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8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2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语言应用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飘飘而吹衣。(陶渊明《归去兮辞》)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兮辞》)

    (3) 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兮辞》)

    (4)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5)山原旷其盈视,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6)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密《 陈情表》)

    (7)____________________,愿乞终养。(李密《 陈情表》)

    (8)猥以微贱,当侍东宫,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密《 陈情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8 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生生所(资助)         有四方之事(恰逢)

    B.三径荒(接近)         帝乡不可(期望,期求)

    C.舸舰津(弥漫)         气彭泽之樽(超过)

    D.臣洗马(除去)         移白首之心(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猥微贱,当侍东宫          乐琴书消忧

    B.风飘飘吹衣              泉涓涓始流

    C.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州司临门,急星火

    D.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臣进退,实为狼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B.登东皋以舒啸

    C.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D.此小大之辩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2分)

    A.亦崎岖而经丘             B.既窈窕以寻壑

    C.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D.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句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A.愿陛下矜悯愚           B.吴会于云间

    C.万物之得时             D.亲戚之情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而后乃今将图         ②谨拜表以      ③是以区区不能废  

    ④或孤舟             ⑤梁鸿于海曲     ⑥雄州列,俊采星驰

    ⑦《齐谐》者,志者也    ⑧园涉以成趣     ⑨而一国者    

    ⑩倚南窗以寄

    A.①⑧/④⑤⑨/②③/⑥/⑦⑩      

    B.①⑧/②③⑨/⑤⑦/⑥/④⑩

    C.①④/②③⑤/⑦/⑥⑧/⑨⑩      

    D.①④/②⑤⑨/③/⑥⑧/⑦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句子从句式角度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则告诉不许     ②农人告余以春及     ③今臣亡国贱俘

    ④复驾言兮焉求    ⑤《南冥》者,天池也  ⑥而莫之夭阏者

    ⑦寓形宇内复几时   ⑧奉晨昏于万里      ⑨遂见用于小邑 

    A.①③⑤/②④/⑥⑦/⑧⑨    

    B.①⑨/②⑧/④⑥/③⑤/⑦

    C.①⑤⑥/②⑨/③/④⑦/⑧   

    D.①⑨/②③⑧/④⑥/⑤/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董卓为诱吕布降,赐之金甲锦袍和赤兔马。吕布见利忘义,夜里提刀径入丁原帐中,砍下他的首级,投了董卓,拜董卓为义父,董卓封他都亭侯。

    B.曹操逃回陈留后,散尽家资,招募义兵,并发檄文号召天下共讨董卓。诸侯群起响应,推曹操为盟主,征讨董卓。

    C.曹操急攻徐州。陶谦三次要将徐州让给前相助的刘备,但刘备终是推脱。后陶谦以手指心而死,徐州军民拥立刘备,刘备乃统管徐州。

    D.张飞守徐州时醉酒并鞭打吕布之岳父曹豹,曹豹差人写信给吕布。吕布派兵与曹豹里应外合攻占了徐州,张飞只好携了刘备的家眷而逃。

    E.汉献帝逃往洛阳后,曹操赶往保驾,迎汉献帝于许都,大权独揽。与此同时,孙策以玉玺为抵押,借得袁术兵马,杀回江东开创基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关木匠传

    【明】袁中道

    关木匠,名廷福,少与诸匠伍,无所知名。

    予族有佣,病死。佣亦豪族也,啖佣儿为证,以诉于官。廷福方持斧凿为人架屋回,闻之,夜入城。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佣儿醉,夜乃卧之破庙中。是日晡,县官讯两家狱,佣家仓促失其儿。县官曰:“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佣家无以应。县官以为欺己,反得罪。明日佣儿还,事已定,无所用之。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里中乃始知有关廷福也。

    里中柞林潭边,有麦田数百亩,初为予家有,有周姓者云是己产,连年构讼。予家厌讼,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于是两家大争,麦熟时,周乃觅勇士数十人往刈,周人刀梃备至,颠踣满野。正困苦时,廷福为人伐木回,过见之不平。大怒,持手中斧向之。周人皆走,立杀其魁一人。霍氏惧,知周必诉于官,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既至,霍楔其门,廷福笑曰:“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廷福。县官讯两家狱,廷福从旁出曰:“杀人者关廷福也,周强霍弱,廷福一时见不平,提斧杀之。大丈夫自杀自当,岂以祸及平人,霍氏无罪。”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廷福不易辞。县官不得已,定如律。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廷福不识一字,亦不知何者为义侠,然其抱不平,至死不挠,大有男子气。今世士大夫,遇小小利害,即推诿他人,以宽己责,况生死之际乎!彼所谓读天下之书者也!乡人曰:“囚耳,乌足道?”予曰:“士大夫慷慨就义,即呼之曰忠臣,曰义士。惟曰‘囚耳,囚耳’。此所谓真意气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佣儿为证                 啖:唆使

    B. 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之     德:恩情,恩德

    C.杀人至死,罪自我之          当:承担

    D.不易辞,卒死狱中           竟:始终

    2.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关廷福侠义的一组是(   )(3分)

    ①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

    ②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

    ③大怒,持手中斧向之。

    ④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

    ⑤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⑥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A. ①②⑥    B. ①④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关廷福私下带佣儿饮酒,又将其带出城外,将其灌醉,使佣人族人想要让佣儿做伪证的计划落空。

    B.关廷福持斧相救以解霍氏之困,而霍氏为求自保,借饮酒之名将关廷福请,并将其困在了家中,不让他离开霍家。

    C.关廷福锄强扶弱的义举感动了县官,县官有意帮他减轻罪责,但关廷福不改供词,县官只好如律宣判。

    D.乡人认为关廷福只是个囚犯,不值得称道。作者对这种说法感到不平,认为关廷福这种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予家厌讼,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3分)

    (2)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

    [注] 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1.在诗人的笔下,青山、明月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2.简要分析“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孟子见梁惠王, 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①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於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诏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是日害②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梁惠王上·二》

    注:①经始:开始规划营造。②害:同“曷”,何时的意思。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认为,不贤能的人即使有珍禽异兽也无法享受快乐。

    B.“经始勿亟”这句话用文王的口吻写出文王对百姓辛劳的体恤。

    C.为从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孟子引用《诗经》的话。

    D.孟子引用《汤誓》的话的目的是揭露统治者与民不共戴天的残暴罪行。

    2.分析上面的选段,你认为与下面的选段在表现孟子思想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析。(3分)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梁惠王下·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原著选段中的“汝”是谁?请简述司徒王允如何一步一步设计“连环计”的。(100字左右)(5分)

    允跪而言曰:“……我观二人皆好色之徒,今欲用连环计……重扶社稷,再立江山,皆汝之力也。不知汝意若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文的文字,完成后面题。(15分)

    活着的手艺

    文/王往

    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

    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只衣柜,一张桌子,桌面多大,腿多高,他都说了尺寸。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张衣柜,一张桌子。他站起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张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他锯木头,从不用弹线。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树,因为木匠死了,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就会对着木料说:“他了,他了!”是的,他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害;我要细致而完美地再现我想象的艺术境界……多年努力,我未臻此境。

    但是,这个木匠在我们村里的人缘并不好。村里人叫他懒木匠。他是懒,人家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可要请他做一些小活,他不干。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什么的,他都回答:没空。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做什么。

    有一年,我赶回家恰逢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找粪舀,粪舀的柄子坏了,我刚好看见了他。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不忙,他说。我说,帮我安个粪舀柄子。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的。他烟没点上就走了。村里另一个木匠过了,说:“你请他?请不动的,我帮你安上。”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舀柄子,边告诉我说,“他呀,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动斧头锯子的活少了,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干不了。他去路边等活干,让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在路边等,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的。”

    我很少回老家,去年,在广州,有一天,竟想起这个木匠了。

    那天,我躺在床上,想着自己的事,一些声音在我耳边聒噪:

    ——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编点故事就行。

    ——我们杂志才办,你编个读者信吧,说几句好话,抛砖引玉嘛。

    ——你给我写本书,就讲女大学生网上发贴要做“二奶”的。

    我什么也没写,一个也没答应。我知道我得罪了人,也亏待了自己的钱包。我想着这些烦人的事,就想到了木匠。他那样一个天赋极高的木匠,怎么愿意给人打猪圈门,安粪舀柄呢?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他不懒。但他比谁都孤独。

    春节我回去,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楼。我想。他可能改行了。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问他:在哪打工?他说: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5000工资。我说:好啊,这个适合你!他笑笑说:别的不想做。    (选自杨晓敏、郭昕主编《金奖小小说》)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开篇写“他”小时候就能用凿子制作精致的木碗,显示了“他”的木匠天赋,也为后文表现“他”的性格作了铺垫。

    B.长大之后,“他”学会了木匠手艺,并凭借自己无师自通的雕刻技艺,很快超越了师傅,成为当地最吃香的木匠。

    C.“他”虽然被村里人称为“懒木匠”,但其实并不“懒”,“他”不愿意“做小活”是因为不想委屈自己的手艺。

    D.文章借其它木匠之口,侧面介绍了“他”这些年的打工经历,既节省了篇幅,又巧妙地展示了“他”的性格特征。

    E.本文借鉴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写作技法,以写人为中心,描写细腻;善于运用悬念、伏笔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2.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他比谁都孤独”的原因。(4分)

    3.标题“活着的手艺”有哪些深刻的含义,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①一部《舌尖上的中国》,打破了纪录片的尴gà(   )和       ,②创造了难得的深夜的收视纪录和观众异乎寻常的热捧。③和片中令人垂涎(     )的美食一样,④该纪录片至今仍以罕见的热度跳跃在网友们的舌尖上。⑤          的网友迫不及待地制作出了明显带有娱乐噱头性质的“城市版”和“校园版”,⑥这些持续          出的不同版本,⑦给茶余饭后的人们带了轻松愉悦的谈资。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2.给加点字填写正确的拼音。(1分)

    3.依次填入上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A、困境   意犹未尽   复制

    B、困境   饶有兴致   发酵

    C、窘境   意犹未尽   发酵

    D、窘境   饶有兴致   复制

    4.上面文字有一句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

    (2分)

    有语病句子的序号:       修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70分)

    花园里有一棵娇小玲珑的野花,一天,他发现了一株雍容挺拔的玫瑰,叹息说:“造物主为何让我如此渺小,只能紧贴地面生长,不能像玫瑰花那样耀眼。”造物主答应这一株野花的请求,把它变成了盛开的玫瑰,她高傲的矗立在众花之中。午后,狂风暴雨袭,他被连根拔起,而野花依然存活。他们说:“虚荣要付出代价。”濒临死亡的她说:“我终于远离卑微,找到生活的高贵。”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