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9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9 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蜢(zhà)   告(bǐng)    齿(niè)     命运多(chuǎi)

    B.游(yì)    弹(hé)     专(héng)     不人事(xǐng)

    C.哮(chuǎn)   辱(diàn)    恨(zēng)    容不迫(cóng)

    D.然(yǎn)   讥(xiāo)   幄(wéi)     负请罪(jīn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糍粑    枯躁    撮合    袒胸露背

    B.惊骇    厮杀    木呐    泣下沾襟

    C.蹩脚    倨傲    戊边    冠冕堂皇

    D.陨石    庇祐    噩梦    归根结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俩50年前就是好朋友,今日在异国他乡萍水相逢,都感到喜出望外。

    B.老人已至暮年,如日薄西山。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明白了自己一向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C.仁爱礁是南沙群岛的一部分,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公务船在有关海域进行正常巡航是无可厚非的。

    D.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因为它是与实现素质教育休戚相关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B.网络暴力损害了人们对事件本身的关注,妨碍了网民的知情权,阻碍了有理想能思考的理性社会的孕育和成长,逾越了法律与道德的底线。  

    C.去年年底,一位名叫奇尔布莱德的英国男子在其任职公司组织的圣诞聚会上狂跳“骑马舞”时,因急性心力衰竭突然猝死,真可谓乐极生悲。

    D.小说《小时代》以经济飞速发展的上海为背景,讲述了林萧、南湘、顾里、唐宛如四个从小感情深厚、有着不同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女生,先后经历的友情、爱情,乃至亲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道家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思想学派,其核心思想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的代表人物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和战国时期的庄子。

    B.《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全面真实地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它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

    C.《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编撰者罗贯中以刘蜀集团为中心,以时间为顺序,全景式地反映了蜀(汉)、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D.古人纪年,主要有王公纪年、帝王纪年和干支纪年等三种。干支纪年,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一种纪年方法,五十年周而复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①于是秦王不,为一击缶(高兴)     ②见犯乃死,负国(更加)

    B.①衡少善文(连缀,写)          ②彼且乎待哉(何,什么)

    C.①本图宦达,不名节(怜惜)       ②奉圣朝,沐浴清化(及,至)

    D.①门衰薄,晚有儿息(福气)       ②遥襟畅,逸兴遄飞(刚刚,顿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于是相如前进缶      ②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③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④腹犹果然   ⑤奚惆怅而独悲   ⑥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⑦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A.①⑥      B.②⑤      C.③④      D.⑥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对下列活用的加点字词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卒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②左右欲相如   ③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

    ④而后乃今将图         ⑤宾主尽东南之       ⑥臣具以表,辞不就职 

    ⑦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⑧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A.①④ / ②⑧ / ⑤⑦ / ③⑥       B.①④ / ②⑦ / ③⑥ / ⑤⑧

    C.①② / ③④ / ⑤⑧ / ⑥⑦       D.①⑧ / ②④ / ③⑥ / ⑤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从文言句式的角度,对下列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②见犯乃死,重负国     ③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④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⑤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⑥而彼且奚适也  

    ⑦今臣亡国贱俘          ⑧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A.①③ / ②⑧ / ④⑦ / ⑤⑥       B.①⑦ / ②③ / ④⑥ / ⑤⑧

    C.①⑦ / ②⑧ / ③④ / ⑤⑥       D.①③ / ②⑥ / ④⑦ / ⑤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离魂记

    (唐)陈玄祐

    天授三年,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性简静,寡知友。无子,有女二人。其长早亡;幼女倩娘,端妍绝伦。镒外甥太原王宙,幼聪悟,美容范。镒常器宙,每曰:他时当以倩娘妻之。

    后各长成。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家人莫知其状。后有宾寮之选者(有位优秀的幕僚)求之,镒许焉。女闻而郁抑,宙亦深恚恨。托以当调,请赴京,止之不可,遂厚遣之。宙阴恨悲恸,决别上船。日暮,至山郭数里。夜方半,宙不寐,忽闻岸上有一人,行声甚速,须臾至船。问之,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宙惊喜发狂,执手问其从来。泣曰:“君厚意如此,寝食相感。今将夺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投身奉报,是以亡命来奔。”宙非意所望,欣跃特甚。遂匿倩娘于船,连夜遁去。倍道兼行,数月至蜀。

    凡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其妻常思父母,涕泣言曰:“吾曩日不能相负,弃大义而来奔君。向今五年,恩慈间阻。覆载之下,何颜独存也?”宙哀之,曰:“将归,无苦。”遂俱归衡州。

    既至,宙独身先镒家,首谢其事。镒曰:“倩娘病在闺中数年,何其诡说也!”宙曰:“在舟中!”镒大惊,促使人验之。果见倩娘在船中,颜色怡畅,讯使者曰:“大人安否?”家人异之,疾走报镒。室中女闻,喜而起,饰妆更衣,笑而不语,出与相迎,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其家以事不正,秘之。惟亲戚间有潜知之者。后四十年间,夫妻皆丧。二男并孝廉擢第,至丞、尉。

    玄祐少常闻此说,而多异同,或谓其虚。大历末,遇莱芜县令张仲规,因备述其本末。镒则仲规堂叔祖,而说极备悉,故记之。

                              (选自《太平广记》卷三五八,略有改动)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         寤寐:醒着睡着,时时

    B.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            跣足:光着脚

    C.倍道兼行,数月至蜀            倍道:离开大路

    D.在舟中                   见:通“现”,现今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现倩娘对王宙情深意重的一组是(3分)(   )

    ①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          ②女闻而郁抑

    ③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             ④覆载之下,何颜独存

    ⑤凡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         ⑥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倩娘和王宙长大以后,暗中相恋。张镒却言而无信,应允了他人提亲。

    B.王宙因为意中人倩娘被张镒另许他人,心生不满,借故远走京城。临行前与倩娘密约私奔。

    C.当舟中倩娘与闺中倩娘合为一体,衣裳也重合,始知当初追随王宙而去的乃是倩女离魂。

    D.小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想象奇幻,情节曲折,倩娘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形象。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镒常器宙,每曰:“他时当以倩娘妻之。”(3分)

    (2)今将夺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投身奉报,是以亡命来奔。(4分)

    (3)吾曩日不能相负,弃大义而来奔君。向今五年,恩慈间阻。(3分)

    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 有 之 父 兄 当 以 为 忧 不 可 以 为 喜 也 切 须 常 加 简 束 令 熟 读 经 学 训 以 宽 厚 恭 谨 勿 令 与 浮 薄 者 游 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选自《陆游家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二郎神

    (宋)柳 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①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②。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注】①飚轮:指御风而行的神车。②亚:通“压”,低垂的样子。

    1.这首词描写的是中国的什么传统节日?它写出了该节日中的哪几样民俗活动?(4分)

    2.此词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请结合作品的上片赏析。(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7分)

    (1)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2)怀良辰以孤往,                   ,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

    (3)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  (《滕王阁序》)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形影相吊。(《陈情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铃兰花

    [斯洛文尼亚] 普•沃兰茨

    紧挨着我们家的地头有一块怕人的、阴森森的洼地,大家都管它叫“地狱”。它三面由陡坡环绕,活像一口深锅,只有一个隐没在密林里的出口。山坡上长满了杂乱的灌木、黄檗、野樱桃树和一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林丛间荒草蔓生,它们只宜于作羊饲料。“地狱”里人迹罕至,阴阴森森,人们来到这里,心都会不由自主地紧缩起来。那里唯一有生命的东西是一眼泉水,泉水的淙淙声响彻整个洼地,给这个阴森可怖的地方蒙上了更神秘的色彩。

    我打记事的时候开始就害怕这个地方。这首先应该归咎于它的名称。当父母对我进行基督教的启蒙教育时,我便从他们那里听说过地狱。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我们当地的“地狱”简直和真正的地狱一模一样,只不过在它的深处少一堆不熄灭的大火罢了。

    有那么一次,那时候我还不到六岁,父亲要我到那里去放牧。这对我真是一个非常可怕的考验,因为在这之前我还从未独自一人去过那里。当时我真想大哭一场。父亲看出了这一点,他笑了笑,给我打气说:“这个‘地狱’里没有鬼。快去吧!”

    母亲心疼我,赶紧来安慰我。“你没看见吗,他怕‘地狱’呀!”她对父亲说。

    然而,我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怜悯。我只好赶着牲口,尽量放慢脚步,一点点走近这个可怕的地方。我本来打算把牲口停留在山坡上,这不过是枉费心机。一瞬间牲口群便隐没在洼地里了。我无可奈何,只好跟着下去,生怕那几头母牛会从沟谷走进树林里去。

    我就这样战战兢兢地在“地狱”的底部坐下来,也不敢回头看四周。响彻整个洼地的淙淙声使我觉得好像有人在耍妖术。我越来越害怕,都被吓呆了,终于控制不住,大声哭叫着跑开了。跑到上面我还收不住脚步,一直顺着田野,泪流满面地朝父母正在耕种的地头跑去。

    “出什么事了?”父亲大吃一惊。

    “牲口不见了,所有的牲口……”

    父亲的脸色陡然变得铁青,接着温和地挥了挥手说:

    “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我们一起去看看。”

    我怀着沉重而内疚的心情跟在父亲背后,慢吞吞地向“地狱”走去。来到可以看到整个洼地的坡坎上,父亲一眼就看到这个小小的畜群还在低处。他十分惊讶地收住脚步,开始点数:“一、二、三……九……”九头牲口都在下面老老实实地吃青草。

    “你这是怎么搞的,做梦了吧,小伙子?”父亲觉得很奇怪。但刹那间他像是悟出了我撒谎的缘由,怒气冲冲地说:“你撒谎,就叫你入地狱!”

    我好不容易才听出父亲说了些什么,因为恐惧又攫住了我的心。我号啕大哭,浑身哆嗦了好一阵,一直也平静不下来。我又可怜,又绝望,只好揪着心等待天黑回家时刻的到来。

    回到家的时候,我哭成了个泪人儿,狼狈得很。父亲笑了,母亲却说:“以后你不要再叫他去‘地狱’了,他年纪还小呢,要是吓出毛病来,一辈子可就成了傻瓜。”

    打这以后,果真不再叫我到“地狱”去放牧了。不过我对这个地方依旧像当初那样惧怕。

    有一次,正好是星期六黄昏,父母坐在我们家的门槛上,若有所思地翘首望着春天晴朗的天空,母亲深深地叹了口气说:

    “哎呀,我真想明天带一束铃兰上教堂,可惜哪里也找不着。”

    “是呀,眼下找铃兰是晚了一些。要有也就是在‘地狱’里了。”

    一听到“地狱”这两个字,我全身不禁打了个寒颤。夜里我久久不能入眠,这个可怕的地方老在我眼前浮现。在我内心深处却回响着母亲的叹息声。铃兰花和“地狱”,这是多么不相容的两件事物啊!我特别喜欢铃兰,寻遍了我家前后的所有坡地和沟谷,可我却不知道它们也长在“地狱”里。

    早上我起得格外早。我通常都是一早就去放牧。天天早上都要别人把我叫醒,然后把我从被窝里拽出来。今天我可是自己起的床,踮着脚就出了家门。

    我来到了院子里站下,仿佛还处在半睡不醒的状态之中,充满了一种惬意而奇妙的责任感,尽管这对我还是下意识的感觉。春日的早晨已经到来。远方的波霍尔耶山背后,火红的朝霞烧红了半爿天,朝阳眼瞅着就要擦出它圆圆的脸蛋了。阳光照到佩查山顶,给它抹上了一层绛紫色。青草、树木和灌木林上都披覆着露水,它们现在还只是忽闪忽闪地微微发亮,等到旭日东升,它们在阳光下黄澄澄的像金粒和珍珠那样闪光时,又会有另外一番景象。

    蓦地,恰似有一股神奇的力量使我又重新迈开步子,穿过地头,径直向“地狱”走去。我从坡坎上恐惧地往昏暗的洼地瞥了一眼,为了不看它,就紧闭着双眼往下走,心里盘算着在底部的山岩旁一定会找到铃兰花。一直走到了底部,我才睁开眼睛。

    我看见了许多芬芳馥郁的铃兰花,于是动手大把大把地采起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也没有向四周张望的勇气。我怀着一种兴奋而难过的心情,谛听着潺潺的流水,和它那叫人不寒而栗的回声,这声音在清晨的宁静里听起来比平日更响。我捧了一大把铃兰花,赶紧走出了“地狱”。我一口气往家里跑去,等跑到家,刚赶上母亲正要出门。

    这时,天边的红日已经把它的第一束光辉投进我们家的院子,把院子装扮得绚丽多彩。母亲伫立在霞光里,周身通红,漂亮极了,犹如下凡的天仙。我捧着铃兰向她跑去,一边还得意地大喊着:“妈妈,妈妈……铃兰……”

    母亲的脸上漾起了欣喜的微笑;她满心高兴地伸手接过花束,捧到脸边。但在吸进那浓郁而清新的花香之前,她先看了看我:“你为什么哭,我的孩子?……”

    我刚才因为害怕而涌出的大颗泪珠还噙在眼里,但陶醉在胜利之中竟把它忘得一干二净了。母亲猜到了我的壮举,她慈祥而温和地摸了摸我的头。                (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前三段通过主观感受的描写渲染“我”自幼形成的恐惧心理,意在表明我过于胆小、懦弱,因而父母千方百计想让我克服这种恐惧。

    B.“父母坐在我们家的门槛上,若有所思地翘首望着春天晴朗的天空”,暗示了父母对于上次让我到“地狱”放牛失败后的深刻反思,父母的良苦用心,跃然纸上。

    C.“蓦地,恰似有一股神奇的力量使我又重新迈开步子,穿过地头,径直向‘地狱’走去”,句中“一股神奇的力量” 包含着我对铃兰花的渴望,更包含着我对母亲深深的爱,可见美与爱的力量多么神奇!

    D.“我”第二次去“地狱”,“一直走到了底部,我才睁开眼睛”,采摘了铃兰花之后“也没有向四周张望的勇气”。这些描写既符合人物的自身实际,又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使情节显得真实可信。

    E.美丽、圣洁的铃兰花生长在“地狱”里,这可以说是个“悖理”的事,但事实是那么不可改变地存在着:地狱深处有铃兰。作者如此安排,重在表明大自然处处有美丑共生的特点。

    2.将文中画线句子和第1段的景物描写进行比照,说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3.文章一直到第17段才开始提及铃兰花,之前一直写“我”对“地狱”的恐惧,为什么作者却以“铃兰花”为题?(4分)

    4.作者沃兰茨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有人认为《铃兰花》就是一个父母引导孩子战胜恐惧的故事。文章叙述了“我”在父母的刻意安排下两次去“地狱”的经历,请比较“我”两次“地狱”之行的不同,据此谈谈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父母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发。(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要让人们不断增强幸福感,必须坚持发展,使财富更加丰饶充盈。人在社会中只有得到公正公平的对待,不受歧视,才会感到幸福。如果心理失衡,即使自己的经济收入比过去多,但看到在同样付出的情况下别人却拿得更多,也会感到不快乐。一个基本生活不愁的人,由于对钱财没有贪欲就会知足常乐;而一个腰缠万贯的人,将幸福完全物质化,在钱财上总觉得比上不足,内心就会长戚戚。

    请概括出“幸福指数”的三个要素。(每点不超过6个字)(4分)

    要素一:___________    要素二:___________    要素三: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仿照下列句式,以“理想 / 幻想”或者“光荣 / 虚荣”为话题写一组句子,字数大体相同即可。(4分)

    例:魅力 / 权力

    魅力是一种软力量,权力是一种硬力量。

    魅力像和煦的春风,让人心旷神怡;

    权力像陡峭的冰山,让人心生敬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一对新婚夫妇住进了一幢新居民楼。一天晚上,全楼突然停电,一片漆黑。夫妻两人手忙脚乱地在房间寻找蜡烛,这时,传来了清脆的敲门声。打开门,借着楼道应急灯微弱的光线,只见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背着手站在门口。女孩问:“叔叔阿姨,你们家有蜡烛吗?”夫妻二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在心里猜想:是真借蜡烛还是以借蜡烛之名来窥视我们生活的?即使是真的,我们刚搬进来她就来借蜡烛,以后还不知要借什么东西呢。于是就异口同声地说:“没有。”小女孩一听,笑了,把两只手从背后伸出来,每只手都握着一支蜡烛。小女孩甜甜地说:“这幢楼刚刚使用,有时会停电,我妈妈怕你们没有准备,就让我给你们送两支蜡烛。”

    看了这个故事后你有怎样的感想?请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看法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写作时不要复述这个故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