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14 题,填空题 11 题,解答题 3 题
中等难度 28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4 题
  1. “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CO2与CO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
    A 组成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 性质 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能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都能与石灰水反应;都能燃烧等.
    C 用途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和气体肥料,“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等;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
    D 危害 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A.A
    B.B
    C.C
    D.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从人类利用金属的历史来看,先是青铜器时代,而后是铁器时代,铝的利用是近百年的事,这个先后顺序跟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
    ①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②金属活动性顺序;③金属的导电性;④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⑤金属的延展性.
    A.①③
    B.②⑤
    C.③⑤
    D.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厨房中的一些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植物油
    B.食盐
    C.蔗糖
    D.食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生活中常见的柠檬汁、蕃茄汁,柑桔汁、酸奶等物质的水溶液都有一定的酸性,这是由于它们( )
    A.溶于水时生成了盐酸
    B.水溶液中含有酸分子
    C.组成中含有氢元素
    D.溶于水时,在水中解离产生了氢离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碱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能吸收一氧化碳气体
    C.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
    D.碱性物质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某同学不小心被黄蜂蛰了(黄蜂毒液呈碱性),为了减轻疼痛可以涂抹( )
    A.浓硫酸
    B.食醋(pH=3)
    C.食盐水(pH=7)
    D.苏打或肥皂水(pH=9-10)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植物油
    C.二氧化碳
    D.酒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表述不一致的是( )
    A.
    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B.
    检验氢气纯度
    C.
    验证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D.
    探究空气的组成成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有X、Y、Z三种金属,将Y放入XSO4溶液时,溶液质量不断增加;把X放入ZNO3溶液时,溶液质量不断减少,则下列符合X、Y、Z顺序排列的是( )
    A.Zn、Fe、Cu
    B.Fe、Mg、Cu
    C.Al、Fe、Ag
    D.Cu、Zn、A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铁是当今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B.澄清透明的液体一定可以饮用
    C.铝制品的耐腐蚀能力不如铁制品好
    D.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会增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铁屑溶于稀硫酸:2Fe+3H2SO4=Fe2(SO43+3H2
    B.食盐溶于硝酸钾溶液:NaCl+KNO3=NaNO3+KCl
    C.中和人体胃酸过多:Al (OH)3+3HCl═AlCl3+3H2O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Na2CO3+2HCl═2NaCl+H2O+CO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有关溶液pH的说法正确 的是( )
    A.pH>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PH试纸先用水润湿不一定会对测定结果造成偏差
    C.pH试纸应不经润湿直接放入待测液中
    D.将酚酞溶液滴加到pH<7的溶液中会变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现将20℃时,某固体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的质量可能不变
    B.溶质的质量一定改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改变
    D.一定可以通过升温的来实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所示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11 题
  1. 现有一杯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欲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改变,下列操作可行的是________
    A.加入硝酸钾  B.恒温蒸发溶剂  C.降低温度        D.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________
    A.高锰酸钾           B.蔗糖                C.汽油            D.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右边试管中液体A滴入与固体B接触.若左边试管中的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___
    A.水和氯化钠  B.水和生石灰 C.稀盐酸与氧化铜  D.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用符号或文字填空:①五个钡离子________,②3CO32-,________③二氧化氮中氮元素显+4________,④FeSO4________,⑤常用于体温计中的液态金属________,⑥胃液里所含酸的化学式________,⑦能形成硫酸型酸雨的气体污染物________,⑧熟石灰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分别将盛有①浓盐酸、②浓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④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试剂瓶内物质质量减少的是________,具有脱水性的是________,试剂变质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将一根锃亮的铁丝放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发现铁丝表面出现了红色物质.
    (1)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由此判断,金属的活动性:Fe________Cu.(用“>”、“<”填空)
    (3)此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 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读图中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并回答问题:
    (1)tl℃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溶液(填“A”或“B”);
    (2)t3℃时,欲配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_B;(填“>”、“<”或“=”,下同)
    (3)将t3℃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________B;
    (4)若要从混有少量A的B溶液中得到纯净的B,最好采用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如图是有关氧气的知识网络图(反应条件部分省略),用化学用语填空:
    (1)物质①的化学式________;
    (2)物质②中的阳离子________;
    (3)物质③的化学式________;
    (4)物质④所含元素的符号________
    (5)标出⑤化学式中带点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6)生成物质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对知识的归纳与整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请各列举一个实例,说明下列三个叙述是错误的.
    错误的观点 否定的例证
    1 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________
    2 氧化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________
    3 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锁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其中的铁锁经常会生锈.
    (1)铁锁在哪种情况下使用易生锈?________;
    (2)铁锁的各个部分通常采取了怎样的防锈措施?(任举一例)________;
    (3)锁芯因生锈转动不灵活,可向其中加________ 使其润滑而转动灵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在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若在实验室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请你通过下列配制溶液操作过程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________g,水________mL.
    (2)图中仪器②的名称是________;除图中所示的玻璃仪器外,还需用到一种玻璃仪器,这一玻璃仪器在操作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图中操作中应选用________mL的量筒(从10mL、100mL中选择);.
    (3)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盖好瓶塞贴上标签,你为配好的溶液写的标签是________.
    (4)如果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则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
    ①称量时砝码和氯化钠放反了,并且使用了游码;   ②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溶解时有少量水溅出;                         ④装瓶时有溶液洒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3 题
  1. 向盛有10mL稀盐酸(其中滴有少量紫色石蕊试剂)的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用pH计(测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mL 2 4 6 8 10 12 14
    烧杯中溶液的pH 1.1 1.2 1.4 1.6 2.0 7.0 11.0 12.2
    (1)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______mL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2)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3mL时,溶液显______色;
    (3)当烧杯中溶液的pH=1.4时,溶液中的溶质有哪些?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用量也相同).

    (1)通过观察,甲同学很快判断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据你分析,甲同学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过一会儿,他又发现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这说明______.
    (2)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想再补充一个实验,请你和乙同学一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达到探究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3)通过以上探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为某盐酸试剂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计算:
    (1)欲配制14.6%的稀盐酸100g,需要这种盐酸多少克?______(2)用上述配得的稀盐酸与足量的锌充分反应,可制得氢气多少克?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