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单选题 28 题,非选择题 3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1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 题
  1. 某影视作品中,国民党指挥官杜聿明在指定作战计划时说:“一旦抓住共军一部,即迅速猛攻,将其包围消灭。……我们可以阻击华野(华东解放军)于微山湖以东,配合黄维部先击破刘伯承部。”

    这一场景发生于

    A. 战略反攻时期   B. 渡江战役时期   C. 平津战役时期   D. 淮海战役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D.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8 题
  1. 中国古代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与此制度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A. 分封制

    B. 世袭制

    C. 察举制

    D. 宗法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是在治国方面却有惊人的相似。你认为他们治国方面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 发展经济

    B. 制度创新

    C. 武力掠夺

    D. 科技强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选项包含这两种专制模式的是。

    A.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B. 汉武帝“中外朝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

    C.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设置内阁制

    D. 明朝设置内阁制;清朝设立军机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 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 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C. 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 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联合国宪章》第23条第1款中明文规定:“中华民国、法兰西、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美利坚合众国应为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中国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主要归功于

    A. 中国的抗战时间最长

    B. 中国坚持抗战战略意义重大

    C. 中国付出的代价最大

    D. 中国取得的胜利最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此规定反映了太平天国

    A. 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

    B. 迎合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

    C. 顺应世界潮流发展趋势

    D. 具有鲜明的小农意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孙中山曾说过:“谓袁不可信,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纵其欲继满洲为恶,而基础已经远不止如前,覆之自易,故今日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从中可看出孙中山

    A. 将建立共和制度的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

    B. 认识到唤醒民众的重要性,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认为民族革命任务已完成,准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 利用袁世凯推翻清王朝,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武昌起义爆发后,46名北洋将领联名诉求“立定共和”,否则将“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驻扎各地的满洲旗营部队也较少进行抵抗,大都很快瓦解。这表明

    A. 民主共和观念已经被军队普遍接受

    B. 军队失控和旗营涣散加速清朝崩溃

    C. 北洋军以及满洲旗营响应武昌起义

    D. 军队革命化是导致清朝灭亡的主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革命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找到“正确道路”是在

    A. 大革命时期

    B. 红军长征时期

    C.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公元前536年,郑国把刑书铸刻在青铜鼎上;公元前449年,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法律条文刻写于12块铜牌之上。这表明了

    A. 中国比西方更早进入法治社会

    B. 成文法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

    C. 中西方很早就有法治文明交流

    D. 法律文献保证了社会稳定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53年,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成立了。毛泽东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以及在京的各中央委员在制定宪法草案时应阅看参考下列资料,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草案起草工作的特点是

    国别

    宪法

    苏俄(联)

    1918年宪法;1936年宪法

    中华民国

    1913年天坛宪法;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法国

    1946年宪法

    其它

    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

    A. 具有世界眼光与历史视野

    B. 深受“一边倒”外交的影响

    C. 与资本主义宪法区别明显

    D. 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A. 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B. 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C. 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D. 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改,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了

    A. 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B. 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

    C. 我国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D. 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电视剧《金婚》中有这样的情景:人们办事、见面、开会、住宿,甚至集体吃饭都要先背毛主席语录。这一情景应该发生在

    A.“大跃进”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下表中体现的共同的政治理念是: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5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3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年7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 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B. 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C. 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D.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92年10月,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其主要内容是

    A. 和平统一台湾

    B. 两岸实行通商、通邮、通航

    C.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 停止对金门等地方的炮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 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 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C.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 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A.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 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C. 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D.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20世纪70年代,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197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个,1972年达到了18个。70年代中国建交高潮出现的关键因素是

    A. 中美关系的缓和

    B.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

    C. 中国重返联合国

    D. 改革开放的推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2014年,当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时,中国向科特迪瓦等疫区周边10个国家及时提供防疫物资援助,同时也向联合国、世卫组织和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资金和政治支持,为遏制疫情扩散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体现了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成就是

    A. 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B. 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活动

    C. 努力构筑睦邻友好的周边国家关系

    D.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中国50年代联合苏联实行“一边倒”,60年代实行反帝反修两条线,70年代坚持“一条线”、“一大片”,80年代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90年代确立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新世纪则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拓展总体外交。外交战略调整的历程说明我国外交

    A. 与时俱进灵活多变

    B. 受到美苏两国支配

    C. 以意识形态为转移

    D. 奉行不结盟的政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亚里士多德曾说:“十个人的城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将不能自给;十万人的城邦是荒唐的,因为它将不能适当的治理。”这说明了

    A. 城邦制符合古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

    B. 当时的希腊城邦总人口没有超过十万

    C.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制不适合古希腊

    D. 希腊城邦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希腊民主不同于现代社会的民主。它依赖于小规模的城邦和公民的广泛参与。”“广泛参与”的群体是指

    A. 城邦所有人

    B. 城邦所有公民

    C. 成年男性公民

    D. 除奴隶之外的所有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除十将军外,其余官职基本通过抽签的方式选出,每个人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这材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

    A. 权力制约

    B. 主权在民

    C. 轮番而治

    D. 法律至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罗马法被近代社会广泛借鉴采用;其中的私法精神和内容尤为被重视,它包括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等方面的规范。这表明了罗马法契合近代社会的主要是

    A. 罗马共和精神与近代吻合

    B. 对个人权利的规范与尊重

    C. 自然法的人人平等原则

    D. 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从内容上看,如下图两部文献共同的局限性表现在

    ①不能对当时的社会矛盾做出正确认识

    ②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③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④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②

    D. 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对以下两张照片的内容理解错误的是

    A. “一国两制”方针表明大陆已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B. 两岸文化同根同源,都认可“一个中国”但并不是都认同“一国两制”

    C.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而不是外交问题

    D. 体现了海峡两岸对实现国家统一途径的认识不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如下图情景被称作是20世纪70年代初“两位历史巨人之间的握手”。其中“握手”的原因有

    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中苏关系恶化的加剧

    ③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失败

    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⑤中国借鉴美国的管理经验。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通过阅读触摸历史、通过思考亲近历史,这是我们理解历史的必经之途。阅读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四运动过程简表

    时间

    事件

    5月4日

    北京学生3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合,高呼口号,举行示威游行。北京政府派军警镇压,捕去学生32人

    5月7日

    天津、济南等城市群众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北京政府释放全部被捕学生

    5月8日

    北京政府再次颁布镇压学生运动的命令

    5月9日

    南京、无锡等地及巴黎华人开国耻纪念大会。苏州、嘉兴等地发生学生游行。武汉学商两界集会,商议支持北京五四运动的办法

    5月23日

    北京警察厅查封学生联合会刊物《五七》日刊

    5月25日

    北京政府严令制止散发传单、集众游行、演讲

    6月3日

    北京学生在街头讲演,被捕170余人;4日,又被捕700余人

    6月4日

    上海、天津学生联合会分别急电全国,援救北京被捕学生

    6月5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6月10日

    天津工人酝酿大罢工。徐世昌被迫下令批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3人辞职

    6月28日

    在海内外各界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节选自“五四运动纪念馆”之“五四运动前后大事记”

    材料二新启蒙运动的倡导者……强化了把五四作为启蒙运动的认知方式。他们认为,五四文化运动是一个典型的启蒙运动,思想大解放运动,是中国第一次最伟大的启蒙运动。

    ——张艳《新启蒙运动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说》

    注:此处五四运动的概念取广义,大致指“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共成立”

    材料三“五四”的……价值取向没有错,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回顾中国这90年的历史,我们找不到任何时段和时刻,标志着“五四”提出的任务已经完成或大致完成。相反,除了外敌入侵,我们这个民族的大不幸和大悲哀,几乎多多少少与“五四”精神失落、启蒙规划受阻有关。我们今天纪念“五四”,不仅仅是怀念历史,而是着眼于现在和将来。

    ——徐友渔《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五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五四运动的性质。

    (2)材料二从什么角度评价五四运动?结合二十世纪第二个十年的相关史实,简述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朝鲜停战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的背景下,中国政府以主动地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一些亚洲国家很担心,认为大国必然扩张。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争取和平共处,在10年内要努力解决同邻国的边界问题,先从缅甸开始,陆续解决,解决后他们就放心了。”

    ——宋风英《周恩来与中缅边界谈判》

    材料二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三五项原则的精髓,……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照顾和维护小国、穷国、弱国的合法权益和正当诉求,国际间开展互列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中缅边界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提出了什么主张,该问题的解决对新中国外交有何重要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美双方在《中美联合公报》中达成了什么共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公报的颁布对双方关系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法律制度不仅确保了人类社会文明成果,还体现了时代发展的需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二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在征服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特别是被征服者,由于得不到公民法的保护,对罗马统治者表现出强烈的不满。随着版图的扩展,国际交往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政治经济生活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为巩固统治,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予适当的司法保障。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应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科书

    材料四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2014年10月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

    (2)材料二所述内容与材料一中的哪一基本原则相违背?为什么?该内容揭示出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民法逐渐取代公民法的主要原因;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律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