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下图所示印章,作为历史材料可用以证明(    )

    A.汉代已建立完备的监察体系        B.监察机构的设置始于汉代

    C.汉代中央监察系统的完备         D.汉代已设置负责监察的官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一些学者认为,宋代中国发生了“商业革命”。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

    ①商业活动的时空限制已被打破       ②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③强制性的“匠籍制度”被废除       ④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重要财政来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清代,经过内、外蒙古的中俄贸易通道“茶叶之路”曾十分繁盛,其枢纽为边境城市恰克图,进恰克图贸易必须有理藩院颁发的“信票”。该商路向来为晋商所垄断,主要是因为(    )

    ①该商路经过晋商传统地盘,他们占有地利与人和

    ②茶叶产区邻近晋商的老家,他们有近水楼台之利

    ③徽商等其他商帮已经衰落,难以与晋商进行竞争

    ④晋商与满清朝廷关系密切,得到政府的特殊照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人们说的三千年来一大变局,不是在鸦片战争的当初就感觉到了的,而是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才开始认识的。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B.中体西用观念的逐步形成

    C.“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D.民主科学思想的高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张之洞痛陈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时说:“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水师,何从施展?”该条约是(    )

    A.中英《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中俄《改订条约》        D.中日《马关条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戊戌政变后,李鸿章屡奉慈禧懿旨访拿康、梁,但他曾对人说:“康有为吾不如也,废制议事,吾欲为数十年而不能,彼竟能之,吾深愧焉。”他还多次寄意逃亡日本的梁启超,要他“精研西学,以待他日效力国事”。这表明李鸿章(    )

    A.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B.已转变为资产阶级维新派

    C.对维新变法持同情态度           D.意识到民主潮流不可阻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读表,中国银行的信贷活动,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表  中国银行合作社贷款统计表

    时间

    金额(万元)

    区域

    合作社个数

    户数(万户)

    1934年

    197

    6省40县

    944

    5

    1935年

    449

    9省80县

    2814

    12.6

    1936年

    808

    10省117县

    3200

    20.5

    ① 有助于减轻世界经济危机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②有利于当地农民生产能力的提高和生活改善

    ③促进了当地土地私有制向土地公有制的转变

    ④有助于当地农村金融的改善和合作事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这一决策(    )

    A.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方针

    B.成为后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先导

    C.提出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建设原则

    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式去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此言意在(    )

    A.批评雅典城邦的参政方式

    B.反对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C.说明雅典民主范围的狭小

    D.坚持民众的权力至高无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绘画作品中,以写实手法真实反映下层人民生活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位西方记者去采访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家里没人。邻居说:“加加林上天了。”记者说采访他的夫人也可以。邻居说:“他夫人排队买菜去了。”记者说:“没关系,我可以等。”邻居迟疑了一下说:“你最好还是去等加加林,他从天上回来可能还快一些。”这一笑话意在说明(    )

    A.苏联航天科技的先进            B.苏联民众遵守公共秩序

    C.苏联经济的短缺状态            D.苏联人对西方的警惕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世纪荷兰学者比斯肯·许埃特在评论画家伦勃朗时说:“最好的历史记载犹如运用伦勃朗的技巧:它将一束耀眼的光线投射在某些选择出来的因素上面,投射在那些最完美、最重大的因素上面,而将其余的一切都留在阴影里和看不见的地方。”他强调的是(    )

    A.“阴影”部分不属于历史          B.最好的历史记载手段是绘画

    C.历史记载应具有选择性           D.历史记载只需关注重大事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28分)重大的争论往往出现在重要的历史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征,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易》日:“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据班固《汉书·艺文志》

    (1)据材料一指出诸子百家发生“争鸣”的原因。(4分)班固认为应当怎样看待与处理学术思想上的争论?(4分)

    材料二

    表    1905~1907年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内容摘录

    改良派

    革命派

    多从政治上立论,而少从种族上立论。

    满洲去,则中国强。

    “民智未开”,一般国民“未有共和民国之资格”。

    自由、平等、博爱三者,人类之普通性也……我国民必能有民权立宪之能力。

    本来无极贫极富之两阶级……危险革命之手段,非所适用也。

    贫富已悬隔固不可不革命,贫富将悬隔则亦不可不革命。

    夫经革命之后,全国散漫,控御无方,内乱并起,而外侮乘之,中国之亡益速耳。

    革命与瓜分决无原因结果之关系,且正因革命,然后可杜瓜分之祸。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2)根据表2,概括革命派与改良派围绕哪些基本问题展开论战。(4分)你认为革命派的观点合理之处在哪里?任选双方争论的一个问题予以说明。(4分)

    材料三     美国建国之初,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国务卿杰弗逊在一系列原则问题上发生分歧,长期争论,所形成的“汉密尔顿传统”和“杰弗逊传统”在美国历史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汉密尔顿主张: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因为人性本恶,有利益之争,需要有效率的政府主持公共福利;建立有效的联邦银行体制以及税收\信用制度、保护关税制度,反对自由放任主义;建立多元经济体,农工商并存,大力发展工商业。杰弗逊崇拜自由、人权,特别反对宪法中没有保护人民基本权利的条款。政治上力主小国家、小政府,强调维护州权,害怕中央政府的大权力吃掉各州的小权力。经济上力主以独立的农场主经济为基础,以农立国,反感发展工商制造业。

    ——据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建国之初这场争论的核心内容。(4分)“杰弗逊传统”和“汉密尔顿传统”对后来美国的历史发展走向均产生了重大影响,从经济、政治两方面予以说明。 (8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4分)经济布局的变化是考察历史变迁的一条大脉络。

    材料一     唐中叶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加速,中国的大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南北差距,经济发展水平上表现为南方优于北方。近代以后,自港口城市西行,生产力水平和现代化程度随地理距离的加大而不断下降,大体上形成“西部不如中部,中部不如东部”这种明显的区域经济差距。这种巨变,是近代生产力性质不同于古代生产力,地理环境的作用也有所不同的反映。

    ——据吴松弟《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格局形成的机制与表现》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古代到近代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格局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 (4分)

    材料二     “一五”计划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设想是:基本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进而推进全国工业的发展。为配合工业建设的总体布局,在西北、华北新建兰新、包兰、宝成等铁路线。此时期建设的新兴工业城市包括包头、太原、西安、武汉、成都等内地城市。从投资的分配看,694个投资项目中有472个放在内地,其余222个大部放在东北。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如1955年国家对上海和天津的投资额分别为这两市折旧额的76%和104%,两市的工业产值增幅分别为负4.49%和1.4%,低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长幅度。

    ——据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建设总体布局的角度评析“一五”计划。(8分)

    材料三     资产阶级使乡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创造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乡村生活的愚昧状态。正像它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的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据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3)结合工业革命的历史,从国际劳动分工的角度阐述你对《共产党宣言》这一论述的理解。(10分)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