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语言应用 1 题,句子默写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竹筛(shāi)    静谧(mì)     菡萏(hàn dàn)    黄晕(yùn)

    B. 撑伞(chēng)   贮蓄(chǔ)    缠络(chán lào)   安妮(nī)

    C. 莅临(wèi)     攒成(cuán)   倜傥(tì tàng)    攲斜(qī)

    D. 分歧(qí)     熬过(ǎo)     瘫痪(tān huàn)   竦峙(s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孙权言辞恳切的劝告使得吕蒙开始发愤,他契而不舍地读书,终让鲁肃引为知己。

    B. 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在膝盖里半响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

    C. 诸葛亮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评价,于他,是当之无愧的。

    D. 紫藤萝的花朵从来都稀疏,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当今社会,经营者应怀有悲天悯人的胸襟,并以正义为前提。

    B. 这对相声演员一上台,那滑稽相就让观众们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C. 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

    D.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B. 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

    C. 阿长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D. 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吃过的粮食还给谁?吃了用了人家的东西,不说清楚还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林书豪在篮球上的杰出表现,被大家冠以“林旋风”的称号。

    B. 杭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淳安县常住人口数量比桐庐县少两倍。

    C. 造成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的根本原因是一些国家为了一己私利而搅乱亚太格局的结果。

    D. 各大媒体报道青年女教师张丽莉舍身勇救学生的事迹后,人们无时无刻不关注着她身体的恢复状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与前后句子构成排比。

    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凉的水;

    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暖香的阳光;

    如果你是____,那快乐就是____________;

    如果你是____,那快乐就是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名句默写。

    (1)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2)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3)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__________,__________。

    (5)成语“扑朔迷离”源自《木兰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写出以“雨”为主题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重阳后菊花(之一)

    [宋]范成大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①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②一日花。

    【注释】①靥:yè,笑脸。②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民间在这一日常以登高、赏菊等风俗来表达求福求寿的愿望。

    1.本诗一、二句精于描写,“______”一词写出了菊花受冷落的境遇,“______”一词写出了菊花灿烂美丽的姿态。

    2.全诗借花讽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陆游筑书巢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有仙则名(出名)   B. 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C. 乃引客就观之(靠近)   D. 信乎其似巢也(相信)

    2.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两项是(   )(   )

    A. 无丝竹之乱耳   吾室之内

    B. 或陈于前      尝射于家圃

    C. 而乱书围之     结友而别

    D. 乃亦大笑曰     蒙乃始就学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4.结合文意,请简要分析甲乙两文的主人借托居室所表达的情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②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③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④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更加活跃。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⑤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而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狂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数字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改变。

    2.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

    (2)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卡尔说,他在翻阅网页时,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注意力就开始漂移,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把大脑拽回去。

    B. 人们阅读微博时,不断扫视、浏览、搜寻,导致阅读内容缺乏内在的逻辑框架,跳跃性阅读就不可避免。

    C. 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与社交网络中的人交往,而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能力日益下降。

    D. 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狂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是由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引发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洗手间里的晚宴

    ①女佣住在主人家附近,一片破旧平房中的一间。她是单身母亲,独自带一个四岁的男孩。每天她都早早帮主人收拾完毕,然后返回自己的家。主人也曾留她住下,却总是被她拒绝。因为她是女佣,她非常自卑。

    ②那天主人要请很多客人吃饭,客人们个个光彩照人。主人对女佣说,今天您能不能辛苦一点儿,晚一些回家。女佣说当然可以,不过我儿子见不到我,会害怕的。主人说,那您把他也带过来吧,不好意思今天情况有些特殊。那时已是黄昏,客人们马上就到。女佣急匆匆回家,拉了自己的儿子往主人家赶。儿子问,我们要去哪里?女佣说,带你参加一个晚宴。

    ③四岁的儿子并不知道,自己的母亲是一位佣人。

    ④女佣把儿子关进主人家的书房。她说,你先呆在这里,现在晚宴还没有开始,然后女佣进了厨房,做菜切水果煮咖啡,忙个不停。不断有客人拉响门铃,主人或者女佣跑过去开门。有时女佣进书房看看,她的儿子正安静地坐在那里。儿子问,晚宴什么时候开始?女佣说,不急,你悄悄在这里呆着,别出声。

    ⑤可是,不断有客人光临主人的书房。或许他们知道男孩是女佣的儿子,或许并不知道。他们亲切地拍拍小男孩的头,然后自顾翻看着主人书架上的书,并对墙上的挂画赞不绝口。男孩始终安静地坐在一旁,他在急切地等待着晚宴的开始。

    ⑥女佣有些不安,到处都是客人,她的儿子无处可藏。她不想让儿子破坏聚会的快乐气氛,更不想让年幼的儿子知道主人和女佣的区别,富有和贫穷的区别。后来她把儿子叫出书房,并将他关进主人的洗手间,主人的豪宅有两个洗手间,一个主人用,一个客人用。她看看儿子,指指洗手间里的马桶。这是单独给你准备的房间,她说,这是一个凳子。然后她再指指大理石的洗漱台,这是一张桌子。她从怀里掏出两根香肠,放进一个盘子里。这是属于你的,母亲说,现在晚宴开始了,

    ⑦盘子是从主人的厨房里拿来的。香肠是她在回家的路上买的,她已经很久没给儿子买过香肠了。女佣说这些时,努力的抑制泪水。没办法,主人的洗手间是房子里唯一安静的地方。

    ⑧男孩在贫困中长大,他从没见过这么豪华的房子,更没见过洗手间。他不认识抽水马桶,不认识漂亮的大理石洗漱台。他闻着洗涤液和香皂的淡淡香气,幸福得不能自拔。他坐在地上,将盘子放在马桶盖上。他盯着盘子里的香肠,为自己唱起快乐的歌。

    ⑨晚宴开始的时候,主人突然想起女佣的儿子。他去厨房问女佣,女佣说她也不知道,也许是跑出去玩了吧。主人看女佣躲闪着的目光,就在房子里静静的寻找。终于他顺着歌声找到了洗手间里的男孩。那时男孩正将一根香肠放进嘴里。他愣住了。

    ⑩他问,你躲在这里干什么?男孩说,我是来这里参加晚宴的,现在我正在吃晚餐。他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男孩说,我当然知道,这是晚宴的主人单独为我准备的房间。他说,是你妈妈这样告诉你的吧?男孩说,是的,其实不用妈妈说,我也知道,晚宴的主人一定会为我准备最好的房间。

    ⑪不过,男孩指了指盘子里的香肠,我希望能有个人陪我吃这些东西。

    ⑫主人的鼻子有些发酸,用不着再问,他已经明白眼前的一切。他默默走回餐桌前,对所有的客人说,对不起,今天我不能陪你们共进晚餐了,我得陪一位特殊的客人。然后,他从餐桌上端走两个盘子。他来到洗手间的门口,礼貌地敲门。得到男孩的允许后,他推开门,把两个盘子放到马桶盖上。他说,这么好的房间,当然不能让你一个人独享,我们将一起共进晚餐。

    ⑬那天他和男孩聊了许多。他让男孩坚信,洗手间是整栋房子里最好的房间。他们在洗手间里吃了很多东西,唱了很多歌。不断有客人敲门进来,他们向主人和男孩问好,他们递给男孩美味的苹果汁和烤成金黄的鸡翅。他们露出夸张和羡慕的表情,后来他们干脆一起挤到小小的洗手间里,给男孩唱起了歌。每个人都很认真,没有一个人认为这是一场闹剧。

    ⑭多年后男孩长大了。他有自己的公司,有了带两个洗手间的房子,他步入上流社会,成为富人。每年他都要拿出很大一笔钱救助一些穷人,可是他从不举行捐赠仪式,更不让那些穷人知道他的名字。

    ⑮有朋友问及理由,他说,我始终记得多年前,有一天,有一位富人,有很多人,小心地维系了一个四岁男孩的自尊。

    1.根据作品情节及男孩的情感变化,完成下列表格。

    情节

    男孩

    晚宴开始前,女佣把儿子关进书房等待晚宴的开始

    ①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

    多年后获得成功,行善不留名

    感激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或句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任选一句)

    ①女佣说这些时,努力的抑制泪水。

    ②他坐在地上,将盘子放在马桶盖上。他盯着盘子里的香肠,为自己唱起快乐的歌。

    3.第⑬自然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4.文末写男孩长大后,成了富人,每年都向社会捐款。这一结尾有什么用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梁启超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生第一件乐事,自然是责任尽完了。在你的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你的担当是否给你带来前所未有的快乐?或许还未来得及被你身边的人认可,就早已被忙碌的生活淹没了。想一想,你把它藏在哪个角落了?找出来,和大家分享。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题目自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