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清明节源于周秦,作为中国忠孝文化的载体,在我国民俗节日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清明节在形成的漫长岁月中,受到了不同时代节日习俗的影响,最后形成了不同于其他传统节日的特点。清明节兼有节气与节日两种身份,且以户外活动(扫墓、踏青等)为主,在扫墓祭奠活动中肃穆悲伤,在踏青游春活动中欢乐喜庆,兼具两种情感特征。可以说,清明节是一个融祭祀扫墓、缅怀祖先、欢乐游春于一体的复合型大节。

    在周秦,祭祖扫墓习俗已经存在。西周以来,墓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认为“夫祀,国之大节也”,孔子甚至说:“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古人对祖先“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从而使节俗上升为礼俗,祭祖成为约束和衡量人们日常道德规范的依据。汉代风俗与礼俗开始融为一体,《后汉书·明帝纪》注引《汉官仪》云:“古不墓祭。秦始皇起寝于墓侧,汉因而不改,诸陵寝皆以晦、望、二十四气、三伏、社、腊及四时上饭。”清明节祭祀祖先的真正源头,正是延续周秦习俗而来的墓祭习俗,只不过,在周秦乃至两汉,这种祭祀祖先的活动并没有明确在清明日,更谈不上清明节了。

    “清明”一称最早记载于周代,在汉代作为节气而真正形成。西汉完整记载二十四节气的《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公元105年,汉武帝命太史令司马迁等制订了《太初历》,从此,中国历法两千多年再无大的变化,这对于清明节的具体日期确定在公历4月5日前后,起到了重要作用。

    清明节俗与寒食节密切相关,人们在介之推被焚的忌日禁火冷食以示纪念,是为“寒食”。介之推的故事传说于汉末,流行于魏晋,因魏晋的“晋”和春秋时介之推故事发生地——晋国的“晋”是同一个“晋”字。寒食节也因此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分流行,除禁火冷食外,扫墓祭祀祖先成为主流。

    由于李唐王朝发迹于寒食节流行的中心——晋地山西,所以寒食习俗被带到了长安城,并通过国家最权威的礼法被定在了每年的清明日的前二天,《开元礼》规定:寒食通清明,每逢寒食,放假三日。唐玄宗下诏:“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唐代宗“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公元790年,唐德宗下令将其延长至七天,唐将寒食并入清明,突出了祭祖扫墓的主题,同时,唐代清明节还融合了三月三上巳古节祓禊除灾的习俗内容,加入踏青及放风筝、插柳戴柳、荡秋千、斗鸡、击球等一系列娱乐活动。王维《寒食城东即事》中的“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可为力证。

    宋代,随着理学兴起和封建伦理观念深化,传播孝文化的清明节受到重视,朝廷明文规定:从寒食至清明三日,各阶层均须祭扫陵墓。但寒食节的悲戚色彩已经淡化,从邵雍《春游吟》“人间佳节唯寒食,天下名园重洛阳”可见已变得快乐明朗起来。元废除火禁,寒食节遭受重创,上巳也被淡化,清明已成扫墓、游春为主的大节。明清时寒食节、上巳节基本淡出,清明节已是春天唯一的大节。

    1.下面关于“清明节”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清明节承载中国忠孝文化,历史悠久,与其他传统节日特点不同,清明节兼有节气与节日两种身份,形式主要是户外活动如扫墓、踏青等。

    B.清明节是兼具悲喜两种情感的复合型春天大节。既因祭祀扫墓、缅怀祖先而有肃穆悲伤的情感;又因踏青、游春活动而有了欢乐喜庆气氛。

    C.清明节祭祖扫墓习俗被古人视作“国之大节”,被孔子称为“国之大事”,使节俗上升为礼俗,成为约束和衡量人们日常道德规范的依据。

    D.清明节祭祀祖先源自周秦的墓祭习俗,《后汉书》记载秦始皇在墓侧起寝,汉沿袭此俗,在每月和每年的一些重要日子都会给先人上饭祭奠。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对清明节的贡献,主要是把寒食节通过国家最权威的礼法确定在了每年的清明日之前,将寒食这个节俗与清明这个节气相融合。

    B.唐初《开元礼》寒食清明放假三日,后用诏令形式确定,列入五礼之中,直至唐德宗放假七天,可以看出唐代对寒食与清明的重视。

    C.唐代寒食、清明、上巳三者融合,禁火冷食、祭祖扫墓、祓禊除灾与踏青及放风筝、插柳戴柳、荡秋千、斗鸡、击球等一系列活动并存。

    D.宋元时寒食节和上巳节逐渐淡出,清明节继承了两节的节俗内容,在明清两朝时由最初的一个单纯的节气上升为一个大的节日。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清明”一开始是作为节气出现的,早在周代就有记载。《淮南子·天文训》说清明节气在春分后的第十五日,北斗星指向乙的时候。

    B.太史令司马迁等人奉汉武帝命令制订了《太初历》,两千多年基本没有变化,对后来将清明节确定在公历每年4月5日前后起了重要作用。

    C.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之推被焚而产生的,在他的忌日禁火、冷食。而清明节的禁火、冷食即源于此,所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密切相关的。

    D.纪念春秋时期人物的寒食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分流行,除禁火冷食外,更以祭祀祖先为主。它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变化过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题目。

    “精神贵族”钱钟书

    张建术

    钱钟书文风恣意幽默,充满智慧与哲理以及对世俗的笑骂与揶揄,他以一册仅仅十篇的散文集就位列现代散文大家,而其为数不多的几篇短篇小说更是风格迥异、寓意深刻,令人惊叹叫绝。他去世之后,一个热爱他的读者曾在报纸上撰文纪念,标题是“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这句话,可以代表大家共同的心声。

    钱钟书的性格很独特,有一般才子的恃才傲物,也有一般才子不具备的童心。他潜心读书研究,不好拜客访友。因此,在人们心目中,他的形象扑朔迷离,如云中之龙,见首不见尾,时露一鳞半爪,令人想象、神往。

    1978年9月至1980年底,是钱钟书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大放异彩的时候。一位叫费景汉的汉学家,这样描述在一次座谈会上的钱钟书:会场上最出风头的要算是钱钟书——他给我的印象是机智,善于征服别人。他在茶话会上提到一位美国诗人,会用优美的英文背诵一段那位诗人的诗作;提起另一位德国诗人,又会用标准的德文背诵他的一篇作品;再提及一位拉丁诗人,他也能用拉丁文来背诵一段。这些诗人未见得是什么大诗人,提及的诗作也未必是他们的重要之作,但钱钟书却能出口成章,流利地背出来,真是把在场的美国人吓坏了。

    有人这样谈观感:钱钟书似乎不是在发言,而是在“表演”。两个小时“表演”结束后,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其实,这些吓坏了的外国人当时还不知道有一部真正能吓坏他们的书,就是正在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管锥编》。

    姓钱的钱先生,一生似乎没有真穷过,也似乎没有发过财,应该说他是一位精神的贵族。困居上海孤岛写《围城》的时候,他窘迫过一阵。辞退保姆后,由夫人杨绛操持家务,那时他的学术文稿没人买,于是他写小说的动机就多少掺进了挣钱养家的成份。一天500字的精工细作,却又绝对不是商业性的写作速度。恰好这时黄佐临导演上演了杨绛的四幕喜剧《称心如意》和五幕喜剧《弄假成真》,并及时支付了酬金,才使钱家渡过了难关。

    进入80年代,从天上往钱家掉金子的事接二连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竭诚邀请他前往讲学半年,开价16万美金,交通、住宿、餐饮费另行提供,可携夫人同往,只希望由钱钟书每两星期授一次课,每次40分钟,半年讲12次课,实际授课时间只相当于一个工作日。像这样的价码,着实让人咋舌,可钱钟书却拒绝了。他对校方的特使说:“你们的研究生的论文我都看过了,就这种水平,我给他们讲课,他们听得懂吗?”

    英国一家老牌出版社也不知从什么渠道得知钱钟书有一部写满了批语的英文大辞典,他们专门派出两个人远渡重洋,叩开钱府的门,出重金请求卖给他们。钱钟书说:“不卖。”与钱钟书签署了《围城》版权协约的美国好莱坞片商,多次盛邀钱钟书夫妇时间方便时做客观光,随便吃住,或监督影片制作,他们都摇头婉拒。他说:“我现在是中国式的硬木椅子,搁在那儿挺结实,搬搬就散架了。”

    更使杨绛好笑的是钱钟书一辈子开不了钱庄。有同事找他借钱,他问:你要借多少?答:一千。钱钟书说:“这样吧,不要提借,我给你五百,不要来还了。”同一个人两次来借,他还是如法炮制,依旧对折送人。他当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期间,给他开车的司机出车撞伤行人,急切中找钱钟书来借医药费。他问:“需要多少?”司机答:“三千。”他说:“这样吧,我给你一千五,不算你借,就不要还了。”

    凡进过钱钟书家的人,都不禁惊讶于他家陈设的朴素。沙发是用了多年的旧物,多年前的一个所谓书架,竟然是四块木板加一些红砖搭起来的。没有人能弄明白钱钟书究竟看过多少书,但那时他家里却几乎没有书。据说犹太人认为把知识的财富装进脑子里,比置办什么财产都划算、安全,钱公馆主人则有过之而无不及。钱钟书曾指着孔方兄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个东西吗?”                        

    (摘自《魔镜里的钱钟书》)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4分)

    A.“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这句话体现了钱钟书性格的独特的一面,以及人们对钱钟书的缅怀与尊敬。

    B.钱钟书在人们心目中留下扑朔迷离的形象,如偶露一麟半爪的云中之龙,这是由他的独特的个性所致。

    C.钱钟书认为自己是“中国式的硬木椅子,搁在那儿挺结实,搬搬就散架了”,这句话形象地说出他的文化思想根植于中国的土壤,不愿出国的心意。

    D.钱钟书在经济陷入困顿的时候,为了养家糊口,也不得不在文稿里掺进一些东西,增强作品的可读性,为此他创作了通俗易懂的《围城》。

    E.钱钟书在国际学术会议上的发言,充满机智,出口成章,似乎不是在发言,而是在表演,意在说明钱钟书很有演讲才能。

    2.文中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钟书的?请简要分析。(6分)

                                                                           

    3.文中是如何表现钱钟书是一位“精神贵族”的?请简要分析。(6分)

                                                                            

    4.文章结尾,钱钟书曾指着孔方兄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个东西吗?”请结合全文,联系现实,探究名家与金钱的关系。(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3分)

    贾生传

    【清】侯方域

    贾生名开宗,商丘人也。少落拓不羁,十四岁从其师学。师故儒者,喜绳墨。贾生慕司马相如之为人,学击剑鼓琴,嗜远游。师以弗类己,之。贾生固谓:“我非儒,奈何以儒者责我?”即日除弟子籍,更去与里中少年伍。间读书为文词,干谒当世,举茂才第一;是时贾生年二十余,益负才。

    陈腾凤来士,寓意郡太守,欲贾生充饩县官,贾生曰:“我当不日为卿相,何至谋升斗!”却不就。共郡人张渭等仿阮嗣宗纵饮六十日,白昼射箭,中夜击鼓。宋俗上元夜张灯饮酒。贾生率其徒,疾驰百余里,漏下三鼓抵睢阳。司马氏者,睢阳巨族也。张银瓢,容酒数斗,约能胜饮者持瓢去。群少皆醉卧,窘甚。贾生忽叱咤登阶,举瓢一饮,即掷瓢付奴持之,不通姓名,坐宾骇散。

    久之,贾生贫益甚,盛夏,服短褐不完,过市,儿童随笑之,贾生浩歌不辍。会太原孙传庭调商丘令,知贾生,下车引见,日往谒。为计赀财,复田舍。

    凡七应举不第,因大悟,尽焚其所读书,闭户揣摩十余年,驰骛于先达师说十余年,最后而冥坐穷思,与侯方域、徐作肃往复辨论又几十年,卒于正,天下以“纯儒”称之。

    既老,更追忆少游京洛,集所闻见述《帝都》《君德》《相术》三篇。已,买舟金陵,泛吴越。与侯方镇、方域为忘形之友,又自称为“野鹿居士”。

    侯方域曰:“以余观贾生,所谓羊质①善变,然每变必趋上者耶?抑依隐曼世,所称大人先生②者欤?少年类邯郸侠,而后乃大雅卓尔。呜乎,彼终身守一,众矣。倘非其与道屈伸,亦焉能知之哉?”

    (有删改)

    【注释】①羊质:典出扬雄《法言》“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谓徒具外表而无其质。②大人先生:阮籍有《大人先生传》,通过虚构人物“大人先生”,抨击虚伪礼法。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师以弗类己,之   诮:担忧       B.陈腾凤来士      校:考评

    C.尽焚其所读书     素:平时       D.卒于正         轨:遵循,依照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贾生“不羁”的一组是(3分)

    ①学击剑鼓琴,嗜远游   ②干谒当世,举茂才第一

    ③更去与里中少年伍    ④仿阮嗣宗纵饮六十日

    ⑤贾生浩歌不辍       ⑥闭户揣摩十余年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贾生年轻时就放浪形骸,十四岁从师学习,与老师循规蹈矩的性格不合,于是离开自己的老师,与村里的年轻人为伍。

    贾生酒量过人,还因此赢得过一个银瓢。他还在盛夏之时,穿着破旧的衣服,路过集市放声歌唱,全然不顾儿童的嘲笑。

    贾生参加了七次科考都没有结果,于是大彻大悟,遵循当初老师教导,潜心研究儒学十余年,最终成为一个纯粹的儒者。

    作者认为贾生年轻时有侠客之风,后来却成了学识渊博之士,与不知变通的人相比,是一个依道行事、善于变化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当不日为卿相,何至谋升斗!却不就。

                                                                              

    (2)会太原孙传庭调商丘令,知贾生,下车引见,日往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浣溪沙   姜夔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说明】公元1196年除夕前五日,诗人从无锡乘船归杭州家里,途经吴松(今江苏吴江),遂作此词。

    1.历代认为“画船愁过石塘西”中的“愁”字用得极妙,请对“愁”字进行赏析。(5分)

                                                                           

    2.全词是怎样将景和情联系起来的?请简要分析。(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默写填空。(6分)

    ①问君西游何时还?               

                    ,不尽长江滚滚来。

                    ,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吾尝终日而思矣,               

    ⑤师者,                      

                    ,望帝春心托杜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虽有中共体多国部队及南非和中非政府军的“阻击”,中非反政府武装依然势成骑虎,节节胜利,反映出其领导人卓越的领导能力。

    “最美司机”吴斌用生命履行职责的感人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中伊两国石油公司领导人正式签署了100亿美元的石油进出口合同,双方都表示,无论国际形势怎样变化,都将信守这一君子协定

    D.李春山长袖善舞,当时一班名公巨卿,甚至连醇王都被他巴结上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会议在城镇化建设方面提出六大任务,要求围绕提升城镇化质量这一目标,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走出一条形态适宜、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路子。

    B. 振兴我国高等教育,必须本着以公平均衡为原则,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对高校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并重点扶持一批有特色的院校。

    C. 近日,我国利用高性能的超级服务器曙光3000实现了关键的基因测序和组装分析,率先完成了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

    D. “夜游草堂”系列文化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展演和互动节目,使古典与现代交融、传统与时尚结合,再现唐风古意,体验文人雅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在英文里,幽默是神来之笔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高级的幽默,________。它往往是灵光一闪,绣口一开,_________。而且,它的表达愈含蓄,______,_______。

    ①太夸张太露骨会削弱幽默的效果

    ②是一种讲究自然和含蓄的艺术

    ③太严肃可能产生不了幽默

    ④艺术性也就愈高

    ⑤暗示性愈强

    ⑥在不经意间就构成了幽默的语境

    A.①③②⑥④⑤     B.①③⑥②④⑤      C.③①⑥②⑤④      D.③①②⑥⑤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下面是一份通知的正文,请用一个长单句表达,并力求简洁,不超过36 字。(5分)

    全校师生今天听报告,时间是下午四点半,地点在学校礼堂,报告人是市交通大队队长,报告内容是介绍交通安全知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波特尔与劳勒激励模式(如下图)。(60字左右)(6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阅读下面的故事,按要求作文。(60分)

    在辽阔的坦桑尼亚草原,一只饥饿的鬣狗在四处觅食。它沿着灌木间的巷子疾驰,来到一个歧路口,在两条歧路的远方,各有一头山羊绊倒在灌木丛中挣扎不出,鬣狗的口水淌得老长,它想先走此中一条路,却又担心另一条路上的山羊被另外的动物抢走。最后它决定,左脚沿着左边的路走,右脚沿着右边的路走,但是两条路越分越开,相隔越来越远,终于鬣狗把自己的身体分成了两半。

    由此一条古老的谚语在非洲遍及流传:“鬣狗惆怅歧路口。”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