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选择题 15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7 题,中等难度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5 题
  1. 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最可爱的人”指的是(   )

    A. 八路军和新四军   B. 中国人民解放军

    C. 中国人民志愿军   D. 研制“两弹一星”的科研人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是(   )

    ①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②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③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⑤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农村实行的是(   )

    A.地主土地所有制            B.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C.农民土地所有制              D.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某校大学生在毕业论文中提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你认为他指的是(   )

    A. 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 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D. 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

    A.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 中共八大的召开

    C.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实行改革开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会议是(    )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三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C.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被誉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是(   )

    A. 邓小平   B. 江泽民   C. 周恩来   D. 胡锦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改革开放后,安徽凤阳农民咏唱新生活:“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别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这应感恩我党哪一政策的实施(    )

    A. 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   C. 人民公社化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于1992年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A. 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B. 两岸实现直接“三通”

    C.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D.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71年11月,美国《时代》周刊以“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作为封面标题,表明新中国将会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新时期的农民说,生活改善靠“两平”。送来好政策的是邓小平,送来好种子的是(    )

    A. 蒋道平   B. 袁隆平   C. 吴阶平       D. 郎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哪一项成果最能体现中国古代“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变成了现实(  )

    A. 计算机网络   B. 电视   C. 报纸   D. 书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于(    )

    A. 1949年   B. 1956年   C. 1978年        D. 1986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上图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标志着什么?

    (2)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亲自升起第一面国旗是什么?这时乐队演奏的国歌是什么?

    (3)图中场面发生的这一天是我国现在什么节日的来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材料二   国际舆论认为:“没有中国代表团的努力,会议成功不了。”“会议成功的一个巨大因素,是中国代表团异乎寻常的合作态度。”                             

                                ------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哪位领导人提出的?

    (2)指出材料二中的会议名称。说说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哪一方针促进了这次会议的圆满成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七子之歌·香港》

    材料二: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七子之歌·澳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黄豹”和“海狮”分别特指什么?

    (2)材料二中的“妈港”是指什么?“妈港”是被谁掳去的?

    (3)“黄豹”、“妈港”分别在什么时候根据什么方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4)这一方针是由谁提出来的?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