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名句名篇 1 题,诗歌鉴赏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三角架    闻名暇迩    金(yòng)   装作样(mó)

    B.兑换卷    三番两次    连(zài)    力而行(liàng

    C.缉私队    敝帚自珍    椎(jǐng)   外之音(xián)

    D.一幅画    宣宾夺主    肘(chè)    严不贷(chěn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环境问题绝不是一个区域性问题,任何一个地方都难以独善其身,只有在全国范围实行统一的环保标准,污染问题才能得到彻底解决。

    B.2013年,好几位央视名嘴相继选择离开央视重新创业,这引发了人们的强烈关注,对于他们离职的原因也是各有猜测、众说纷纭

    C.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围绕作风建设打了一套组合拳,其动作之快、力度之大、效果之明显,令人耳目一新,也让人充满期待。

    D.应该处理掉的剩饭被继续出售,店内的餐具不按要求清洗、消毒……这些耸人听闻的事实,不禁让人们质问商家的良心何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教育专家指出,父母不应轻易让还未成年的孩子过早离开自己,否则,过早的离开会使他们的心理、性格受到不良影响。

    B.中国电影之所以在国内难挡好莱坞大片的冲击,在海外仍是非主流,是因为中国电影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和过于“自闭”。

    C.几个参会的省的代表认为,应在《粮食法》中加入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条款,以法律手段约束、整顿浪费粮食的行为。

    D.虽然海水淡化具有洁净、环保、供给稳定等特点,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是目前还没有被广大沿海地区所利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列依次填入的词语和句子,语意最准确、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三峡,这部硕大的典籍,是异常古老的。我们不能设想,在自己有限的一生中读尽它无限的 ________________,但是,总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现实与有限的存在物,人们 ________________其间,一种对山川形胜的原始恋情与源远流长的历史激动,会不期然而然地被呼唤出来。

    A.①内含    ②观嬗变于烟波浩渺之外    ③启哲思于残编断简之中    ④徘徊

    B.①内涵    ②启哲思于残编断简之中    ③观嬗变于烟波浩渺之外    ④徘徊

    C.①内涵    ②观嬗变于烟波浩渺之外    ③启哲思于残编断简之中    ④徜徉

    D.①内含    ②启哲思于残编断简之中    ③观嬗变于烟波浩渺之外    ④徜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初开始形成,在诗的字数、句数、声韵、平仄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如《登高》《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都属于近体诗。

    B.元杂剧可分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两种。在结构上包括四折一楔子,每折戏只能用一个宫调。元杂剧剧本由科、唱、白组成。

    C.“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烟柳斜阳,归去东南余半壁;云山故国,望中西北是长安。”两副对联吟颂的对象分别是李白与辛弃疾。

    D.英国的狄更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都是世界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大卫·科波菲尔》《羊脂球》《装在套子里的人》分别是他们的代表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褚遂良,字登善。贞观中,累迁起居郎。博涉文史,工隶楷。太宗尝叹曰:“虞世南死,无与论书者。”魏征白见遂良,帝令侍书。帝方博购王羲之故帖,天下争献,然莫能质真伪。遂良独论所出,无舛冒者。

    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帝曰:“卿记起居,大抵人君得观之否?”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也,善恶必记,戒人主不为非法,未闻天子自观史也。”帝曰:“朕有不善,卿必记邪?”对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举必书。”帝曰:“朕行有三:一,监前代成败,以元龟;二,进善人,共成政道;三,斥远群小,有受谗言,朕能守勿失,亦欲史氏不能书吾恶也。”

    于时皇子虽幼,皆外任都督、刺史,遂良谏曰:“昔二汉以郡国参治,杂用周制。今州县率仿秦法,而皇子孺年并任刺史,陛下诚以至亲扞四方。虽,刺史,民之师帅也,得人则下安措,失人则家劳攰。臣谓皇子未冠者,可且留京师,教以经学,畏仰天威,不敢犯禁,养成德器,审堪临州,后敦遣。惟陛下省察。”帝嘉纳。

    西突厥寇西州,帝曰:“往魏征、褚遂良劝我立麹文泰子弟,不用计,乃今悔之。”帝于寝宫侧别置院居太子,遂良谏,以为“朋友深交者易怨,父子滞爱者多愆。宜许太子间还东宫,近师傅,专学艺,以广懿德。”帝从其言。

    帝寝疾,召遂良、长孙无忌曰:“叹武帝寄霍光,刘备托诸葛亮,朕今委卿矣。太子仁孝,尽诚辅之。”谓太子曰:“无忌、遂良在,毋忧。”因命遂良草诏

    高宗即位,封河南县公,进郡公。坐事出同州刺史。再岁,召拜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兼太子宾客。进拜尚书右仆射。

    (取材于《新唐书》)

    [注]①元龟:可作为借鉴的往事。②有:或许。③ 攰:guì疲乏。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记起居,大抵人君得观之否      起居:皇帝的言行

    B.臣谓皇子未冠者                  未冠:尚未冠名

    C.近师傅,专学艺,以广懿德        懿德:美好的德行

    D.因命遂良草诏                    草诏:起草诏书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监前代成败,以元龟               坐事出同州刺史

    B.朕能守勿失                       无忌、遂良在,毋忧

    C.虽,刺史,民之师帅也             养成德器,审堪临州,后敦遣

    D.不用计,乃今悔之                 太子仁孝,尽诚辅之

    3.给下列文句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世南死,无与(之)论书者

    B.遂良独论(其)所出

    C.臣职载(于)笔,君举必书

    D.臣谓皇子未冠者,可且留(诸)京师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起初,褚遂良是由于书法方面有相当的造诣而得到唐太宗青睐的。

    B.褚遂良负责“起居录”敢于坚持原则,使唐太宗不得不奉公守法。

    C.褚遂良作为谏官,遇事勇于进言规劝,他的意见大多被皇帝采纳。

    D.唐太宗病危时把太子托付给褚遂良等人,希望他们尽心辅佐太子。

    5.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戒人主不为非法,未闻天子自观史也。

    ②朋友深交者易怨,父子滞爱者多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汝 独 不 闻 邪 昔 者 海 鸟 止 于 鲁 郊 鲁 侯 御 而 觞 之 于 庙 奏 九 韶 以 为 乐 具 太 牢 以 为 膳 鸟 乃 眩 视 忧 悲 不 敢 食 一 脔 不 敢 饮 一 杯 三 日 而 死 此 以 己 养 养 鸟 也 非 以 鸟 养 养 鸟 也。

    (取材于《庄子·至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8分)

    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________,________。(李密  《陈情表》)

    2.________,________。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  《归园田居》)

    3.而渔,溪深而鱼肥;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  《醉翁亭记》)

    4.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能受下赏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5.轼《定风波》中,写自己雨中从容淡定地行走于林间的词句是:,________。

    6.《书愤》一诗中以诸葛亮的典故明志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其后问题。(共7分)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①许浑,晚唐诗人,久居江苏镇江。 ②汀洲,水中沙洲,江南地区常见。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着一“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笔触低沉,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

    B.颔联寓意深远,以形象化的勾画,淋漓尽致地揭示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

    C.颈联虚实结合,以山雨降至时眼前实景叠合秦苑、汉宫等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D.尾联对行人的嘱托,是劝告友人不要沉溺往事,要学眼前东流的渭水,顺其自然。

    2.诗开篇即言“愁”,结合全诗来看,作者写了哪些“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3.“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是诗文含蓄表达的一种方法。上面诗中“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句便具有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请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这种手法在古代诗句中颇为常见,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请任选一个含有言外之意的古诗文名句(除“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外),分析其本意及言外之意。(200字左右)(1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大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要求创立于两千多年前的二十四节气,至今依旧能与各地气候一一对应,既苛刻也不符合自然之本。首先,当时中原地区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得多;其次,不同纬度、高度,沿海还是内陆等等,都是造成气候差异的因素。所以诗人白居易游庐山大林寺,才会写下这样的诗句:“________【甲】________。”

    二十四节气的确立,有天文、气象、物候的根据。所谓天文,即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将太阳从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设为起点,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360度,一回归年,正好为24个节气。因此24个节气,准确反映了太阳照射地球的角度,也准确反映了四季的变化。其中8个节气的名称,春秋“两分”,冬夏“两至”,春夏秋冬“四立”,就是这样确立的。而其余节气,则围绕如何指导农事而定。当时的农业生产主要是看天吃饭,于是二十四节气反映了气温变化,如大暑、小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了降水情况,如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时机,如小满、芒种;还反映了物候现象,如惊蛰。当基本的气候现象、规律被二十四节气描绘、总结出来、成为阴历的补充后,农民即可依历而行。不过中国地域广大,南北有差异,东西各不同,根据什么调整呢?物候。动植物、生物是最好的老师,它们会随气候、气温的变化,而有相应表现。花开、燕来、蝉蜕壳,都有时间表。陆游诗里对此有点睛之句:“________【乙】________”。

    二十四节气是大自然的语言,中国人善于遵从自然之令,来调整生产生活。日久天长,这些经验被沉淀、总结下来后,就形成了纷繁多样的月令、农谚、民俗、民谚,世代传承,规范、指导着中国人的生活。如 【丙】________”。柿子有润燥止咳的作用,因此霜降吃柿子防感冒一说,并非无稽之谈。只是传到后来,被神话了。其实其本意是:在特定的季节吃相应的食物,效果最佳。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不违背天时,是中国人顺应自然的哲学观的体现。与此相似的习俗,可谓林林总总。诸如立春吃春卷,立秋贴秋膘。

    一年365天,因为有了二十四节气,也不再是机械、冰冷的阿拉伯数字,每过15天,生活这个舞台的背景就会被更换一回,那是鸟飞鱼跃,绿满窗前,天心月圆。我想起杜甫的诗:“________【丁】________”倘若没有二十四节气,杜甫也就无感而生了吧。

    但是实事求是地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二十四节气的特征已不很明显,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二十四节气?是相信它是灵丹妙药,还是视其为糟粕?

    ( 取材于《中华遗产》2010年第12期有删改)

    1.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二十四节气都是围绕着如何指导农事确定的。

    B.二十四节气的命名依据是基本的物候现象及其规律。

    C.遵循二十四节气来规范、指导生活已成为一种文化。

    D.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认识自然进而改造自然的体现。

    2.根据下列各句内容,请分别选择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四处。(4分)

    ①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正盛开。

    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④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丙】________ 【丁】________

    3.对于二十四节气,文中结尾提到“是相信它是灵丹妙药,还是视其为糟粕”的思考,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作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大题共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马 语

    莫言

    ⑴像一把粗大的鬃毛刷子在脸上拂过来拂过去,使我从睡梦中猛然惊醒。眼前晃动着一个巍然的大影子,一股熟悉的气味令我怦然心动。阳光灿烂,照耀着那堵枯黄的土墙,一只毛羽灿烂的公鸡站在上边引颈高歌;墙前有一个倾颓的麦草垛,一群母鸡在散草中刨食。还有一群牛在墙前的柱子上拴着,都垂着头反刍。我坐在草垛前,伸手就可触摸到那些鸡,稍一探身就可以触到那些牛。我没有摸鸡也没有摸牛,我只仰脸望着它——亲密的朋友——那匹黑色的、沉重的、屁股上烙着“Z99”字样的、盲目的、据说是从野战军里退役下来的、现在为生产队驾辕的、以力大无穷闻名乡里的老马。

    ⑵“马,原来是你啊!”我从草垛边上一跃而起,双臂抱住了它粗壮的脖子。它脖子上热乎乎的温度让我心潮起伏,热泪滚滚,我的泪珠在它光滑的皮上滚动。它耸耸削竹般的耳朵,用饱经沧桑的口气说:“别这样,年轻人,别这样,我不喜欢这样子,没有必要这样子。好好地坐着,听我跟你说话。”它晃了一下脖子,我的身体就轻如鸿毛般地脱离了地面,然后就跌坐在麦草垛边,伸手就可摸那些鸡,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那些牛。

    ⑶我端详着这个很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它依然是当年的样子:硕大的头颅,伟岸的身躯,修长的四肢,瓦蓝的四蹄,蓬松的华尾,紧闭着的、不知道什么原因盲了的双目。于是,若干情景就恍然如在眼前了。

    ⑷我曾经多少次揪它的尾毛做琴弓,它默然肃立,犹如一堵墙。我多少次坐在它宽阔平坦的背上看小人书,它一动也不动,好像一艘搁浅了的船。我多少次为它轰赶吸它鲜血的牛虻,它冰冷无情,连一点谢意都不表示,宛如一尊石头雕像。我多少次对着临村的小孩子炫耀它,编造着它的光荣历史,说它曾经驮着兵团司令冲锋陷阵,立下过赫赫战功,它一声不吭,好像一块没有温度的铁。我多少次向村子里的老人请教,想了解它的历史,尤其想知道它的眼睛是怎样瞎的,无人告诉我。我多少次猜测它瞎眼的经过,我多少次抚摸着它的脖子,马啊马,亲爱的马,告诉我,你的眼睛是怎么瞎的,是炮弹皮子崩瞎的吗?是害红眼病弄瞎的吗?是老鹰把你啄瞎的吗?——任我千遍万遍地问,你不回答。

    ⑸“我现在回答你。”马说。它的声音十分沉闷,仿佛通过一个曲折漫长的管道传递过来的。这样的声音令我痴迷,令我陶醉,令我惊悚,令我如闻天籁。马说:

    ⑹“日本国有一个著名的关于眼睛的故事:琴女春琴被人毁容盲目后,她的恋人佐助,便自己刺瞎了眼睛。还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俄狄浦斯得知自己杀父娶母之后,悔恨交加,自毁了双目。你们村子里的马文才,舍不下新婚的媳妇,为了逃避兵役,用石灰点瞎了双目。这说明,世界上有一类盲目者,为了完美,为了惩罚,为了逃避,为了占有……是心甘情愿地自己把自己弄瞎了的。当然,我知道你对他们不感兴趣,你最想知道的,是我为什么瞎了眼睛……”马沉吟着,分明是让这个话题勾起了它的无限辛酸的往事。我期待着,我知道在这种时刻说什么都是多余的。马说:

    ⑺“几十年前,我的确是一匹军马,我屁股上的烙印就是证明。用烧红的烙铁打印记时的痛苦至今还记忆犹新。我的主人是一个英武的军官。他不仅相貌出众,而且还满腹韬略。我对他一往情深,如同恋人。有一天,他竟然让一个散发着刺鼻脂粉气息的女人骑在我的背上。我心中恼怒,精力分散,穿越树林时,撞在了树上,把那个女人折了下来。军官用皮鞭抽打着我,骂我‘你这匹瞎马!’……从此,我决定再也不睁开我的眼睛……”

    ⑻“原来你是装瞎!”我从麦草垛前一跃而起。

    ⑼“不,我瞎了……”马说着,调转身,向着那漫漫无尽的黑暗的道路,义无反顾地走去。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以“马语”为题,开篇写到乡村中的鸡和牛,意在突出“我”与马的亲近与对马的好奇。

    B.文中写曾经的军马现在为生产队驾辕,表现了“我”对马遭受不公正待遇而大材小用的愤慨。

    C.马的“盲目”成为文章内在的线索,贯穿全文,对这个问题的追问引出一匹军马传奇的经历。

    D.第⑹段通过“马语”引入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回忆无限辛酸往事时说什么都是多余的。

    E.结尾“我”对马装瞎的反应,表现了“我”追求真相与正义的品格,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达到高潮。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马”的形象特点。(6分)

    3.以第⑷段为例,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作品在语言运用上的妙处。(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小确幸”一词,出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随笔,由翻译家林少华直译而进入现代汉语,意思是“微小而确实的幸福”。

    何为“小确幸”?口渴的时候,手边正好有一瓶水;排队时,你所在的队前进得最快;电话响了,拿起听筒发现是你正在想念的人……这些就是生活中尽管微小但确实令很多人感到幸福的东西。

    对于“小确幸”,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感悟?请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