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17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把李鸿章看成是一个彻底的卖国贼,这多少是一种带有道德情感色彩的评判。他仍有值得肯定之处,其中有(  )

    A.开办福州船政局        B.抗击沙俄侵占雅克萨

    C.创办轮船招商局        D.建立大生纱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不列颠的枪炮使洋务派深刻认识到:“自强之道,以育人为本来求才之道,尤宜以设学堂为先”,因此洋务派在各地创办外语学堂和军事技术学堂。这些洋务学堂的创办( )

    A.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

    C. 建立起先进的工业化体系   D. 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纪录片《走向海洋》这样写道:“黄海风云突变……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上演的蒸汽铁甲舰队之间的决战,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大清朝的北洋水师和日本的联合舰队。”此战中,率领致远舰重创日舰、最后壮烈殉国的海军管带是(    )

    A. 邓世昌   B. 左宗棠   C. 丁汝昌   D. 关天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南昌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是因为在这里(   )

    A. 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B.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 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 初步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的对象不包括(     )

    A. 吴佩孚   B. 孙传芳   C. 张作霖   D. 袁世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某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

    A. 北伐战争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渡江战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某班模拟了一次“红色旅游”的推介活动。下列主题,适用于介绍井冈山的是(   )

    A. 红色的小船——见证了党的诞生   B. 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八一军魂

    C. 革命的摇篮——开创了革命新路   D. 七大会场——指明了光明前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林则徐主张对外商“正常贸易者,加以优待,倘有带烟发觉,立正刑诛”

    这一主张表明林则徐维护外商在中国的利益

    B

    中英《南京条约》

    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C

    左宗棠收复新疆

    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

    D

    《辛丑条约》

    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共同点的是(   )

    A. 都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B. 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

    C. 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D. 都有巨额赔款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图片的内容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 (   )      

    A. 反抗外来侵略   B. 寻求救国之路   C. 从事民主革命   D. 推翻清朝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将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红军长征   ②南昌起义   ③五四运动   

    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A. ①②③④⑤   B. ④③②①⑤   C. ③④②⑤①   D. ③④⑤①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写的知识结构示意图。他学习的主题是(  )

    A. 侵略与抗争   B. 近代化探索

    C.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D. 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了解历史事件,常常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因素。综合右图中的要素,这页笔记记录的事件是 (     )

    A. 虎门销烟

    B. 鸦片战争

    C.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诗中所说的“两劫”,其中一劫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另一劫发生在(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中法战争期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与哪国有关(     )

    A. 美国   B. 日本   C. 英国   D. 俄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大将西征人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所称颂的人物是(     )

    A. 曾国藩   B. 林则徐   C. 刘锦棠   D. 左宗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的消息付出,全国上下一片哗然,众人议论纷纷,忧心忡忡。下列议论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 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 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C. 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中国民族工业没指望了

    D. 清政府的统治已经被洋人的统治完全取代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 其中的“我”是(   )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戊戌变法内容中,能说明这次变法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是(   )

    ①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③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④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2010年5月23日上午,孙中山铜像回迁揭幕仪式在南京市新街口广场隆重举行。孙中山先生受世人敬仰,其丰功伟绩有(   )

    ①建立中国同盟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   ③亲自发动武昌起义   ④成立中华民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16年,酷爱文学、思想进步的刘奇想在下图杂志上发表文章。你若是当时杂志的编辑,会建议他选择下列哪一方面的内容?(   )         

    A. 社会需要儒家思想   B. 君主立宪是时代的潮流

    C.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 立足国情,反对全盘西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列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中全面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管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及至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学生获释;工商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体现了学生的先锋作用   B. 反映了运动的群众性

    C. 表现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D. 说明了武装斗争的必要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五四运动时,人们走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下列口号在游行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B. “取消二十一条”

    C.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历史图片浓缩了丰富的史实,下列对下图的解读,错误的是(    )

    A. 国共合作的产物

    B. 蒋介石担任校长

    C. 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

    D. 1949年底迁到台湾,1975年在大陆招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通常为一种交通工具,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船可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甚至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

    【侵略之船】

    材料一:下图

    英国军舰“皋华丽”号

    (1)在这艘英国军舰上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这个条约是什么?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自强之船】

    材料二:图 “黄鹄”号

    (2)这是中国自行建造的第一艘木质蒸汽轮船,它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你认为它发生在什么事件中?(2分)该事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地位如何?                                                  

    【英雄之船】

    材料三:图 “致远”号

    (3)这是黄海海战中的英雄之船。当时指挥这艘军舰的管带是谁?这场海战发生在哪场战争中?

    (4)这些船见证了中华民族屈辱与抗争,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之际,洋务军事工业雇用工人约10800人;洋务民用工业雇用个人约8000人;洋务矿业雇用工人约20000人,总计约为39000人……1843年至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072万增加到2351万,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至6%。近代城市的数目在增加。河北的唐山,河南的焦作,湖北的大冶,江西的萍乡,台湾的基隆等地,正是洋务派在那里采新法开矿,才发展为近代城市。

    材料二:       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业税收入

    其它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城市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这与哪一运动有关?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财政收入结构有什么变化?说明这一变化与上述运动之间的关系?

    (3)请举出一个这场运动中所创办的民用企业,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场运动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近代化”是指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他的内容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上的自由化和民主化。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各举一例并分析其成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5月,巴黎和会传来了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一场一学生斗争为先导的爱国运动,首先在北京爆发。5月4日,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的3000多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游行示威。他们的爱国行为得到全国各地的积极响应。

    材料二:1964年4月5日董必武同志题诗:“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材料三:毛泽东在《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中写道:“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1)结合材料一,分析青年学生在该事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谈谈你对广大学生的行为的理解。

    (2)材料二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这次会议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你认为共党的诞生与材料一中的事件有何关联?

    (3)材料三诗中“黄洋界上炮声隆”,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