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4 题,综合题 3 题
中等难度 2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4 题
  1. 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写到:“科举考试制度还有另外一面,由于它是以只承认一家之学说为基础,这就产生一种顽固的正统观念,……而这些东西正是若干世纪以后当西方商人和炮舰出现时中国陷人困境的一个原因。”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科举制度的存在导致中国落后挨打

    B、独尊儒学始终禁锢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

    C、八股取士束缚了明清进步思想的发展  

    D、儒家学说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顽固落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荀子·富国》记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     )。

    A、土地兼并严重       B、男耕女织

    C、个体经营         D、精耕细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

    A、朝贡制度       B、官营专卖

    C、重农抑商       D、市坊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

    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

    C、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D、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辛丑条约》、甲午战争、太平天国

    B、太平天国、甲午战争、《辛丑条约》

    C、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A、鸦片战争爆发        B、抗日战争爆发

    C、中华民国建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有人形象的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

    ①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②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以“中国革命”为主题的红色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财富。其中以三大摇篮即 ①人民军队的摇篮 ②中国革命的摇篮 ③共和国的摇篮 为代表的革命“圣地”,更是中国红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那么,下面对于这三大摇篮,表述最准确的是(  )。

    A、①:这支人民军队诞生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

    B、②:此地建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C、③: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D、①:延安、②:瑞金、③:遵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如图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从事对华贸易的机构——洋行在各通商口岸设立的情况。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

    ②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③表明中国逐步卷入世界市场

    ④清政府企图加强对外商的控制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我国近代某个工厂刚刚创办时“正厂初办,下走无状,不能得世界之信用”,“既不能昭布信义、集累亿之赀,又不能速取捷效、执谗谤之口,独立搘拄,呼助无人。” 以下是1840-1956年我国四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图,符合该工厂形态的是(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序言中“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  )。

    A、它曾做出工作重心转移的决策

    B、它曾代替国家宪法的职能

    C、它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D、它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

    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清楚认识

    B、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

    C、国际局势紧张,大国对抗日趋激烈

    D、当前国际关系中仍存在“冷战”行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58年,毛泽东外出视察时说:“我们现在有一些同志不愿在工业方面大搞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错误的。”材料中说的‘不正规’‘农村作风’‘游击习气’实际上指的是(     )。

    A、 违背经济规律的蛮干

    B、盲目提高公有化程度

    C、压制广大工人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

    D、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党的十五大报告对南方谈话作了一个很深刻很准确的历史评价。“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下列属于当时“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的是(  )。

    ①厂长负责制是否削弱了党的领导?

    ②私营经济是否动摇了社会主义?

    ③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

    ④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雅典民主政体定义为:“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在柏拉图看来,雅典的民主政体(     )。

    A、体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的特点

    B、有利于民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

    C、是无视能力差异的国家管理模式 

    D、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在近代,欧洲一个国家确立了“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这种政体下居于国家权力中心的是(  )。

    A、议会    B、皇帝    C、内阁    D、总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从英国《权利法案》到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德意志帝国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反映了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

    A、法制化    B、反封建性    C、渐进性    D、普选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巴黎公社用革命方式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最高权力机关——公社委员会;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等等。这些做法给我们留下的经验主要有(     )。

    ①人民民主原则    ②无产阶级专政原则    ③人民公仆原则    ④工农联盟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据某史学著作记载:“当事件发生时,(中苏间的)这种分歧完全公开化了,毛泽东主义者嘲笑苏联害怕美国这只‘纸老虎’,而莫斯科则谴责北京存心想把世界拖入核战争。”文中的“事件”是(   )。

    A、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       B、柏林墙修筑

    C、古巴导弹危机            D、朝鲜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时说,“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D、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十八大报告亮出“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的坚定态度后,“既要打老虎,又要拍苍蝇”就成为社会上的热门语句。其实自古以来,反腐倡廉就是一个永不冷却的话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

    ——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材料三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1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将范围扩大到不仅包括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而且包括公共机构本身。……在英国,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有权对政府进行监督。英国的司法机关完全独立于政府,司法机关可以通过普通法院的判决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对政府滥用职权的一种有效制约,使腐败行为更容易暴露在阳光下,因而在实际上对腐败行为起到了威慑作用。

    ——《英国反腐败机制》

    材料四 自1938年8月到1943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制定了《惩治贪污暂行条例》、《惩治贪污条例》等有关廉政建设的法规,在1943年2月召开的西北局高干会议上,边区政府对王震等22名克己奉公,功绩卓著的干部以隆重的表彰和奖励,毛泽东逐一为每份奖状题字,使受奖者感到莫大的光荣。同一次会议上,王华亭等6人因违法乱纪受到开除党籍或严重警告处分。

    ——《建党85周年特稿:五个案例见证党的反腐之路》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3分) 

    (2)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反腐败的方式。(3分)与材料二相比,英国近代的监察制度有什么进步之处?(4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指出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廉政措施有何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城市既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区域,又是文明进步的前沿地带。自古以来,城市就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地区,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早期城邦从村落发展而来,是若干村落联合的结果。村落的规模实际上也就决定了早期城邦的规模。小邦寡民不仅仅是城邦的外部表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形成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它使公民的生活更趋稳定,使希腊人在与自然界的抗争中更具优势。……当然,城邦的小邦寡民性也决定了早期希腊社会的发展空间和资源规模,规定了它们的政治和军事体制模式,从而为形成特色鲜明的希腊文明奠定了基础。

    ----杨共乐《古代希腊城邦特征探析》

    材料二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

    材料三 

    材料四   近代中国城市化比率统计表(单位:%)

    ——摘自《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五   英国的城镇化坚持以城乡规划为主体的公共干预政策。英国在城市化初期,由于人口和产业活动的迅速集聚而城市缺少必要的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致命疾病的流行。自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1909颁布的《住宅与规划法》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标志着规划成为重要的政府管理职能和引导城镇化进程的公开政策。同时,政府的公共政策在英国城镇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36年,伦敦郡通过了“绿带开发限制法案”,由伦敦政府购土地作为“绿化隔离带”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减少对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

    ——周天勇《中国向何处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希腊城邦的特点。(3分)

    (2)材料二、三的城市建造分别体现什么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现象。(2分)

    (3)请阅读上表,说明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状况,(2分)并分析其原因。(4分)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2分)以及初期存在的主要问题(4分),并围绕此问题谈谈你对中国城市化有何建议。(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世纪以来,随着各国国家实力的变化,国际关系也随之变化。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晚,周恩来举行了欢迎尼克松的宴会。尼克松在祝酒辞中说:“过去的一些时期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虽然我们不能弥合我们之间的鸿沟,我们却能设法搭一座桥,以便我们能够越过它进行会谈。”

    ——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材料三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

    材料四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是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摘自基辛格1993年的谈话

    (1)参照材料一中的图1、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的支持对建设新中国的主要作用。(4分)

    (2)根据材料四回答,尼克松所说的“巨大的分歧”和“鸿沟”主要指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越过“鸿沟”进行会谈的共同目的(1分)以及对国际形势产生的深远影响。(2分)

    (3)材料三中提及“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运用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该观点。(4分)

    (4)材料四中基辛格说“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其观点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