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8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6 题
  1. 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一般可分为短时冻土(数小时/数日以至半月);季节冻土(半月至数月)以及多年冻土(数年至数万年以上)。根据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有关冻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冻土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规律,自北而南,分布的面积和厚度减少

    B.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规律,自高纬度向中纬度,多年冻土下界逐渐埋深

    C.自高纬度向中纬度,分布着多年冻土、季节性冻土和短时性冻土

    D.冻土分布还具有垂直地带性规律。越往海拔高的地方冻土面积越大,厚度越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读陆地与海上风速剖面比较图(下图),作为一种清洁能源,风能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图判断,为了有效利用风能发电,安装发电装置的风塔高度 (    )

    A.海洋上高于陆地

    B.陆地上高于海洋

    C.海洋上和陆地上相同

    D.据图无法判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3.右图为世界某地区局部图,图中虚线为不同气候类型的界线,河流①②③④各河段雨水补给量最小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材料一:一、云贵高原在地质时期是一片热带浅海。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沉积到海洋中与海水中丰富的钙离子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CaCO3。由于地壳变动,海底隆起,海水退缩,这里形成了高原。

    二、云贵高原地处我国亚热带南部,降水丰富;碳酸钙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侵蚀和溶蚀随水流失;高原面变得崎岖不平,漏斗广布;地下岩层多溶洞、暗河。形成著名的岩溶地貌。

    三、随着侵蚀的进一步加强,原面不断降低,只有一些石灰岩残峰残留在地表,形成 “碧莲玉笋世界”。

    材料二:云贵高原及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不按先后排序)阅读上述材料及图,回答。4—6题。

    4.根据材料二,云贵高原及地貌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

    A.①③⑤④②

    B.②⑤④①③

    C.①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①③

    5.图⑤中A的成因是    (    )

    A.化学沉积

    B.流水侵蚀和沉积

    C.波浪侵蚀

    D.流水侵蚀和化学溶蚀

    6.材料二中,图④中B(钟乳石)地貌的成因是     (    )

    A.赢水侵蚀

    B.化学沉积

    C.波浪侵蚀

    D.流水搬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读某地区地形略图,回答7—8题。

    7.这里河流曲折多弯,最可能的自然原因是   (    )

    A.侧蚀作用明显

    B.受断层的制约

    C.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D.河流下蚀作用强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这里山高水深,位于河流上游

    B.此处河流曲折,不易发生洪涝

    C.河流总体自东向西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湿空气和干空气的垂直递减率是不同的,湿空气的垂直递减率要小一些,因为湿空气上升时水汽会产生凝结,而水分凝结是释放热量的过程,抵消了部分因上升所引起的降温。所以一般迎风坡和背风坡的空气垂直递减率是不同的。读图回答9—11题。

    9.d点若气温为26℃,a点气温为30℃,d、c两点高度相同,b点的温度为10℃,c点温度为30℃,则bc坡面与a点相同高度的点气温为多少?  (    )

    A.35℃     B.30℃

    C.25℃     D.34℃

    10.根据材料的叙述可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b坡为迎风坡

    B.bc坡为迎风坡

    C.两个坡均有可能为迎风坡

    D.无法判断

    11.读右边两种物质循环图,回答图中表示的两种物质循环是 (    )

    ①水循环    ②氧循环  ③碳循环    ④二氧化碳循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青海省气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2004年到2008年,环青海湖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431.3毫米。比1971年一2000年平均值增加了13%。

    材料二:随着水位的上升,青海湖的面积也在逐渐“长大”。青海省气象局遥感监测与生态评估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青海湖的面积比2004年增加了132平方公里,达到4317平方公里。

    材料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供的数据表明,喜马拉雅山脉所在地区的气温正以年均0.06摄氏度的速度持续上升。尼泊尔水文气象局的资料则显示,气温上升使该国一些冰川正以每年10米的速度快速退缩。冰川融水注入一些冰川湖后,冰川湖面积已经显著增大,决口危险大增。

    材料四:高原北部可可西里地区的苟仁错(错:藏语湖的意思),资料记载1990年时湖泊面积23.5平方公里,平均深1.3米以上,不到10年的时间竞完全干涸。高原东北部若尔盖地区的兴错,60年代3.3平方公里的湖泊面积现在仅存一片2平方公里的沼泽。

    材料五:从2002年起,青海省在环湖地区开始实施大面积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47万亩,保护天然林84.9万亩,治理沙化土地4875万亩,封山育林6万亩。这些措施使青海湖周边植被明显恢复,有效遏制了沙漠化的发展。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8分)

    (2)青藏高原地区的湖泊从水量的变化看有两种,即水量的增加和减少,分析青海湖的面积也在逐渐“长大”的原因是?(14分)

    (3)简要回答青藏高原湖泊补给的主要类型?根据材料三,推测未来冰川湖水位可能的年际变化趋势?(14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0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一是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三大领域节能,继续推进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设,落实电机、锅炉、汽车、空调、照明等方面的节能措施。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三是健全节能环保各项政策,按照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监测体系,狠抓落实。四是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国家机关、公共企事业单位要发挥表率作用。五是继续强化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加强石漠化、荒漠化治理,实施重点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和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保护水、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环境。穴是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某国人口总量、GDP总量及能源消耗总量变化情况。

    (1)上图中,该国十年间人均GDP约上升了______%,(2分)单位GDP能源消耗约下降了__________ %。(2分)

    (2)降低单位GDP能源消耗的主要途径有哪些?(8分)

    (3)减少有害物质排放,除降低单位CDP能源消耗外,还有哪些途径?(8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