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实验题 4 题,填空题 10 题,单选题 9 题,多选题 1 题,简答题 2 题,作图题 1 题,计算题 1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1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实验题 共 4 题
  1. 如图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八年级的小华同学与小组的同学们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如图所示。

    (1)在此实验中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__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4)小华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小组的晓敏同学将玻璃板倾斜了一定角度,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这一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是八年级小燕同学在进行“视力矫正”的探究活动.图(甲)中她将自己佩戴的400度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烛焰的清晰实像.

    (1)在图(乙)所示的四幅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____图,其中矫正做法正确的是_____图;

    (2)若在图(甲)实验中“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_____;

    A.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B.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

    C.远离透镜            D.靠近透镜

    (3)小明同学所佩戴的眼镜的焦距是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小明用图的实验装置探究某种物质在熔化前后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下表的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盛有某种物质的大试管、盛有适量水的烧杯、酒精灯、火柴、玻璃棒、石棉网、铁架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结果,你判断该“某种物质”是___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10 题
  1. 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振动产生的。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________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________发生改变。(选填“音调”或“响度”、“音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你留意过吗?刮风的时候,如果窗子关的不严,留一缝隙,便会听见风的呼啸声,缝隙越细,发出声音的音调会越_____(选填“高”或“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_____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_____和实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单位换算:某种纳米颗粒直径约10 nm=______________m;一瓶矿泉水的体积大约500 ml=________m3。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八年级的小玉同学在学习了测量长度知识后,她使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分别为:18.25cm、18.26cm、18.25cm、18.27cm,她测量的物理课本的宽度应为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读出图中温度计的示数: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现代城市街道上都会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如图是一款电子噪声监测器,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59.1的数字,这个数字反映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下,巢湖市获得2017年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巢湖的变化很大.图是城市中的公共厕所内安装的热风干手器,可以很快将湿手吹干,它是应用了_____的物理原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八年级的小明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小红的眼睛,看到小红的眼睛如图A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_____,要看到如图B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_____,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_____,冰晶下落时变成雨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9 题
  1. 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八年级的小梅同学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她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梅同学“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猜想假设   B. 进行实验   C. 收集证据   D. 分析论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近年来,雾霾波及我国更多的省份,严重危及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可吸入颗粒物PM2.5是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将其正式命名为“细颗粒物”,细颗粒物的粒径小于或等于2.5(    )

    A. 厘米   B. 毫米   C. 微米   D. 纳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如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

    A. 1.65m   B. 1.75m   C. 1.85m   D. 1.95m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B. 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C. 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D. 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能穿透玻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如图所示,根据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

    B. 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响度大

    C. 甲、乙两音叉发声的频率相同

    D. 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得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国庆假期,公园里游人如织.有来自外地的四位游客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甲、乙、丙、丁相机(焦距f甲>f丙>f丁>f乙),对同一景物﹣﹣“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图 A、B、C、D所示.我们可以判定:乙相机拍摄的照片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关于自然界中云、雾、霜、露的形成原因,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液化成小水珠及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的

    B.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地面附近形成的

    C.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花草上形成的

    D.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再凝固成固体冰粒,附着在花草树木上形成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多选题 共 1 题
  1. 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在﹣260℃时,氢是固态

    B. 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C. 水银温度计在﹣40℃时能够使用

    D. 在0℃时的水不一定是固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2 题
  1. 图是八年级小敏同学开展的一次课外小实验.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她将冰块放人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对上述加点的文字作出解释:

    (1)_____;  (2)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我国研制的一种聚乙烯材料,超过40℃时完全熔化,低于15℃时完全凝固.有人设计,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地板或墙板,在昼夜温度变化大的地区用这种地板和墙板修筑房屋,便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并达到节能的目的.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简要解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图题 共 1 题
  1. 如图是凸透镜所成的像A'B',F是凸透镜的焦点,根据图中成像情况,完成光路图,并找到物体AB.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1 题
  1. 汽车沿平直公路匀速驶向一座高山,汽车的速度为10m/s.途中司机按一次喇叭,2秒后司机听到回声,司机按喇叭时汽车距山脚的距离是多少?(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