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5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1 题,选择题 3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孔孟毕竟是两家

    孔孟被“硬捏合拢”说,是施蛰存先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仅凭这一点,即可知施先生对古代文史的造诣非同一般。

    施蛰存说:“孔孟思想,是一种思想,还是两种思想?天下没有两个思想相同的人,孔孟思想,毕竟还是两家。”(施蛰存《闲话孔子》)施先生给出的这个答案,是能使人信服的。(施文中说是司马迁捏合了孔孟二家,这一点恐怕是弄错了。)以我之肤浅,也能列举孔子思想与孟子思想的若干区别。例如,孔子衡量人的价值的“尺”是爵位,在孔子那边,是以爵位上下定人之尊卑的;孟子衡量人的价值却有爵、齿、德三把标尺;孔子之“仁”关注的是“礼”,重在束“下”,孟子之“仁”关注的是“民”,重在规“上”;孔子的“四绝”(《论语·子罕第九》云“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偏重天理,而孟子的“四端”(《孟子·公孙丑上》云“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偏重人性。仅此三条,便可证实“天下没有两个思想相同的人”,哪怕是被合称为“孔孟之道”的孔与孟也都“自成一家”。

    当然,孔子与孟子有许多相同或相近之处。其一,他们都“法先王之道”,缺陷是不能与时俱进;其二,他们都“行仁义之化”,缺陷是对“利”的绝对排斥;其三,他们的那一套都不见容于当世,故有“仲尼菜色陈蔡”而“孟轲困于齐梁”。

    孔子与孟子还有一点相同的,就是他们对于“法先王之道,行仁义之化”,都有一种“当仁不让”的使命感。孔子困于匡邑之时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的身上吗?上天如果不想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孟子则是在离开齐国的时候对充虞说:“五百年必定有称王天下的人兴起,其间必定有著名于世的贤人。周兴起以来已有七百多年,上天如果想安抚治理天下,当今之世除了我还会是谁呢?”两者相比,孔子说得比较含蓄,孟子说得比较直露。但对于孟子来说,这并非狂言。例如,“仁义之化”而为“仁政”,“先王之道”而为“王道”,或许就是他对儒家文化的贡献,至少在《论语》之中,未必能够找出这两个概念。

    由此观之,将孔子与孟子都归入儒家,未必有错。但我们现在所要吸取的一个教训是,不能什么事情都只注意合,而不学会分。合的好处是易记,一下子记住了两个“子”,要用时一言以蔽之,仿佛占了大便宜;然而,你真想要了解孔子、孟子的思想和思维方式,那还是要分开剖析才行。既能综合,又能分析,庶几可算得研究。如果只会笼而统之地说个大概,那只能蒙人蒙己罢了。现在有些自称搞国学的,看似无所不通,其实也就知道些笼而统之的“蒙法”,从不肯下工夫深入进去。对这种学问,我们要警惕。

    (选自《文汇报》2010年8月9日)

    1.作者认为“孔孟毕竟是两家”,下列不能成为他的依据的一项是(  )。

    A.孔子和孟子衡量人的价值的标准和尺度是不一样的。

    B.孔子和孟子在“仁”上的关注内容和约束对象不相同。

    C.孔子和孟子的政治主张和具体的人生遭遇是不相同的。

    D.孔孟二人在重天理还是重人性上的认识是不相同的。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孔子相比,孟子在认识评价人的价值标准上要多元化一点。

    B.孔子和孟子思想上都具有保守性,都很难被当时当权者接受。

    C.孔子和孟子在宣扬礼教、仁政上具有一种责无旁贷的使命感。

    D.孔子含蓄,孟子直露,但是他们对儒家文化的贡献是同样大的。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孟被‘硬捏合拢’说”的提出,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施蛰存在古代文史上的造诣。

    B.施蛰存认为是司马迁捏合了孔子和孟子两人的思想成为一种思想,这个观点能使人信服。

    C.《论语》中找不出“仁政”“王道”这两个概念,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孔孟具有相同之处。

    D.将孔子与孟子都归入到儒家是现在研究国学的人所要吸取的一个教训,我们都需要警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2011·天津高考,3)下列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______。此刻,寺院周围庄重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______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腊梅,暗香________,________遗世独立的佳人。

    A.钟爱 洋洋洒洒 浮动 好像

    B.喜爱  纷纷扬扬  浮动  犹如

    C.钟爱  纷纷扬扬  飘动  好像

    D.喜爱  洋洋洒洒  飘动  犹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1·湖南高考,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感动中国”将镜头对准生动的现实生活,聚焦于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解读了平凡中的伟大。

    B.微博一经推出,就以其强大的即时通信功能,受到了广大网民的追捧,它正有力地介入我们的社会生活。

    C.新生代农民工除了关注工资待遇外,对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条件也越发重视,那些环境恶劣、保障缺失的企业,他们将说“不”。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我国广大有志青年提供了创造精彩人生的广阔舞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即使明知要失败、要毁灭 ②可见,悲剧精神是通过意志、勇气和自由褒扬一种精神胜利的状态 ③而不是着眼那真切的胜败 ④而不是悲观失望和消极颓废 ⑤也要满怀希望地去拼争 ⑥悲剧精神的精髓应是对人生遭际的反抗

    ____________。但是中国民族求安求稳的心理却给古典悲剧续上了一个个“好”结局。于是本欲以悲剧鼓舞生命的反抗与壮伟,却又无奈地落入了世俗的幸福之中。

    A.②①③⑤④⑥     B.⑥③①⑤②④

    C.②①⑤④③⑥          D.⑥④①⑤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有一只蜗牛,计划干一番事业。它想向东去攀登泰山,计算一下却要走3 000多年;又想向南去涉长江和汉水,计算一下也要走3 000多年。想想自己的寿命,不过朝暮之间,于是它不胜悲哀,最终枯死在蓬蒿秆上。

    树林中的小动物知道了,聚集在一起议论这件事。

    蚂蚁说:“呵呵,不自量力的小蜗牛,自作自受。”

    蜜蜂说:“脚踏实地最重要,不能好高骛远。”

    云雀悠然神往:“到泰山去,不错的主意,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看来,梦想真是个好东西。”

    狐狸想:“这只小蜗牛,如果不自怨自艾,果真向东爬去,现在会是什么情景呢?”……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