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史学与新闻

    古时凡重大典礼、会盟,都有专人记录。不过,它们所做的记录,是大多数人看不到的,故而这终究是历史,不是新闻。

    记录客观事物,这是记者与史家的基本工作。中国古代最早的史家是史官,所谓“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这左史、右史,便是史官。凡是最高统治者的言行及国家大事,都由他们记载下来。汉代以后,人们把这样的记录叫做“起居注”。这在当时是颇类似于“新闻”的,但我们毕竟不能把“起居注”一类的东西称作“新闻”,而是把它们称作历史。记者的出现,是在近代报纸、杂志、广播产生以后,才有所谓“本报记者”、“本刊记者”等。顾名思义,“记者”就是记录之人也。《礼记·王制》说:“大史典礼,执简记。”《左传·僖公七年》云:“夫诸侯之会,其德行礼义,无国不记。”可见,古时凡重大典礼、会盟,都是有专人记录的。这些人都是史官,也有点像“新闻记者”。古代官府的邸抄也是用来传知朝政的文书抄本和政治情报的,后来发展成一种手抄的类似报纸的出版物,又称“京报”。不过,它们所做的记录,是大多数人看不到的,故而这终究是历史,不是新闻。今天,凡重大事情,都有记者采访,然后写成新闻报道。这种工作,这种身份,很容易使我们回忆起古代的史官来。

    尊重事实,秉笔直书,是记者与史家共同遵循的准则。中国古代正直的史官和史家,都有一个优良传统:秉笔直书。司马迁著《史记》,“不虚美,不隐恶”,被人称为“实录”(《汉书·司马迁传》)。对于新闻记者来说,能不能尊重客观事实,如实地反映生活中的善恶、美丑,先进与落后,犹如史家能不能秉笔直书一样。年仅24岁的马克思被聘为《莱茵报》的主笔后,发挥了报纸宣传的巨大作用,发表了一批根据事实写成的文章和评论,把检查官先生们弄得“一筹莫展”。反之,如若对新闻报道进行“合理想象”、“逻辑推理”、“艺术加工”、“故意拔高”等,就脱离了客观事实。从本质上来看,这与曲笔作史没有什么不同。因此,这是正直的记者所不取的。一个严肃的史家和一个正直的记者一样,他们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秉笔直书。

    尊重事实,秉笔直书,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左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齐国大夫崔杼杀其国君齐庄公后,“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已往,闻既书矣,乃还。”(《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齐太史兄弟三人先后被杀,四弟继续书“弑”,终于成功。古代如此,近代亦然。1918年在北京创办《京报》的邵飘萍在“三一八惨案”发生后,由于坚持披露事实真相,支持民众反帝反军阀斗争,被奉系军阀杀害。在“文革”中,不少记者不愿与“四人帮”同流合污,敢于说真话,说实话。他们虽然遭到“四人帮”的种种迫害,却表现了一个正直的新闻工作者的尊严。即便在今天,说真话的记者,也会受到某些人的责难和打击,但这样的记者,人民是会永远铭记他们的。

    前人认为是“新闻”的,今天已视为历史资料;今天认为是“新闻”的,后人也将视为历史。这就是新闻与历史的辩证法。今天的史家著述往古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考证、辨别、分析、综合当时的“新闻”;今天的记者撰写现实的新闻,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为后人书写当代的历史。

    (节选自马宝珠《史学与新闻:“报纸为现代史记”》,有改动)

    1.下列选项中关于“史学与新闻”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凡重大典礼、会盟,都有专人记录,他们所做的记录,我们称作历史,而不是新闻。

    B.人们把中国古代史官所记载的最高统治者的言行及国家大事叫做“起居注”。

    C.今天我们称“起居注”为历史;今天的记者撰写的现实的新闻,后人也将视为历史。

    D.今天,记者采访重大事情后写成新闻报道,这种工作,这种身份,很类似古代的史官。

    2.下列不属于“尊重事实,秉笔直书”表现的一项是

    A.司马迁著《史记》,“不虚美,不隐恶”,被人称为“实录”。

    B.齐太史兄弟三人先后被杀,四弟继续书“弑”,终于成功。

    C.邵飘萍在“三一八惨案”发生后,坚持披露事实真相,支持民众反帝反军阀斗争。

    D.在“文革”中,有些记者不愿与“四人帮”同流合污。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最早记录古时重大典礼、会盟及最早出现“史官”一职的历史典籍。

    B.新闻记者脱离了客观事实对新闻进行报道,从本质上来看,这与曲笔作史没有什么不同。

    C.“京报”是古时一种手抄的类似报纸的出版物,是由古代官府的邸抄发展而成的。

    D.一个严肃的史家和一个正直的记者一样,他们可贵的品质就是尊重事实,秉笔直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夜半来客

    [美]罗·阿瑟

    奥萨贝尔一点也不像小说所描绘的侦探,跟他穿过这家阴暗的发着霉味的法国式旅馆走廊的福勒感到很失望。奥萨贝尔住的房间很小,在六楼,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传奇式

    人物应有的住处。

    奥萨贝尔是个大胖子,很胖。“你失望了吧?作家先生。”奥萨贝尔转过头来说。他呼哧呼哧喘着气,悄悄笑着,打开他的房门,站在一边,让扫兴的客人先进去。

    “可是,我的朋友,鼓起劲来!”奥萨贝尔继续说道,“很快你就会看见一份文件,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东西,为了得到它,好几个男人和女人丧失了生命……这很有戏剧性,是吗?”他边说边从身后把门关上,然后打开电灯。福勒突然毛骨悚然:屋子中央站着个男人,他手里握着一支手枪。

    奥萨贝尔惊愕地眨了几下眼睛。

    “马柯斯,”他上气不接下气,“你吓了我一跳。我还以为你在柏林呢。在我房间里干什么?”

    马柯斯是个瘦弱的男人,个头不高,那张脸容易让人想起狐狸脸上的表情。除了眼前这支手枪,他看起来并不十分危险。

    “今晚不是有人要送一份关于某种新式导弹的报告给你么?”马柯斯低声说道,“我想它在我手里要比在你手里更好一些。”

    奥萨贝尔走到一张沙发旁,一屁服坐下。“我决不能饶过这个旅馆的管理人。”他咬牙切齿地说,“这可是第二次了:有人从窗外那个该诅咒的阳台翻进我的屋里来!”

    福勒的眼睛转向这房间惟一的窗户。夜幕降临,窗外漆黑。

    “阳台?”马柯斯惊奇地问,“不,我用的是钥匙。早知道有阳台,我可以省去很多麻烦了。”

    “这不是我的阳台,”奥萨贝尔生气地解释着,“是隔壁房间的。可它延伸到我窗下,这两间屋过去是一个单元。任何人都可以从隔壁的空房间到阳台上去。上次有个家伙也是这么进来的。”

    马柯斯看了一眼福勒,命令道:“请坐好!咱们得等上半个小时。”

    “不,确凿地说,是三十一分钟。”奥萨贝尔闷闷不乐地说道,“会面定在十二点半。现在我想知道你是怎样得知这份文件的,马柯斯。”

    这个瘦小的间谍不怀好意地笑起来:“我们倒想知道你们的人是怎么把它搞到手的。得啦,今儿夜里我要它重新回到我的手里,那是什么?谁在门口?”

    听到敲门声,福勒跳了起来。奥萨贝尔不动声色地微笑着。“那是警察,”他说,“我觉得这样重要的文件,应该受到一点额外的保护。我通知过他们来这儿检查一下,以确保万无一失。”

    敲门声一阵紧似一阵。

    “现在你作何打算?奥萨贝尔先生!”

    “假如我不去开门,他们会有其他办法进来的。对于开枪射击这个办法,他们是决不会犹豫的。”

    马柯斯飞快地朝窗户退去。他用身后的一只手把窗户打开,一条腿跨进窗外的黑夜。

    “把他们打发走!”他警告说,“我在阳台上待着。支走他们,不然我就开枪!”

    敲门声更响了。有人在喊:“奥萨贝尔先生,奥萨贝尔先生!”

    马柯斯将全身重量压在一条腿上,曲扭着身体,手枪仍然对准胖子和他的客人。另一支手抓住窗框。然后,他抬起另一条腿,跨过窗台。

    门把转动,马柯斯飞快地用左手推了一下窗子,朝阳台跳下去,接着一声惨叫,他

    落下去了。

    门开了。侍者亨利手托盘子站在那里,盘子里有一只瓶子和两只玻璃杯。

    “这是您要的饮料,先生。”他把盘子放到桌上,熟练地打开瓶子上的软木塞,然后离开了房间。

    浑身大颤、脸色苍白的福勒盯着他的背影。“可……可是……警察呢?”他结结巴巴地问。

    “哪来的警察?”奥萨贝尔长叹了一声,“不过,我预料亨利会来的。”

    “可是,阳台上的那个人……”福勒又问。

    “不,”奥萨贝尔回答说,“他永远不会回来了。”

    (选自《中外微型小说鉴赏》)

    1.下面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以奥萨贝尔接受一份重要的新式导弹报告的始末为主线,表现了一个传奇人物不凡的身手。

    B.小说第一段说明住所是在六楼,而那段的中心内容是福勒抱怨奥萨贝尔的住处不怎么样,这就转移了读者的注意力,为下文悄悄地埋下伏笔。

    C.福勒在小说中是个起穿插作用的人物,通过他的眼睛看到的情景,通过他提出的疑问,使得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更加真实可信。

    D.面对突然出现的夜半来客,奥萨贝尔说“我决不能饶过这个旅馆的管理人 ”,表现出他对管理人疏于管理,致使自己陷入危险的愤怒。

    E.这篇小说情节的发展环环相连,发展迅速,虽然短小,但堪称精悍,可与许多需要读几小时或几天的侦探故事或惊险小说相媲美。

    2.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奥萨贝尔的人物形象。(6分)

    3.请结合文章分析这篇小说出色的烘托映衬艺术。(6分)

    4.小说中作为间谍的马柯斯相信了奥萨贝尔的话坠下楼,你认为这样的结局合理吗?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由。(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 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①,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②,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③,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后④,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则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传先生解杜诗时,自言有人从梦中语云:“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先生遂以为戒。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临刑叹曰:“斫头最是苦事,不意于无意中得之。”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而说者谓文章妙秘,即天地妙秘,一旦发泄无馀,不无犯鬼神所忌,则先生之祸,其亦有以致之欤!然画龙点睛,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节选自清代廖燕《金圣叹先生传》)

    注①    内外诸典:佛教徒称佛经为内典,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典。 ②缁白:指僧俗,僧衣缁,故称僧为缁徒。四众:四部众的省称。佛教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为四部众。这里泛指听众。③权子母:以资本经营或借贷生息。④鼎革:指改朝换代的重大改革,这里指入清以后。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先生辄起而排之      排:分开

    B.不意于无意中得之    意:料到

    C.领异标新,迥出意表    迥:远

    D.顾不伟耶              顾:难道

    2.下列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金圣叹先生“倜傥高奇”的一组是

    ①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   ②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

    ③甫越月,已挥霍殆尽                ④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

    ⑤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       ⑥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3.下列叙述赏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金圣叹先生博览群书,学问渊博,讲学时旁征博引,极其透彻,让听众叹服。

    B.金圣叹一个月花光了好朋友王斫山给他去放贷营生的千两银子,王斫山也只是一笑了之。

    C.明朝灭亡后,金圣叹将自己的字改为“圣叹”,自我期许为孔子弟子曾点一类的人物。

    D.本文作者既批判了金圣叹的不识时务,又高度评价了他的伟大成就,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伤。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5分)

    (2)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促织,蟋蟀。

    (1)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你认为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字最传神?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的后两句作者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简要赏析。(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②________________,城春草木深。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③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苏轼《赤壁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低碳、环保、节能,这些词语如今在汽车业风行,中国汽车企业也纷纷推出自己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有专家提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宜瞻前顾后,不可盲目发展。

    B.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一些单位或个人在食品安全方面,屡屡将社会大众的生命安全置之度外,唯利是图。

    C.中国京沪高速铁路6月30日正式通车,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海外许多媒体给予了高度评价,然而日本《产经新闻》却不赞一词,反而说是“盗版新干线”,真是大言不惭。

    D.参加了2011年高考作文阅卷的王老师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令人担忧,很多文章语句不通、表意不明、层次不清,文不加点的低分作文也越来越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专家组经过分析论证,排除了不可抗力和人为破坏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认定“12•23”井喷特大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B.8月4日晚,体育总局冬运管理中心公布了对短道速滑队内部严重冲突事件的处理,冬奥会四金得主王濛被撤销队长职务、开除出队并取消其参加国际、国内比赛的资格。

    C.徒有其表的整合对提高煤矿安全毫无作用,有关安全生产标准和制度处罚不到位、监管不到位、落实不到位、执行不到位才是矿难频发的根源。

    D.微博至少开辟了—个公民表达、参与和互动的新领域,培育了一批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群体和一个相对令人欣慰的公共空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我们应该反思政府不断重复的干预政策所带来的负面作用了。____________

    政府重新以补贴刺激供应,并投放储备肉以干预价格,新的周期开始了。

    ①这直接导致了猪肉价格大跌。

    ②这直接导致了猪肉供给不足。

    ③政府紧急出台补贴政策鼓励养猪,刺激了生猪供给的大幅过剩。

    ④但那些被刺激性政策激励的养殖户损失惨重,散户养猪数量急剧减少。

    ⑤猪肉价格的波动始于猪肉价格因疫情与饲养量减少等原因而大幅上涨并引起通胀。

    ⑥中央推出了冻猪肉收储计划,增加对生猪的临时饲养补贴。

    A.⑥⑤②③④①                  B.⑥③①④②⑤

    C.⑤③①⑥④②                  D.⑤⑥③①④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四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世贸组织总干事穆尔对世贸组织最不发达国家的小组委员会最近通过的在多哈宣言有关条款基础上制定的旨在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加快发展对外贸易的经济合作发展规划表示欢迎。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仿照下面的示例,换一个描写对象,另写一组句子(修辞必须与例句保持一致)。(6分)

    有人说,许诺通常分为两种:一种如清茶,倒一杯是一杯;一种如啤酒,才倒半杯,便已泡沫翻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手在灯光下可以演示出孔雀、乌鸦、绵羊等动物造型。手的影子不一定是“手”,正如你被人奉承、吹捧,或被嫉妒、丑化时,你得告诉自己那不一定是你,只是你的影子。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