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现代文阅读。

    中国文化是一种入世的文化,中国伦理是一种入世的伦理。但是,这种入世文化与入世伦理的持存和运作的条件,是在文化结构和精神结构中必须存在某种退出机制或撤出机制作为互补和互动,就像在出世文化中必然要求入世的机制或必然要求以入世为前提一样。正是这种反动才使入世具有精神上的自我调节功能,这正是儒家与道家生长的哲学土壤,

    就伦理世界而言,儒家以入世的态度建构和维护伦理实体,即通过以“伦理上的造诣”为本质的道德世界或道德自我意识的建立,使个体皈依于实体。儒家伦理中个体对实体的皈依,乃是一种悲怆情愫,或者说儒家伦理正是试图培育这种悲怆情愫。由此才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孔子的“三畏”中,以“畏天命”为首,为什么在儒家入世文化中要悬置一个作为最高范畴的“天”,为什么要始终不放弃追究“莫之为而为”的“天”和“莫之致而至”的“命”。

    但是,儒家伦理难以回答一个问题:在个体与实体,在入世过程中遭遇矛盾甚至尖锐冲突时怎么办?儒家以修身养性的德性修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便可最终消除二者之间的紧张,是“宁可改变自己的欲望,而不改变社会的秩序”。但是,事实上这种道德性的进取并不能或者说并不在任何境遇下都能真正消除这种紧张。道家以从伦理世界中退隐的方式,并通过在道德世界中培养和形成从伦理世界中退隐的能力和品质,即退隐的“伦理上的造诣”解决个体与实体的矛盾,维护伦理实体。通过否定欲望的价值,以维护伦理实体和伦理世界的秩序。儒家与道家,在终极意义的价值取向方面却殊途同归。可以想见,如果没有道家的这种在文化结构和伦理精神结构中的退出机制,仅以儒家的入世,伦理实体和伦理世界的秩序总难以避免被颠覆和破坏的危险。

    庄子的哲理寓言“曳尾于涂”中得到典型的诠释。一只乌龟,正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摇着尾巴,有人欲取它的壳供奉于庙堂之上。这只乌龟到底是想被杀以后为人供奉,还是混迹于泥水之中?庄子的选择是:“曳尾于涂”。“曳尾于涂”正是道家式退隐取向的文学表述。

    中国社会的结构是家国一体,与这个结构相联系的伦理精神的特点是整体至上、人伦至上。个体没有被给予应有的地位,血缘、宗法、等级三位一体的各个层次的伦理关系对个体无疑是一种叠加的束缚,儒家伦理所要求的,就是在这个关系缜密的伦理世界中安伦尽份,坚持义务的绝对性。然而个体毕竟在现实世界或教化世界中是一个不可抹杀的存在。道家通过从伦理世界中的退出,通过在道德与自然、义务与现实关系中对自然和现实价值的否定,达到伦理世界的稳定和个体精神世界的平衡。这种取向是一种消极的个人主义,是对现实世界、伦理世界的消极认同和消极维护。

    1.下列关于“入世与隐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是中国伦理精神中的入世结构,以入世的态度建构和维护伦理实体,因而个体皈依于实体。

    B.敬畏天道,敬畏命运,着重实体,就是入世文化道德自我意识中对待伦理实体的情感和态度。

    C.儒家入世是改变自己的欲望,而不改变社会秩序;道家隐世则是否定欲望的价值,用来维护实体。

    D.儒家以入世的态度建构和维护伦理实体,即通过以“伦理上的造诣”为本质的道德世界或道德自我意识的建立,使个体皈依于实体。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道家在理论层面始终与儒家哲学、儒家伦理相互动和“反动”,构成了中国道德哲学体系的辩证结构。

    B.道家坚持各种伦理义务履行的绝对性, 儒家则追求兼顾达到伦理世界的稳定和个体精神世界的平衡。

    C.儒家、道家都追求“伦理上的造诣”,内涵不相同,却都是在思考个人之于社会、伦理的意义和价值。

    D.道家通过退隐的“伦理上的造诣”解决个体与实体的矛盾,维护伦理实体。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儒家伦理试图培育个体对实体皈依的悲怆情愫,因而需要在儒家文化中悬置一个作为最高范畴的“天”。

    B.基于儒家伦理存在着其理论体系中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于是就需要一种缓解和消除紧张的退出机制。

    C.庄子哲理寓言“曳尾于涂”的核心价值理念就是强调个体在社会实体和伦理世界中的超脱和解脱。

    D.“家国一体”的中国社会结构导致的结果是个体必然淹没于叠加束缚,纷繁复杂的各种人伦义务之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烟 娘

    墨中白

    天空白云朵朵,满院桃花飘香,江大佬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江大佬有心事。泗州知府白一品的岳母要过六十大寿,满城官贾争相准备。白知府放出话来:“祝寿节目可以演,贺礼不能收。”得知这一消息后,江大佬就一直在琢磨着送什么祝寿节目最好。

    让烟娘去吧。看着愁眉苦脸的东家,管家向他推荐了烟娘。

    烟娘是江大佬从徐州回泗州时偶遇的,当时见她带着个小男孩,拿着行李,行走不便,就停下马车,捎带上他们。得知江大佬就是泗州城有名的江大善人,烟娘就有意傍他做个靠山。到了泗州,烟娘并没有下车,要跟着江大佬回家表演烟戏给他看。

    喜欢看戏的江大佬没有拒绝。

    祝寿那天,江大佬带着烟娘去了。

    果如管家所言,看压花场,听泗州戏,众人反应平平。轮到江大佬送祝寿节目了,烟娘莞尔一笑来到厅前,端好大烟斗,装上烟丝,张口含住烟嘴,点燃烟丝,便大口吸了起来。

    烟娘边吸边嘘,只见烟进,不见烟出,就像是在“吃烟”,待把烟气全都吞进了肚子里,烟娘端来一杯浓茶,一仰脖子“咕咚咚”全倒进肚子里。

    饮完浓茶,烟娘张大嘴巴,就有一团烟气徐徐从她的嘴巴里飘升出来,很快变幻成一座大山,山上还立着一棵松树。众人正惊奇间,烟娘用力一吸,山和松树转眼竟被她吸进了口中。随后,便听到烟娘咽喉间有一种声音传出来。她示意人们到近前仔细瞧看,只见她吐出的烟雾先化作一片云海,上面一人拄拐,一人摇扇,一人骑驴,一人拍板,一人吹笛,一人手提花篮,一人肩背长剑,还有一女子手执荷花……

    八仙祝寿,好呀!众宾客禁不住齐声赞叹。

    烟娘一张嘴,从嗓子眼又飘出四朵云,瞬间变幻成四只展翅飞翔的仙鹤,在大厅上空飞舞盘旋起来,过了一会儿,仙鹤收起翅膀,现出“寿比南山”四个篆字,随后一点点儿地化去。

    表演完烟戏后,烟娘要离开江大佬。江大佬真诚挽留,恳请他们娘俩在江家住下。见东家满心诚意,烟娘就长期住了下来。

    江大佬的爱妾紫云见烟娘长得细皮嫩肉,颇有几分姿色,心中闷闷不乐起来。每次做衣服时,紫云总让自己儿子官儿穿新衣服,把官儿穿过的旧衣服送给烟娘的儿子杆子穿,还不让官儿同杆子一起玩。

    烟娘见了很是生气,说:“都是小孩子,还分什么高贵低贱?”烟娘把官儿和杆子同时拉进自己的裙子底下,紫云惊恐地起身抢夺孩子,可拉起来一看,两个孩子都变成了官儿,形体相貌、着衣说话都一模一样。

    烟娘说:“现在相同了!”

    紫云十分恐惧,恳求说:“把他们变回原来的样子吧,今后,我待杆子一定像官儿一样。”

    紫云再也不敢用对待女佣的态度待烟娘和杆子了。

    一次,紫云和烟娘喝酒赏月,心情舒畅的烟娘就多贪了几杯酒,看着酒醉的烟娘,闻着她身上飘来的浓浓烟草味,紫云顿生杀机,悄悄摸过那杆长烟斗,对着烟娘的脑袋狠狠砸了下去,咣当一声,烟娘应声倒地。紫云一看,却是一段三尺余长的柳木。她惊慌失措,拿来斧头将柳木劈碎,放进灶堂,一把火烧了。柳木快要烧尽时,烟娘端着大烟斗,从屋里走出来,说:“夫人怎么能和我开这么残酷的玩笑呢?”言谈笑语和从前一样。

    江大佬得知此事,很是生气,大骂紫云。紫云自知理亏,想想后果,也害怕起来。

    不知谁把此事传到白知府那里,江大佬忙去向知府解释清楚。

    离开府衙,江大佬回到家,紫云却不敢认他。原来站在紫云面前是两个一模一样的东家,她分辨不出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就跪求烟娘。

    烟娘任由紫云跪拜在地,说:“东家是泗州有名的大善人,这样的善人,越多越好!想让东家属于你,就和东家一样,善待众生吧。”

    说完这些话,烟娘就走了,却并没有带走杆子。

    过了一段时间,紫云眼里的两个东家逐渐靠近,合成了一个江大佬。

    紫云一谈起这事情,心就惊慌。江大佬就怪她不该那样对待烟娘,更怨她多疑,家里怎么会有一个和他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呢?

    东家不信,紫云就不敢再提烟娘了,一心念起佛经来,有空她会把杆子和官儿一起拉进怀里,疼得要命。                                  (摘编自2012年9月3日作家网,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压花场、泗州戏的表演观众反应平平与烟娘的表演博得满堂喝彩形成对比,活画出烟娘技艺的高超,也为后文紫云的嫉妒埋下伏笔。

    B.小说一波三折,开头描写江大佬的愁眉不展,再写烟娘表演大获成功,悲喜变换快速,情节跌宕起伏,极富戏剧性。

    C.“烟娘莞尔一笑来到厅前”表现了她对其他表演的不屑一顾,也说明她成竹在胸,相信自己的表演一定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可。

    D.紫云杀死烟娘这一情节曲折、紧张,非常荒诞,活人居然变成一段三尺余长的柳木,本已被杀的烟娘竟安然无恙,让人瞠目。

    E.紫云是小说中的反面人物,她的嫉妒、狠毒反衬了烟娘的善良,小说最后描写紫云彻底改变,也是因为受到烟娘的感召。

    2.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结合文章谈谈你对烟娘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

    4.作为一篇具有传奇色彩的小说。本文在行文上有哪些特色?试选择两个角度,结合文本内容加以探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

    陈众议

    马尔克斯走了。然而,只要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会不断地询问:他留下了什么?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1965年10月的一个周末,幸运女神真正眷顾了马尔克斯。那天是晴日,他和妻子梅赛德斯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驱车从喧闹的墨西哥城到风景如画的阿卡布尔科过周末。行至半途,马尔克斯突然产生了灵感。他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对梅赛德斯说:“请给我10个月时间,我的小说着床了。”说罢,他掉转车头,匆匆赶回了墨西哥城,把自己关进了狭小的书房——他的“魔巢”。待他抱着一叠厚厚的书稿出现在众人面前时,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18个月。稿子是打印出来的,一式两份。他把两份稿子全部交给了梅赛德斯说:“给你。”

    他明显瘦了,而且胡子拉碴,像漂流回来的鲁滨逊。梅赛德斯接过书稿后开了一句玩笑:“是难产。”除此之外,他们就再也说不出别的话来了。他们不知道是应该庆祝还是应该哭泣。其时,梅赛德斯变卖了所能变卖的一切,而且已经债台高筑。为了不影响丈夫写作,她卖掉了汽车和一切值钱的家当,咬牙坚持了漫长的18个月。

    《百年孤独》上市不足一周后,马尔克斯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忽然听到有人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大声嚷嚷起来:“瞧,他就是《百年孤独》的作者!”书刚上市就被人认出自己,那天,马尔克斯生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于是,马尔克斯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各种文化出版机构争相邀请。同时,他又矛盾地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只有到了这时他才真正懂得:做个凡人是多么幸福!从此往后,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人们的关注之下,他将不得安宁。他们怀着各自的目的,毫不客气地侵占他的时间,把他变成了歌星一样的公众人物。

    这样的情况在他1982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又一次达到高潮。面对各色不速之客,马尔克斯不得不“退避三舍”。1983年初至1985年中,他离群索居,在卡塔赫纳一个面向大海的书房里,按照自己惯常的时间表工作:从周一到周六,从早晨8点到下午3点。如果因事致使工作被耽误,他总设法在第二天予以弥补。

    马尔克斯从文60余年,屈指算来,大约有十几部长篇小说、数十篇中短篇小说和各色脚本、随笔、评论及新闻稿若干。这么一个作家,从地球的另一端旋风般进入中国,不仅风靡一时,而且落地生根。这不可谓不魔幻。但这是有历史原因的。首先,20世纪80年代,冷战尚未结束,东西方两大阵营和全世界对以马尔克斯为代表的拉美作家的评价都非常高,甚至超乎寻常的高度一致。这客观上对他进入中国起到了推动作用。其次,拉美作家的成功对中国作家无疑既是鼓励,又是鞭策。再次,他的作品确实不同凡响。中国受马尔克斯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的作家何止莫言、阎连科或阿来、陈忠实,其中尤以“寻根派”为甚。莫言获得诺奖前不久说,终于读完了《百年孤独》,“当初生怕读完了它,自己就不会写小说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读者对马尔克斯没有理解得那么深,他们更关注他作品的形式,比如结构、技巧。直到90年代,人们才开始注意到拉美文学更为本质和深层次的精神诉求:《百年孤独》及其所代表的拉美文学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学形式技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民族大道;没有放弃替一个民族,甚至整个美洲大陆代言的责任感、使命感。这种使命感触动了中国作家。以莫言为例,他的中后期作品主要写本土内容,将注意力转向本土资源,甚至来源于童年时期听过的神怪故事。这并非是简单模仿,用莫言的话说,他是在跟马尔克斯搏斗,这种搏斗即为摆脱其影响,也为寻找属于自己的主题——替民族发声、替民族治病、承担家国道义的雄心壮志。  (有删改)

    相关链接: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文中称马尔克斯),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在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期间开始文学创作。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百年孤独》(1967年)、《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2014年4月18日,病逝于墨西哥城,享年87岁。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作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的马尔克斯以一部《百年孤独》而闻名于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又创作了《霍乱时期的爱情》,可见其创作生命力之旺盛。

    B.马尔克斯原计划10个月创作完成的《百年孤独》,实际用了18个月,因为多出了8个月,造成梅赛德斯卖掉了汽车和一切值钱的家当,债台高筑。

    C.在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马尔克斯声名鹊起,门庭若市,为躲避各种不怀好意的拜访者,他不得不离群索居,寻找安宁。

    D.马尔克斯的作品进入中国后风靡一时,对中国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是作品的形式被关注,后是作品的精神本质被关注。

    E.马尔克斯的作品从拉美传入中国,并且他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方式深刻影响了中国人,这里面有除了作品本身以外的其他原因。

    2.哪些原因促成了马尔克斯的成功?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文章详细写了《百年孤独》诞生的过程,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作者曾说马尔克斯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同时又是这个世界最孤独的人,两者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安守忠,并州晋阳人。晋天福八年,以守忠为牙内指挥使,绣州刺史。周显德四年春,改鞍辔库使。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未几,改卫州刺史。

    宋初,入为左卫将军。蜀平,太祖知远俗苦苛虐,南郑为走集之地,故特命守忠知兴元府以抚绥之。四年,改汉州刺史。时寇难甫平,使车旁午,公帑不足,守忠出私钱以给用。每遣使,太祖必戒之曰:"安守忠在蜀,能律己以正,汝行见之,当效其为人也。"开宝五年,知辽州。民有阴召并寇谋内应者,事泄,守忠悉斩以徇。九年,命将征太原,守忠受诏与孙晏宣由辽州入,既而与路罗寨监押马继恩遇,乃相与会兵入贼境,燔寨四十余,获牛羊数千。

    雍熙二年,改知易州,徙夏州。每西戎犯边,战无不捷。淳化二年,知雄州。方与僚佐宴饮,有军校谋变,擐甲及阍,阍者仓卒入白。守忠言笑自若,徐顾坐客曰:"此辈酒狂尔,擒之可也。"人服其量焉。明年,加耀州观察使,兼判雄州。未几,召还,条陈边事,敷奏称旨,赐钱五百万。五年,又知沧州。至道初,移雄州。三年,复知沧州。拜感德军节度观察留后,徙宋州,兼制置营田使。威德兼著,吏民不忍其去。咸平三年,入觐,遣还未行,暴卒,年六十九,赠太尉。

    守忠谨悫淡薄,为治简静。太祖居藩日,素相厚善,及受禅后,每优任之,守忠处之益谦。从征太原,多与谋略,人罕知之者。所至藩郡,乐施予,丰宴犒,且喜与士大夫游从,故时论多与之。

    (节选自《宋史 安守忠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受禅后,每优任之            受禅: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B.淳化二年,知雄州            徙:迁徙

    C.入觐,遣还未行               入觐:地方官员入朝进见帝王

    D.以守忠为牙内指挥使,绣州刺史   领:统领、兼任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

    B.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

    C.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

    D.会淮南初下/命守忠驰往宣谕/时藩臣骄蹇/遇朝使多简傲/守忠抗以正礼/无所辱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守忠谨慎诚实,淡泊名利,处理政务简要平静,太祖驻守藩镇时,就一向优厚的对待他,太祖即位之后,更是常常优先任用他。

    B.安守忠在蜀地任职时,能严以律己,为人诚实,为官清廉,由于战争刚刚平息,官府库藏的钱财不足,他便拿出自己的钱来补贴。

    C.安守忠军事才能卓越,战功显赫,征伐太原,烧毁四十多寨,缴获牛羊数千头,但因不是主帅,所以很少有人知晓他参与了谋略。

    D.安守忠熟悉边防事务,善于驾驭整个局面,面对军校的阴谋叛变,不仅有胆,而且有识,所以能处变不惊,在谈笑间消除祸端。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有阴召并州寇谋内应者,事泄,守忠悉斩以徇。

    (2)所至藩郡,乐施予,丰宴犒,且喜与士大夫游从,故时论多与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野步

    宋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

    清   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 倚仗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 红他枫叶白人头。

    1. 两首诗分别刻画了怎样的野步者形象?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 这两首诗末尾两句都用了同一种手法表现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的名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在唐代的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的从师心理是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   _________  ”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作石头沙土,从而表现其奢靡之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政府内部离心离德,已经“变天”的国会处处作梗,任期尚有两年的奥巴马急欲留下政绩,不仅迄今乏善可陈,倒显出     的窘境。

    在这年夏季反“扫荡”战役中,盐阜、苏中区军民在新四军军部的统一指挥下,多点开花,密切配合,使敌      ,对粉碎敌之“扫荡”起到决定作用。

    面对网上第三方支付、P2P网络众筹融资、新型电子货币等金融互联网新模式,《巴塞尔Ⅲ》所确立的监管法律制度显得有些     

    A.左支右绌   捉襟见肘   顾此失彼

    B.顾此失彼   捉襟见肘   左支右绌

    C.捉襟见肘   左支右绌    顾此失彼

    D.左支右绌   顾此失彼   捉襟见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大型历史画作《残日·一九三九·南京》再现了当年南京大屠杀时日军肆意杀戮中国平民,真是惨绝人寰,目不忍睹。

    B.陶渊明的外祖母是陶侃的女儿,一个外祖母是很可能向外孙谈起自己父亲的,那么陶侃的一生可能对陶渊明有很深的印象,不也很自然吗?

    C.尽管尚无明显迹象表明遗产税是否在我国开征,但在专家看来,厘清遗产税的本质和目的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D.俗话说,平安是福。对于群众而言,社会平安有序、人民安居乐业,是检验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最有效的标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北京举行的“数字地球”国际会议上,代表们认为:_______,“数字地球”都具有重要意义。

    ①论是推动当前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②无论是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③开拓未来的新天地   

    ④还是开拓未来知识经济的新天地

    ⑤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⑥还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A.②③①⑥

    B.①③②⑤

    C.②⑥①④

    D.①⑤②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请紧扣下面句子的观点,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继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

    “仁”是儒家文化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含有“仁”的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关于高中生零花钱的调查,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根据以上图表,请你提出三条对中学生合理花费零花钱的建议

    建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中华狗肉文化历史悠久,狗肉是中国传统美食。最早在《礼记》中就有记载。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指狗肉具有滋补阳气,对肾脏和胃有益的功效。另一方面,在游牧民族文化中,狗不仅是生活的助手,也是家庭的一员。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宠物狗也进入了人们的家庭,扮演着人们生活伴侣的角色。

    2014年6月20日,广西玉林荔枝狗肉节高调开幕,志愿者拦车救狗,志愿者呼吁当地民众不要再这样大规模地食用狗肉,希望大家禁食伴侣动物。狗肉吃不吃?拦车救狗要不要?这件事引起了媒体的争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自选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