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语言应用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3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诗歌不止于纯粹的艺术,还兼具社会责任,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希尼在《诗歌的纠正》一文中指出诗歌“在另一种意义上它是无限的”。

    诗歌不会直接干预和改变人的现实命运,但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尤其在当下,网络、多媒体信息已经紧密而深入地进入社会诸多领域,诗歌的创作平台和传播、接受途径愈加多元。诗歌文体特性决定了它可以协调公众的注意力,用轻灵的文字表达沉重的主题,传递正能量,触及社会热点问题,凝聚、感化、激发民心,甚至可以改变读者在社会中的存在方式、意识观念等。

    诗歌对社会的担当是广义层面的。首先,诗人应该秉持社会责任感。历史上伟大的诗人是时代的先驱者,是担负社会责任的“道义”者。其次,诗歌对社会的担当深而又广,它决不局限于哪一个具体的方面。诗歌可以批评时弊、关注民生,可以培养民众的审美品位,还可以起到交流、传承或延续文化的功能。诗歌是社会的缩影,回归社会,去感受、描写社会的疼痛、关怀一切可以关怀的对象是诗歌的社会使命。

    对诗歌而言,社会担当出于自觉——文学意义上与现实意义上的责任,既可以从时代和文化的视野出发,也可以持个人的身份去坚守;它不是强加给诗歌的包袱,不必以政治、道德、伦理尺度为准绳。

    诗歌通过对生活的表现与创造,给予我们的感染力、创造力、想象力等精神力量是任何物质无法提供的,它直指人的心灵。诗歌隐藏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是心灵的表现,是窃取灵魂秘密的钥匙,是生命精微的呈现,是灵魂坦诚的剖白。历代好诗都具有抚慰、纯化、提升心灵的功能,所以我们常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诗歌的声音,这个民族的未来必然缺少希望,一个抱持诗性情怀的人,他的精神不会委顿。

    诗人仅拥有现实生活、肩负社会责任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终极的关怀,灵魂有所归属。从艺术本源来看,诗歌首先是个人化的精神感受,它不受时空的阻隔,浓缩了“我”与“你”、“他者”、世界的关系;诗歌是未来时间里最美的存在方式,是逍遥的自在,是灵性之光。那些震烁古今的诗作均浸润着心灵的雨露,蕴藏着丰富的心灵材料。

    写作、阅读、朗诵诗歌的过程是心灵受外物感动得以滋养的过程,缺失心灵的书写,不是好的诗作。在表达精神诉求、凸显主题思想等方面,好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豪斯曼曾在题为《诗的名称与实质》的讲演中说:一首好诗能够从它沿着人们的脊椎造成的战栗去判定。好诗,它的文字背后一定有撼动心扉的精神生活、现实经验或历史记忆。饱含情感、见得到人性的光和影的诗歌必然会触动读者的心灵,让人刻骨铭心!从诸多世界经典诗篇中,我们会瞬息间读出心灵的悸动,感知到精神的压抑或敞亮、温暖或孤寂,好诗可以给予我们无穷的心力源泉。

    (摘编自孙晓娅《诗歌的三个维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下社会,诗歌的创作平台和传播、接受途径愈加多元,因此诗歌虽然不会改变人的命运,但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

    B.诗歌可以表达沉重的主题,传递正能量,触及社会热点问题,凝聚、感化、激发民心,这是由诗歌本身的文体特征性决定的。

    C.诗歌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它通过对生活的表现与创造,给人们以感染力、创造力、想象力,这种精神力量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提供的。

    D.诗歌对社会的担当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批评时弊、关注民生,培养民众的审美品位,以及用来交流、传承或者延续文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根据孔子有关《诗》的论述和希尼在《诗歌的纠正》中的观点,可以看出诗歌除了具有艺术性之外,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

    B.诗歌对社会的担当不是谁强加给它的,完全是源于文学意义与现实意义的责任,因此不必以政治、道德、伦理尺度为准绳。

    C.诗人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担负起社会责任,回归社会,用诗去感受、描写社会的疼痛,关怀一切可以关怀的对象。

    D.诗歌从艺术本源来看首先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感受,它不需要时空概念,却浓缩了“我”与“你”、“他者”、世界之间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诗歌直指人的心灵,具有抚慰、纯化、提升心灵的作用,因此一个没有诗歌的民族必然没有希望,一个民族的未来要靠诗歌照亮。

    B.诗人既要拥有现实生活,肩负社会责任,还应该有终极的关怀,灵魂有所归属。如果不用心灵去创作,谁也写不出好的诗歌作品。

    C.优秀的诗歌在表达精神诉求,凸显主体思想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文字背后一定有撼动心扉的精神生活,现实经验或历史记忆。

    D.豪斯曼《诗的名称与实质》演讲词告诉我们,判断一首诗歌的好坏,关键要看这首诗歌是否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让人刻骨铭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忆阎肃:白云为你铺大道

    屈塬

    正月初五早上醒来,习惯性地点开手机新闻,一条消息让我愣怔:阎老走了。一整天里,悲痛的情绪让我沉重、让我肃穆。

    和阎老相识有20多年。从年龄上讲,阎老与我父亲同龄,是我的前辈。从专业上讲,阎老是德高望重的艺术家,是我的师长。按说无论岁数还是成就,我离他都有很大的距离,然而20多年的相处,我们成了忘年交。他的平易为人,他的敞亮心态,他的不无童趣的性情,具备天然的感染力、亲和力,经常使人忘记他是个耄耋老者。

    阎老对事业忠诚,有责任担当,有遵守规则的操守。20多年间,我与阎老在一起的活动难以计数,在我的记忆里,他从来没有迟到过,一次也没有。1999年举办的第七届全军文艺会演,评委们在全军各大单位往来奔波近一个月。最初的时候,个别年轻评委觉得迟到三、五分钟也没什么,阎老作为年长的老艺术家总是提前到位,耐心等候。身教重于言传,几天过去后,习惯迟到的评委不好意思了,自觉加快节奏,活动秩序很快好转。

    多年来,凡是国家、军队的重要演出活动,阎老经常会担任总策划或艺术顾问。“定海神针”是重大活动中创作人员对阎老的评价,这貌似有些戏谑成分的定位,表达了大家对阎老由衷的信赖与敬重。在领会意图、把握主题、确定风格的诸多重点环节,每次他都能以丰富的经验和学识做出精到的判断。一次次面对新的任务,永不轻慢,永不倦怠,态度之认真恭谨,都像小学生初次面对描红作业。

    我多次注意到阎老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面对猪肉白菜馅饺子时满脸的陶醉、吃烧饼时用手小心接着掉下的芝麻粒、剩下的包子饺子打包下顿再吃、抽了半根烟掐灭下次接着抽……这哪里像是一位享誉全国的艺术家呀!最初接触的时候有些不以为然,慢慢地不由得肃然起敬。艺术上从来严要求,生活上一直不讲究,是他的一贯风格。他熟悉所有的曲牌、词牌,却不了解奢华的品牌,没有见他穿过、用过一件名牌。脱下戎装,一身布衣,就是一个诙谐风趣、知足达观的老大爷。

    阎老是专家,也是杂家。他兴趣广泛,涉猎庞杂,博闻强记,有着扎实厚重的传统文化功底。他思维机敏,头脑清晰,语言睿智,从无老年人木讷迟钝的时候。我听到过他一个人在房间里看足球大声叫好,见过他为了看完一折戏耽误了吃饭。文艺界的新动向、新潮流,他常常比我们这些年轻人了解得更快、更早,流行组合“凤凰传奇”、歌曲《吉祥三宝》等新人、新作品,都是他介绍给我的。

    如果将人比作电脑的话,那么阎老的系统不断在升级,阎老的版本经常会更新,因为他不断地在学习,兼收并蓄,为我所用。参加奥运竞标活动时,每天早上阎老都会给大家讲一会儿新闻。国内国外、天上地下,人间万象,他都及时了解,纳入自己的信息库。还是那段时间,阎老每天都拿着电话,请年轻人帮他给别人回信息。大家有时候会交流手机上传播的段子,那些结构精巧、语言机智的短信,经常逗得阎老开怀大笑:好包袱呀!好素材呀!看来得学会发短信啊!几天后的一个深夜,我收到阎老发来的信息,就一句话:“这条信息是阎肃亲手发给你的! ! ! ”结尾是三个感叹号。

    因为敏锐而灵动。阎老的众多作品广为传唱,家喻户晓,最让我惊诧又给我启示的是《雾里看花》。写这首作品的时候他已年近七旬,一个老人,用现代感极强的手法,以充满流行元素的文笔,把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这样一个让人头疼的命题,写得洋洋洒洒,真真切切,告诫人们学会用慧眼去甄别扑朔迷离、变幻莫测的现实世界中的形形色色。这首别致的佳作,标志着阎老的歌词艺术到达了信马由缰、随心所欲的境界,她拓展了阎肃歌词创作艺术的营盘,也丰富当代流行音乐的样式和色彩。至今听来,仍然让人感叹,引人深思。

    这位劳碌、奉献了一辈子、沉睡了近五个月的老人真的走了。这位毕生空军蓝的高龄长者,身披别样的风花雪月,以年轻的姿态,以飞行的方式,沿着白云铺就的大道排空而去,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一串极富感染力的爽朗笑声。

    相关链接:阎肃,原名阎志扬,出生于河北保定,重庆大学毕业,著名艺术家、空政文工团创作员。阎肃是电视剧《西游记》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词作家。歌词如下,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来来来来来,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来来来来来,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选自《中国艺术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阎肃平易为人,心态敞亮,性情中富有童趣,具备天然的感染力、亲和力,尽管作者与他相差二十几岁,却仍跟他成了忘年之交。

    B.凡是国家、军队的重要演出活动,阎肃都会担任总策划或艺术顾问,因此被重大活动中的创作人员誉为“定海神针”。

    C.阎肃生活中勤俭节约,珍惜普通吃食,不了解奢华品牌,穿着毫不讲究,这些起初都令作者不以为然。

    D.阎肃虽然上了年纪,但他不断学习,掌握新闻动态,及时了解国内国外、天上地下,人间万象,把这些都纳入自己的信息库。并且积极向年轻人学习,终于学会了发短信。

    E.正因为阎肃能关注社会存在的问题,极力紧跟社会潮流,才能用现代感极强的手法,以充满流行元素的文笔,创作出别致的佳作《雾里看花》。

    2.阎老短信“这条信息是阎肃亲手发给你的! ! ! ”为什么要加三个感叹号?文章写阎老给作者发来一句话信息有什么作用?

    3.传记标题为“忆阎肃:白云为你铺大道”,作者为何以此为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片断,完成小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①后人哀之;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③后人而复哀④后人也。

    1.下列两句中加线的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奈何取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后人哀之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2.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指刘邦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  B.①③⑤③

    C.②③⑥⑧  D.②④⑥⑦

    3.对文中划线的四个“后人”分析正确的是( )

    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当时的唐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B.①②④相同,都是指唐人;③是指唐以后的人。

    C.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唐以后的人。

    D.①④相同,都是指唐人(如杜牧);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4.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片断,完成小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选出下列句中加线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

    A.大女郎也

    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

    C.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D.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2.请选出与“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句式相同的一句(   )

    A.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B.妪,先大母婢也

    C.某所,而母立于兹

    D.吾儿,久不见若影

    3.对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B.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C.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D.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4.下面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闺”,一般指宫中小门或内室。“闺”字常和女子有关,没结婚的女子称“闺女”,女子的住室称“闺房”。文中“中闺”指内室或妇女的卧室。

    B.“先大母”,已去世的祖母。在称谓前加“先”表已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或年长者。去世的父亲称“先妣”,去世的母亲称“先考”。

    C.“束发”,指男孩15岁。儿童时期,头发向上收起,束成小髻,称谓“总角”,男孩成童束发为髻称“束发”,一般认为是15岁,故男孩15称“束发”。

    D.“厅”,在古代园林、宅第中,多具有小型公共建筑的性质,用以会客、宴请、观赏花木。因此,室内空间较大,门窗装饰考究,造型典雅、端庄,前后多置花木、叠石,使人置身厅内就能欣赏园林景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片断,翻译划线句子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淫慢:过度享乐与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定西番

    牛峤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鸣咽,雪漫漫。

    1.下阕写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作者整首词中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与“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意思相仿的句子是:            。《〈论语〉十则》

    (2)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一样意思的句子是:      

                                      。       《鱼我所欲也》

    (3)最能代表诸葛亮有赏有罚的执政理念的句子是:         ,       。 《出师表》

    (4)诗中最能鲜明地体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的句子是:         。《使至塞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他一直对自己在那段荒唐岁月里的行为     ,然而在最近出版的自传里,他终于站出来向被自己伤害过的人道歉,与挣扎的过去做了一个了结。

    ②在事故的调查过程中,调查组四处寻访证人,试图以此打开缺口,但是不少受访人     ,不肯配合,致使调查工作陷入困境。

    ③直到媒体报道,村里人才知道原来村子西头那间土房子里住着的老人是抗美援朝的英雄,老人一直对自己参加过志愿军并立下战功的事情    

    A.讳莫如深 三缄其口 守口如瓶

    B.守口如瓶 讳莫如深 三缄其口

    C.守口如瓶 三缄其口 讳莫如深

    D.三缄其口 守口如瓶 讳莫如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这类公租房小区干净整洁,屋内设施较好,包括热水器、电视机、床、衣柜、厨卫家电等,堪比经济型酒店。

    B.在《致青春》被《疯狂原始人》、《钢铁侠3》、《遗落战境》和《被解救的姜戈》四部好莱坞大片的围剿下,凭借强大的口碑成功化解强势冲击,创下华语电影的奇迹。

    C.《中国好声音》第二季第十一期那英组人气选手姚贝娜的意外淘汰引发了网络热议,一时间关于中国好声音的各种黑幕传闻也是不绝于耳。

    D.一些文化评论家认为,“浅阅读”虽然有较为快速、及时等优点,但也存在容易令人产生思维惰性、缺乏系统思考和判断能力,反映出一种浮躁的心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马远在我国绘画史上享有盛誉,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大家。他的山水画成就最大,独树一帜。他笔下的山水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作大胆的概括、剪裁。                        。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①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

    ②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垂钓的渔翁

    ③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

    ④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

    ⑤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⑥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A.①③②⑤④⑥   B.②⑤④⑥③①

    C.③②⑤⑥④①   D.③①②⑤④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害一副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中,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