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8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2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8 题
  1. 下列加横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捣衣(zhān) 旌(pèi)     塞草(fěi) 玉(zhù)

    B.岩泉(yǐn) 进酒(qiāng) 云霄(gān) 盘(shūn)

    C.乱(zhǎn)    征(duó)     菡(dàn)   雨风狂(hèng)

    D.百(zhuǎn)  沉香(liáo)   泪(wèn)   然(m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加横线字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胡骑凭杂风雨——凭陵,杂乱不堪。  一去紫台连漠——朔,寒冷的。

    B.相邈云汉——期,期望。         春意阑珊——阑珊,温暖。

    C.知生男恶——信,相信。         是处红衰翠减——是处,这处。

    D.萧萧班马鸣——班马,离群之马。     误几回、天际归舟——识,辨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没有使用借代修辞的一项是

    A.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B.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C.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D.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诗句中典故使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B.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C.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A.唐以前的诗被唐人称为古体诗,唐人的诗被称为近体诗。古体诗有“歌”“吟”“行”等体裁,篇幅可长可短,多数为五言或七言句,其中可杂有长短句,平仄没有严格的规定,用韵自由。近体诗有律诗、绝句的区别,多数为五言或七言句,平仄和押韵都有严格的规定。

    B.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与其好友元稹齐名,并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并称“刘白”。他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C.早期的词,本是一种配乐的歌词,被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后来,词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称为“诗余”,又因为句子长短不齐而称为“长短句”。“词牌”指词调的名称,一首词可以词牌和词题同时出现,也可以只有词牌,没有词题。

    D.柳永,字耆卿,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又人称“柳七”“柳三变”,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他擅长写慢词,《八声甘州》简称“甘州”,本是唐边塞曲,后用为词牌,因全词共八韵,故称“八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诗句与“落木云连秋水渡”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A.青山聊因美酒横

    B.晚花幽艳敌春阳

    C.乱山烟入夕阳桥

    D.闲花落地听无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张华说话喜欢引经据典,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长江发生沉船事件,张华沉吟良久,感叹道:“真可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呀!”

    B.爷爷生日寿宴上,张华激情洋溢地说:“花甲喜循环,风霜变老颜。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来参加我爷爷的古稀寿宴,让我们一起祝福我爷爷:生日快乐!”

    C.儿子想踢足球,张华要他学钢琴,几番争执后,张华摇摇头说:“这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啊!”

    D.朋友来访,张华走到小院门口迎接,说:“‘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欢迎你到我家来做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图漫画《跳绳》寓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换一个角度看问题,长处或许正是短处。

    B.要正确认识自己,根据自身条件发展自己。

    C.学会扬长避短,才能减少失败的可能性。

    D.找到合适的竞争对手,才能砥砺自己成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白居易传

    [元]辛文房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下列句子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昌初致仕          致仕:做官。

    B.居易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集   燕:通“宴”,宴饮。 

    D.不尚艰难           艰难:艰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鸡林国行贾售其国相/今漂沦憔悴,转徙江湖间

    B.久,转中书舍人/歌以赠,凡六百一十六言

    C.权贵有嫌出位/必令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D.刘宾客齐名/生彘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

    (2)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①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②。

    【注】①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燕子,遇风雨则飞,风雨停则为石。②洛中:指古都洛阳。

    (1)第一首诗中“山形依旧枕寒流”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2)请概括第二首诗中颔联的内容。

    (3)这两首诗同属怀古诗,但表达的主旨各有侧重,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1)词中哪些地方暗示了倚楼女子凝望之久?

    (2)赏析“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

    (3)有人认为最后一句破坏了词的含蓄美,属狗尾续貂之笔。抛开词牌的需要,谈谈你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鸿雁长飞光不度,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边庭飘摇那可度,         。(高適《燕歌行》)

    (3)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         ,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

    (5)         ,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兵车行》)

    (6)欲为圣明除弊事,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7)         ,弄妆梳洗迟。(温庭筠《菩萨蛮》)

    (8)时见幽人独往来,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9)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10)自在飞花轻似梦,         。(秦观《浣溪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散文,然后回答问题。

    把栏杆拍遍

    梁衡

    ①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②在我看到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他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③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像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 兵。 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④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军旅诗人王昌龄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水龙吟》)

    ⑤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历代文人墨客赏心雅兴之所,但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悲怆的呼喊。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

    ⑥辛词比其它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像。

    ⑦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作一个词人。郭沫若说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辄止,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

    ⑧有人说辛词其实也是婉约派,多情细腻处不亚柳永、李清照。而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执手相看泪眼”、“梧桐更兼细雨”,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真正的诗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雷。

    ⑨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有删改)

    1.辛弃疾的词有哪些特点?请根据文章内容分点回答。

    2.文章第4段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理解文中“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的含义。

    4.作品以“把栏杆拍遍”为题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盛唐之音

    李泽厚

    ①在中国所有的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并且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再现的高峰,它们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体现出盛唐时代风貌的是草书,特别是狂草。

    ②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初唐的书法就仍漂亮。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诗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唐太宗酷爱王羲之,及至将“兰亭”带入墓穴。王羲之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兰亭”真伪应是怎样,仍然可以做进一步的探索研究。但“兰亭”在初唐如此名高和风行,似有更多理由把传世“兰亭”即“兰亭”摹本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若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和多种“兰亭”摹本,的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风流敏丽,与刘、张的诗歌气质风神恰好一致,鲜明地具有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③走向盛唐就不同了。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但他提出书法要“达其情性,行其哀乐”,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意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征,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就像陈子昂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的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理论的提出,也预示着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不只是狂草,这也是当时这个书法的时代风貌。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存在都变为动荡情感的发展行程……然而,这不正是音乐吗?是的,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④盛唐本来就是一个音乐高潮期。当时传入的异国音乐,如龟兹乐、天竺乐等,与传统的“雅乐”“古乐”融合,出现了许多新创造。或武或文,或豪壮或优雅,这些音乐歌舞都不再是礼仪性的典重主调,而是世俗性的欢快心声。正是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了盛唐各艺术部类,成为它们的美的魂灵,所以统称为盛唐之音。

    ⑤盛唐之音的主要文学形式是绝句和七古乐府,因为它们能入乐,为大家所传唱。如同音乐与诗的关系,舞蹈之于书法亦然。盛唐草书那如走龙蛇、刚圆遒劲的笔墨线条,那奇险万状、连绵不断的结体布局,那变化无常、不可遏制的情态气势,不正是这纸上的舞蹈吗?绝句、草书、音乐、舞蹈,这些表现艺术合为一体,构成当时诗书王国的美的冠冕,也把中国书法推上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选自《美的历程》,有删改)

    1.文章第二、三段主要讨论唐代书法的风格,为什么提到刘希夷、张若虚以及李白这三位唐代诗人?

    2.简要分析第三段的论述层次。

    3.什么是“盛唐之音”?请从表现形式和内在属性两个方面简要概括。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00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曾说过:“我们绝不可能开始新的生活,我们永远只能继续把旧的生活过下去。”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