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连线题 5 题
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2 题
  1. 儒学在孔子之后有性善性恶之争。两汉时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其用意在于

    A. 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

    B. 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C. 神化儒学并为君权服务

    D. 探究人性发展本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秦代九卿中少府掌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而与此相适应的唐代六部中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这一变化体现了

    A. 血缘政治的削弱

    B. 政治制度的成熟

    C. 中央集权的强化

    D. 行政效率的提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唐律疏议》规定:“来自同一国家的外国人在中国发生法律纠纷时,依该国法律;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人在中国发生法律纠纷时,则依据唐律处理。这表明《唐律疏议》

    A. 阻碍中西文化交流

    B. 坚持传统夷夏观念

    C. 维护了国家司法主权

    D. 奠定了封建国家立法原则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北朝时,嗜好奶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D. 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到明朝末年的1644年,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明显差别,它们已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这说明当时

    A. 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B. 中国知识界深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

    C. 东学西传影响到西方科技发展方向

    D. 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有学者研究表明:在革命的前夜,由于政府当局腐败,缺乏中央权力,常常导致城市精英管理市政。清政权倒台以后,在长达数月的时间里,大多数城市实际上是由商会和行会协同管理,这一情形

    A. 说明商人的宗族凝聚力强

    B. 体现了城市管理的近代化

    C. 反映出城市管理的系统化

    D. 有助于保护商人的共同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帝国主义控制下的中国海关的报关制度,几乎全靠商人的良心来申报进口货物的确实数量,关税一直按照商人呈报的数量,而不是根据海关查验数量来征收。”该报关制度

    A. 冲击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制约了外国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

    C. 促进了中国海关近代化

    D. 延缓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胡适曾列举出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类似特征:以人民日常用语书写的文学取代旧式的古典文学;反对传统文化理念与制度;以现代史学的新方法整理文化遗产。材料说明胡适

    A. 全面否定了中国文明的价值

    B. 反思了新文化运动的不足

    C. 认为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D. 主张禁止儒家思想的传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北伐战争期间,郭沫若在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工作时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各地方来归附的军队很多,凡是有来归附的军队,他们最先请求的便是派遣政治工作人员。”这种现象表明

    A. 政治宣传促使各地方军队来归附

    B. 政治工作有助于提升军队战斗力

    C. 政治工作成为国民革命主要工作

    D. 各地军队决心接受三民主义思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在《关于瑶苗民族中工作原则的指示》(1934年)、《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1935年)、《对内蒙古人民宣言》(1935年)等文件中,均明确表示不打少数民族土豪,不没收宗教上层人士的土地财产。这些政策在当时有利于

    A.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实现革命中心和任务的转移

    C. 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建立与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49年,在讨论《共同纲领》草案时,有代表提出应该把“实现社会主义”写进《共同纲领》,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没有同意这个提议。对党中央所持态度的合理解释是当时

    A. 《共同纲领》暂不具有宪法效力

    B. 中共对革命前途缺乏清醒的认识

    C. 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

    D. 中共力求避免重蹈右倾覆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8个陆军师集体转业,改编为建筑师。这一决定的目的是

    A. 强化海空力量的发展

    B. 促进军队编制的完善

    C. 减轻军费支出的重负

    D. 加强重点工程的建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5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康熙初年苏州城门外“庐舍栉比,殆等城中”,闻门外的商业区更是与枫桥镇连成一片,延绵20里之长,成为中国最大的粮食贸易中心。据樊树志统计,与枫桥镇相似的市镇,在正德年间有14个,乾隆时期增加到了26个。19世纪初,府域及近都市镇都已没有了之前的隙地,“房满为患”“居货山积,行人水流”,居民总数约150万。其中,工业人口至少占了有劳动能力的成年居民总数的37.5%,如仅以成年男性居民计,则这个比例更要上升到75%……清代初期,江南棉布踹染业的中心,由松江转移到了苏州,府城的染坊、踹布工匠“总计约有二万余人”,“均非土著,悉系外来”。在产业分工中处于较低层级的碾米业、酿酒业、榨油业等,基本上完全转移到了郊区市镇;处于较高层级的丝织业,则基本上转移到了府城。

    ——据李伯重《工业发展与城市变化:明中叶至清中叶的苏州》

    材料二19世纪时,在伯明翰、曼彻斯特和其他这类城市,在群集的工厂和烟囱之间,还散落着优美的新居所、俱乐部、交易所、银行、火车站。曼彻斯特已经成了大都市,成为郊区和卫星城市网络体系的中心,其棉纺织业占了英国棉纺织生产的近75%。但是这并没有排斥其他行业的兴起,反而促进了其他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例如利用工业废料生产肥皂、染料、墨水的工业,还出现了一批生意兴隆的苏打生产厂家,又促进了橡胶、酿酒业的发展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据理查德·丹尼斯《19世纪英国工业城市的社会地理》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清时期苏州城市扩张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19世纪初苏州和曼彻斯特城市经济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差异的根本原因。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近代新闻史大事年表

    第一条

    1833年8月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刊于广州,德国传教士郭士力任主编,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种近代化中文报刊

    第二条

    1872年4月

    英国人美查等主办的《申报》(别称《申江新报》在上海创刊。

    第三条

    1895年8月

    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国内出版的第一个《万国报刊》在北京创刊。

    第四条

    1905年11月

    《民报》在东京创刊。其为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第五条

    1931年12月

    《红色中华》报在江西瑞金创办,这是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

    第六条

    1941年5月

    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延安创刊,它是由《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后出版的。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在上表中任选两条历史信息进行解读,主题自拟。(要求:主题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论证和分析逻辑清晰;所拟主题与信息解读一致)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体制由秦汉的郡县两级制变为州郡县三级制,增加了中央到基层

    的中间环节,且州郡随意增设,地方官僚队伍膨胀,豪家大族把握地方大权。为了解决这一弊端,隋文帝加大了对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力度,设计了以整顿地方为核心、以致治安民为主旨的整体改革方案,并很快付诸实践。

    隋文帝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又裁并一些州县,取消了地方官署选用属吏的权力,缩减行政支出。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了州县官吏的选拔、考课、职权等有关制度。隋文帝规定九品以上的地方官完全由中央任命,州县长官不得自行选用属吏,县佐也不得用本地人,避免其凭籍权势横行地方。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约束与考核,要求他们每年年终到中央政府汇报工作。隋文帝曾派出巡视使者,一次罢免贪官污吏200多人;隋文帝注意对地方官吏的教育和引导,提倡节俭政治。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隋文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文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

    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

    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反和平罪:计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战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定或习惯,出于某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法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种群、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联。

    ——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惩处的战争责任对象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纽伦堡原则》的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全国解放后,部分城市通货膨胀严重,少数商人投机,哄抬物件。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很快将上海局势稳定下来,进而稳定了全国经济形势。面对工业化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陈云提出对粮食等主要农副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被中央采纳实施。他在中共八大上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营;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1979年春,陈云指出:“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只要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他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

    ——摘编自金冲及等主编《陈云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陈云的主要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云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贡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