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3 题, 1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庸是儒家关于个人修养与社会治理的基本价值理论,亦称中庸之道。中庸是中华民族的独特创造,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基因。东汉郑玄说:“名曰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北宋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南宋朱熹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名。庸,平常也。”归结起来,中庸是指为人居于中正之道,不偏不斜,以自然的纯正人性提高自身修养、对待万事万物。当然,中庸思想曾被一些封建统治者篡改,强于治民,弱于治官。但这不是中庸本身的错,而是统治者的阶级立场使然。

     中庸是人们修养的一种境界。中庸之道认为,人的修养贵在坚持,贵在严以律己,时时处处都要符合中正、中和之道。《中庸》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有志者必慎独,即便在隐微之处,仍然坚守中庸之道。清代戴震说:“性之欲之,不可无节也;节而不过,则依乎天理。”这是为人性中合理的欲望和需求正名。欲望和需求只要有节制,符合中庸之道,也就符合天理大道。严以律己是中庸的起点,一个人从自己的道德品行和精神追求出发,向内不断自省,对外持续践行信念,才有可能达到中庸境界。

    中庸的枢要在于“诚”。《中庸》认为天之所以为天,是因为天庄穆岿然,永远是诚、纯的化身。君子应秉承天道而行。《中庸》提出“诚”“明”之论,认为自然的“诚”“明”是天性;人为使他人明白“诚”,是教育。天道与人性合而为一、化育相参就是“诚”。偏于一隅,持一技之长而乐守不移的人,也可谓之“诚”。综观《中庸》全书,“诚”就是修道“通透”之意。通透,即达到融会贯通、炉火纯青的程度。至诚可以精识万事万物之理。修中庸之道达到“诚”时,自然合乎万物之道。

     “谦”是中庸之德。《中庸》最末一章着力写君子无论功劳多么大、能力多么强、至诚善意多么纯,都必须谦而又谦,只有这样才能令人信服。圣贤笃诚、谦逊,所以仁人志士对其自愿追随和由衷拥戴。《诗经·大雅·皇矣》说:“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这就是说,决不能厉声厉色地对待老百姓,而应对民“若保赤子”“明德慎罚”,要效法天之大德化育万物。可见,中庸大道的弘扬,不在强行说教,而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中庸既是个人修养的理想境界,也是社会发展的良性状态。中庸思想反对贫富两极分化,孔子提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他倡导全民和乐、互敬互爱、去私为公的大同社会。《孟子·梁惠王上》说:“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这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鲜明的集体主义特质,即立足多数人的需求治理社会,着眼全社会的包容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将社会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官民同心同德达到理想社会的境界。当全体社会成员都衣食无忧、工作无虞时,就能实现社会和睦和谐、国家长治久安。

    中庸思想在世界不同文明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因为它是人类社会平衡、稳定的文化需求,具有纠偏补弊的作用。可以说,只有实现和坚守中庸,才能实现持久和平,实现民胞物与、天人合一。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庸为中华民族独特创造,很多大儒对其概念都进行过诠释,这些诠释都能体现出为人居中正、不偏不斜的基本精神。

    B. 中庸作为儒家弘扬的一种基本价值理论,既关乎个人修养与品德,又关乎社会治理与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C. 受统治者阶级立场的影响,中庸之道也曾被篡改并作为封建统治的思想工具,对此我们应以历史的眼光理性看待。

    D. 要达到中庸的境界,就要严以律己,时时处处符合中正、中和之道,从而提高自身修养,最终达到不偏不倚的态度对待万事万物的目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严以律己是中庸的起点,这说明对中庸之道的追寻不是被动遵守外界强加的监督规范,而是内化的自律和持续践行。

    B. 中庸之道有对人性中的某些欲望和需求的存在做出的合理性解释,认为它们只要有节制,不过度,就符合天理大道。

    C. “诚”是中庸的核心,也是天道的一种体现。有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且内心知足坚守,不过度追求的人也可以称作“诚”。

    D. 人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去明白“诚”。只有致力于“诚”,才能通晓天地化育万物之理,才能贯通天道与人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谦”是中庸之道的品的根基。笃诚、谦逊可以带来精神感染和号召力,这启示为政者要效法天,以谦逊之德待民。

    B. 中庸之道的价值和功用闪耀着睿智的光芒,它不仅作为理想和观念而存在,也运用于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具体实践中。

    C. 中庸之道反对贫富两极分化,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鲜明的集体主义特质,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将可能创造和谐包容的社会。

    D. 中庸思想作为一种文化需求,具有平衡、稳定人类社会的作用,只有实现和坚守中庸,才能实现持久和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地铁丢书行动进京  乘客质疑作秀

    15日上午开始,某自媒体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称,将于15日上午8时开始,在包括北上广在内的一线城市地铁中,投放一万本图书。任何乘客在发现被投放的图书后,均可带走进行阅读,并将之在城市中长期传递。

    实际上,“地铁丢书大作战”收获的关注度,与多位明星参与密不可分。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当天上午,包括黄晓明、张静初在内的多位演艺界明星同步发表微博,表态加入此次行动。

    这场“地铁丢书大作战”,很快在网络上引发争议。有网友认为,活动的目的在于推广阅读,而发动明星丢书,也是考虑到通过明星效应,可以引起更多关注和参与。更多的网友在质疑。有人认为活动的形式大于意义,而明星的加入,使得其更像一场“作秀”。参与的明星并非酷爱阅读者。有人表示,从国内的地铁运营环境来看不可行,尤其是在早高峰期,没有人会注意到藏书,此外,参与活动的图书是否符合读者阅读兴趣,也无从得知。

    (取材于《新京报》2016年11月17日)

    材料二

    “丢书大作战”:读书也可以很好玩

    这个活动是一个叫做“新世相”的微信公众号发起的。公众号的运营方、北京世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汪再兴说,“丢书大作战”源于“赫敏伦敦地铁藏书”活动在社交媒体的火爆。

    “一周前,‘新世相’决定组织这个活动。我们写邮件给发起‘地铁读书活动’的英国机构的负责人,他们表示支持并向我们传授经验。同时,我们快速确认了京港地铁、海南航空和滴滴顺风车为合作方,作为这次投放的主要渠道,多家出版社支持了此次发放的1万余册图书。”汪再兴说,在选书上他们有自己一贯的标准,那就是“有价值的阅读”。下一步,他们会把线上和线下系统优化,在不消耗公共资源的前提下,帮助用户自发完成图书的共享和传递。

     “新世相”还在今年6月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一位内蒙古库伦镇的小伙子在寄回的图书里这样写道:我是一个在镇上小卖部打工的年轻人,之前接触的都是流行书。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好书,我是认真地一个字一个字看完的,我希望在这样的城市里,能有越来越多像这样的好书。

     在出版人路金波看来,包括“丢书”在内的一些活动,就是通过流行文化的刺激,让书走到年轻人中间。推广全民阅读,不能仅靠政府层面的推动,必须要玩儿起来,依靠年轻人的力量推广,让阅读不再枯燥。“我们的学者、作家、出版人要勇敢冲到年轻人身边,照顾年轻人的需求和口味。”

    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院长程三国说:“我曾经看过很多关于读书日的活动,但推广手段陈旧,效率较低。如果能在推广形式和方式上创新,肯定事半功倍。”“丢书”活动很有创意。“无论做什么,只要能让更多人参与到阅读上来,都是好的,地铁里‘丢书’的活动类似于以前的图书漂流,但因为地铁人流密集,所以效率更高。”

    (取材于《人民日报》2016年11月16日)

    材料三

    英国:“丢书”带来阅读共享

    虽然“丢书活动”的热潮已经过去一段时间,本报记者来到伦敦,试图通过乘坐地铁,了解为什么伦敦的人们会对“丢书活动”产生极大的兴趣。

     伦敦的地铁“丢书活动”现在的总负责人是奥克斯雷女士,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实际上,英国人有爱读书的传统,人对纸质书籍更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和怀旧情绪。在信息时代,手机无处不在。英国也受到手机的影响,英国人也经常看着他们的手机屏幕。这也就是为什么‘地铁上的书’这样的活动很重要的原因。有时环境十分重要,我们就想给人们一个选择——为什么不读一本书呢?”

    《哈利·波特》中赫敏的饰演者沃特森酷爱读书,她不但参与“丢书”,还发起了一个名为“我们共同的书架”的读书会,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取材于《人民日报》2016年12月6日)

    1.下列对材料二和材料三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丢书大作战”的发起者“新世相”在事前已做过多方面的准备,并取得了各方力量的支持,同时,对此项活动也有后续的规划。

    B. 一位内蒙古库伦镇的小伙子在寄回的图书中写到“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好书”,可以看出此次“地铁丢书”活动确实收到一定效果。

    C. 路金波认为,学者、作家、出版人要勇敢地冲到年轻人身边,照顾年轻人的需求和口味,这样就能调动年轻人的力量,同时让阅读不再枯燥。

    D. 奥克斯雷女士认为,在信息时代,英国的国民阅读同样受到手机的影响,出现了危机。“地铁丢书”活动显得很重要。

    2.材料一中,网友对“地铁丢书大作战”的质疑主要有哪几方面?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3.对“地铁丢书”行动,网友褒贬不一,你认为这样做有利于推广阅读吗?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私  了

    东西

    他把存折轻轻放下。黑色的方桌上搁着一本绛色,很扎眼。她没看存折,而是看他,他被看得心里发毛,低下头。

    “你说你们封闭。李堂封闭还情有可原,你一个种地的,谁会封闭你?”

    她的声音不大,却一剑封喉。

    “能不能先看看存折?”他弱弱地问。

    “你都回来了,李堂为什么还不开机?”

    他不答,指了指那本新存折,好像答案就在那里。

    “在翻开它之前,你得有个心理准备,因为……这不是一笔小数。”

    “才出去几天,你就把人看扁了,好像我就没见过大数……”她翻开存折的瞬间,声音突然中断,整个人凝固。

    “你是不是抢银行了?”

    他摇头。

    “没抢银行哪来这么多钱?”

    “你猜。”

    她首先想到的是彩票中奖,但她不相信李三层有这么好的手气,更不相信自己有这么好的命水。

    她重新翻开存折,看了一会:“这钱是李堂挣的吗?”

    “你说呢?他一个单位里的跑腿,才两年工龄。”

    “莫非是你捡到的?”

    “我说是,你也不会信吧。”

    她双手一击,恍然大悟:“莫不是李堂傍上了女大款?”

    “你觉得有可能吗?”

    “怎么没可能?他一表人才,口齿伶俐,就是县长的女儿喜欢他,我也不奇怪。”

    “有道理。”他微微点头。

    “这么说我猜中了?钱是那个女大款给我们的。”

    “别叫得那么难听,富二代好不好?”

    “有区别吗?”

    “当然有了。一般女大款年纪都偏高,但富二代年轻。我们家李堂怎么可能为了钱去傍老女人。”

    “那是。我们家李堂可讲尊严啦。记得他八岁时,李侯衣锦还乡,给每家的孩子都发了一把奶糖,别家的孩子恨不得要两把,但我们李堂一颗都没要。”

    “这叫骨气。”他竖起大拇指。

    “所以,不是我们家李堂要傍富二代,而是那个富二代倒追我们家李堂。”

    “知子莫如母,这事还真被你猜对了,是女方主动。”

    “可是,李堂他交了女朋友为什么不告诉我?我跟他通电话,他也只说旅游。”

    “他……他想给你一个惊喜。”

    “他们是什么时候认识的?”

    “你猜。”

    她盯住他,像盯住一个怪物:“动不动就你猜,哪里学来的臭毛病?”

    “封闭时学来的。”

    “到底是谁让你们封闭?”

    “你猜他们是怎么认识的。”

    “你为什么让我猜这么多问题?你知道我最怕动脑筋。”

    “我是想让你分享他们的幸福。”

    “他们幸福吗?”

    他点点头。

    “那个富二代叫什么名字?”她问。

    “叫……叫,叫丽莲。”他“叭叭”地拍着脑门。

    “没姓呀?”

    “姓马。”

    她看着天花板,仿佛看着城市的街道:“当马丽莲一看见我们家李堂,就觉得过了这个村便没那个店,她不想让机会溜走,跳下车,拦住李堂假装问路……”

    她忽然产生疑问:“难道李堂不会拒绝吗?”

    “为什么?”他张大嘴巴。

    “万一她长得不漂亮呢?李堂可不是那种只爱钱的人,他不会因为金钱降低对外表的要求。”

    “恰恰相反,她长得太好看了。”

    “她长得像谁?有她未来的婆婆好看吗?”

    “好看一万倍。”

    她用力掐了一下他的大腿。她说这是哪世修来的福?李堂竟然交了一个既有钱又漂亮的姑娘。

    “李堂怎么会一直关机。”

    “因为他们要享受两人世界,不希望别人干扰。”

    “他们去这么久,是去长江旅游吗?”

    “八九不离十,”他说,“一天,船到了中游,他们拿着手机来到船边自拍。照了几张,马丽莲都不满意,她就坐到栏杆上。不巧,一阵强风刮来,船身一斜,马丽莲掉了下去……”

    “啊……”她倒抽一口冷气,“快救她。”

    “她在翻滚的江水里挣扎,不停地喊李堂李堂……”泪水盈满他的眼眶。

    “快去救她呀,李堂。”她攥紧双手,仿佛就站在船边。

    “采菊,情况这么紧急,你说救或是不救?”

    “救,那么好的姑娘,如果不救,我们会一辈子良心不安。”

    “我就知道你是个善良的人,”他抹了一把眼眶,“李堂也是个善良的人,他几乎没有犹豫,就咚地跳到江里去救她。可是李堂忘了,我们也忘了,他……他不会游泳呀!”说完,他放声大哭。

    她一愣,身子一歪,长长地叹了一声:“天哪……你怎么不早说呀?你要是早说,我还能见儿子最后一面。”

    “不瞒你说,因为台风,整条船都翻了,你要想开点,这是天灾,不是人祸。”

    “那马丽莲呢,她活着或是死了?”

    “你猜吧,采菊……”

    她的哭声停了一下,接着是更揪心的哭:“马、马丽莲根本就不存在?”

    “对不起,采菊,我只不过是想减轻一点你的痛苦……”他的泪水滴落在她的泪水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采菊不相信存折上的钱是丈夫彩票中奖得来,更不相信自己有这么好的命水,说明她身世本就悲苦,对生活不够乐观。

    B. 李堂小时候不要李侯的奶糖,表现出与其他孩子不同的骨气,受到了父母的赞赏。就是因为这种骨气,让主人公产生无边幻想。

    C. 采菊听说马丽莲比自己“好看一万倍”,内心嫉妒,所以用力掐了丈夫的大腿,难以接受儿子交了一个既有钱又漂亮的姑娘。

    D. 小说不乏诙谐幽默的元素,主人公想入非非,令人忍俊不禁;小说结尾却悲凄动人,与前文形成了强烈反差。

    E. 小说题目为“私了”,提示了存折上钱财的由来;全文两次出现“封闭”的话题,暗示了李三层经历的“私了”过程。

    2.小说对话中多次出现“你猜”,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进行简要分析。

    3.这篇小说段落都很短小,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臧洪字子源,广陵射阳人也。洪年十五,以父功拜童子郎,知名太学。举孝廉,补即丘长。中平末,弃官还家,太守张超请洪为功曹。时董卓弑帝,图危社稷,洪说超曰:“明府历世受恩,兄弟并据大郡。今王室将危,贼臣虎视,此诚义士效命之秋也。今郡境尚全,吏人殷富,若动桴鼓,可得二万人。以此诛除国贼,为天下倡议,不亦宜乎!”超然其言,与洪西至陈留,见兄邈计事。邈谓超曰:“闻弟为郡,委政臧洪,洪者何如人?”超曰:“臧洪海内奇士,才略智数不比于超矣。”邈即引洪与语,大异之。定议,乃与诸牧守大会酸枣。设坛场,将盟,咸共推洪。洪乃摄衣升坛,操血而盟曰:“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毒流百姓。大惧沦丧社稷,剪覆四海。陈留太守邈、广陵太守超等,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一力,以致臣节,陨首丧元,必无二志。”洪辞气慷慨,闻其言者,无不激扬。时讨虏校尉公孙瓒与大司马刘虞有隙,超乃遣洪诣虞,共谋其难。行至河间而值幽冀交兵,行涂阻绝,因寓于袁绍。绍见洪,甚奇之,与结友好,以洪领青州刺史。在事二年,绍惮其能,徙为东郡太守,都东武阳。时曹操围张超于雍丘,甚危急。超谓军吏曰:“今日之事,唯有臧洪必来救我。”或曰:“袁曹方穆,而洪为绍所用,恐不能败好远来,违福取祸。”超曰:“子源天下义士,终非背本者也,或见制强力,不相及耳。”洪始闻超围,及徒跣号泣,并勒所领,将赴其难。自以众弱,从绍请兵,而绍竟不听之,超城遂陷,张氏族灭。洪由是怨绍,绝不与通。绍兴兵围之,历年不下,增兵急攻。城中粮尽,外无援救,洪自度不免,呼吏士谓曰:“袁绍无道,所图不轨,洪于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破,将妻子出。”将吏皆垂泣曰:“吏人何忍当舍明府去也?”初尚掘鼠煮筋角后无所复食主簿启内厨米三斗请稍为饘粥洪曰何能独甘此邪使为薄糜徧班士众兵将咸流涕无能仰视男女七八十人相枕而死,莫有离叛。城陷,生执洪。绍大会诸将见洪。谓曰:“今日服未?”洪据地瞋目曰:“诸袁事汉,四世五公,可谓受恩。今王室衰弱,无扶翼之意,而欲因际会,觖望非冀,多杀忠良,以立奸威。惜洪力劣,不能推刃为天下报仇何谓服乎?”绍本爱洪,意欲屈服赦之,见其辞切,知终不为用,乃命杀焉。

    (节选自《后汉书·卷五十八·列传第四十八》,略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尚掘鼠/煮筋角/后无所复食/主簿启内/厨米三斗/请稍为饘粥/洪曰/何能独甘此邪/使为薄糜/徧班士众/兵将咸/流涕无能仰视/

    B. 初尚掘鼠/煮筋角/后无所复/食主簿启内厨米三斗/请稍为饘粥/洪曰/何能独/甘此邪/使为薄糜/徧班士众/兵将咸流涕/无能仰视/

    C. 初尚掘鼠/煮筋角/后无所复/食主簿启内/厨米三斗/请稍为饘粥/洪曰/何能独甘此邪/使为薄糜/徧班士众/兵将咸/流涕无能仰视/

    D. 初尚掘鼠/煮筋角/后无所复食/主簿启内厨米三斗/请稍为饘粥/洪曰/何能独甘此邪/使为薄糜/徧班士众/兵将咸流涕/无能仰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科目,由地方官员推荐符合条件的人供朝廷任用。

    B. “社”是土神,“稷”是谷神;故地帝王有祭祀谷神土神祈求五谷丰登、国事太平的习俗,所以后来就用“社稷”来代表帝王。

    C. “桴鼓”,指鼓槌与鼓;有时指警鼓用于报警告急,有时指乐鼓。此处是“战鼓”之意,指擂响战鼓,号召参军打仗。

    D. 坛场,古代设坛举行祭祀、继位、盟会、拜将等大典的场所,也可指佛家讲经说法之所。此处指张邈、张超等人结盟的场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臧洪才智出众,深受重用。深受广陵太守张超器重,把郡内政事委托给他,还接纳他的倡议,邀约哥哥张邈结盟,装备举事。

    B. 臧洪重情重义。当年他曾受张超赏识,所以张超在被曹操围城时,他向袁绍请求援兵救援张超。袁绍拒不发兵,从此他与袁绍结仇。

    C. 臧洪顾念下属。袁绍围城时他不忍心城内官吏、将领及他们的家眷一同送命,就让他们在城破之前和家人逃出了城,保全了无辜的人。

    D. 臧洪舍生取义。袁绍抓住臧洪后本因爱其才,想让臧洪投降屈服,但臧洪决不投降,还痛骂袁绍的无耻行径,终被袁绍杀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王室将危,贼臣虎视,此诚义士效命之秋也。

    (2)洪始闻超围,及徒跣号泣,并勒所领,将赴其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明妃曲二首·其二

    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明妃曲二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组诗作品,被称为是咏王昭君最好的诗。本诗描绘了王昭君的美貌以及风度、情态之美,从中宣泄她内心悲苦之情。

    B. 此诗不属于格律诗。开头两句写胡人派胡姬来迎明妃,颇不尊重她,暗示下文“胡恩深”是反语;“皆胡姬”三字又为下文“含情欲语独无处”作伏笔。

    C. 梅尧臣《依韵和原甫昭君辞》中说:“情语既不通,岂止肠九回?”印证了本诗中明妃与胡人言语不通,谈不上“知心”,只能把心事赋予琵琶,所以感到悲哀的内容。

    D. 作者通过明妃一面手弹琵琶“劝胡”饮酒,一面眼望“飞鸿”这一细节,奇妙地刻画了明妃内心的矛盾与痛苦。明妃的琵琶声感动了“汉宫侍女”“沙上行人”,侧面表现“哀弦”之哀。

    E. 相比“汉恩自浅”,胡人可谓是“恩深”,而明妃却“身在胡营心在汉”,有乐有哀,她不因个人恩怨得失改变心意。本诗委曲深入地刻画昭君心事,突出其民族大义。

    2.这首诗写到“人生乐在相知心”,为什么王昭君还会“哀弦留至今”?请结合诗歌简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3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告知我们“道不同,不相为谋”的观点。

    (2)韩愈在《师说》中为老师下的定义是:“___________。”

    (3)郦道元《三峡》中,直接描写秋景凄清肃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务实精神在岭南是被封为圭臬的做人宗旨,它一方面是当地人追求实在的生活意趣的反映,另一方面也造就了岭南文人仕进之心淡薄,竞争意识薄弱。

    B. 对于智能机上的预装移动智能终端软件占用手机内存、牵制主板运行,但又无法删除的问题上,工信部发布文件明确规定,明年7月起手机预装软件必须可卸载。

    C. 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它能否真正被运用的关键是人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数据处理模式。

    D.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公告显示,2016年我国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1.6%,其中网售商品的抽查合格率提升了11.4个百分点,达到了82.7%。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20世纪以来,  ①  受到西方文学观念和现代文化思想的冲击,中国传统的文学研究发生了结构性变化。  ②  总体来看,古典文学研究界更热衷于评论文学现象、总结文学规律,相对忽略对文学文献本身的整理与研究;  ③  在文学现象与文学规律的研究中,也更为偏重作家作品的评论与文学规律的总结,相对忽略作家活动的记述与文学过程的梳理。  ④  具体落实到论析古代散文研究的成果方面,学术界普遍倡导散文批评史与散文理论史的建构,  ⑤  忽略散文研究现象的描述与展现。由于中国古代并没有出现过西方学术意义上的“纯文学”以及与之相伴而生的“纯文学观念”与“纯文学理论”,  ⑥  散文批评史与散文理论史研究无论何等细致深入,都难免在不同程度上与中国文化传统及散文史风貌方枘圆凿。

    A. 自从   /   而且   又   相对   如此

    B. 由于   从   但是   又   过度   如此

    C. 由于   /   而且   再   相对   因而

    D. 自从   从   但是   再   过度   因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共 1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从近日中国海军组织的航母编队武器演习的效果来看,我国海军实力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全新阶段,这意味着那个国力羸弱时代的海军已经是明日黄花了。

    ②建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是党子啊十八大提出的一个新型城镇化理念,会议中还表示,做好了这一点就是在践行创新、开放、共享的全面发展理念中秉要执本了。

    ③国家领导人访问他国是希望与被访问的国家友好交往抑或维持秦晋之好的明确信号,这种做法对维持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和平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④在深冬的一片肃杀中,我怀念着春天才没过马蹄的青草、嫩黄的柳梢、粉嘟嘟的桃花、明媚却不刺眼的阳光,恍惚间身体也渐渐暖和起来了,如沐春风。

    ⑤自小说《繁花》出版并获得茅盾文学奖之后,金宇澄成了海内外闻名遐迩的作家,近日他表示,自己将会在接下来的写作中转变写作题材,尝试更多的风格。

    ⑥防霾口罩是雾霾天人们出行时防护口鼻、抵挡PM2.5侵害的首选工具,然而根据科学测试,它的阻隔力并不比一般医用口罩好,那些神乎其神的防霾功效多是商家的营销噱头。

    A. ①②⑥   B. ②③⑥   C. ①④⑤   D. ③④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挂”和“开挂”虽然只有一字之差,______。与“挂”相关的首先是俗语“挂电话”,结束电话时人们常说“好的,挂了,再见!”,这里的“挂”是结束的意思。其次是中国古代对罪大恶极的犯人要吊死甚至枭首示众,不管是“吊死”还是“枭首示众”,都有一个“挂”的过程,而这个“挂”的过程是指向死亡的。从这些语境引伸过来,______。“开挂”则是“开外挂”的省称,来源于网游的一个作弊程序。“开外挂”以后,游戏玩家操控的虚拟人物就会变得强悍无比,速度、力量和生命值都会远远超过普通玩家。后来“开挂”就衍生为“用特殊手段获得惊人表现”的意思。由此可见,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关于数据视觉化的一段论述,请提取其中重要信息,写出五个关键词。

    数据视觉化是指通过图形化手段对信息进行清晰、有效的传递。要求数据进行有效性传递,也就间接要求了数据图片的美学形式和功能性必须齐头并进。美学形式上要求数据呈现出来的图片必须具有直观美化的特点,让观者一目了然,而且讲究形式上的美感。功能性要求数据呈现要简明科学,数据的显性特点必须足够突出,让人一下就读取到关键信息。在现代社会决策越来越依赖数据的前提下,数据视觉化已经成为一种时代必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6周岁的小周是一名热爱音乐的高一学生,与其他同龄人不同的是,他已经三个多月没有踏进学校一步了。原因是他不肯剪掉那一头披肩长发,他认为这是他青春个性的象征,个性与学习并不矛盾。而校方认为,学校是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场所,需要一定的规则,如果照顾每一个人的个性,就会失去群体的良好秩序。

    你对以上争论,有什么样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