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10 题,解答题 6 题
中等难度 1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0 题
  1. 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是接触力,也可以是非接触力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合力为零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都是同种性质的力,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可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关于惯性的各种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材料不同的两个物体放在地面上,用一个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它们,则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大
    B.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物体的惯性将消失
    C.把手中的球由静止释放后,球能竖直加速下落,说明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
    D.抛出去的标枪、手榴弹等是靠惯性向远处运动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竖直上抛一球,球又落回原处,已知空气阻力的大小正比于球的速度,下述分析正确的是( )
    A.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B.上升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等于下降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
    C.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D.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最大瞬时功率等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功的最大瞬时功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所示,在地球同一轨道平面上的三颗不同的人造卫星,关于各物理量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v=,可知vA<vB<vC
    B.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FA>FB>FC
    C.角速度ωA>ωB>ωC
    D.向心加速度aA<aB<aC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赛车,在某次比赛中要通过一段凹凸起伏的圆弧形路面,若圆弧半径都是R,汽车在到达最高点(含最高点)之前的速率恒为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凸起的圆弧路面的顶部,汽车对路面的压力为零
    B.在凹下的圆弧路面的底部,汽车对路面的压力为2Mg
    C.在经过凸起的圆弧路面的顶部后,汽车将做平抛运动
    D.在凹下的圆弧路面的底部,汽车的向心力为M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甲所示,一个弹簧一端固定在传感器上,传感器与电脑相连.当对弹簧施加变化的作用力(拉力或压力)时,在电脑上得到了弹簧形变量与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的关系图象(如图乙).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B.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对应的弹力增加量成正比
    C.该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00N/m
    D.该弹簧受到反向压力时,劲度系数不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图所示,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斜面倾角为30°,物体质量为m,若想使物体沿斜面从静止开始下滑,至少需要施加平行斜面向下的推力F=0.2mg,则( )

    A.若F变为大小0.1mg,沿斜面向下的推力,则物体与斜面的摩擦力是0.1mg
    B.若F变为大小0.1mg沿斜面向上的推力,则物体与斜面的摩擦力是0.2mg
    C.若想使物体沿斜面从静止开始上滑,F至少应变为大小1.2mg沿斜面向上的推力
    D.若F变为大小0.8mg沿斜面向上的推力,则物体与斜面的摩擦力是0.7m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用两辆拖拉机拉一辆陷入泥坑的卡车,如图所示,一辆沿与卡车前进方向成45°角用大小为1414N的力拉卡车,另一辆沿与卡车前进方向成30°兔用大小为2×103N的力拉卡车,卡车开动后身向前提供的动力是4×103N.三车同时工作,刚好使卡车脱离泥坑,则卡车受到的阻力约为( )
    A.8.2×103N
    B.6.0×103N
    C.5.6×103N
    D.6.7×103N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如图所示,一个平行板电容器,板间距离为d,当对其加上电压后,A、B两板的电势分别为+φ和-φ,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电容器两极板间可形成匀强电场,电杨强度大小为E=φ/d
    B.电容器两极板间各点的电势,有的相同,有的不同;有正的,有负的,有的为零
    C.若只减小两极板间的距离d,该电容器的电容C要增大,极板上带的电荷量Q也会增加
    D.若有一个电子穿越两极板之间的电场,则电子的电势能一定会减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示波管的结构中有两对互相垂直的偏转电极XX′和YY′.若在XX′上加上如图甲所示的扫描电压,在YY′上加如图乙所示的信号电压,则在示波管荧光屏上看到的图形选项中的(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6 题
  1. 一低年级同学根据自己的所学所想,总结了一篇科学生活报告,以下是报告中的部分内容,该内容中有部分认识是不科学或不正确的,请你依据所掌握的知识,将不合适的内容标号填入题后空格,并说明理由或加以修正.
    “在我们身边有好多产生静电或放电的现象:①冬天,空气干燥时,人们穿在身上的化纤服装经过摩擦可产生静电,当脱衣时会看到火花放电;②汽车在长途行驶时,车身与空气摩擦也会产生静电,为了安全,车上一般都有一个“尾巴”--导电的金属吊链,将电荷随时导人地下;③冬天,放学回家,用手推金属门时,也会产生放电,这是人体与金属门之间的温差所致;④云彩中的微尘常常带有大量的静电,当不同电性的云块遇到一起,或带电云块与地面之间遇上潮湿的空气时,都容易发生放电,引起闪电和雷声;⑤避雷针可以将云彩中的电荷及时导入地下,从而避免发生雷击灾害现象;⑥因此,下雨天为防止遭到雷击,人可以躲避到有避雷针的大树下、铁塔下或建筑物附近;⑦也可以自制一根长的金属杆,在下雨天时竖直握在手中作避雷针使用.
    一些工厂的车间内往往存在大量的带电浮尘,为防止静电过多发生放电,引起火灾;⑧可以采用在车间两端的墙壁上,加上两个大电极,形成电场,通过吸附带电浮尘来消除静电;⑨也可以经常喷洒水雾,增加空气湿度,防止产生静电,⑩或者增加厂房的干燥程度,使空气处处绝缘,带电的粉尘就不能放电了.…”
    以上所述,不科学或不正确的有:
    A.标号______,理由或修正为______
    B.标号______,理由或修正为______
    C.标号______,理由或修正为______
    D.标号______,理由或修正为______
    (例:标号______或修正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学习小组,对研究物体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进行了改革,采用频闪数码照相机连续拍摄,在有坐标纸的背景屏前,拍下了小球在作平抛运动过程中的多张照片,经合成后,照片如图所示,0不是抛出点,D、A、B、C、D为连续五次拍下的小球位置,已知该照相机连续拍照的时间间隔是0.10s,照片大小如图中坐标所示,又知该照片的长度与实际背景屏的长度之比为1:20.则:
    (1)由该图片可以算出小球平抛的初速度是______m/s;
    (2)借助该图片,可以推算出该地的重力加速度约为______m/s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因测试需要,一辆汽车在某雷达测速区,沿平直路面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一段时间后,又接着做匀减速运动直到最后停止.下表中给出了雷达测出的各个时刻对应的汽车速度数值.求:
    时刻/s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速度/m•s-1 3.0 6.0 9.0 12.0 10.0 8.0 6.0 4.0 2.0
    (1)汽车匀加速和匀减速两阶段的加速度a1、a2分别是多大?
    (2)汽车在该区域行驶的总位移x是多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某一旅游景区,建有一山坡滑雪运动项目.某段斜坡可看成倾角θ=30°的斜面,一名滑雪者总质量m=80kg,他在这段斜坡上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50m时,其速度增大到20m/s,(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问:
    (1)滑雪者在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f为多大?
    (2)滑板与雪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多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若宇航员完成了对火星表面的科学考察任务,乘坐返回舱返回围绕火星做圆周运动的轨道舱,如图所示.为了安全,返回舱与轨道舱对接时,必须具有相同的速度.已知:该过程宇航员乘坐的返回舱至少需要获得的总能量为E(可看作是返回舱的初动能),返回舱与人的总质量为m,火星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火星半径为R,轨道舱到火星中心的距离为r,不计火星表面大气对返回舱的阻力和火星自转的影响.问:
    (1)返回舱与轨道舱对接时,返回舱与人共具有的动能为多少?
    (2)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返回舱与人共需要克服火星引力做多少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所示,质量为m可看作质点的小球从静止开始沿斜面由A点滑到B点后,进入与斜面圆滑连接的竖直圆弧管道,管道出口为C,圆弧半径R=15cm,AB的竖直高度差h=35cm.在紧靠出口C处,有一水平放置且绕其水平轴线匀速旋转的圆筒(不计筒皮厚度),筒上开有小孔D,筒旋转时,小孔D恰好能经过出口C处.若小球射出C口时,恰好能接着穿过D孔,并且还能再从D孔向上穿出圆筒,小球返回后又先后两次向下穿过D孔而未发生碰撞.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取g=10m/s2,问:
    (1)小球到达C点的速为多少度vc为多少?
    (2)圆筒转动的最大周期T?
    (3)在圆筒以最大周期T转动的情况下,要完成上述运动圆筒的半径R′必须为多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