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连线题 3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2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 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

    C.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D. 白银逐步成为件遇流通的货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史记·周本纪》称赞周人的先祖公刘“务耕种,行地宜……居者有蓄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这说明

    A. 周朝实行分封制   B. 部族兴起与农业发展关系密切

    C. 西周盛行井田制   D. 周部落重农抑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研究表明,宋代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的趋势。当时在南方有菜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这种现象出现的基础是

    A. 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   B. 粮食生产的大力增长

    C. 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   D. 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曾祖父)无泽为汉市长。”由此可见,司马迁曾祖父从事的应是

    A. 商业贸易管理   B. 军政事务管理

    C. 行政机构管理   D. 文化典籍管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 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 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 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 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 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工业

    C. 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 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866年创办的发昌机器厂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棉纺织企业;一战期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它们

    A. 都受洋务运动刺激而产生

    B. 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 都推动了晚晴经济的发展

    D. 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 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中国近代奇女子张幼仪在三岁那年(1903年)被迫缠脚三天,但最终在二哥“现在再也没人觉得缠脚好看了”的劝说下得以幸免。张幼仪的这一经历反映了

    A. 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深化   B. 社会习俗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C. 中国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觉醒   D. 男尊女卑的陋习被逐渐打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3.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

    A. 人民公社化为中国的农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B. 工农联盟的政权性质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C. “大跃进”运动带动农村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

    D. 1980年以前中国经济建设更注重农村投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63年,陈云提出著名的“鸟笼经济论。”即“市场经济是鸟,计划经济是笼子,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这一理论实际上是

    A. 实行计划经济下的市场调节   B. 主张市场和计划不应有主次之分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落实“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发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城市和地区开放顺序与之相对应的是(  )

    A. 大连——上海——长江三角洲——温州

    B. 厦门——大连——环渤海地区——武汉

    C. 深圳——珠海——珠江三角洲——武汉

    D. 浦东——大连——闽东南地区——温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依据是

    A.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 传播基督教思想的需要

    C. 转口贸易利润的刺激   D. 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从瘦肉精事件的炸雷、上海染色馒头的喧闹,食品安全问题已然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而这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背后都有化学添加剂的阴影。这类问题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   )

    A. 新航路开辟   B. 第一次工业革命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第三次科技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 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从1763-1871年,英国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整个世界的善行与恶行中,都扮演了主角。”英国在整个世界中的“善行”主要是指

    A. 将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B. 将工业文明的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

    C. 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兴起

    D. 为世界各地提供了廉价的商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列宁曾说:“我们承认自己对农民是负了债的。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来粮食,我们向他们借的,我们应当偿还这笔债务,恢复了我们的工业以后,我们一定要偿还。”这段材料反思的是

    A. 余粮收集制   B. 粮食税

    C. 农业集体化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务实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列宁仍然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对上述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了高度公有的管理,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B. 新经济政策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基础上,对生产关系做了适度调整

    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现土地公有的同时,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

    D. 新经济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化,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机器设备购买者。1931年苏联购买了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苏联能够大量进口机器设备是由于

    A. 西方工业国放弃了敌对苏联的政策

    B. 西方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C. 经济危机迫使西方国家扩大对苏联的出口

    D. 世界自由贸易体系初步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斯塔里夫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当时的“模仿”主要是指

    A.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B. 人民资本主义的推行

    C. 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D.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罗斯福新政所体现出的经济学思想是(   )

    A. “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就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B. “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营是最可怕的事情”

    C. “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的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社会来总揽”

    D. “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使穷人的境况更趋恶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在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订购价不到十美元一双的耐克鞋,在美国等国家的市场上竟然平均要卖到四五十美元。这一现象表明(  )

    A. 国际分工体系的不平等

    B. 亚太经合组织发挥了作用

    C. 世贸组织受到美国控制

    D. 亚洲商人的市场信息滞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59年10月,黄金价格曾一度升至40美元/盎司。黄金官价与市场价格的分离进一步诱发各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兑换黄金。到197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十国集团通过签署《史密森协议》,宣布黄金官价从35美元/盎司调整为38美元/盎司,同时其他货币也相应对美元升值。由此说明

    A. 战后国际金融体系受到冲击   B. 美国经济已经处于滞涨状态

    C. 黄金价格波动频繁迅速贬值   D. 美元失去世界货币中心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某班级兴趣小组以“近代中国的经济”为内容进行探究学习活动。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A. “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B. “晚清富国强兵的改革”

    C. “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   D. “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图中“滑稽魂”漫画,为民国初年画家周慕桥所绘。画中人物手拿一杆旱烟枪在楼梯口对着电灯泡,仿佛在说:“取个火吧。”漫画的内容反映出

    A. 民国初年电灯已经在中国普遍使用

    B. 当时的民众生活深受西方科学影响

    C. 清末民初的广大民众生活贫困落后

    D. 民众接触西方文明时出现认知反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B. 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C. 中共十三大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巨大作用   D. 加入世贸组织,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大本钟是伦敦市的标志和英国的象征,于1859年被安装在伦敦西敏寺北端议会大厦98米高的钟塔内,它著名之处在于它的准确和那重达13吨的巨大的用于报时的铜钟。大本钟的出现传递了一种崭新的时间观念——标准时。这说明

    A. 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B. 科学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C. 时钟的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

    D.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下表是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表。推出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A. 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复苏   B. 西方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C. 西方各国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D. 资本主义世界呈三足鼎立局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不久前,比利时首相范龙佩当选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俗称“欧盟总统”),英国人阿什顿女士当选为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俗称“欧盟外长”)。欧盟“总统”和“外长”的人选,一个小国的,一个大国的;一个中右派别的,一个中左派别的。由此可以看出:

    A. 欧盟内部的矛盾已经消除   B. 欧洲一体化进程艰难

    C. 英国和比利时的利益一致   D. 欧盟各国的利益需要平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观察漫画《奥巴马:通常一个失败源于一个错误的规则》。经济巨人和超级大国美国之所以被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两个小兄弟“击败”,合理的解释是

    A.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拖累了美国经济

    B. 长期以来国际经济旧秩序不合理

    C. 加拿大和墨西哥同时也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有强大的后盾

    D. 美国自身疾病缠身,经济实力相对下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3 题
  1. 纺织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透视出中国历史发展变化的时代特征。

    材料一明朝中期之后,苏州所属的太仓、嘉定,“比闾以纺织为业,机声轧轧,昼夜不休,贸易惟花布”,松江各地则“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有人描述河南的情况:“中州沃土,半植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徐光启也说:“今北方之吉贝(木棉)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海而鬻诸南,布则泛海而鬻诸北

    ——根据《历史学科专题讲座》摘编

    材料二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通州)产之棉,力精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下走(我)寸心不死,……今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责成。

    ——张謇《大生纱厂厂约》

    材料三1905年3月(清光绪三十一年二月)宁波商人戴瑞卿在江东建立“和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浙江有名的民族纺织企业。1953年底,企业负责人商议提出公私合营的申请得到批准,和丰纱厂结束了近半个世纪来私人经营的局面,走向新生成为全体人民的企业。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丰纱厂创造了众多优质品牌,产品走向国际市场。1998年,随着改革的深化,该厂融入宁波维科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逐步成为一家经营群体和骨干职工控股、国有和社会法人参股的股权多元化的现代企业集团。

    ——《和丰蝶变——宁波近现代工业文明缩影》摘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中期之后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从技术积累和社会需求的角度,说明形成上述状况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大致时间。分析张謇在该时间创办大生纱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说明,建国之后“和丰纺织企业”的性质发生过怎样的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国民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农民摁血手印,写下保证书:“我分田到户、每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材料二歌以言志,歌以抒情

    《在希望的田野上》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

    《春天的故事》迅速唱遍大江南北: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小岗村的农民要实行“分田到户”的原因。

    (2)材料二中《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其有何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社会主义改革有什么新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

    材料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1970年

    1992年

    33个发展中国家

    108美元

    297美元

    21个发达国家

    3129美元

    22185美元

    ——《拉美国家的实践》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四幅图片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些趋势?

    (2)根据上述材料,评价材料二的观点。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源何在?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全球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