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1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

    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哆啦A梦参加CCTV的“开心辞典”答题,被“诗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赞美的是什么”的题目难住了,打电话向你求助,你觉得应该是(  )

    A.瓷都景德镇的白瓷               B.精美的丝织品印染品

    C.唐代越窑的精美青瓷             D.精湛的青铜器铸造艺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电视剧《走西口》讲述的是清末晋商的故事。晋商的活动范围不仅遍布全国,有的还走出国门。对晋商兴起的正确理解是(    )

    A.是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动的结果    

    B.是明清民营手工业地位超过官营手工业的结果

    C.商业发展兴起以地域与血缘乡谊为纽带的商帮  

    D.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的结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材料中清朝实行的政策对社会发展的最大影响是(   )

    A.强化了自然经济的稳定性和封闭性

    B.妨碍了海外市场的拓展

    C.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丧失了与西方商业竞争的能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1492年10月12日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当他返回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并在宫内设宴招待……。”文中的“英雄”是指(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新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种现象表明(    )

    A.美洲出现新兴工业城市             B.美洲建立了许多新国家

    C.工业革命在美洲的扩展             D.欧洲国家殖民扩张加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法国史学家波米昂说过这样一段话:“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表示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以下历史事件中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有(   )

    ①辛亥革命       ②十月革命     ③工业革命     ④邓小平改革开放

    A.①②③        B. ③④      C.①③④       D.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873年,卡内基创办了卡内基——麦坎德里斯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为100多美元;1892年,卡内基把卡内基兄弟公司与另两家公司合并,组成了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卡内基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为12美元以内。这主要说明(    )

    A.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人才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C.联合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D.垄断组织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上述核心观点是(    )

    A.英国废除了奴隶贸易

    B.奴隶贸易不适应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C.非洲的工业革命已经进行

    D.非洲成为了新的市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19世纪90年代中国)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大布(麻制粗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这段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

    A.洋布销售渗入农村             B.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外国商品大量倾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当时人们对它有个形象的比喻,称它“好比一只鸟,它要有一个主体……它又要有一双翅膀”。这里提到的“一只鸟”“一双翅膀”分别指(   )

    A.总路线、总任务              B.轻工业、重工业

    C.一化、三改                D.巩固政权、恢复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阅读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单位:万吨)造成经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三大改造的进行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实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78年安徽遇到特大旱灾,省委书记万里说:“我们不能眼看着农村大片土地撂荒……与其抛荒倒不如让农民个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多种‘保命麦’,渡过灾荒。”于是省委决定“借地渡荒”,即供给每一个农民三分地用于种麦,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归自己所有,利用荒山湖滩种植的粮油作物谁种谁收。安徽省委的做法(     )

    A.公开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B.实际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C.完全满足了群众的要求

    D.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海上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清朝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②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③文明开化之风流行            ④新旧观念激烈碰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33年3月,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这主要说明了(    )

    A.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独裁

    B.罗斯福崇尚计划经济

    C.美国受经济危机打击特别沉重

    D.罗斯福反危机的思路是加强政府的经济职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882年,顺天乡试发榜,《申报》记者以快马将两江地区(江苏、江西、安徽)中试名单送到天津,用电报传到上海,次日见报,江南士子仅隔24小时就获知考试的结果。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

    A.中国已经使用无线电报

    B.电报主要用于普通百姓事宜

    C.电报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

    D.中国通讯事业发展迅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后,农民隐瞒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情况较为普遍,这说明(    )

    A.苏维埃政权得不到农民的拥护

    B.工农联盟已经出现严重危机

    C.这种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

    D.小生产者的自私性暴露无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当时俄国得以“复苏”主要是因为(    )

    A.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推行了新经济政策

    C.开展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赫鲁晓夫进行了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73年,由于中东战争,石油价格大涨,这令苏联这个富油国获得了一大笔财富。也正是从1973年开始,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对粮食的进口依赖越来越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苏联丰富的石油储量使其外汇收入逐渐增加

    B.进口粮食消耗了大量的外汇,造成苏联农业萎缩、外汇短缺

    C.赫鲁晓夫执政,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调整未果

    D.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没有更好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贻误了苏联发展的最好时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88年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后,开始实行了私有制,1990年10月18日戈尔巴乔夫颁布了《稳定国民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基本方针》,提出了“各种所有制一律平等”和“非垄断化”“非国有化”及“私有化”的方针。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不包括(   )

    A.要有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

    B.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保守停滞

    C.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D.不能改变社会主义道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杰出总统之一。在四次总统竞选中,拥护他的多数是南部白人、城市工人、移民、农民、黑人、广大处于下层的“被遗忘的人”。罗斯福执政期间,相对体现了这些选民利益的举措包括(   )

    A.调整农业和工业、以工代赈、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B.制定社会保险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案等法规,巩固新政成果

    C.复兴工业生产,加强国家管理,借鉴并发展计划经济体制

    D.改组、合并和取消了一些行政机构,改革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阅读下面依据相关数据编制的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情况表。针对表中所反映的经济发展问题,西方国家采取的措施有(   )

    GNP年增长率

    失业率

    物价指数

    年增长率

    1968~1972年

    4.3%

    3.2%

    4.8%

    1973~1975年

    2.4%

    5.3%

    9.4%

    ①大力发展“混合经济”     ②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③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       ④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A.①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列图片反映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种经济,这种经济是(   )

    A.“新经济”                B.互联网经济

    C.第三产业                D.新经济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经济全球化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挑战”的依据包括(    )

    ①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

    ② 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③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压力

    ④不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以下为世界银行的有关协定:“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资源的开发。”这一材料反映出其主要职能是(    )

    A.维持汇率稳定               B.消除贸易壁垒

    C.提供发展援助               D.促进自由贸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总体利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这表明,该共同体是(   )

    A.政府之间的合作               B.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

    C.企业之间的联合               D.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的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经济组织是(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当前,世界形势出现了经济管理制度的国际化、国际贸易的大幅度增长、国际组织的建立、跨国公司遍及世界各地等情况。这些表明(    )

    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世界形势总的趋势走向缓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随着“全球化”这一概念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含义,扭转全球变暖趋势,给人类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种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环境,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为此各国应采取的发展战略是(    )

    A. 经济全球化战略             B.经济区域合作战略

    C.经济结构调整战略            D.可持续发展战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20分)在学习中国古代的经济史时,如果对一些历史名词或历史概念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往往难以全面客观地认识当时的历史现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么?》

    材料二   “城市”是由“城”与“市”这两个事物、两个功能要素结合为一的产物。《说文》中载:“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

    ——摘编自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

    材料三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其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而到中国传教则成为耶稣会士的荣耀……。……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锁国的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代中国,正在丧失它的自主性,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造的世界体系。

    ——引自[美]阿谢德《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

    (1)请列举两宋及明清时期虽然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但这一时期的私人工商业仍“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的表现。(7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城市中“城”与“市”的关系。请以唐朝以后的史实说明农业时代的“城”与“市”关系的演变。(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指出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并从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角度,评述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7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分)历史上的货币流通反映了一定时期的历史现象。

    材料一   就以澳门──果阿(印度城市)──里斯本的贸易而论,从澳门运往果阿的商品中生丝量最大。而从果阿运回澳门的商品以白银为大宗。这些白银是墨西哥和秘鲁出产的,当时的欧洲商人们说,葡萄牙人从里斯本运往果阿的白银几乎全部经澳门进入了中国。

    ——据樊树志《国史概要》整理

    材料二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东西方“丝—银”贸易形成的背景(5分)。简要分析“丝—银”贸易对中国产生的影响。(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从材料中的三个时代背景分析美元发生变化的原因。(9分)

    (3)欧元的诞生对区域经济整合有着良好示范作用。当代出现了哪些区域性经济组织?(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