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边/茅顿开   经/羽扇巾   嚼/含英

    B.绸/荒绝伦   掇/级而上   合/百不挠

    C.风/追本源   故/如之笔   息/水流

    D.散/卷浩繁   盘/断壁残   乏/功亏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好的文艺作品形神兼备,能触动人的灵魂,具有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洞穿力量;好的文艺作品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广大文艺工作者应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努力创作出一批批有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的作品,以中国精神铸就民族之魂,确保中华文化绵延不断

    A.洞穿       B.温润       C.一脉相承     D.绵延不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电影《中国合伙人》讲述了在改革开放的社会浪潮中,中国新一代年轻人用知识改变命运、用社会责任寄托奋斗梦想、用民族荣誉激发创业勇气。

    B.为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山东环保产业水平,省政府拟举办“生态山东建设高层论坛”暨第五届环保产业博览会。

    C.广东省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已基本定型,如果新的方案上半年审议通过,今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将能够实现该新方案。

    D.近日,由央视记录频道摄制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纪录频道播出后,大大超过原时段电视剧播出收视率,让一度远离电视的许多年轻人重新回到了电视屏幕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②孔子主张用仁爱原则协调人际关系,践行“忠恕之道”。

    ③“仁”是儒家人学价值观的核心理念,由孔子率先提出。

    ④所谓爱人,就是把他人当做自己的同类来看待,并以此为原则沟通人我关系、结成社会群。

    ⑤所谓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⑥在《论语》中,“仁”字出现达109次之多。

    ⑦这是孔子关于“仁”的解释中最简洁也最深刻的一条。

    A. ③②⑤⑥①④⑦   B. ③⑥①④⑦②⑤

    C. ③②⑤⑥①④⑦   D. ③⑥①⑦④②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题目。

    詹体仁,字元善,建宁浦城人。父慥,与胡宏、刘子翚游,调赣州信丰尉。金人渝盟,慥见张浚论灭金秘计,浚辟为属。体仁登隆兴元年进士第,调饶州浮梁尉。郡上体仁获盗功状当赏,体仁曰:“以是受赏,非□愿也。”谢不就。为泉州晋江丞。入为太学录,升太学博士、太常博士,迁太常丞,摄金部郎官。

    光宗即位,提举浙西常平,除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就升司农少卿。奏蠲诸郡赋输积欠百余万。有逃卒千人入大冶,□铁铸钱,剽掠为变。体仁语戎帅:“此去京师千余里,若比上请得报,贼势张矣。宜速加诛讨。”帅用其言,群党悉散。

    孝宗崩。时议大行皇帝谥,体仁言:“寿皇圣帝事德寿二十余年,极天下之养,谅阴三年,不御常服,汉、唐以来未之有,宜谥曰‘孝’。”卒用其言。孝宗将复土,体仁言:“永阜陵地势卑下,非所以妥安神灵。”与宰相异议,除太府卿。寻直龙图阁、知福州,言者竟以前论山陵事罢之。退居霅川,日以经史自娱,人莫窥其际。

    始,体仁使浙右,时苏师旦□胥吏执役,后倚侂胄躐跻大官,至是遣介通殷勤。体仁曰:“小人乘君子之器,祸至无日矣,乌得以污我!”未几,果败。

    复直龙图阁、知静江府,阁十县税钱一万四千,蠲杂赋八千。移守鄂州,除司农卿,复总湖广饷事。时岁凶艰食,即以便宜发廪振救而后以闻。

    侂胄建议开边,一时争谈兵以规进用。体仁移书庙堂,言兵不可轻动,宜遵养俟时。皇甫斌自以将家子,好言兵,体仁语僚属,谓斌必败,已而果然。开禧二年卒,年六十四。

    体仁颖迈特立博极群书少从朱熹学以存诚慎独为主为文明畅悉根诸理。周必大当国,体仁尝疏荐三十余人,皆当世知名士。郡人真德秀早从其游,尝问居官莅民之法,体仁曰:“尽心、平心而已。尽心则无愧,平心则无偏。”世服其确论云。

                        (选自《宋史·詹体仁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与胡宏、刘子翚游     游:游历  

    B.金人渝盟           渝:违背

    C.至是遣介通殷勤       介:介绍

    D.一时争谈兵以规进用    规:计划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①以是受赏,非□愿也

    ②有逃卒千人入大冶,□铁铸钱,剽掠为变

    ③时苏师旦□胥吏执役

    A.①其   ②因   ③以       B.①所   ②为   ③与

    C.①其   ②因   ③与       D.①所   ②为   ③以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体仁颖迈/特立博极群书/少从朱熹/学以存诚慎独为主/为文明畅/悉根诸理

    B.体仁颖迈/特立博极群书/少从朱熹学/以存诚慎独/为主为文/明畅悉根诸理

    C.体仁颖迈特立/博极群书/少从朱熹学/以存诚慎独为主/为文明畅/悉根诸理

    D.体仁颖迈特立/博极群书/少从朱熹/学以存诚慎独/为主为文/明畅悉根诸理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光宗在位时,有一千多逃跑的士兵进入大冶境内,他们胡作非为。詹体仁认为平定祸乱没有必要请示朝廷,可立即加以讨伐。

    B.詹体仁关心百姓的疾苦,多次主张免除百姓的部分赋税。

    C.詹体仁对孝宗的皇陵选址与宰相意见不同,最终因为此事被罢官。

    D.詹体仁认为做官治民的方法是尽心、平心。因为尽心就心中无愧,平心就不会有偏袒。
    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时岁凶艰食,即以便宜发廪振救而后以闻。(4分)

    ②周必大当国,体仁尝疏荐三十余人,皆当世知名士。(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画面鲜活生动,作者是怎样表现的?(4分)

    (2)这首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1分)

    (1)韩愈《师说》中“                        ”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2)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是                                  

    (4)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                  

    (5)《诗经•卫风•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共9分)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由运用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的“筹算”演变而来。《老子》中提到“善计者不用筹策”,《孙子》《管子》等著作中也有“算”“筹”二字出现,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筹算已比较普遍。唐代末年,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但由于史料匮乏,珠算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算盘是何人发明也无从考察。

    从现有资料看,“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徐岳《数术记遗》:“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可见东汉已出现了珠算方法及理论。北周甄鸾为此作注说:把木板刻为三部分,上下两部分用于停放游珠,中间部分用于确定算位;每个算位各有五颗珠,上面一颗,作数五,下面四颗,每颗作数一。但这种计算工具与现代算盘形制不同,现在通行的“穿档算盘”,算珠穿在“档”上,可以沿档上下滑动。档中横以梁,通常梁上方每档穿两珠,每珠作数五,粱下方每档穿五珠,每珠作数一。定位后拨动算珠,就可做加减乘除及开乘方等运算。

    “算盘”名称最早见于宋代算书《谢察微算经》,因此可以确定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1921年在河北巨鹿宋人故宅出土的一颗木制算珠,鼓形,中间有孔,与现代算珠相似。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药铺的柜台上有一形似算盘之物,经中日两国珠算专家确认,那就是与现代算盘形制类似的穿档算盘。宋末元初学者刘因的《静修先生文集》里有以“算盘”为题的五绝一首,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引用时谚说:“凡纳婢仆,初来时曰擂盘殊,言不拨自动;稍久,曰算盘珠,言拨之则动。”元代谚语把资历渐老的奴婢比作算盘珠,也表明此物当时已很常用。此外,宋代算盘从形制看已较成熟,没有新生事物常有的那种笨拙或粗糙。因此,许多算学家认为,算盘的诞生还可上推到唐代。因为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战乱不断,科技文化发展滞缓,算盘诞生的可能性较小;而唐代经济文化发达,需要有新的计算工具,算盘在这时被发明极有可能。                                                                         

    珠算因计算工具简便、数理内涵独特而被誉“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元世祖忽必烈时,科学家测定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425天,距近代观测值仅差26秒,这样精确的计算就是利用珠算完成的。我国研发第一颗原子弹时只有一台计算机,为应付庞大的计算工作,就出现了众多算盘高手齐聚一堂演算原子弹数据的场面,最后的计算结果准确无误。但随着计算器、计算机的普及,古老的珠算在当今社会似乎已无用武之地。尽管在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珠算方兴未艾,连美国都要引进珠算作为新文化;但我国学珠算的人却越来越少,算盘也越来越罕见。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美国《大西洋月刊》近日评选出“50个最伟大发明”,中国算盘也入选其中,并被评价为“第一批能够提高人类智力的工具之一”。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副会长苏金秀认为,看待珠算,不要仅限于其计算功能,而应看到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科学研究证明,珠算心算对幼儿和青少年有开发智力的作用,对特殊儿童有智障补缺与康复的作用,对老年人健脑和延缓衰老也能发挥作用。很多珠算“粉丝”也相信,就像有了飞机、汽车,照样还需要自行车甚至步行一样,珠算与电子计算器并不矛盾,它们各有各的功能,相得益彰。

    (摘编自《指尖的文化:算盘的历史》)
    1.下面各项中不能支持“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这一观点的证据是(   )

    A.1921年在河北巨鹿宋人故宅出土的木制算珠与现代算珠相似,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算盘也类似现代算盘,可见宋代算盘的形制已较成熟。

    B.宋末元初学者刘因有一首《算盘》诗,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引用的元代谚语以算盘珠来比喻资历渐老的奴婢,这些都说明算盘在宋元时已很普及。

    C.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战乱不断,科技文化发展较为滞缓,算盘不大可能诞生于此时;而唐末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

    D.在元世祖忽必烈时,科学家测定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425天,距近代观测值仅差26秒,能利用珠算完成这样精确的计算,说明宋元之交珠算已很发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筹算是用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的一种方法,从《老子》《孙子》《管子》等著作中可以看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筹算就已被广泛使用。

    B.文中的“珠算”和“算盘”并非一个概念。珠算是一种计算方法,算盘则是珠算的工具。从现有资料看,“珠算”一词比“算盘”一词更早见于文献。

    C.从北周甄鸾对“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这句话的注解来看,当时的算珠计数法已经与现代珠算相同,都是上面部分的一珠作数五,下面部分的一珠作数一。

    D.中国珠算申遗成功以后,迅速传到韩国、日本、东南亚甚至美国;但在中国,随着计算器、计算机的普及,古老的珠算却日渐衰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算盘发明之初可能没有“档”,算珠也没有穿在档上,而后来的“穿档算盘”都是算珠穿在档上,可以沿档上下滑动。这种改进使算盘在携带和使用时更加方便。

    B.筹算演变为珠算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珠算产生之后,又对社会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研发也有它的功劳。

    C.中国珠算被列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入选《大西洋月刊》“50个最伟大发明”,这表明它独特的文化价值已得到了国际认可。

    D.在电子时代,算盘计算迅速、携带方便的优势已很难体现,因此我们不应再关注其计算功能,而应开发其在教育启智等方面的价值。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吃西瓜  冷清秋

    不了,真不了。打个嗝,全是西瓜味。

    你不好意思说你撑得弯不下腰, 够不着地上的工具。这怎么说得出口。

    可怎么能怪自己嘛。大热天,恰又口渴。也不是没吃过,没今儿这般敞怀罢了。最主要还是心里舒畅。做这行,形形色色啥人没见过,可这么热情善良,见面就递着西瓜和笑脸还是头一遭。

    原本是拒绝的。组里也规定维修人员到客户家不许吃东西,可眼瞅着那堆积的笑意从皱纹里一圈圈漾出来,托西瓜的手不停颤抖,总觉得不接过来吃掉,就对不住人家。好在吃进肚子里,组长看不见,他也不能扒开嘴检查不是。违规就违规吧。

    当然是喜欢的。能不喜欢嘛?那么甜,那么爽口。但天地良心,大口解决的原因绝不是贪图好吃。是想快点结束好干活。组长给制定计分制。上门维修一户一张积分卡,月底按劳付酬。这耽搁下去的可都是自己的钱。三两口吃完,你抹下嘴去找工具。

    可对方显然误解了你的意思,又一块递了过来。你说不吃,伸出的手一挡,西瓜跌在地板上。正尴尬,对方却拾了起来,掌心蹭蹭再次递给你。盯着地板上的印迹,你的心里直犯嘀咕,接与不接都不是。得亏斜过来的那只手夺了去放在一边。

    “噗嗤”一声儿你忍不住笑了,想起乡下的娘。娘就这样。小时候你吃饺子掉地上,娘叨叨着捡起来围裙上蹭蹭继续朝你嘴里塞。小么,也不知嫌弃,仍大口大口嚼地得劲儿。

    又想起昨天那户。当时就要脱鞋进门来着,怕弄脏了地板,但是人家皱眉掩鼻连连摆手,并递过来塑料袋,示意你套脚上。你想说经常洗呢不臭。

    可终究没说,说那干啥,没意思。

    都吃啊。你憋半天说出来的却绕了道。你总是不会拒绝。

    你吃,你吃。年纪大了吃不得这些呢。眯着眼,蜷在那儿的他温情地望,让你想起幼时经常放牧的那只老绵羊。

    递过来的瓜瓤都触到了鼻子尖。你寻思,放回去谁还会吃啊。就这样“为难”着自己一块接一块。

    眼瞅着就快完了,她居然一弯腰从桌下又抱一个来“咔嚓”成了两半。

    脑子里“嗡”一声,腿就软了。搁谁抗得住啊?自进门嘴就没让闲。就是再盛情难却,可毕竟肚子的需求有限啊,它已经在向你告饶了。难不成还要继续“为难”不成。

    不了,真不了,你摆着手。头发花白的她还不及你的肩膀高,正孩子般扁着嘴,盈着泪,和你对视。

    你不自在。求救似地扭头望向屋里的另一个主人——那只老绵羊。他正卖力地摆弄着那风扇,颠过来倒过去地研究。你觉得好笑,说实在的若不是怕擅自脱岗会被投诉,你一刻都不想再呆下去了。

    你踢踢脚下的工具箱。“咔咔”两声,老绵羊惊醒般站起来。你个蠢婆娘,老让人家吃什么西瓜啊,去,去端碗绿豆汁。老太婆哦哦地应答着去了厨房,你吐了口气。

    要抓紧时间了,不然这么久还没回去,被组长扣分可就糟了。

    然而, 你却发现其实已经不需你动手维修了——那风扇分明已经转了起来。可不是么,这呼呼飘来的风。你骤然想起刚才一直默不作声摆弄的他。真是笑话,来就吃西瓜,啥也没干,被人家抢了“生意”了。

    这是个阴谋!不然干嘛一直拖延时间骗人吃西瓜。

    啊啊,什么意思,什么意思吗?跳着脚涨红着脸的你无限惶恐。你不知道为什么惶恐,似乎是为了积分卡又似乎又不是。但可以明确,你愤怒了,发火了。

    汗津津的钞票就是在这时递来的。

    被烫了似的你一下子跳开,嚷嚷着问做什么?做什么?这算什么?什么毛病啊……

    哦哦,脑子上的啊,每年都买西瓜啊……儿子像你这般大,会修电扇,都是那地震……他语无伦次地说着,去掰她拽着你衣襟的手。

    她却不管不顾地念叨着伸出一只手来抚你的脸。指尖碰触那刻,整个世界都静止了。风,柔柔的,手糙糙的。徐徐拂来,整个心尖都颤巍巍地疼。

    又仿佛回到幼时,躺在田野里,蓝天下。酸酸涩涩的物质涌出来之前,你抓起了工具箱。

    不就吃西瓜么,明天我再来。
    1.小说中的“你”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小说中有大量出色、传神的细节描写,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6分)
    3.对维修工的“遭遇”,小说结尾才揭开谜底,可以说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和理解。(8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作文

    20.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

    甲:什么是浅阅读?

    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

    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

    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

    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爱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

    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

    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

    对以上材料,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