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单选题 8 题,选择题组 5 题,null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8 题
  1. 读“我国某城市(117°E,32°N)某时刻道路行道树及树影示意图”, 根据行道树及树影推断该城市此时的北京时间可能.

    A. 1月1日 16:00   B. 3月1日 6:00

    C. 7月1日 6:00   D. 8月1日 16:00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  )

    A. 整体性特征   B. 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C. 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D. 垂直地带性规律

    2.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  )

    A. 降水多集中于夏季—河流有夏汛   B. 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C. 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 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为“某区域不同时期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引起该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地壳上升   B. 植被破坏   C. 气候变化   D. 农业开发

    2.在阶段3,山脉东侧荒漠环境的形成,主要原因是

    A. 沿岸寒流降温减湿   B. 处于背阳坡,热量不足

    C. 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   D. 位于背风坡,降水量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图为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丙、甲、乙   D. 丙、乙、甲

    2.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

    A. 南坡为向阳坡   B. 北坡为向阳坡

    C. 南坡为迎风坡   D. 北坡为迎风坡

    3.对丙地所在的山脉以及岛屿的正确叙述是

    A. 山脉东西走向,岛屿位于热带海洋   B. 山脉南北走向,岛屿位于热带海洋

    C. 山脉东西走向,岛屿位于温带海洋   D. 山脉南北走向,岛屿位于温带海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的长江两岸城区商品房均价与住宅土地均价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比该城市的商品房均价和住宅土地均价两条曲线可知

    ①两条线的起伏均较大,呈现阶梯状变化②该城市长江西北区比长江东南区商品房均价总体水平高 ③商品房均价最高的区域有可能靠近中心商业区 ④商品房均价为住宅土地均价的三倍以上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靠近汉江,住宅土地均价较低,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 汉江航运价值较长江低   B. 距离市区较远

    C. 地势起伏增大   D. 靠近山区,环境优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阅读左、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北京的环境人口容量远远大于拉萨。说出北京环境人口容量更大的主要原因。

    (2)左图中A山脉为太行山,B山脉为秦岭。两山脉与右图中①\②山脉的正确对应是:

    A——     ,B——    

    (3)①山脉北坡山麓地带缺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原因是什么?

    (4)左图中箭头表示北京周边省区农村人口流向北京。这种人口流动对周边省区农村

    有何有利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读我国某城市某住宅区在城市中心的区位及其内部布局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按城市功能分区属于____________,简要分析其形成优势。

    (2)B住宅区内部的楼房布局有什么特点?请分析其布局的优势。

    (3)该城市工业区分布有何特点?

    (4)如果B住宅区是高档住宅区,请你为该住宅区房地产开发商写一段广告词,说明该住宅区形成的优越条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图为12月22日南半球某地旗杆影子轨迹示意图。a,b,c,d表示不同时刻的影长。b,d影长为一天中的最大值;a与b,a与d两线间的夹角都是112°30′,a与c间夹角为45°;虚曲线为杆影端点的轨迹;该旗帜一年四季总是随风飘向东南。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c处杆影方向为________方,c处地方时为________时。

    (2)d为该地________(填“日出”或“日落”)时的杆影,该日昼长为________小时。

    (3)若此地日出时伦敦时间为前一天18时50分,则该地经度为________;该地可能位于________。

    A.南非境内              B.潘帕斯草原

    C.墨累—达令盆地             D.新西兰境内

    (4)下图为该日旗杆影长和太阳高度角变化示意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曲线表示的是一日内太阳高度角的变化,②曲线表示的是一日内旗杆影长的变化

    B.④点的杆影特别长

    C.③点的杆影方向指向东北

    D.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于73.5°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组 共 5 题
  1. 下图为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四处,气压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                      (   )

    A. 甲、乙   B. 甲、丙   C. 丁、乙   D. 丁、丙

    2.P处可能是                                           (   )

    A. 郊区吹向城市的风   B. 白天的陆风   C. 夜晚的海风   D. 夜晚的谷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图为我国东北部及周边地区2017年8月6日20时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推断P地点近地面的风向为(    )

    A. 偏西风   B. 东北风

    C. 偏东风   D. 东南风

    2.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地比丙地风速小   B. 乙地为下沉气流

    C. 丙地吹偏南风   D. 丁虚线附近可能会出现锋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客家先民是中原人,历史上曾有三次大的迁徙:第一次大迁徙是由于西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第二次大迁徙是唐朝末年,黄巢举兵起义及“五代十国”时期;第三次大迁徙是金元相继入侵。下图是客家人三次迁徙的大致路径图。完成下列各题。

    1.历史上,影响客家人三次人口大迁徙的主要因素

    A. 经济因素   B. 政治因素

    C. 社会文化因素   D.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2.客家人迁徙路径上呈现的自然带依次是

    A. 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落叶阔叶林带

    B. 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

    C. 落叶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常绿阔叶林带

    D. 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全面二孩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继“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图2示意放开二孩政策前后(2010-2030年)中国人口总量变化趋势对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全面放开二孩后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间段是

    A. 2016-2018年   B. 2020-2022年   C. 2024-2026年   D. 2028-2030年

    2.图示时间内,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会导致

    A. 老年人口规模减少   B. 劳动力供给明显增加

    C. 婚育妇女数量增加   D. 社会抚养负担加重

    3.二孩政策后,推测下列省份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

    A. 广东   B. 宁夏   C. 吉林   D. 贵州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图示意我国(不含港澳台)31个省级行政单位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含预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不同区域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差异显著,总体上表现为

    A. 沿海地区均较早,内陆地区均较晚

    B. 南方地区均较早,北方地区均较晚

    C. 东部地区较早,西部地区较晚

    D. 陕西、福建“人口零增长”预测时间均为2025年前后,说明两省经济水平相当

    2.西藏“人口零增长”预测时间最晚,最根本的原因是西藏

    A. 交通相对落后   B.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C. 海拔高,自然条件恶劣   D. 民风民俗影响较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下图为“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在②——⑤中,甲城市人口数量最多的时期是

    A. ②   B. ③   C. ④   D. ⑤

    2.在②——⑤中,乙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时期是

    A. ②   B. ③   C. ④   D. ⑤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