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9 题,其中:
选择题 13 题,实验题 2 题,计算题 4 题
简单题 14 题,中等难度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3 题
  1. 2008年9月25日晚21点10分,我国在九泉卫星发射中心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7号”宇宙飞船成功地送上太空,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时间为90分钟.则(    )

    A.“21点10分”和“90分钟”前者表示“时刻”后者表示“时间”

    B.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它的位移和路程都为0

    C.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平均速度为0,但它在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0

    D.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在对飞船进行飞行姿态调整时可以将飞船看作质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书放在桌面上,书会受到的支持力的直接原因是桌面产生了形变

    B.书放在桌面上,书会受到的支持力的直接原因是书产生了形变

    C.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必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D.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物体竖直上升,是因为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升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关于摩擦力,有如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只有运动的物体才有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总是在同一直线上;

    D.物体与支持面间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1;改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3秒、第4秒内的总位移是1.2米,则第5秒内的位移是:(     )

    A.0.7米;          B.0.9米;          C.1.2米;          D.1.4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1s末的速度是 6m/s,第2s内的平均速度是 8m/s,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零时刻的速度是 3m/s

    B.物体的加速度是 4m/s2

    C.任何1s内的速度变化都是 2m/s

    D.第1s内的平均速度是 4m/s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一物体自楼顶平台上自由下落h1时,在平台下面h2处的窗口也有一物体自由下落,如果两物体同时到达地面,则楼高为(     )

    A.h1+h2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某物体6s内的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第1s末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B.物体4s内通过的位移为0,路程为2m。

    C.物体在第4s末返回出发点

    D.物体在第1s末离出发点最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如图所示的v—t图中,A、B两质点同时从同一点在一条直线上开始运动,运动规律用A、B两图线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s时,B质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B.t=2s时,A、B两质点间距离一定等于2m

    C.A、B同时从静止出发,前2s内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D.在t=4s时,A、B相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如图所示,每一个图都有两条图线,分别表示同一直线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其中哪些图对应的运动不能实现   (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和B以相同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和B、C间的滑动摩擦系数μ2有可能是(    )。

    A μ1=0,μ2=0;           B μ1=0,μ2≠0;

    C μ1≠0,μ2=0;            D μ1≠0,μ2≠0.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

    C.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

    D.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在平直轨道上甲、乙两物体相距为s,乙在前,甲在后,同时同向开始运动,甲以初速度Vl,加速度a1,做匀加速运动.乙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2,假定甲能从乙旁通过而互不影响,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的是(    )

    A.当a1=a2时,甲乙只能相遇一次           B.当a1 >a2时,甲乙可能相遇两次

    C.当a1>a2时,甲乙只能相遇一次            D.当a1< a2时,甲乙可能相遇两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用打点计时器可测纸带运动的时间和位移.下面是没有按操作顺序写的不完整的实验步骤,按照你对实验的理解,在各步骤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然后按实际操作的合理步骤,将各步骤的字母代号顺序写在空白处.

    A.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接线柱上分别接上导线,导线的另一端分别接在电源的两个接线柱上。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___________,并压在__________下面。

    B.用刻度尺测量从计时开始点到最后一个点间的距离

    C.切断电源,取下纸带,如果共有 n 个清晰的点,则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_________。

    D.打开电源开关,再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E.利用公式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低压______(填“交”或“直”)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记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各点间的距离如下图所示,则纸带的___________(填“左”或“右”)端与小车相连,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m/s.并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2.若当交流电的实际频率小于50Hz时,仍按50Hz计算,则测量的加速度值比真实的加速度值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4 题
  1.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0=4m/s,加速度为a=2m/s2,求:

    (1)物体运动的前2秒时间内的位移是多少?

    (2)物体运动到第3秒初的速度是多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正常情况下,火车以54km/h的速度匀速开过一个小站.现因需要,必须在这一小站停留,火车将要到达小站时,以-0.5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停留2分钟后,又以0.3m/s2的加速度出小站,一直到恢复原来的速度.求因列车停靠小站而延误的时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校一课外活动小组自制一枚火箭,设火箭发射后始终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运动.火箭点火后可认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4 s到达离地面40 m高处时燃料恰好用完,若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求:

    (1)燃料恰好用完时火箭的速度;

    (2)火箭上升离地面的最大高度;

    (3)火箭从发射到残骸落回地面过程的总时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甲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乙车以4m/s的速度与甲车平行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经过乙车旁边开始以0.5m/s2的加速度刹车,从甲刹车开始计时,求:

    (1)乙车在追上甲车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

    (2)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