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9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乱世中的美神(有删改)

    梁衡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请看两首词: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减字木兰花》)

    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的琼楼玉苑,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急病而亡。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走进她的生活。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由于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犯愁呢?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看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愿将平生所学相授。①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②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作者认为甜蜜的爱情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灵感也丰富了她的词作内容,从她早期的诗作宛然可见她迷人的风姿。

    B.读李清照的词要善于解读她的“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中的“愁”都表达了诗人的“相思之愁”。

    C.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但她也写过一些比较豪放、意境开阔的词作,比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D.乱世中美神的美,不仅在容颜的美、自信的美,心灵的美,更在于才藻的美、独立不迁的美。

    E、国家不幸诗人幸,多灾多难的乱世成全了李清照,她的作品之所以达到这样的高度,是因为她超越了一己的愁怨,把山河破碎爱巢倾覆的痛楚融入了诗作。

    2.联系原文,请用几个词(或短语)概括出“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中“愁”的内涵。(3分)

    3.文章第二次提到那个“孙姓女子”,是否重复?请结合具体语言环境逐一分析(2分)

    4.(1)这篇文章多处运用反衬手法,请写出其中两处。(2分)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红楼梦》50-80回阅读(10分)

    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宝玉过生日,妙玉送来了一张生日贺笺,署名“槛外人”,宝玉不敢贸然回复,请教了岫烟,才回了个帖子,署名“槛内人”。

    B.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回中,宝钗掣的是一支杏花,探春的是老梅,李纨的是牡丹,湘云的是海棠,麝月的是荼藤花,香菱的是芙蓉,黛玉的是并蒂花,袭人却取了一枝桃花。

    C.由于办丧事,贾琏和尤氏二位小姨已混得很熟,并与尤二姐互相有意,互送了荷包和九龙瑕。在贾珍父子的怂恿和帮助下,贾琏不顾国孝家孝,偷偷置了房子,要娶尤二姐作二房。

    D.迎春的乳母被查出夜间赌博,便在屋里发牢骚,抱怨小姐多花了她们的钱;探春、黛玉等姐妹去迎春处劝慰,大家都在为迎春抱不平,迎春也是十分生气,偷偷遣人叫来平儿处理局面。

    E.晴雯被王夫人赶出来后,宝玉偷偷地跑去看她,见晴雯枯瘦如柴,病势沉重,宝玉只有呜咽。而晴雯见到宝玉,既难过又感到安慰,且极不平自己如何担了个虚名。最后晴雯剪下指甲交给宝玉,且二人交换了贴身穿的小袄。宝玉悲痛离去。当夜竟梦见晴雯死去。

    2.简答题(任选做一题)。(5分)

    (1)兴儿引路,一直到了二姐门前扣门。鲍二家的开了。兴儿笑说:“快回二奶奶去,大奶奶来了。”鲍二家的听了这句,顶梁骨走了真魂,忙飞进报与尤二姐。尤二姐虽也一惊,但已来了,只得以礼相见,于是忙整衣迎了出来。

    王熙凤来找尤二姐的目的是什么?接下来王熙凤又对尤二姐做了什么?结果使尤二姐怎么了?

    (2) 一语未了,人报:“太太来了。”凤姐听了诧异,不知为何事亲来,与平儿等忙迎出来……凤姐也着了慌,不知有何等事。只见王夫人含着泪,从袖内掷出一个香袋子来,说:“你瞧。”凤姐忙拾起一看,见是十锦春意香袋。

    这个“十锦春意香袋”引发了一件什么事?在这件事中,晴雯、探春有什么表现?到迎春房中有什么发现?这件事的结果是什么?

    选做(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

    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长幼之节”在文中指什么?“君臣之义”指什么?(2分)

    2.子路所说的“道”的含义是什么?子路认为“道之不行”的原因是什么?(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小题(共25分)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曰:'得者,与百里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汝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也。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节选自《史记·甘茂列传》)

    1.对下列句子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明知:确实知道

    B.令装治行治行:准备出发

    C.行有日,甘罗请文信侯曰有日:有一天

    D.王不如臣五城以广河间赍:割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①臣尝文信侯伐赵②某年月日,秦王赵王击缶

    B.①复始甘茂田宅赐之②则请立太子为王,绝秦望

    C.①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秦②以勇气闻诸侯

    D.①今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②我见相如,必辱

    3.下列各句划横线词语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秦燕太子

    A.相如广成传

    B.卒见相如

    C.宁许以秦曲

    D.且庸人羞之

    4.下列特殊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

    A.甘罗者,甘茂孙也。

    B.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

    5.以下六句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封甘罗为上卿"原因的一组是(   ) (3分)

    ①臣请行之君其试臣                           ②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

    ③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④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⑤臣不知卿所死处矣                           ⑥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当时,秦国派蔡泽出使燕国,燕国派太子到秦国做人质,秦国又准备派张唐去燕国做丞相,这样,秦燕两国和好,使赵国处于燕秦两国夹攻的危险之中。

    B.要张唐去燕国做丞相,张唐不肯出发,是因为他害怕对他有怨恨的赵国不会放过他,就连吕不韦亲自劝说也不肯答应,张唐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

    C.甘罗劝说张唐,引导张唐将历史教训与现实情况进行比较,使张唐惊醒过来。为了秦燕联盟,他立即同意出使燕国,甘罗帮助张唐摆脱险境,显示了甘罗是一个智谋出众的人才。

    D.甘罗出使赵国,游说赵王,三言两语就说服赵国割地给秦国,拆散了秦燕联盟,并唆使赵国去攻打燕国,让秦国从中渔利,甘罗帮赵国脱离了秦燕夹攻的危险,进一步显示了甘罗纵横游说,善于谋划的才干。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卿之功孰与武安君(2分)

    (2)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3分)

    (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分)

    8.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云数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写高树江涛,景象开阔壮观,其中“怒涛”二句,写长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一扫前面几句平庸委靡的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

    C.“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融情入景。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D.“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中写愁的手法为“移情于景”,这种“愁”是女子思夫之愁。写的是大清早起床,发现天气阴沉沉的,作者便坐在那雕着兽形的香炉旁,看着慢慢燃着的瑞脑香来消磨一天难熬的时光,一种无可宣泄的孤寂之感、相思愁绪也便从这些景语中浮离出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小题。(9分)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①

    辛弃疾

    郁孤台②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注:此词写于淳熙二、三年(1175-1176),诗人当时正任江西提刑。

    ①造口:地名,在江西万安。②郁孤台:在江西赣州西南,又名“望阙台”。愁予:使我发愁。

    1.词也称________,“菩萨蛮 ”是本词的________ ,从字数看,本词是一首________。 本词作者辛弃疾是宋代词坛上两大流派之________派的代表,这一词派是宋代大词人________开创的,另一大流派是________。(3分,每格0.5分)

    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3.结合全词,请简要概括“江晚正愁予”中“愁”字所包含的情感。(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名句默写(8分,每小题1分)

    1.传说中让金主完颜亮垂涎三尺的杭州美景是“重湖叠巘清嘉,________,

    ________”。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 。

    3.     ,水随天去秋无际。

    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________   

    5.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6.今两虎共斗,________。

    7.遥想公谨当年,            

    8.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3分)

    某县城一边无钱装红绿灯,一边却大手笔扩建城市广场。这座贫困的县城居然有近三十多个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以致大小交通事故经常发生,有关部门称是财政紧张。一个对百姓安全生死都缺乏起码感同生受的地方官员,做出________的怪事也就变得“合乎情理”——县城缺钱,更缺为民谋福利的意识。

    (1)这段文字有一个错别字,请改正。(1分)   答:_____ 改为:______

    (2)请补出文中横线处的成语。(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子在表达上有误,请修改。(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根据语境,仿照下面划线的句子,再写一句语义相近的句子。(2分)

    心正则笔直。战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枉遭放逐,仍心系楚国,不是写下了忧愁幽思、感天动地的《离骚》?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茅屋瓦舍,历十载批阅之苦,不是写下了气势恢弘、柔情万种的《红楼梦》? ________

    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在崔永元所著的《不过如此》一书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一天,鞠萍见崔永元忧心忡忡便打趣地问道:“小崔哥,有什么不开心吗?”

    崔永元不知从何说起,一声叹息。

    鞠萍问:“你以前上班骑自行车吧?”

    崔永元说:“骑,刮沙尘暴都骑。”

    “挣的钱也没有现在多吧?”鞠萍又问。

    “那当然。”崔永元回答说。

    鞠萍听后笑了,一脸的阳光,对崔永元说:“好日子过着,还有什么不快乐的?”

    鞠萍几句话,说得崔永元一切烦恼皆除,一身轻松。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