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7 题,选题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语言应用 2 题,名句默写 1 题,寻 1 题
中等难度 1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7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隽永(jùn )      户牖(yǒu)      谬(miào)赏        天高地迥(jiǒnɡ)

    B.缱绻(quǎn)      愧怍(zuò)      启碇(dìng)        文采斐然( fěi)

    C.伛偻(lǚ)          蹩(piē)进      刀俎(zǔ)           怦(pīng)然心动

    D.纾(shū)祸       蹂躏(lìn)        谥(yì)号          载歌载舞(zǎi)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慰藉         博采众长         噩梦          贻笑大方

    B.取缔         层峦迭嶂         疏浚          残羹冷灸

    C.倾泄         销声匿迹         荒诞          完壁归赵

    D.孱头         廖廖无几         瞋目          报残守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部作品和每一个思想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

    B.及至时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

    C.有一双轻跳舞靴太美观了,细长到不可理喻的地步;那双带布口的漆皮靴,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

    D.人们不想活,情愿照顾殡仪馆的买卖,这种精神状态使医药一筹莫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世界经济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受资金、人员、技术等劳动要素不流畅的困难的影响造成的。

    B.由于时代久远,《诗经》和《楚辞》中的文言字词对我们感到非常陌生,它们像坚硬的外壳,包裹住了鲜活的生命。

    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它是否用了一大堆词儿,是否用了某一行业的话语,而在它的词儿用的是不是地方。

    D.由于肖邦之家的最大魅力之一,正是在于我们能感受到在同肖邦“促膝谈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人皆得以隶使之                          B.常以身翼蔽沛公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则思知止以安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吾属今为之虏矣!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C、夫晋,何厌之有?                  D、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选出下列对课文及有关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和中国现代作家杨绛的散文《老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在不幸的命运中都表现了小人物们人性人格的光辉。

    B.《左传》是记录春秋历史的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撰写的。“左传”的“传”是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

    C.《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记叙自己出使元营的斗争情况以及逃脱后的艰险遭遇,并说明抄录诗篇和编纂诗集的目的。由于写在诗集的后面,故命名为“后序”。诗集命名为《指南录》,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表达了作者心指南宋、冒死南归的爱国之情。

    D.《五人墓碑记》是明代文学家张溥写的一篇墓碑记,赞颂了五义士面对强权英勇不屈的反抗精神,高度评价了五位义士为首的群众抗暴斗争,其中“大阉亦逡巡畏义”“钩党之捕遍于天下”“非常之谋难于猝发”都是由于“五人之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题 共 1 题
  1. 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                 B、璧有瑕,请指示王

    C、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________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________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________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________有些危机。

    1.与“他占有,挑选”这句话意思相近的一句是(     )(2分)

    A.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B.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C.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D. 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最准确的一组词语是(      )(2分)

    A. 徜徉    抛     摔     未免                B.徘徊     抛     摔      未免

    C. 徘徊    摔     抛     不免                D.徜徉     摔     抛      不免

    3.对“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鱼翅是贵重食品,来之不易,用来宴大宾未免可惜。

    B.用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宴大宾 ,过于招摇,会造成不良影响。

    C.穷青年用鱼翅宴大宾,花费太大,损失太重。

    D.不要让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成为少数人摆阔气、装门面的东西。

    4.分析这两段文字中各喻体的含义:(4分)

    (1)“大宅子”比喻:

    (2)“孱头”比喻:

    (3)“鸦片”比喻:

    (4)“姨太太”比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行吟阁遐想

    黄秋耘

    前几天,翻出一张旧照片,是我自己拍的武昌东湖旁边的行吟阁。这张已经开始有点褪色的照片,引起了我一段深沉的回忆。

    五年前的初春,我因事去广州,路过武汉。在一个大雪后的晴天,我前去东湖,在行吟阁和屈原纪念馆一带盘桓了大半天。

    不知道为什么,对于屈原,我有一种“旷百世而相感”的特别感情。从少年时代起,我就爱读《离骚》,每读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时候,总是“唏嘘而不可禁”。不过,我真正理解屈原的精神和《离骚》的真谛,还是在直接受到闻一多先生的教诲以后。

    说起来,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北平清华大学读书,闻一多先生主讲的《楚辞》是我最喜欢的功课之一。闻先生上课是不拘形式的,别的教师都在日间上课,他偏偏把课程排到晚间。我还记得,每当华灯初上,或者皓月当头,他总是带着微醺的感情,步入教室,口里高吟着:“士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可为真名士!”接着,他就边朗诵,边讲解,边发挥。时而悲歌慷慨,热泪纵横;时而酣畅淋漓,击节赞赏。与其说闻先生是以渊博学识、翔实的考证、独到的见解吸引着我们,毋宁说他是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沉的悲悯情怀感动着我们。1935至1936年间,敌人的铁蹄已经越过了长城。那时候,几千里锦绣河山,几十座繁荣城市,都已经遭受践踏。旧时在那些暂时还没有沦陷的国土上,南瞻北望,又何处不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艰难的岁月跟屈原的时代是多么相像啊!因此,闻先生的孤愤高吟、长歌当哭,就更容易引发我们的共鸣同感了。有时候,我甚至感觉到:在闻先生的灵魂里就活着一个屈原,他好像就是屈原的化身。

    且说我那天来到了行吟阁畔,东湖两岸,积雪茫茫,素裹红装,江山如画,四顾无人,万籁俱寂,连几里外水鸟振翅的声音都听得到。我参观过屈原纪念馆之后,又在矗立湖滨的屈原像前凭吊一番。我仿佛看到这位项上挂着花环、腰间佩着长剑、足下穿着芒鞋的古代诗人,披发伫立,蹙额低吟:“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我又仿佛看到穿着破旧的长袍、飘拂着长髯、背着双手的闻一多先生,昂首仰天,血脉偾张,作狮子吼:“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想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后来这两个形象就合而为一,何者是屈原,何者为闻先生,我都分不清楚了。

    我无意以古人喻后人,以后人比古人,但一接触到与屈原有关的事物,总是情不自禁地联想起闻一多先生的风貌。的确,他们虽然相隔两千多年,但无论是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贞,还是斗志的坚强,死事的壮烈,都是颇有些相似的。因此,漫游之余,我又忽生遐想:闻先生是湖北人,且曾几度寓居武昌,假如在行吟阁上,屈原馆中,另辟一室,陈列先生的衣冠遗物、著作手稿以及金石创作,使这古今两位伟大的受国诗人相得益彰,也许不见得是毫无意义的事情吧。作为一个景仰闻一多先生的学生,我是殷切地期望着的。

    1.作者在行吟阁畔产生了哪些“遐想”?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

    2.屈原与闻一多的形象在作者心目中“合而为一”,原因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

    3.文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3分)

    (1)特征:________

    (2)作用:________

          

    4.结合原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

    (1)作者对屈原“旷百世而相感”,“相感”的是什么?

    答:________

    ________

    (2)引发作者对屈原“相感”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选择题每题2分)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危险)

    B.主辱,臣死有余僇      (同“戮”,杀戮)

    C.修我戈矛,从王于师      (整治)

    D.而幸生也何所为         (幸运)

    2.下列各句句读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B. 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

    C. 诚不/自意/返吾衣冠

    D.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

    3.对“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一句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A.我虽然正气凛然,没什么惭愧的,但在君主和双亲面前,却没有一点事功来掩饰自己的罪过。

    B.我虽然光明磊落,没什么惭愧的,但在君主和双亲面前,却只能凭这微小的成绩来掩饰自己的罪过。

    C.我即使正气凛然,没什么惭愧的,但在君主和双亲面前,仍然没什么好自我夸耀的。

    D.我即使光明磊落,没什么惭愧的,但在君主和双亲面前,却只能凭这微小的成绩来掩饰自己的罪过。

    4.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的报国之志在文中被表达成“忠君”之义,认为只要能“重见日月”就死而无憾了,这体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作者真实的思想境界。

    B. 文中引用《出师表》中的句子,意在表明自己有当年诸葛亮兴复汉室那样为国竭忠尽力的崇高志向。

    C. 本段议论是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的,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王朝暗淡前景的担忧以及自己“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决心。

    D. 本段正面阐述了作者的报国之志,说明了自己九死一生、侥幸活下来的意义之所在。

    5.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6.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各题(5分)

    双调·水仙子·居庸关中秋对月

    (元) 宋方壶

    一天蟾影映婆娑,万古谁将此镜磨?年年到今宵不缺些儿个,广寒宫好快活,碧天遥难问姮娥。我独对清光坐,闲将白雪歌,月儿你团圆我却如何!

    23.中国古代文学中对“月儿”有多种不同的称代,此曲中“广寒宫”“姮娥”以外,还有________也是指称月亮。曲中的“白雪”称代   。(2分)

    24.指出这首元曲的主要写作手法并简析作品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给下列句子合理排序,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3分)

    ①当然,这并非说文化传统是不变的。

    ②生活中某些新的因素会慢慢积淀,并经过筛选、整合而成为传统的新成分。

    ③不会一蹴而就,即使在社会急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④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传统中某些成分会变得无处可用而逐渐淡化以至衰亡;

    ⑤一般说来,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

    ⑥但是必须注意,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二十四史”下一个定义。(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分)

    ①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是二十四史的编撰目的。

    ②封建统治者称二十四史为“正史"。

    ③纪传体是二十四史采用的体例。

    ④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二十四史所作的记录是比较系统的。

    答:二十四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默写 共 1 题
  1. .默写下列名言名句,任选其中四句。(8分)

    1、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惟草木之零落兮, ________。路曼曼其修远兮,________。

    4、今两虎共斗,__________________。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善始者实繁,_______________。竭诚则吴越为一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寻 共 1 题
  1. 有人寻根,有人寻友,有人寻享受,有人寻奋斗,有人寻流失的人格,有人寻未来的理想,有人寻流逝的文化,有人寻人生的信仰……“寻”是探求,是反省,是创造,可以说,

    我们一生都在寻寻觅觅,正是“寻”使我们的人生充实而丰富。

    请以“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自拟题目,不少于7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