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9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9 题
  1. 秦朝的暴政表现在(  )

    ①赋税沉重 ②徭役、兵役繁重 ③刑法严酷 ④秦二世的黑暗统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楚霸王项羽——宿迁的骄傲,成语“破釜沉舟”表现他勇往直前,绝不后退的决心。该成语出自下列哪次战役(  )

    A. 涿鹿之战   B. 牧野之战

    C. 巨鹿之战   D. 官渡之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秦末农民起义出现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  )

    A.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 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 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 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楚汉之争         D、城濮大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孟姜女在长城边上哭啊哭啊,哭得天昏地暗。一声巨响,长城轰然倒塌,她发现丈夫的尸骨就埋在下面(下图)。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和秦朝的哪一暴政有关系(  )

    A. 赋税很重   B. 徭役繁重

    C. 刑罚残酷   D. 统一文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个人在大泽乡的高地上喊着:“天下受秦的迫害时间太长了,我们要反对秦的暴政。”这个画面发生在(  )

    A. 陈胜、吴广起义中   B. 巨鹿之战中

    C. 楚汉之争中   D. 刘邦建立汉朝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秦朝刑法严酷,一人犯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B. 秦朝末年先后发生了陈胜、吴广和项羽、刘邦两次农民战争

    C. 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D. 秦末农民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是巨鹿之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我国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是有历史渊源的,它与下列哪项有关(  )

    A. 城濮之战   B. 长平之战

    C. 巨鹿之战   D. 楚汉之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的是(  )

    ①大泽乡起义 ②巨鹿之战 ③楚汉之争 ④建立“张楚”政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围绕秦朝历史,请你完成下列表格:

    时 间

    事 件

    重要人物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09年

    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02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识读下图:

    请回答:

    (1)图1振臂高呼的两位主角是谁?你能根据图1概括出两个成语吗?

    (2)在图2中找到图1爆发的地点,并指出哪个地点发生的战役对推翻秦朝起了决定性作用。

    (3)图1这一事件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上缴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 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被活活累死。

    材料二 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

    材料三 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二中“亲族都得处死”“邻里都受牵连”的刑罚当时分别称作什么?

    (3)材料三中农民起义的领袖是谁?他们为什么要发动起义?

    (4)材料一、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有无联系?为什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秦朝民谣

    材料二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

    (1)材料一反映了秦朝末年什么样的政治情况?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材料二是谁说的话?结合教材说出与材料二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3)请你结合材料二中的内容,说出这次历史事件的直接原因。最终结果怎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