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26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6 题,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6 题
  1. 宋代有学者说,“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一”。他们的主张是基于(   )

    A. 宗法制能够维系社会安定   B. 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观念淡薄

    C. 宋朝人具有迁徙的特点       D. 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世界史纲》的作者乔治·韦尔斯说:“第七、八世纪,欧洲人民尚处於茅舍坞壁宗教桎梏之境,中国人民之生活已进於安乐慈爱、思想自由、身心舒爽之域。”中国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央集权,统治有度  B. 科举取士,统治有人

    C. 儒学独尊,统治有序  D. 制度创新,统治有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是现存于国家博物馆的西周大盂鼎,造型雄伟凝重,威仪万端,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一字。其作为史料最重要的价值在于(   )

    A. 青铜冶炼技术      B. 青铜造型艺术C. 铭文书法艺术  D. 铭文具体内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C. 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D. “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

    ①官僚政治体制的确立   ②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

    ③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   ④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文献通考》载:“宋代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互以他官典领,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至于官人授受之别,则有官、有职、有差遣。”材料表明(   )

    A. 宋代完全沿袭了唐代官制

    B. 宋代实行官称与职掌分离便于控制

    C. 三省六部制已不存在

    D. 宋代官制更完备,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传说普罗泰格拉曾收学生欧提勒士教他辩论,双方约定在第一次诉讼中获胜才交费。……普罗泰格拉控告欧提勒士,要其交学费。普罗泰格拉的如意盘算是如果自己获胜,法庭就要欧提勒士缴学费;如果自己输了,也因学生贏了自己的第一次诉讼,依约定仍要缴学费。但欧提勒士提出如果自己输了诉讼的话,依约定就不须缴学费,如果赢的话,也因为自己“贏了不用缴学费”的诉讼而不用缴学费。这个故事主要反映出古希腊(   )

    A. 一对一招收学生的私学十分兴盛

    B. 重视运用法律手段调节公民间的利益纠纷

    C. 智者学派对民主政治的损害巨大

    D. 把认识你自己作为人的理性的上升过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

    第一步

    第二步

    提出雅典民主是多数人民主的观点

    寻找到伯利克里的同样言论作证据

    提出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的观点

    寻找到当时用于投票的陶片作证据

    查阅到“人是万物的尺度”等一手史料

    得出当时已产生人文精神的结论

    查阅到《十二铜表法》的具体内容

    得出这是世界最早的成文法的结论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柏拉图建议的理想公民人数是5040人,他特别指出:“共同体的领土应当足以维持一定数量的最有节制的人的生活,但不要再大了,共同体的人口应当能够足以保护自己,反对侵略。”亚里士多德也强调城邦人口不宜太多或太少。他们这种构思的主要依据是(   )

    A. 雅典生产力水平低下  B. 雅典土地与资源匮乏

    C. 殖民扩张会带来灾难  D. 政治运作的客观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马克思指出:“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这主要得益于梭伦改革(   )

    A. 依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   B. 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C. 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D. 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古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来把雅典国家比喻成一条没有船长的船,“在这样一条船上,当对风浪的恐惧使水手们保有理智并服从了望者的命令时,他们令人钦佩的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但当他们思想不再一致时,其中一些人主张继续航行,另一些人强迫了望人停靠码头,还有一些人撒了网,其他人阻止撒网并命令收帆,结果反而在靠近海岸时和港口里造成了船难。”波里比阿来意在说明(   )

    A. 雅典的内在矛盾会演变为暴力争斗    B. 雅典人用数量平等取代了比例平等

    C. 无原则的自由和平等存在诸多弊端    D. 平等和自由是雅典民主的基本特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69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届议会,每届议会的最长任期不超过三年。其影响是(   )

    A. 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的正式确立            B. 加强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

    C. 保障内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D. 使议会成为限制王权的常设性立法机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汉密尔顿解释美国设立参议院的主要目的是使政府能够“推行正当之措施”,应该对参议员“予以较长之任期”。其主张对参议员“予以较长之任期”主要是考虑到(   )

    A. 地方与中央争权影响美国政局的稳定         B. 行政与立法机构在国家中的地位不同

    C. “权力制衡”是美国宪法的基本精神         D. 参议员专司其事才能提高其专业能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刘瑜在《民主的细节》中说道:“如果我是美国人,很可能不会去给大大小小的选举投票。这倒不是说我这人政治冷漠,没有公民责任心,而是我觉得,……其实选谁都差不多。”他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基于美国(   )

    A. 两党的政见趋于一致  B. 分权与制衡的运行机制

    C. 国民的民主素质较高  D. 所谓选举,不过就是做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代议制政体就是,全体人民或一大部分通过由他们定期选出的代表行使最后的控制权。”可见,代议制是在直接民主难以实现的情形下一种最好的选择,而它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是(   )

    A. 议会主权     B. 人民主权     C. 法律至上     D. 普选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美国《独立宣言》序言指出:“美洲十三合众州全体一致宣告……解消一群人民与他群间之政治捆缚,并视其地位——基于自然法与造物主之赐——于尘世诸政权间为互不隶属且相互平等,适切尊重人类宣告独立的目标理想之需求。”该序言强调宣布独立的主要理由是(   )

    A. 自然法律和政治理想  B. 政治平等和自然权利

    C. 不平等的政治隶属关系       D. 自然法和造物主的恩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

    A. 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 辛亥革命推翻清廷

    C. 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 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 "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 "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 "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   )

    A. 国民革命的兴起 B. 土地革命的开展

    C. 抗日战争的胜利  D. 战略反攻的开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领导和参与辛亥革命的力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作为原来的统治者的士绅阶层,第二是以反对满族统治为宗旨的汉族民族主义者,第三是以推行现代民主共和为己任的革命者。相对而言,第三部分即立志推进民主共和的力量是最弱的。但组建新政权的任务却恰恰落在了这最弱的一部分力量的肩上。”之所以如此的主要原因是(   )

    A. 辛亥革命后实现了主要政治力量的大联合

    B. 反对专制实行共和成为辛亥革命的旗帜

    C.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力

    D. 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压倒了反满的民族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梁启超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中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关于这三回革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 周朝的革命体现了族权和政权的结合

    B. 汉朝的革命打破了夏商周以来官僚政治的局面

    C. 辛亥革命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

    D. 辛亥革命开启了进步的闸门,使反动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指出,“(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泽东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

    A.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 中国无产阶级无任何政治权利    D. 中国革命不能走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马克思、恩格斯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时说:“他们总还梦想着用实验的方法实现自己的社会乌托邦,为了建造所有这些空中楼阁,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资产阶级心灵与钱袋的仁慈。”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   )

    A. 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B.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 明确指出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    D. 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872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再版序言中写到:“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导致“纲领有些地方已经过时”的根本原因是(   )

    A. 工人运动的发展         B. 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

    C. 纲领有些地方是错误的           D.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无产阶级在推翻封建社会的时期直接实现自己阶级利益的最初尝试,都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失败,这是由于当时无产阶级本身还不够发展,由于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还没有具备,这些条件只是资产阶级时代的产物。”(摘自《共产党宣言》)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

    A. 无产阶级解放的前提是“发达的资本主义”

    B. 无产阶级解放的关键是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

    C. 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获得解放

    D. 无产阶级实现自由解放的有效途径不是暴力斗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一部影片有一个镜头:在一场革命爆发后,革命者宣告:“这是旧政权和教权制度的结束,是军国主义、官僚主义、剥削制度、投机、垄断和特权这一切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使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的东西的结束。”这个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   )

    A. 法国大革命 B. 俄国十月革命      C. 巴黎公社起义      D.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06年,分全国为13部(州),每部(州)派刺史一人,于每年秋天巡行郡国,按“六条问事”的职权,监督郡国……

    材料二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管财政兼监察地方官吏)、提点刑狱(管司法兼监察)、安抚使(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在边境地区设置)、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

    材料三 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1382年(洪武十五年)改称都察院,长官有左右都御史等,专职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纠察内外官员。……号“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可立决。……明太祖……罝锦衣卫指挥使,下属南北两镇抚司,除负责侍卫、密辑盗贼奸宄外,北镇抚司述掌管诏狱,各地重罪逮至京师,往往由北司严刑审理,而后直接奏请皇帝。

    ——以上材料均引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 夜饮密室,一人酒酣,谩骂魏忠贤,其三人噤不敢出声。骂,未讫,番人(厂卫特务)摄四人至忠贤所,即碎尸骂者,而劳三人金。三人魂丧不敢动。

    ——《明史•刑法志》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汉、宋、明三朝官制的相同之处。明朝的制度同汉、宋两朝有何不同? (4分)

    (2)材料三、四中,明朝前后期的统治有何异同? 反映了什么时代特点? (8分)

    (3)简述汉、宋、明三朝监察制度的共同作用。(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787年出席美国制宪会议的有55名代表,其中14人从事土地投机,24人从事高利贷活动,11人从事制造和造船业,40人为债券持有者,15人为奴隶主……他们代表了不同的利益集团,分别来自南方和北方,大州和小州……经过4个月的闭门会议和激烈争论,最终还是达成了妥协。因此美国1787年宪法能够体现各方的利益和要求,制定之后各方都能认真遵守,虽200多年依然如此。

    材料二   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参议员到院议员人数为49人,其中同盟会员38人,占77. 55%,有留学日本和欧美经历的为40人,占81. 67%,40岁以下的议员有37人,占88. 1%,35岁以下有37人,占71. 43%。这些人有革命热情,有向西方学习的强烈愿望,在制定约法时,意见往往“高度一致”,由此固然能够制定出一部足够民主的宪法,但其制定人员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事实上,当时中国的立宪派、旧官僚、大地主、旧式知识分子、乡绅、农民、工人等的利益和要求在约法中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尤其是袁世凯的势力未能参与宪法的制定,因此他认为这是不公平的,便不遗余力地破坏宪法(1914年《临时约法》即被废除)。

    ——以上均摘自陈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比美国1787年宪法更为进步吗》,载《历史教学》2011年第9期

    (1)根据材料一概括55名美国制宪会议代表的构成特点,并指出这一特点带来的积极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制定人员的构成特点,并分析这一特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公社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在政权建设方面,废除旧军队、旧警察,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并建立了工人阶级自己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还规定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在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规定公社社员的薪金最高不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即年薪6000法郎;等等。但是,公社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也没有同外省革命者取得联系,更没有发动广大农民,造成后来财政拮据,孤军奋战。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一切从前用来巩固等级制度的和财产方面的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了。”

    “1913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34. 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19. 3%,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80%以上。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

    ——摘自《学海导航》

    材料三 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苏维埃政权接管银行、铁路,对企业开始实行工人监督,后来将大企业收归国有;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分析巴黎公社革命与苏维埃政府革命措施的相同点。(6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6分)

    (3)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措施与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相比较有哪些主要的进步性? (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