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0 题,其中:
选择题 35 题,单选题 4 题,连线题 1 题
简单题 15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5 题
  1. 梁启超说“黄宗羲……在过去二百年间,大家熟视无睹”,但近代以后,却被誉为“中国的卢梭”,是“过去民主思想的伟大代表”。导致黄宗羲思想不同境遇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他的思想主张脱离时代要求   B. 近代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C. 反君主政体成为国人的共识   D. 救亡图存成为近代思想主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宋代大臣文彦博概括当朝政治的特点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王夫之也谈到“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无死刑)”。这说明宋代

    A.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基本解决

    B. 实现了儒家君民共治的理想

    C. 君权弱化促使官僚政治成熟

    D. 治国方略的调整影响政治生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

    A. 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B. 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 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D. 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近数十年,士大夫诵史鉴,考掌故,慷慨论天下事,其风气实定公开之。”材料反映的“风气”是指

    A. 变法图强   B. 民主科学   C. 经世致用   D. 尊孔复古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 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 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 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 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8年提出了“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 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成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他的民族主义里,有德国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民权主义里又把英美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在钱穆看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

    A.是一个西方思想的大杂烩

    B.实现了中国传统政治与西方政治的完美结合

    C.脱离了中国现实

    D.合乎世界政治潮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美国学者林蔚说:“北洋时期的中国并不(完全)是病态的时代。”下列史实不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北洋时期

    A. 经济有实质性增长   B. 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C. 文化有较高的成就   D. 民主有长足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A. 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 统治者应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C.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D. 统治者要接受被统治者的监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汉书·艺文志》称先秦某一学派“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这反映的是

    A. 墨家的“兼爱”“非攻”

    B. 道家的辩证法思想

    C. 儒家的忠孝思想

    D. 法家的君臣名分思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著名学者牟宗三认为:“这套西周三百年的典章制度……到春秋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叫它做“周文疲弊”。诸子思想就是为了对付这个问题。”下列解决“周文疲弊”最具有针对性、现实性的思想是

    A. 推行“仁政”       B. 兼爱、非攻

    C. 加强中央集权       D. 无为而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他所主张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心外无物

    D.知行合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 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B. 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 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

    D. 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

    A. 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

    B. 强调理论概括和抽象科学

    C. 重视总结实践经验

    D. 与农业息息相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观察下列宋元时期的绘画作品,它们反映出该时期绘画领域的主要特征是

    A. 文人画流行

    B. 风格多样化

    C. 宫廷画活跃

    D. 趋向世俗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诗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19世纪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习俗风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他在此强调《诗经》具有

    A. 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B. 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

    C. 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

    D. 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明清小说

    ⑤汉赋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8世纪的欧洲曾兴起一股“中国风”,在建筑、绘画和各种日用品的装饰造型中都竞相采用中国题材和模仿中国风格、当时有些欧洲人曾说,中国风格已控制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和家具,不久恐怕连基督教堂上的装饰也将加上金龙和宝塔了。材料现象反映了

    A. 西学东渐现象的出现

    B.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C. 中西科技差距日益拉大

    D. 西方尊中国为“天朝上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A. 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

    B. 改革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

    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 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民报》主要撰稿人朱执信(1885~1920年)在翻译西方著作时,曾把“社会主义”译为“民生主义”。其主要目的是

    A. 传播西方思潮

    B. 宣传社会革命

    C. 动员民族革命

    D. 阐释民权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针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章太炎说:“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以异族之攘吾政府者,在彼不在此也。若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族。”这表明他

    A.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B.主张开明君主专制

    C.认识到了三民主义的一些不足     D.不主张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孙中山在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身处十分穷困之时,仍然相信“中国是可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度,这个国度应用来作为社会主义政府的典范”;并呼吁国际社会党执行局,协助他“把中国建立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材料表明

    A. 孙中山深受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影响

    B. 不断失败导致孙中山转向社会主义

    C.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是权宜之计

    D. 孙中山吸收世界先进思想为我所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孙中山说:“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故成不平等世界。欧、美为其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孙中山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三民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陈独秀说:“吾因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其结果也,不过党派之胜负,于国民根本之进步,必无与焉。”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 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 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 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 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高中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共推出四套高中历史教材,分别是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北师大版等。四种版本教材虽然“以课标为中心”进行编写,但由于编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同、史学修养不同、甚至史学观点不同,导致教材在语言表述上出入较大。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为例,人教版用“《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作为小标题,而人民版却使用“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这样的表述。据此,你认为人民版的编者最有可能采用哪种史观编写教材

    A. 革命史观

    B. 近代化史观

    C. 文明史观

    D. 全球化史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在农村建立根据地……最后占领城市,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的这一条革命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

    A. 萌芽

    B. 形成

    C. 成熟

    D. 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很清楚,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毛泽东的这段论述应出自(   )

    A.《论十大关系》

    B.《新民主主义论》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992年5月,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对中国探访,问到邓小平南方讲话发表之后中国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人们几乎是众口一词地告诉他,最大的变化是思想观念的变化。在这一“变化”影响下,中国(   )

    A.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D.颁布并施行《义务教育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上述讲话

    A. 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 进一步深化了改革开放

    C. 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D. 成为21世纪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导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科学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其核心内容不包括

    A.正确、客观地评价毛泽东思想  

    B.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C.计划、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D.判断社会实践的标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邓小平说:“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下列最符合邓小平讲话精神的是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 对外开放方针的确定

    C. “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D. 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坚持“双百”“二为”政治方向。“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两个方针适用的领域分别是

    A. 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

    B. 文学艺术与意识形态

    C. 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

    D. 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尽管流于诡辩,但重要的是,……拓展了哲学的领域,使其不仅包括物理学和形而上学,还包括伦理学和政治学。正如罗马时代的西塞罗所言,……‘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文中省略处应为

    A. 智者学派

    B. 苏格拉底

    C. 康德

    D. 伏尔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但丁在谈到公民与国王的关系时指出,公民不为他们的代表而存在,百姓也不为他们的国王而存在;相反代表倒是为公民而存在。材料反映出但丁(  )

    A. 鼓励公民追求生存自由   B. 重视公民的政治权利

    C. 引用了“民贵君轻”思想   D. 主张恢复人的自然权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1617年,德意志萨克森的新教徒们制作了一张《宗教改革百年纪念宣传

    画》,画中的路德正就着从天堂射下的一束光阅读《圣经》,他抬起了头,光芒照在他面前的书页上,阅读它就是与上帝相逢——而这一切并非发生在教堂内。这表明,宗教改革(  )

    A.否定天主教会及其教皇的作用

    B.废除了宗教对人的精神束缚

    C.维护了德意志各个阶层的利益

    D.把矛头对准了封建专制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4 题
  1. 白话文在维新变法时期就得到了充分重视。1897年11月7日,《演义白话报》在上海诞生;不久,《无锡白话报》创刊。此后,以“白话”命名的报刊竞相面世。维新派推广白话文的根本目的是(   )

    A. 反对愚昧,提倡民主科学   B. 开启民智,推动思想启蒙

    C. 募集资金,壮大变法队伍   D. 效法西方,发展新闻事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建国初期我国重点发展“两弹一星”。1986年我国批准了“863”计划,高技术研究的重点集中在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方面。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建国初期我国出于国防安全的需要重点发展军事技术

    B. “863”计划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关

    C. 二者的发展对我们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经济、军事意义

    D. 科技重点的变化说明建国初期我国科技政策的失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

    A. 强国御辱   B. 实业救国   C. 民主共和   D. 科学理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 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 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 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1 题
  1. 重大的社会变革、历史的进步,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17—18世纪的世界正处一急剧的变革之中,东西方几乎同时产生了反映此种变革的启蒙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材料二孟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的力量。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则一切便都完了。

    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徽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内容,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思想产生的社会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孟德斯鸠怎样的政治主张?请说明这一政治主张出现的背景。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想是“中世纪末的产物”,而法国启蒙思想则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概括指出出现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