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 产业转型升级   B. 食品价格大增   C. 环境质量下降   D. 交通拥堵加重

    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今后,上海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 资源密集型产业   B. 劳动密集型产业

    C. 资金密集型产业   D. 知识密集型产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根据第五次(2000年)、第六次(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1)。回答下列各题。

    1.目前我国大陆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   )

    A. 原始型   B. 传统型   C. 过渡型   D. 现代型

    2.不能通过表中数据分析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 人口素质提升明显   B. 十年后劳动力数量将逐步减少

    C. 劳动力向东部转移趋缓   D. 人口向城市转移呈上升趋势

    3.目前我国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   )

    ①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②人口基数大,增加数量多  ③城市化水平过高  ④流动人口数量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4.根据人口国情,现阶段我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

    A. 严格控制人口流动   B. 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 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 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5.下列中,不能通过人口普查弄清的是(   )

    A. 人口数量   B. 人口年龄构成   C. 城市化水平   D. 人口合理容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人口变化统计图(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四地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人口迁出多于迁入   B. 乙地迁入人口少于自然增长的人口

    C. 丙地人口迁入多于迁出   D. 丁地迁出的人口最多,人口增长的最慢

    2.关于四地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就业机会最多   B. 乙地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 丙地就业机会最少   D. 丁地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结合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1.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承载力的主导因素是(   )

    A. 科技水平   B. 自然资源   C. 开放程度   D. 消费水平

    2.下列关于青藏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容量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容量小

    ③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环境人口容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图为“我国某海滨小城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阴影区代表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

    A. 商业区   B. 住宅区   C. 工业区   D. 仓储区

    2.该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城区中心,接近市场   B. 临河濒海,环境优美

    C. 交通沿线,物流便捷   D. 沿河分布,运费低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图是“某特大城市开发区社区居民不同购物行为空间差异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居民倾向于到中心城区购买的商品是(   )

    A. 食品和日常用品   B. 服装和食品   C. 服装和家用电器   D. 家用电器和食品

    2.影响居民购买食品和日常用品空间倾向的主要因素是(   )

    A. 出行距离和购物成本   B. 购物成本和交通方式

    C. 交通方式和购物环境   D. 购物环境和出行距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近来,一个词很热, 它就是 “广场舞”。一面是挥汗如雨、 激情四起的舞者, 另一面是饱受折磨、 不堪其扰的居民, 甚至有些地方矛盾激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广场舞” 流行于广场, 反映出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是(   )

    A. 城市污染严重   B. 城市化水平过快

    C. 城市人口增长过快   D. 城市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不够健全

    2.导致舞者与居民矛盾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离居民区较近, 噪音扰民   B. 城市人口素质亟待提高

    C. 城市居住用地紧张   D. 城市环境恶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图为“某国城市人口数量、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国(   )

    A. 自1953年以来城市人口数量持续上升

    B. 20世纪60年代城市数目减少,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 2000年以来城市化已步入后期稳定阶段

    D. 近半个世纪以来城市化处于中期加速阶段

    2.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A. 市政建设破坏了原有河网系统   B. 容易造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C. 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   D. 信息更加发达,文化观念得到提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世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图甲)和“局部地区农业类型分布图”(图乙).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图甲中可以看出,降水条件难以满足该地区农牧业发展需要,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的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

    A. 深居内陆、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故降水少   B. 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

    C. 大力开发大自流盆地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用来灌溉   D. 实行南水北调工程

    2.关于图乙中种麦养羊农业区的形成,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夏季高温多雨的季风气候是该农业地域形成的基础

    B. 便利的交通运输为商品化生产提供条件

    C. 地广人稀和机械化水平高使大规模经营成为可能

    D. 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措施是现代化生产的保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是“某地农业土地地租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影响 X、Y、Z 三地农作物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 市场   B. 劳动力   C. 水源   D. 气候

    2.如果在 X、Y、Z 三地发展花卉种植、乳牛饲养、小麦生产,最合理的是(   )

    A. X 地种植小麦的经济效益最高

    B. 距城市20千米~60千米远的地方适合饲养乳牛

    C. Z 地应发展花卉种植

    D. 小麦生产应位于距城市80 千米~100 千米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图)采用滴管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面和有机棉.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热量   B. 土壤   C. 光照   D. 水分

    2.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   )

    A. 降低运输成本   B. 改善生态环境

    C.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 增强市场竞争力

    3.该地发展棉花种植业面临的一些问题。其中,机械化作业可缓解的问题是(   )

    A. 交通不便   B. 劳动力缺乏   C. 资金不足   D. 土地多盐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 大气湿度增高   B. 大气降水增多

    C. 近地面风速增大   D. 气温变率增大

    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A. 提高土壤质量   B. 节省劳动力

    C. 促进生态循环   D. 提高经济收入

    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 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 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 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 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

    材料二   2014年底,我国超过60岁的老年人已达2.12亿,约占总人口的15.5%,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例分别为54%和45.6%,并呈不断上升趋势,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时期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主要原因_______。

    (2)简述人口流动对流出地的影响______。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____。

    (4)结合材料二,简述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措施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图是“某城市规划简图”(左图)及近年该城市统计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下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则③④分别代表的功能区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该市计划在a、b、c、d四个地中选一处建高级住宅区,你认为最合适的选址应位于_________ 处,简述理由________。

    (3)该市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工业基地,你认为最合适的选址应位于___处,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该城市近期统计的人口年龄构成金字塔图,预测30年后该城市面临的人口问题对城市发展的影响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市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研究本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通过搜集并查阅相关材料,分别绘制了市区1960年、1990年、2015年的平面示意图。试比较三幅图回答问题。

    (1)简述从1906—1990年,该市城市化的表现主要有哪些____________?

    (2)简述从1990—2015年,该城市用地发展变化的特征是什么_______________?

    (3)该市中心工业区向郊区迁移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麻系热带和亚热带作物,适宜20℃以上高温多湿气候,发芽最低温度为13—14℃,要求土质肥沃,短日照作物。

    材料二   左图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右图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阐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___________。

    (2)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分析甲区域成为世界最大黄麻产地的优势区位条件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