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7 题,其中:
名句名篇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默写(18分)

    1.向来枉费推移力,________。  (《观书有感(其二)》)

    2.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 秋思》)

    3.爱上层楼,爱上层楼,________。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4.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譬如平地,________,进,吾往也!  (《孔孟论学》)

    6.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小题(4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鬓先秋”在词中的意思是________。(2分)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万里觅封候”回忆诗人盛年时慷慨从军的情景。

    B.“尘暗旧貂裘”借苏秦表达自己勇赴国难的决心。

    C.“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流露诗人的不甘和不满。

    D.“心在”“身老”表达建功立业与终老家园的矛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8分)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上文选自课文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代)欧阳修。(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写太守只是因为山里四季景色之美而乐。

    B.第②段生动展现滁人游山之乐和太守宴游之乐。

    C.第③段以禽鸟、游人衬托太守以众人之乐为乐。

    D.全篇充分表现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桓南郡公玄好猎,每田狩,车骑甚盛,或行陈不整,麇兔腾逸,参佐无不被系束。桓道恭,玄之族也,时为贼曹参军,常自带绛绵绳,箸①腰中。玄问此何,答曰:“公猎,好缚人士,会当被缚,手不能堪芒②也。”玄无语,,自此小差③。

    【注】①箸:穿着,附着;②芒:(麻绳上的)芒刺;③小差(chài):略好一些。

    1.解释上文中的加线词(4分)

    (1)(         )     (2)(         )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行走路线不整齐,獐兔跳跃逃走,部下没有不被捆绑的。

    B.如果行走路线不整齐,獐兔奔腾跳跃,部下没有不被捆绑的。

    C.如果军队行列不整齐,獐兔跳跃逃走,部下没有不被捆绑的。

    D.如果军队行列不整齐,獐兔奔腾跳跃,部下没有不被捆绑的。

    3.桓道恭“常自带绛绵绳”的原因是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4.从文中看,桓道恭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3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0分)

    传统文化须敬畏

    ①前不久,有两件事情引起格外关注。先是孔子、老子两位古人画像被穿上西装、打起领带,成为商家推出的衣服品牌的“代言人”;再是韩国有人宣称孔子、西施、李时珍是韩国人。这两件事虽都有些可笑,却也促使我们反思自己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的身份证明,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hémù相处、携手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

    ③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确乎不怎么客气。固然,传统文化有不容回避的缺陷,有让人诟病的糟粕,它的封建专制思想,纲常名教和等级尊卑观念,它的保守拘泥,僵化固执,不善开拓,应对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承担责任。但话说回来,世界上有哪个民族的文化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又有哪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鞭挞、摧残得如此绝情?相反,我们恰恰到处可见人家对传统的爱惜与保护,包括一片街区、一栋楼宇、一所殿堂、一座故居,都尽可能保存其原有的风貌,尽可能给后人留下曾经的情感记忆。

    ④有缺点不是不可以批评,我们一贯的主张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也不是不能变,我们一直强调立足时代,推陈出新。只是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应当非常慎重,应秉持一种庄严与神圣的感觉,致力于挖掘其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弘扬其高贵的精神品格,以此丰富我们的时代精神,突显民族个性。开头所讲的两件事情从另一个侧面表明那些打着“创意”、“文化”的旗号对古人的所谓“开发”,除了急功近利的、赤裸裸的商业的利用之外,还能给人什么样的启示与教益呢?一个不尊古人和传统的民族,不可能是健康的民族,也不可能赢得尊重。在全球化背景下,不着力爱护、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有被他国“抢走”的可能。

    ⑤实际上,彻底否定传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既然不能像包袱一样一丢了之,就不如好好地对待它,改造它,变化它,更新它,注入新的精神与血液,让它焕发神采,激发它的活力,清理、挖掘、弘扬其中有价值的因素为现代化服务。当年梁启超曾说:“我希望我们可爱的青年,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第二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第四步,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

    ⑥文化是灿烂的,也是脆弱的,它需要精心照料和培育。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已经和正在遭受严峻挑战,但致命的伤害往往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文明传承者的随意亵渎与践踏。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hémù(           )

    2.作者在第①段提及这两件事情,除与第段④的阐述对应,并引发读者兴趣外,还有两个目的,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6分)

    3.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4分)

    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②段主要论述传统文化之于中华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意义。

    B.第③段主要论述中华传统文化存在不容回避的缺陷和糟粕。

    C.第④段主要论述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和推陈出新。

    D.②③④从不同角度论述要一分为二地认识与评价传统文化。

    5.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哪一段中的什么位置最恰当?请具体阐明理由。(5分)

    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史家庞朴认为:“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而穿脱的外衣,甚至都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除非谁打算自戕或自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8分)

    带白蘑菇回家

    ①妈妈爱吃蘑菇。

    ②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天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从鸟岛返回的途中,我买了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

    ③回到宾馆,铺下一张报纸,将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毯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原时的模样。

    ④小姐进来整理卫生,细细的眉头皱了起来。我忙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小姐就暖暖地笑了,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菇会烂的。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难保存。听了小姐的话,我让白蘑菇趴在地上,好像晒太阳的小胖孩,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空气中。

    ⑤上火车的日子到了。小姐帮我找来一只小纸箱;用剪刀戳了许多梅花形的小洞,把白蘑菇妥妥地安放进去。

    ⑥进了卧铺车厢,我小心翼翼地把纸箱塞在床下。对面一位青海大汉说,箱子上捅了那么多的洞,想必带的是活物了。小鸡?小鸭?怎么没听见叫?天气太热,可别憋死了。

    ⑦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给妈妈。

    ⑧他轻轻地重复,哦,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已十分陌生。半晌他才接着说,只是你这样的带法,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烂成污水。

    ⑨我一筹莫展地说,那可怎么办?他说,你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通风。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秧的老农。蘑菇们平安地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不料中原一带,酷热无比,车厢内闷热如桑那浴池,令人窒息。青海汉子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快想办法!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

    ⑩我________。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新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除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对周围的人说:烦请各位把自家的东西,拿到别处去放,腾出这个小桌来放小箱子。箱子里装的是咱青海湖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坏不了啦。大家帮帮忙,我们都有妈妈。

    11人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移开,为我腾出了一方洁净的桌面。

    12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白蘑菇黑色的血液,渐渐被蒸发了。

    13终于,北京到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车友们告别,对大家说,我代表自己和妈妈谢谢你们!大家说,你快回家去看妈妈吧。

    14由于路上蒸发了水分,白蘑菇比以前轻了许多。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台的时候,青海汉子追上我说,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代——白蘑菇炖鸡最鲜。

    15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

    1.在第⑩段横线处填写一个与⑨段加点词“一筹莫展”意思相同的四字成语________。(2分)

    2.“带白蘑菇回家”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请在空格处填上恰当内容。(4分)

    小姐建议“我”将蘑菇菌根朝上摆放→ → →大汉帮“我”将蘑菇装回箱子,放在桌上透风→妈妈喝到了白蘑菇炖鸡汤。

    3.听说“我”要把白蘑菇带给妈妈后,小姐“________”;大汉“轻轻地重复,哦,妈妈”;人们“________”。他们在听说之初有这样的表现,一是因为________;二是因为________。(6分)

    4.联系第15段,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分析本文这样结尾的好处。(4分)

    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歌颂人与人之间宽厚无私的帮助。

    B.表达了为人子女者对母亲的孝心。

    C.赞扬了质朴而又美好的社会风尚。

    D.体现孝母之心对人们心灵的触动。

    6.请以“大汉”为第一人称,缩写⑥——14段的故事内容。(80字左右,8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写作(60分)

    生活中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忍不住”,有时忍不住欢笑,有时忍不住落泪,有时忍不住赞扬,有时忍不住后悔,有时忍不住好奇,有时忍不住思念……

    请以《忍不住》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注意:(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