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5 题,语言应用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1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各种艺术都各有它特殊的筋肉技巧。例如写字、作画、弹琴等等要有手腕筋肉的技巧。要想学一门艺术,就要先学它特殊的筋肉技巧。

    学一门艺术特殊的筋肉技巧,起初都要模仿。“模仿”和“学习”本来不是两件事。姑且拿写字做例来说。小儿学写字,最初是描红,其次是写印本,再其次是临帖。这些方法都是借旁人所写的字做榜样,逐渐养成手腕筋肉的习惯。但是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学写字最得益的方法是站在书家的身旁,看他如何提笔,如何运用手腕,如何使全身筋肉力量贯注在手腕上。他的筋肉习惯已养成了,在实地观察他的筋肉如何动作时,我可以讨一点诀窍来,免得自己去暗中摸索,尤其重要的是免得自己养成不良的筋肉习惯。

    推广一点说,一切艺术上的模仿都可以作如是观。诗文上也并不是例外。诗人和文人常欢喜说“思路”,所谓“思路”并无玄妙,也不过是筋肉活动所走的特殊方向而已。中国诗人和文人向来着重“气”字,我们现在来把这个“气”字研究一番,就可以知道模仿筋肉活动的道理。曾国藩在《家训》里说过一段话:“凡作诗最宜讲究声调,须熟读古人佳篇,先之以高声朗诵,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二者并进,使古人之声调拂拂然若与我喉舌相习,则下笔时必有句调奔赴腕下,诗成自读之,亦自觉琅琅可诵,引出一种兴会来。” 从这段话看,可知“气”与声调有关,而声调又与喉舌运动有关。声本于气,所以想得古人之气,不得不求之于声;求之于声,即不能不朗诵。朗诵既久,则古人之声就可以在我的喉舌筋肉上留下痕迹,到我自己下笔时,喉舌也自然顺这个痕迹而活动,所谓“必有句调奔赴腕下”。从此可知从前人所谓“气”也就是一种筋肉技巧了。

    诗文都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做诗文的人一要懂得字义,二要懂得字音,三要懂得字句的排列法,四要懂得某字某句的音义对于读者所产生的影响。这四样都是专门的学问。前人对于这些学问已逐渐蓄积起许多经验和成绩,而不是任何人只手空拳、毫无凭借地在一生之内所可得到的。自己既不能件件去发明,就不得不利用前人的经验和成绩。各种艺术都同时是一种学问,都有无数年代所积成的技巧。学一门艺术,就要学该门艺术所特有的学问和技巧。这种学习就是利用过去经验,就是吸收已有文化,也就是模仿的一端。

    古今大艺术家在少年时所做的功夫大半都偏在模仿。米开朗琪罗费过半生的功夫研究希腊罗马的雕刻,莎士比亚也费过半生的功夫模仿和改作前人的剧本,这是最显著的例子。中国诗人中最不像用过功夫的莫过于李太白,但是他的集中摹拟古人的作品也极多。

    艺术家从模仿入手,这正如小儿学语言,打网球者学姿势一样,并没有什么玄妙,也并没有什么荒唐。不过这步功夫只是创造的始基。没有做到这步功夫和做到这步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创造。创造是旧经验的新综合。旧经验大半得诸模仿,新综合则必自出心裁。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没有诗人的妙悟,固不能有创作;只有诗人的妙悟而没有匠人的手腕,即创作亦难尽善尽美。妙悟来自性灵,手腕则可得于模仿。匠人虽比诗人身分低,但亦绝不可少。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1.下面关于“模仿”的表述,不符文意的一项是

    A.模仿是学习艺术的初级阶段,学习书、画等各种艺术都是从模仿各自特殊的筋肉技巧开始,以前人为榜样,可以避免自己走弯路。

    B.诗文艺术也需要模仿。中国诗人注重的“气”可以模仿,语言文字的运用可以模仿,其实这种模仿也是一种学习。

    C.艺术家从模仿入手,但如果要谈创造,就不能只做到这一步就停止,因为创造是旧经验的新综合,新综合则必自出心裁。

    D.匠人是艺术家的前期,能够惟妙惟肖的模仿是匠人必有的本领,有了这样的本领,再加上一定的妙悟,就能成为艺术家。

    2.下面解释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学习艺术特殊的筋肉技巧,起初都要模仿。练书法时,只有站在书家的身旁,模仿他如何提笔、用腕,如何养成筋肉习惯,才能学得诀窍,练好书法。

    B.朗诵能让古人之声在我们喉舌筋肉上留下痕迹,待到我们写作时,喉舌也自然顺这个痕迹而活动,必有句调奔赴腕下。

    C.前人在字义、字音、字句的排列等方面都有了专门的研究,并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成绩,我们用一生的时间都难以学完这些经验。

    D.我们对艺术家的模仿,正如小儿学语言、打网球者学姿势一样,并不玄妙,也不荒唐,李白也曾集中摹拟过古人的许多作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想学到一门艺术,就应该了解并学习它的特殊的筋肉技巧,若能很好地模仿和借鉴他人,就会逐渐养成好习惯。

    B.每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种学问,因此在学习某门艺术所特有的学问和技巧时,我们应利用自己过去的经验,吸收已有文化。

    C.米开朗琪罗费过半生的功夫研究希腊罗马的雕刻,莎士比亚也费过半生的功夫模仿和改作前人的剧本,这也可说明,模仿是创造的始基。

    D.艺术家要有诗人的妙悟和匠人的手腕,妙悟可让人有所创作,手腕可让创作尽善尽美;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宁静  

    (美)西格德•F•奥尔森

    ①时值拂晓之前,那是众鸟还没有开始啼鸣的一段沉静。湖泊轻轻地喘息着,像是还在睡梦之中,一起一落;依我看,它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将大地上所有的声音都吸了进去。那是宁静的时光——没有吹动树叶的风,没有泛起波浪的水,没有兽叫和鸟鸣。然而,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倾听,绷紧了所有的神经去听——我也不知道听什么——只是试图捕捉到当黑暗离去时那一瞬间的意义。

    ②孤身站在那里,我感到充满活力,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为机警敏悟。一声喊叫或一个举动都会打破这短暂的静谧。这是一段宁静的时光,是与古老的节奏和时光的永恒、与湖泊的呼吸、与万物缓慢的生长保持同步的时刻。在这里能够感受到宇宙,领悟到人与自然一体的真实含义。

    ③我曾经攀登过鲁滨逊山的一座高峰,在那里观看日落,俯瞰山下奎蒂科—苏必利尔荒原的湖泊河流、起伏的山丘和溪谷。当我到达光秃的山顶时,太阳正悬在地平线上,像一个燃烧的火球,准备落入山下的黄昏。山下更遥远的地方,在伸向湖面的一片松林里,是我那个倒写的V字形白帐篷。当夜色来临之际,它显得十分渺小。

    ④当我观望和倾听时,渐渐地意识到昆虫缓慢沉稳的低鸣,透过虫鸣可以听到白喉带鹀的啼叫和隐身鸫悦耳的歌声。但是站在高山之巅,这一切都显得遥远而模糊,渐渐地它们相互交汇,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温柔的声音环绕于四周,那声音是如此轻柔,仿佛还不及我的呼吸声。

    ⑤眼下,太阳在山脊边颤动。它充满了活力,几近流动,当我望着它落下时,我想我能感到地球在转离它,我真切地感到了地球的旋转。总而言之,那是一种荒野的宁静,是一种人与自然一体的感觉,只有当没有任何视觉和声音的干扰时,只有当我们用内心之耳去听、用内心之眼去看时,当我们用全身心而不仅仅是用感官去感受和领悟时,才能够有这种感觉。我认识到,没有宁静,就不可能领悟;不从外界影响中解脱出来,人就不可能理解精神的意义。

    ⑥一个寒冬的夜晚,我站在星空下倾听。天气很冷,大约零下二十摄氏度,而我是在荒野中的一个湖泊的岸边。那天夜里,繁星低垂,明亮得像是要燃烧起来似的。银河耀眼夺目,飞溅于苍穹之上。湖畔幽暗的林中传来一只猫头鹰阴森忧郁的叫声,那叫声突显出湖面的幽静。宁静再度降临于此地,令我想到体验宁静的机遇是多么少见,要想达到真正的宁静和随之而来的内心平和又是多么难得,“宁静无价”的说法是多么真实贴切。

    ⑦我们日益意识到宁静之于我们的欢乐有多么重要。在我们的城市里,不停地萦绕于我们原始感官的那些奇异的声浪将我们驱向精神崩溃的边缘,将我们从曾经体验过宁静的人变成了焦虑不安、喜怒无常的人,陷于摧毁了健全心智和心理平衡的刺耳杂音之中。

    ⑧宁静属于原始的景物。没有它,不变的风景无非是一些岩石、树木和山脉。但有了它,风景便充满含义,意味深长。试想,当一架轰鸣的直升飞机在大峡谷上空盘旋时,它的那片蓝天,它的幽深和永恒的感觉会是什么样子?

    ⑨约翰•缪尔曾说:“红杉属于千年的沉静。”那些古老的树,其中有些早在公元前就存在,在新大陆被发现很久以前就已经成熟,具有历经沧海的宁静。从这层含义上而言,它们不仅仅是树:它们的存在使得作为世间匆匆过客的人类清醒镇静。

    ⑩当奎蒂科—苏必利尔湖区的荒原被飞机的轰鸣声和大功率运输工具的声浪所淹没时会是什么情景?划独木舟旅行的魅力就在于它的那份宁静,当你沿着湖畔漂荡时,便与岩石、树木和所有生物融为一体。倘若所有自然之声被发动机和变速器激烈狂暴的喧闹声所取代,情况将会发生怎样急速的变化?在平静的水域中,人们通常都不会高声说话,而是低声细语,因为那时任何噪声都是一种亵渎。

    ⑾我们是多么频繁地谈起荒野广漠的宁静,保持荒野宁静的重要性及在宁静中所能找到的奇妙与安宁。当我想到宁静时,我便看到了北方的河流湖泊、泥炭沼泽地和延伸的冻原以及无路的荒凉之地。我看到了西部的山脉和阿巴拉契亚山脉那高耸起伏的山岭。我想象着西南部的沙漠及其色彩斑斓的全景,还有南部难以穿过的沼泽地。它们总是在那里,它们的美丽不会改变。然而,一旦它们的宁静被打破,就再也不会恢复。(有删节)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第⑤段中用比拟的手法写太阳“在山脊边颤动”,形象再现了日落的全过程,也衬托了荒野的宁静。

    B.文章第⑨段说红杉“不仅仅是树”,是因为红杉具有历经沧海的宁静,它的存在使人类清醒镇静。

    C.文章最后一句“一旦它们的宁静被打破,就再也不会恢复”,意在提醒人们珍惜宁静,爱护自然。

    D.文章按照“拂晓”“日落”“夜晚”的顺序,描写了同一天之中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置身于宁静的欢乐。

    E.全文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在描写一些宁静美好的景物的同时,严密透彻地论述了保护自然环境的主旨。

    2.文中描写了哪两类声音?作者写这两类声音的意图是什么?

    3.请赏析文章第①段里关于湖泊的描写。

    4.作者说“宁静无价”,请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赤壁赋》节选)

    予乃摄衣而上,履谗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后赤壁赋》节选)

    1.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托遗响悲风

    B.今安在哉/掠予舟西也

    C.此非曹孟德诗乎/俯冯夷幽宫

    D.槊赋诗/江东来

    2.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B.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3.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赤壁赋》写出了苏子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后赤壁赋》借问答的方式,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赤壁赋》选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D.《后赤壁赋》写出了赤壁夜游之景,使作者产生凄清之情、忧惧之心。

    4.翻译下列句子

    (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故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饮酒·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①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②。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③尘羁④?

    [注] ①殄(tiǎn ):灭绝。②远望时复为:即“时复为远望”。 ③绁(xiè):拴,捆绑。④尘羁:尘网。

    1.诗人主要用了哪一种艺术手法塑造松树的形象?请赏析。

    2.请分析本诗末四句表现了诗人哪些感情。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名句默写

    (1)《短歌行·对酒当歌》中借《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的句子来比喻渴望得到人才,其句子是:                                

    (2)《赤壁赋》中形容箫声让人感动落泪句子是:                          

            

    《赤壁赋》描写苏子与客酒后状态的句子                          

    (3)《兰亭集序》中描写作者阅读古人文章有感句子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煤(xiè)    郁(yī)    潭寺(zhè)     一破屋(yuán)

    B.平(zè)    脉脉(mò)    像画(xiào)    车帷裳(jiān)

    C.栗(zhàn)   维(xiān)   生生(què)    苗助长(yà)

    D.果(pú)     道(zā)   普山(tuó)    相以沫(r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酣眠     点缀     沧茫      没精打采

    B.和谐     槐树     领略      汲汲可危

    C.惦量     亵渎     踱步     不能自已

    D.喇叭     深奥     萧索     妖童媛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望着被水浸透的纸片上___________的字迹,他打了一通又一通错误的电话,仍然联系不上给他留电话号码的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②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___________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③鲍某某和朋友一起庆祝跨年,喝醉后还敢开车,却____________将车开到了派出所,当夜,公安局交警大队牛场中队民警将这名“自投罗网”的酒驾司机逮个正着。

    A. 迷迷糊糊     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

    B.迷迷糊糊     模模糊糊    隐隐约约

    C.模模糊糊     隐隐约约    迷迷糊糊

    D.模模糊糊     迷迷糊糊    隐隐约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七十九年前的那个夜晚,朱自清独自一人来到这月下荷塘,一腔心绪凝结于荷花明月,一腔情感在这里倾泻。

    B.据警方披露的案情显示,庞某自2010年起,非法购进25种儿童、成人用疫苗,未经冷链存储,就行销18个省份。

    C.这个垃圾处理厂原设计日处理垃圾1000吨,现在,平均日处理垃圾达到了2300吨,早就处于超负荷运转了。

    D.由于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控,该基地每年的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量,除供应本省主要市场外,还销往河南、河北等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大足石刻始创于初唐永徽年间,历经晚唐、五代,盛于两宋,绵延明清。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北山、宝顶山)。      堪称碑刻经典。

    ①特别是此窟中的普贤菩萨,具有东方女性美的特征

    ②另外,二十二章《古文孝经碑》,则被称为“寰宇间仅此一刻”

    ③此窟众多石刻造像秀美、雕刻精细、整体布局和谐协调、保存完好无损

    ④北山石刻中的“转轮经藏窟”被许多艺术家誉为宋代石刻之精华和代表

    ⑤堪称东方美神之大荟萃

    ⑥表情温柔娴静、典雅大方,被誉为“东方维纳斯”

    A.④③⑤①⑥②

    B.③⑤①⑥④②

    C.④③⑥①②⑤

    D.③⑤①⑥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请在下面文段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与加波浪线的句子构成排比。

    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                            

                                 !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文心雕龙》中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四季风光,天地万物,总有引发我们感触者。在这个春天,有哪些景物引起过你的感触呢?请从中选择自己深有感触的景物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