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2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浩瀚无垠的海洋似乎永远是不会干涸的。大海中的水是怎么来的呢?

    有学者认为,这些水是地球本身固有的。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水就以蒸气的形式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或者以结构水、结晶水等形式存于地下岩石中。那时,地表的温度较高,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也较多。地球在最初的5亿年,火山众多且活动频繁,大量的水蒸气及二氧化碳通过火山口喷发出来,冷却之后便渐渐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即所谓的“初生水”。

    为了寻求地球水的渊源,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宇宙。科学家托维利提出的假说:地球上的水是太阳风的杰作。太阳风即太阳刮起的风,但它不是流动的空气,而是一种微粒流或带电质子流。根据托维利的计算,从地球形成至今,地球已从太阳风中吸收了多达17亿吨的氢,若把这些氢和地球上的氧结合,就可产生153亿亿吨水。

    科学家路易斯•弗兰克也提出一个新理论:地球上的水可能来自迄今为止还未观测到的由冰组成的小彗星。他在分析卫星图片时发现了一些黑色小斑点,而这些黑斑是高层大气中大量分子聚集而形成的气体水云。他认为,小黑斑现象是许多小彗星不断地把水从高层注入大气,形成彗星云团,而后化作雨降至地面。不久,在600多千米上空,他又发现了带状发光物,即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而这一高度又恰好是此类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1990年,一块冰体从天而降,落在中国江苏省无锡梅村乡。我国专家经潜心研究后认为,此冰块就是来自彗星。弗兰克理论还为一些未解之谜提供了解释。例如可能就是由大量的小彗星倾泻而下,造成地球气候剧变,才使恐龙及其他一些物种灭绝。1998年美国科学家打开了一块来自彗星的陨石,结果竟在里面发现了少量的盐水水泡!不久又发现另一块陨石里布满了奇怪的紫色晶体,这些晶体里竟然有水!

    对于小彗星是否为地球带来过大量降水,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观察,不断地试验。

    1.下列对所谓的“初生水”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的水蒸气。

    B.存于地下岩石中的结构水、结晶水。

    C.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

    D.由火山喷发的水蒸气冷却后形成的水。

    2.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弗兰克理论的是(   )

    A.地球上的水有可能来自由冰组成的小彗星。

    B.在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发现了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

    C.经我国专家研究,落在中国无锡梅村乡的冰块来自彗星。

    D.有的陨石里含有盐水水泡或含水的紫色晶体。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托维利假说,人类有可能利用太阳风获取更多的水。

    B.根据弗兰克理论,人类有可能借助彗星云团进行人工降雨。

    C.对地球水源地研究,有助于预见地球气候还将发生剧变。

    D.对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他行星是否有水存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新题

    周汝昌:一生做着红楼的梦

    启  风

    1939年,已过了二十岁的周汝昌考入燕京大学。但当年天津发大水,他只得要求燕京保留学籍一年,谁料到了1941年,日本占领军关闭了燕京大学。一直到1947年秋,他才得以重回燕园。

    1947年,周汝昌的四哥周祜昌来信说,他在胡适的一篇文章中得知,胡适已有敦诚的《四松堂集》,而敦敏的《懋斋诗钞》却遍寻不见,周汝昌见信后就跑到燕京大学图书馆,谁知一索即获,而此前竟从未有人借阅过。读完《懋斋诗钞》后,周汝昌发现书中有六首诗是咏及曹雪芹的,而《四松堂集》中只有三首。周汝昌据此发表了《〈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生卒年之新推定》一文。胡适看到这篇文章后,当即给周汝昌写了一封信,肯定他发现《懋斋诗钞》是一“大贡献”,但不同意文中“推测雪芹大概死在癸未除夕”的观点。此后两人书信往来不断,在这些信件中,他们讨论的大都是有关《红楼梦》的学术问题。为了提携后学,胡适不但在家中约见了周汝昌,还将作为“海内孤本”的《甲戌本石头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慷慨相借。

    1948年底,胡适离开北平,从此周汝昌与之再无联系。几年后,周汝昌《红楼梦新证》出版之时,政权早已鼎革,胡适成了被批判的对象。编辑为让此书顺利出版,就将对胡适的原有敬称一律删去,改称“妄人”“风头主义者”云云。很多人时常以此责难周汝昌,其实书中的这些改动,他事前是毫不知情的。当时远在大洋彼岸的胡适深表理解,在其给小说家高阳的信中说:“他在形式上不能不写几句骂我的话,但他的“新证”里有许多向我道谢的话,别人看不出,我看了当然明白的。”

    虽然有了批胡的表态,但周汝昌依旧因为同其兄周祜昌合作校勘了真本《红楼梦》,被人告密说是“写作反动的书”,告密者还说周汝昌与胡适有政治联系,让他三次遭抄家之苦,最后更是被“扫地出门”。在这种情势下,20世纪七十年代时周汝昌不得不再次批胡适。

    周汝昌对胡适的人格至为钦佩,说“他是有仁者之心的厚道人,不计较那些历史造成的琐末细故”,而且在其交往的所有鸿儒、名士中,如果“称量其为人的气度气象、胸襟视野,我感到唯有胡适之能够得上一个‘大’字。”但如果言及学术观点,毫不掩饰自己对胡适大力推崇“程乙本”(被大量篡改,但胡适认为这种改写“更白话化”了的《红楼梦》版本)言论的不屑。

    1950年,周汝昌从燕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后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当起了编辑。1954年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已然在酝酿之中,它的导火索正是《红楼梦》。胡适和俞平伯是被批判的主要对象,与胡适有关系的周汝昌自然没法置身事外。但毛泽东在读过《红楼梦新证》一书后,对其中一些章节十分欣赏,所以指示要周汝昌写文章,与胡适划清界限。后来据率先批判俞平伯的李希凡说,当初他只奉命写过两篇文章,其中一篇《评红楼梦新证》就是为了将周汝昌与胡适、俞平伯做一个区分,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在胡适指引下,走进红学研究大门的周汝昌,后来以两大创见,奠定了自己红学泰斗的学术地位。周汝昌提出《红楼梦》为曹雪芹“写实自传”的观点,否则红楼梦的作者何必费尽心机地“以讥为赞”,来写贾宝玉这样一个性格乖张的怪物?其次,周汝昌开创性地指出,为《红楼梦》做批注的脂砚斋,就是小说中的史湘云,这是他“自觉最为得意而且最重要的一项考证”。

    周汝昌的这些学术观点,在当今主流红学界是饱受争议,乃至于被批判的。事实上,很多红学研究者都得益于周汝昌对《红楼梦》史料的发掘和整理。为写《红楼梦新证》一书,他查阅了上千种文集、笔记、地方志等各种史料。作家刘心武说,因为周老“一不懂政治,二不善人际经营,因此申请退出红学所……学刊这些年基本成了‘批周园地’。”

    周汝昌自三十岁起听力就大为衰退,只能依靠助听器与人交谈;后来一目视网膜脱落,另一目也仅存0. 01的视力,读书要在阳光下,以两面放大镜叠放,才能勉强看清书上的字。到了生命的最后几年,老人已是完全失明,连微光也看不到了,遗著《寿芹心稿》是通过口述写成的。

    (选自《文史参考》)

    相关链接:

    周汝昌是研究《红楼梦》的著名考证派的新红学家,有红学著作多种,其中《红楼梦新证》影响很大。是被称为自传派大将胡适的得意门生,但其观点与胡适有些不同甚至对立。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题目内涵丰富、概括性强:“做着红楼的梦”点明周汝昌一生研究的对象是《红楼梦》,“一生”写出了他致力于《红楼梦》研究的追求和毅力。

    B.周汝昌读《懋斋诗钞》并能发表文章的细节可以证明周汝昌读书的认真态度和对《红楼梦》研究的热情和执着,开篇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

    C.周汝昌对胡适的批判是当时的政治形势造成的,为了能够继续研究《红楼梦》,周汝昌说了一些违心的话,不过因为与胡适的关系他也被抄了家。

    D.文章引用了刘心武的话,主要是交代周汝昌作为红学家退出红学所的具体原因,并为周汝昌在为人上受争议做辩解,比如他对恩师胡适批判的辩解等。

    E.文章最后一段交代了周汝昌的听力、视力等方面的问题,主要目的是赞美周汝昌的精神品质,同时也暗示人们不要再责怪周汝昌年轻时的一些做法。

    2.文章主要叙述了周汝昌哪些方面的内容?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3.胡适对周汝昌的态度是怎样的?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4.周汝昌成为中国著名红学家的历程给我们哪些启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知平阳县。邻邑有大囚十数,破械夜逸,杀居民,将犯境,出捕,曰:“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知忠州,俗畜蛊①杀人,尚宽揭方书②市中,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大化其俗。转运使持盐数十万斤,谭③民易白金,期会促,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徐与民为市,不扰而集。

    嘉祐中,以考课第一知唐州。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④陂⑤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而四方之民来者云布,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尚宽勤于农政,治有异等之效,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仁宗闻而嘉之,下诏褒焉,仍进秩赐金。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而王安石、苏轼作《新田》、《新渠》诗以美之。

    徙同、宿二州,河中府神勇卒苦大校贪虐,刊匿名书告变,尚宽命焚之,曰:“妄言耳。”众乃安。已而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又徙梓州。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朝廷推功,自少府监以直龙图阁知梓州。积官至司农卿,卒,诏赐钱五十万。

    【注释】

    ①蛊:传说中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

    ②方书:记载药方的医书。

    ③谭:通“谈”,与……商谈。

    ④召信臣:西汉水利名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

    ⑤陂(bēi):池塘。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宽尉出捕        趣:催促

    B.尚宽发官帑所储其须   副:帮助

    C.谭民易白金,会促,   期:约定

    D.留于唐凡五年,民以祠  像:形象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赵尚宽“勤于农政”的一组是(  )

    ①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

    ②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

    ③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

    ④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

    ⑤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

    ⑥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尚宽善于地方治理。他任平阳县令时,临县有十几名重囚逃逸,杀死居民,且将犯平阳。赵尚宽利用罪犯们嚣张、麻痹的心态,果断出击,将罪犯全部杀死。

    B.治理忠州时,赵尚宽到任后,提供药方,教人服用,并对养蛊的人彻底追查,改变了当地蓄蛊杀人的恶俗;还果断拿出官币为当地百姓垫付盐银。

    C.治理唐州时,赵尚宽率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垦辟荒田,彻底改变了当地先前土旷民稀的状况,受到了仁宗的的褒奖。王安石、苏轼作诗赞美他。

    D.在同州、宿州任职期间,赵尚宽对河中府神勇卒与他们的校尉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行了妥善处理,既扑灭了士兵中动乱的苗头,也让贪婪暴虐的校尉受到了惩罚。

    4.把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

    (2)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题目。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诗文名篇名句默写

    ⑴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不尽长江滚滚来。

    ⑶画图省识春风面,        

             ,当时七夕笑牵牛。

             ,此时无声胜有声。

    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⑺曲终收拨当心画,        

    ⑻庄生晓梦迷蝴蝶,        

             ,百年多病独登台。

    ⑽丛菊两开他日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远处,天的尽头一片霞光。我怀疑自己看见了海市蜃楼,但又觉得还是一片彩虹而已。我的双眼模糊,有如隔岸观火,什么也看不清楚。

    B.近年来,车祸、矿难、火灾不断发生,各类安全事故此起彼伏,这引起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

    C.第一次听说要免除农村学生的学杂费,她真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这是她当教师的伯父亲口讲的,言之凿凿,不容置疑。

    D.海南市中心商厦一楼窗户全部焊有粗粗的铸铁护栏,一位消防专家指出,这样的做法是消防法所令行禁止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脑活动绘图”计划将历时10年,耗资约30亿美元,其目的旨在探索人类大脑的工作机制,为脑活动绘制全图。

    B.各位乘客,本次航班飞往广州,经停长春。到达长春机场时,前往广州的乘客请随同所有旅客下机,在候机大厅等候通知。

    C.积极发展家庭农场,适当扩大农户经营规模,进一步加大农产品追溯制度实施的力度,有利于降低农产品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

    D.游客来到这个农庄,不仅可以坐牛车、采摘水果、打年糕、挖野菜,还可进行竹竿舞、采茶舞、插秧舞等与农活相关的文娱活动,所以人气特别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根据例句仿写,写出对一个等式的理解。

    例:口﹢口﹢口﹦品,看到这个等式,我不禁想起茶要一口一口地品,日子要一天天地过。

    (1)人﹢人﹢人﹦众,看到这个等式,我不禁               

    (2)木﹢木﹢木﹦森,看到这个等式,我不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依照示例在横线上补写句子,要求结构基本对称,意蕴丰富,有文采。

    诗歌是什么?是一首永恒的歌。是草堂茅屋里的一声长叹,是           ,是雨打黄昏的一片哀愁。

    诗歌是什么?是一段深深的情。是柳梢月见证的爱情,是             ,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古希腊著名演说家戴摩西尼年轻的时候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说能力,躲在一个地下室练习口才。由于耐不住寂寞,他时不时就想出去溜达溜达,心总也静不下来,练习的效果很差。无奈之下,他横下心,挥动剪刀把自己的头发剪去一半,变成了一个怪模怪样的“阴阳头”。这样一来,因为头发羞于见人,他只得彻底打消了出去玩的念头,一心一意地练口才,演讲水平突飞猛进,最终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大演说家。

    材料二:1830年,法国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约,半年内交出一部作品,为了确保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写作上,雨果把除了身上所穿毛衣以外的其他衣物全部锁在柜子里,把钥匙丢进了小湖。就这样,由于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他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头钻进小说里,除了吃饭与睡觉,从不离开书桌,结果作品提前两周脱稿。而这部仅用5个月时间就完成的作品,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

    读了这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和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