大跃进阶段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不仅要与否定、反对‘九二共识’的各种势力进行坚决斗争,而且还要纠正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的偏差。”这是因为维护“九二共识“,就是(    )

    A.维护大陆主导地位        B.认同一个中国原则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体现“一国两制”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香港学者郑宇硕认为:香港回归……几年过去了,中国领导人认真执行了“不干预”政策,赢得了香港民心。中央政府“不干预”的是(    )

    A.社会制度        B.主权归属

    C.国防军事        D.外交事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    )

    A.“另起炉灶”        B.“打扫于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著名的加拿大学者罗纳德·基斯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当时“甚至连美国国务院的情报机构也承认,共产主义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所留下的良好印象应该归功于周恩来娴熟的外交技巧。在万隆会议上,美国的外交又输掉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仗,败在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手下。”这表明(    )

    A.万隆会议帮助一些亚非国家开始摆脱美国控制

    B.万隆会议促使许多亚非国家开始正确认识中国

    C.具有个人魅力的外交家征服了美国

    D.社会主义运动趋势在世界明显增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69年,中共高层对国际问题达成普遍认识:“反华大战不致轻易发生,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美苏矛盾大于中苏矛盾”。基于该认识,中国(    )

    A.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争取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D.加入不结盟组织共同反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为改革开放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是中国新时期外交的主要任务,新时期外交的重大成果之一是(    )

    A.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

    C.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        D.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异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8世纪英国诗人雪莱曾写道:“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都起源于希腊。如果没有希腊,我们现在还可能蒙昧无知,与野人无异。”雪莱认为希腊文明与近代西方文明之间的关系是(    )

    A.希腊人创造出的法学体系沿用至今

    B.近代西方文明复原了古希腊文明

    C.希腊文明完全涵盖了近代西方文明

    D.希腊文明是近代西方文明的源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梭伦的贡献在于,在组织上为以后建立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下列机构属于梭伦时期创建的有(    )

    ①公民大会         ②四百人议事会

    ③公民陪审法庭       ④十将军委员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奴隶参与了立法                B.习惯法的内容被摈弃

    C.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        D.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课堂上,两位同学就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民主展开论述,其中最为合理的是(    )

    A.都维护了所有公民的利益        B.都使妇女权益受到法律保护

    C.都导致最终的衰落                D.都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法治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从古至今,法律都起着保障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根据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性。

    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任何人不能仅因思想而受惩罚。

    ——摘编自古罗马法

    材料二 汉初,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三权分立为立宪政体之精义。……吾于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更令监察、考试二权亦得独立,合为五权。”“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古最好的拔取真才的制度。”——孙中山

    材料四 人们按家庭出身被分为“红五类”或“黑五类”的时代。“黑五类”的子弟被称为“狗崽子”,没有任何权利,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北京青年工人遇罗克以极大的勇气站出来批判,他认为“不管是什么出身的青年放弃思想改造,都是错误的,对于改造思想来说,出身好的青年比出身不好的青年并没有任何优越性”。他希望一切青年都享有平等的社会政治权利。这位孤独而勇敢的思想者在1970年因“思想反动透顶”、“反革命气焰十分嚣张”的罪名被处以死刑,献出了自己27岁的年轻生命。

    材料五 1993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法律。新时期颁布的部分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的古罗马法思想。综合材料一、二,比较汉朝的法治思想与古罗马有何不同。

    (2)材料三中孙中山表达的民权思想与近代西方国家相比有何发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得以发展的原因。

    (3)遇罗克的悲剧说明了什么?文革结束后我国为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演在法治领域取得了什么成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节选自《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原文。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材料二: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徐中约

    费正清

    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摘自《中国近代史》

    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摘自《剑桥晚清史》

    材料三:以下三幅图片分别是中英《南京条约》、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中英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

    (1)据材料一,概括两则原文内容的最大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

    (2)史观能指引历史学习的不同角度,民族史观强调各民族历史地位、相互关系;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是从世界整体角度研究整体与局部的地位与相互关系。

    据材料二,请判断两者分别运用了哪种史观,并任选其一结合材料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请简要描述三幅图中中方政府的态度立场。你认为哪一种场景对你震撼最大,并说明理由。

    (4)据以上分析,指出史料研读、历史论述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