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名句名篇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选择题 3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论语·卫灵公》)

    (2)子曰:“欲速则不达,            。”(《论语·子路》)

    (3)子曰:“不义而富且贵,            。”(《论语·述而》)

    (4)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论语·述而》)

    (5)孟子曰:“乐以天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6)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诗经·氓》)

    (8)亦余心之所善兮,               。 (屈原《离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8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篇》)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

    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植其杖而芸。(3分)

    ②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3分)

    2.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2分)

    子路认为自己对荷蓧丈人恭敬有礼,荷蓧丈人款待自己,并让他的儿子出来相见,这说明隐者没有废弃“________”。孔子的话和他叫子路回去看丈人的举动,表现他对丈人怀有一种____________的情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8分)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2.对于梁惠王提出的“利”,孟子是怎样认识的?请结合文段概括。(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则选,按要求答题。(4分)

    ①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迷而》)

    ②孟子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公孙衍张仪章》)

    根据以上两段内容,简要谈谈孔孟二人处世态度的异同。(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2分)

    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途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父者也。”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将归。”晏子曰:“何为为仆?”对曰:“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晏子曰:“为仆几何?”对曰:“三年矣。”晏子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赠①之,因载而与之俱归。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曰:“吾未尝得交夫子也,子为仆三年,吾乃今日睹而赎之,吾于子尚未可乎?子何绝我之也。”越石父对之曰:“臣闻之,士者乎不知已,而申乎知已,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不为彼功诎身之理。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请于世。”晏子出,见之曰:“者见客之容,而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婴诚革之。”乃令粪洒②改席,尊醮③而礼之。越石父曰:“吾闻之,至恭不修途,尊礼不受摈④。夫子礼之,仆不敢当也。”晏子遂以为上客。

    君子曰:“俗人之有功则德,德则骄,晏子有功,免人于厄,而反诎下之,其去俗亦远矣。此全功之道也。”(选自《晏子春秋》)

    [注] ①赠:当作“赎”。②粪洒:扫除清洗。③醮:古代嘉礼中的一种仪节。④摈:通“傧”,傧相。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何绝我之也   暴:暴躁       B.士者乎不知已   诎:屈从

    C.请于世      鬻:卖                    D.者见客之容     向:向前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晏子前往晋国,在途中遇到了越石父,替他赎身,可见晏子善于识别人才,爱护人才。

    B.越石父认为晏子对自己失礼,仍把他当奴仆,十分生气,说明他态度偏激,心胸狭窄。

    C.晏子听了越石父的一番话后,深感愧疚,就以嘉礼相待,这使越石父颇受感动。

    D.君子认为,晏子能远离世俗的偏见,礼贤下士,不居功自傲,这样就可以保全功德了。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俗人之有功则德,德则骄,晏子有功,免人于厄,而反诎下之,其去俗亦远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5分)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项中,对《子夜》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吴老太爷为逃避“匪乱”,来到上海。一路上,机械的噪音,汽车的臭屁,女儿身上的香气,闪烁的霓虹灯刺激着吴老太爷衰弱的心灵。进入吴府后,吴老太爷忍受不了强烈刺激,脑充血而亡。

    B.为对付工人罢工,吴荪甫起用屠维岳。屠维岳先是暗中收买领头的女工姚金凤,瓦解了工潮的组织,吴荪甫又要他使用“反间计”来迷惑分裂工人,果然平息了罢工。

    C.少女时代的林佩瑶,和自己的梦中情人雷鸣相恋。但雷鸣随即南下,开始军旅生涯。林佩瑶嫁给了只顾事业的吴荪甫,婚后的她感到空虚寂寞。

    D.自称“公债通” 的冯云卿本是破落的乡下地主,在投机公债的时候赔了不少钱,急于挽回败局的他想出了“美人计”,把唯一的女儿冯眉卿送给了赵伯韬以刺探公债市场行情,结果如意以偿。

    E.赵伯韬对吴荪甫“经济封锁”,吴荪甫决定以办厂的全部资产去做公债,做最后一斗。结果,刘玉英、韩孟翔反叛,杜竹斋临阵倒戈,吴荪甫惨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刘备病倒在白帝城的永安宫。刘备知道自己的病难以治好,便派人请诸葛亮来嘱托后事。吩咐“若子嗣可辅,则辅之;若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诸葛亮当即表明对刘氏的忠心。刘备交代完后事,驾崩,享年63岁。

    B. 孔明屡次挑战,司马懿不予理睬,孔明就拿取妇人的丧冠巾帽,外加妇人素缟衣服,写了信装进大盒子送到魏寨,嘲笑司马懿与寡妇没有什么区别。司马懿看完书信,心中大怒,虽接受衣服,却赶走了来使,还派人调查诸葛亮的饮食情况。

    C. 诸葛亮死前,料定司马懿定会知晓,趁机攻打。便遗命姜维不要发丧,要将自己的尸身保存好,口中放入麦粒,出兵时将自己放在阵前让司马懿看。司马懿引兵追到,看到车上端坐的孔明木像,以为孔明还活着,大惊失色,急忙退兵。

    D. 曹爽派人到政敌司马懿家拜访,探听虚实。司马懿装得老态龙钟,耳聋眼花,喝汤洒满衣襟,讲话口齿不清。曹爽以为他危在旦夕,对他丧失了警惕。当曹爽跟随小皇帝曹芳出洛阳城,司马懿趁机发动政变,逼迫曹爽交出权力,后将其杀死。

    E. 刘禅投降后被安排到洛阳居住,并被封为安乐公。有一次,司马昭请他喝酒,当筵席进行得酒酣耳热时,他请求司马昭让蜀地乐人跳蜀国舞、唱蜀国曲,同行的蜀国旧臣都痛哭落泪,只有刘禅嬉笑自若,认为“此间乐,不思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我“腾”地跳下炕,拿了洗脸盆,盛满清水,端放在院子中央。低头一瞧,哟__________!调皮鬼,还躲躲闪闪跟我捉迷藏呢。

    A.月光果然映入水盆里了         B.水盆里果然映入了月光

    C.月亮果然跳进水盆里了        D.水盆里果然跳进了月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0分)

    人是能思考的动物,因此,现代人类的动物学分类名称是“智人”。然而思考能力需经过训练始得发展。不同文化训练思考的方法各有所长,于是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思考方式。中国人的思考方式也许有下列几项特色,而这些特色也影响着我们对人、对事、对物的视野与角度。

    相对于希腊文化与印度文化的缜密逻辑,中国人比较习惯于直观和体会。中国人日常语言中,成语特多;中国文学中,用典是其特色。两者都采用一连串的模拟,提供一些相近的印象,然后重叠这些印象,抽绎建立起一个新的印象。这一过程只能意会,不可言宣。中国人擅长此道,找出一个“悟”字,代表直观体会。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经过华化终于成为发扬光大的宗派,而不是理论严谨的唯识宗,而是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在中国人的日常经验中,“悟”是时时出现的思考方式。

    中国人观察事物,往往重视统摄全面,而不喜欢局部的分析。以中医理论为例,经脉遍布一身。气血周流顺畅,则身体康健。若有病痛,中医不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从全身整治调理下手。中国的绘画,以气韵生动为上,也是看一幅画的全面性;为此,中国画家一落笔就定了全局,不能再中途修改。这些例证,不胜枚举,说明中国人不注重局部分析的思考方式。

    中国人习惯于从有机的变化中看世界。中国人的诗词中最多的是对时节变化的感慨,中国人的宇宙感处处都是活泼的生命,而且生命本身就是值得尊重的价值。鸟飞鱼跃,是一个境界,绿荫窗前,是一个境界。有机的宇宙观与上述全面的考察又是互相联系、难以区分的。因此,研究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博士曾经指出,中国人的有机宇宙观是中国文明的特征,截然不同于牛顿力学的机械宇宙观。

    中国人还有对于“动态”的注意。《易经》一书全是讨论变易的过程;五行相生相克,也是不断变化的动态。“文化”一词语根是“人文化成”,本身即是变化,而不是形态。太极图代表着进行中的变化,变化即是常态。这一命题,又与上述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陈述了中国人思考方式的特色。

    以上这些思考方式,其实也是彼此相关、互相加强的。全面、有机与动态几项,只是从不同角度陈述相同的现象,而直观的悟性则以非分析的思考统摄上述几个思考的角度。这些思考方式落实在中国人的人生态度中,即是认识世事多变化,也准备面对变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日中则昃,月盈则亏”“盛极则衰,否极泰来”。有了这些对变化形势的理解,中国人不是坐待命运降临的宿命论者,却是随时准备面对变化的命运调整自己的反应。这是一种乐观的命运观,正如海边冲浪的弄潮儿,随时抓住变化的潮头,调整自己的动作。在满潮时,为即将开始退潮而警惕;在谷底时,准备抓住再次上升的契机。这种智慧不全由直觉获得,必须有一定深度的哲学探讨,始能浓缩为日常生活中的人生智慧。(选自《观世变》,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印度佛教进入中国后,成了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代表了中国人注重直观思维的特点。

    B.中国人的思考方式全由直觉获得,没有深度的哲学探讨。

    C.中国人的直观悟性以非分析的思考统辖中国人的全面、有机、动态的思考方式和习惯。

    D.变化即是常态,与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显示出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的特点。

    2.下列各项判断,不能代表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特点的一项是 (3分)

    A. 中国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B. 中国古代诗人特别重视诗歌的意境和神韵。

    C. 天不变,道亦不变。

    D.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3.请归纳概括本文所述的中国人的思考方式有哪几个特点。(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①中国历史上,常常有一种群起的现象。②比如汉末的曹操父子,魏晋的“竹林七贤”,北宋的“三苏”,清朝的“桐城派”……③这样的例子,可谓__________。

    ④他们或为亲人,或为好友,或为同乡,平时在一起切搓,一旦条件成熟,⑤便从不同的渠道,不同的方式在同一时期脱颖而出。

    (1)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更正。(2分)

    错别字________,更正________

    (2)请在横线上补出恰当的成语。(1分)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⑤处有语病,请改正。(1分)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4分)

    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中国各大城市管理中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在各种治堵方案均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情况下,人们把希望寄托在了“车联网”上。“车联网”提供的是全方位解决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关系的系统方案。装有电子传感装置的汽车,可以与其他车辆、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实现在一个平台上的信息共享,从而实现解决城市拥堵的目的。“车联网”背后是汽车制造商、车载终端企业、电信运营商、IT企业、硬件供应商、交通信息内容运营商及服务商等组成的一长串产业链条。但目前仅仅出现了解决车与人关系的车载产品,它能通过GPS和无线通信技术为车主提供碰撞自动求助技术、路边救援协助、全音控免提电话和全程音控导航等服务。

    这段文字介绍了“车联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3年,有几个词特别流行,“高富帅”“白富美”“高大上”“土豪”。

    什么是“高富帅”“白富美”?

    2013年3月,浙江大学拉起开学迎新的横幅:“我做高富帅,高在学识,富在精神,帅在行动。我做白富美,白在品行,富在内涵,美在心灵。”

    什么是“高大上”?

    所谓高端大气上档次,是开好车、住豪宅、喝名酒、穿名牌,还是知识的快乐、家庭的温馨、心灵的富足、友情的温暖?

    什么是“土豪”?

    《人民日报》发文说:“土豪”称谓的流行,勾画出转型期中国典型精神世相。与其说是揶揄,不如说是自嘲、是焦虑。自嘲,是因为担心“豪”起来了却仍挣不脱“土”的羁绊;焦虑的背后,则是物质日渐走向丰裕之后,对精神生活更上层楼的迷茫和向往。

    你对这几个词怎么看?根据以上材料,自拟标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能脱离材料含义作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