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9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名句名篇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场春雨过后,校园里的柳树冒出一片新绿,栩栩如生,让人不觉而生盎然之感。

    B.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的演员们充分利用华清池的空间,以优美的舞姿把发生在一千多前的爱情悲剧演绎得动人心弦,幻若梦境。

    C.第16届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上,520名亚细亚鼓手打起具有广州特色的“猎德鼓”,发出“花城之邀”。在振聋发聩的鼓声中,神圣的“汇水”仪式开始。

    D.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B.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大学生文艺汇演,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多才多艺与创作活力,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类歌舞表现了民族团结和热情奔放。

    C.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泄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作为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家”大本营,科研院所的兴盛,与年轻人能否安心坐冷板凳仍有必然联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项有关古代诗歌、散文的文学常识,表述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将之归纳为“风”、“雅”、“颂”,其中“风”又称“十五国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它浓缩了《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

    B.盛唐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诗坛名家辈出,不仅出现了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出现了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谢灵运以及为人们所熟知的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

    C.先秦散文尚处在应用阶段,哲学家用以说理,史学家用以记事前者有儒家的《论语》《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荀子》等诸子散文;后者有纪传体的《春秋》,编年体的《战国策》等历史散文。

    D.中唐韩愈、柳宗元等人尖锐批判六朝以来的骈俪文,提倡更为实用的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并称之为“古文”,与骈俪文对立在他们的实际创作成绩和理论倡导的影响下,中唐文风大变,古文创作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文学史上称其为”古文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将下面4个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

    古代建筑,只要能保存到今天,总有用。        ;          。古桥也是这样,各种用法都有,不过专为展览用的却很少。

    ①也许不能完全像古时那样地来用它,如同北京故宫

    ②更多的是,它虽还有小用,但已不起作用,如果还有历史价值,那就只有展览之用了

    ③也许它本身还有用,但现在却完全不需要了,如同万里长城

    ④也许是能像古时一样地用它,如同四川都江堰

    A.①④③②  B.③②④①

    C.④①③②  D.④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文言文阅读

    归有光传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①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

    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②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③,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大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其推重如此。

    有光制举义④,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节选自《明史·归有光传》)

    【注释】①春官:即六部之一的礼部,礼部在春天主持进士考试。②刺刺:多言的样子。③击断,即争执。④制举义,特指经学研究。

    1.下列句中加横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尽通           弱冠:男子十六

    B.八上春官不        第:考中

    C.原经术           本:以……为本

    D.嘉靖十九年乡试     举:中举

    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大吏多恶              先妣抚甚厚

    B.名为迁,实重抑之        妪,先大母婢

    C.久自伤               某所,母立于兹

    D.青,取之蓝             其制稍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有光自幼好学能文,通读散文风格继承了唐宋八大家领袖中韩愈、欧阳修“惟陈言之务去”的特点。

    B.本文作为史传,记事语言简洁朴实,无浮华藻饰之词;取材点面结合,既有对归有光生平的全面介绍,也有如审案这样的具体事例记叙。

    C.归有光任长兴知县时,一意按自己的意见处事,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做的这些事情,写出了归有光性格中的耿介。

    D.本文记叙了作为文坛盟主的王世贞推崇称赞曾公开攻击他的归有光一事,是为了突出王世贞宽阔博大的胸襟。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

    (2)用古教化为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答钟弱翁

    宋.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 钟弱为平凉太守,热衷于功名。牧童:放牛的孩子,宋代人,姓名,生卒不详。横野:辽阔的原野。弄:相合。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工具。

    本诗描绘了什么景色?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现代文阅读

    最后的黄豆

    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在地上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

    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斗蛐蛐。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爷爷蹲着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料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不呆。

    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几口大锅开始染布。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扰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青色衬着爸爸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

    后来,那家大染坊被爷爷挤垮了。没过半月,爷爷快乐的嚼着黄豆把那几口锅搬进了大染坊。于是,镇子里又了有大染坊。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

    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的多嚼几把黄豆,还取了奶奶。迎亲那天,爷爷喝了好多酒,醉了,进洞房时还绊了一脚,兜里的黄豆全撒在地上,他捡了好一阵子,奶奶什么反应,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后来跟我讲这事时,爷爷还叹气,这一绊,不是什么好兆头,要不,后半辈子也不会活得这样磕磕绊绊。说这事时,爷爷喘着粗气, 我帮着捶了半天背,他还是喘得满脸猪肝紫。

    其实,爷爷在生父亲的气。

    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发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他说,父亲是一个“倒钱筒”。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开始进大烟馆。没钱,就赊账。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讨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父亲就像一颗荒野的树那样疯长。

    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大染坊被抵了赌债。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

    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发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将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风。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昏暗的灯光下,豆子炒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黄豆了,他的声音很轻,连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他颤巍巍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嚼着它。不知是黄豆大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口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

    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世上留个念想。他慈爱地对我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不过,你要是争气,最好就别来找我了,他语气中满是沮丧。

    我愣愣的,不太明白,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小袋嚼不动的黄豆。邻居帮忙葬了爷爷后,父亲才回来。没人怪他,他在邻里眼中只是一个能够看得见的影子。

    父亲长号着,声音凄厉。如同塌了脊梁。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整整两天两夜,他雇了好几个人把房子掏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瓦背也全掀掉了,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爷爷那几坨金子。他疯了。

    后来,一个金匠跟我说爷爷确实有几坨金子。不过,爷爷临终前偷偷让他把们打成了一颗颗金珠子。

    我蓦然明白,爷爷那小袋黄豆是什么了。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

    有人曾问我,金子最终找到了吗?当然没有。爷爷的坟头早被我平了,当时还有人说,我跟我那疯死掉的父亲一样,也是忤逆不孝。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称我是什么“著名企业家”。不久前,一次慈善会上,我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我那个儿子和老婆都不跟我说话了。

    为什么这么做?有记者问我,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小袋最后的黄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我”平掉爷爷的坟头,是既不想让任何人打扰爷爷死后的安宁,又表明了不依赖祖辈财富、自己创业的决绝。

    B.文中说“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一是形容他处于青少年时期,身体长得快;二是形容他备受溺爱,放纵无拘。

    C.本文语言平实,情感饱满,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各具特点,叙事手法新颖,主题有教益。

    D.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时,爷爷蹲在一高地看人染布,这暗示着爷爷对读书的渴望和对财物的羡慕。

    E.本文运用动作、语言、细节和对比等艺术手法,生动凸显人物个性;人物行为也具有深厚寓意。

    2.小说中“爷爷这回没有将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这一行为反映了爷爷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

    3.小说多次写到爷爷嚼黄豆,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4.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寓意何在?这对现实人生有许多启示,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卫灵公》中,强调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的句子是:          ,         。

    (2)            ,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3)在《论语·子路》中强调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的两句是:          ,       

    (4) 在《论语·子罕》中形容时间的流逝的两句是:                   

    (5)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会桃花之芳园,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

    古代北方边塞,有个老头走失了一匹马,别人都为他惋惜,他却说:“怎么不知道这不是好事情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引来了好几匹胡人的骏马回来。以上是“塞翁失马”的故事。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请就“塞翁失马”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自选角度、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