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0 题,语言应用 2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名句名篇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0 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皱(zhé)     趿拉(tā)     (cù)缩         阴(yì)

    B.头(chàn)     进(bié)    育(bǔ)         账(shē)

    C  发(bèng)     羞(qiè)    曲(quán)       怜(mǐn)

    D.愧(zuò)     脑(suí)    偻(yǔ)         骂(l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随后就可以听到一阵喉音,以及趿拉着木皮拖鞋蹋在窄狭木楼梯上的踢踏声。

    B.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

    C.尼采就自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D.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灸作为奖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要向读者说明的是,我们责任编辑只能对书籍的文字部分负责,至于其他问题如纸张的优劣、书价的高低等就望尘莫及了。

    B.上世纪80年代春晚诞生的时候,文化娱乐资源贫乏,一本小说,一台戏剧,甭管水平如何,老百姓都看得津津有味,甘之如饴

    C.得知将要征用村里的土地建新开发区的消息后,村民们为了多得拆迁补偿款,突击装修、非法建房在村里蔚然成风

    D.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给文化生活以有益启发的同时,也带来急功近利与浅薄浮躁;当下的我们缺少力透纸背的经典作品,缺少精神火炬式的文化权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      的楹联等。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      与品位。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     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对联或镌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A.题写   内涵   吟咏          B.题签   内涵   涵泳

    C.题写   蕴涵   涵泳          D.题签   蕴涵   吟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一家心理卫生研究所对使用手机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

    总在期待自己能收到最新信息。
    B.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要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办事、想问题都应从党和人

    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C.在公共图书馆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成为公众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成为

    数字图书馆的传输途径和服务渠道。
    D.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把农业放到

    整个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面各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鬼斧神工的幽雅俊俏,司空见惯的柳下花前,小桥流水,芳草萋萋。        
    ①把那盘盘盏盏的美酒佳肴,统统搬到郊野去享用,另有一种滋味,别有一番情趣。
    ②自然之美,无处不在,佳境原本用不着寻觅。
    ③郊游野宴,自然以春季为佳。春日融融,和风习习,花红草青,气息清新,难怪唐人语出惊人:“握月担风且留后日,吞花卧酒不可过时。”
    ④但自然之美,有时还得屈尊野游,远足寻觅。
    A.①②④③   B.②④①③   C.②④③①   D.③②④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加点词语活用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越国以远           B.则思身以黜恶

    C.且庸人尚之         D.国家之急而私仇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A.行李之往来                    B.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D.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窃为大王不取也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而君幸于赵王                  D.为巡船所物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秦贪,其强,以空言求璧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

    B.廷见相如                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C.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或欲相如去

    D.既东郑                 又欲肆其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一则寓言,写出其中的寓意。

    一只狐狸想钻过墙洞去吃院子里的葡萄。墙洞很小,狐狸钻不过去,只好在洞外饿了七天,把身体瘦下来,再钻过去。狐狸吃够了葡萄,身体长肥了,想钻出墙洞却钻不出来,只好又饿了七天,把身体瘦下来,才钻了出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杭州某校高二的一堂选修课上,老师与学生打开微信,上课时师生刷微信进行讨论交流。

    把微信带进课堂,家长们又是怎么看的?记者做了一个小调查,意外发现,不少家长觉得是件好事。有的家长说,网络容易让人放松;有的父母就利用家校微信群,来和老师,甚至自己的孩子沟通。也有家长质疑:“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多地与人直接交往和沟通,现在学生在家的大部分时间已经花在电脑、手机上了。如果课堂上老师还以这些信息化手段为主,会不会让孩子变得只会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交流?”

    你对微信带进课堂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要求:观点鲜明,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80字左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1.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       物色:访求,在这里是盘查的意思。

    B.扬州城下,进退不由,例送死。     殆:危险

    C.而境界危恶,层错出,非人世所堪。   见:同“现”,出现。

    D.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     北:元军,北兵。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将有为也            则思虚心纳下

    B.莫知计出            而不知其

    C.余不得归矣           今急求子,是寡人之过

    D.贾余庆献谄后         以其无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的悲剧是双重的:既有来自敌人的悬赏追捕,又有来自内部的误解中伤。

    B.这段文字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总的概括,用“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句统领下文。第二层,用多个“死”组成排比句写作者经历的种种险境,昭示他信念的崇高、坚定和毅力非凡。第三层,最后三句,宣泄悲愤的情怀。

    C.文中两次用“呜呼”表达了深刻的思想感情。第一个“呜呼”引出种种“及于死”的危难,说明作者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第二个“呜呼”又把思想感情推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出生入死而国事难为的伤痛。

    D.“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是说痛苦的遭遇过去以后再回味当时的痛苦,并憧憬苦尽甘来的美好前景,心里百感交集。

    4.翻译下列句子。

    (1)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2)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成,辞甚伟。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秸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

    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日:“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日:“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日:“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①常平:官仓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冠,名闻四方。   甫:刚刚    B.度常平不足  赡:供给

    C.富人自实粟      讽:讽刺    D.实欲携其徒  贰:离间

    2.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军民不能自养?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B.其治以疾奸急盗本 何以伐

    C.试作《六论》,援笔成 买五人之头函之

    D.视常平价稍增予民 不赂者赂者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曾巩通判越州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十五万石粮               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

    B.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嘱咐百姓编制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行踪,有情况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

    C.曾巩享有才名,却长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认为他时运不好。而与此同时,一些晚生后辈却春风得意仕途显达,但曾巩对此非常淡泊。

    D.曾巩在年轻的时候曾同王安石交往,当时王安石的声誉不高,曾巩把他引荐给欧阳修。但王安石得志后,竟然疏远了曾巩,将他视为陌路。

    4.翻译下列句子。

    (1)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2)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题。

    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

    陈峻峰

    ①不是一棵,也不是两棵,而是一排水杉。在我居住的城市的东南,向天空高高地直立着,高过了那些栗树、梧桐、刺槐和雪松。

    ②两只鸟,我们权且可以称它们为山喜鹊吧,在早春里飞来。我以为我认识它们,我以为它们是去年的那一对。它们的巢还在,也就是说它们原来的家还在,经过了去冬的那场大雪,看上去好像依然完好无损。而且,就一只鸟巢而言,它的高度、支点、造型,都大抵可以称得经典。

    ③两只鸟飞来,先在空中盘查了一会,停留在附近的一棵树上,对去年那只的鸟巢进行确认。我不知道上帝赋予它们怎样的心灵提醒和暗示,也不知道它们依循了怎样的信息和气息,能够从浩渺的远方,准确地找到这一排杉树,找到它们的巢穴。现在的情况是,它们在经过确认之后,瞬间两只鸟同时飞起,又同时落在了那只鸟巢之上。我猜它们一定会检查它们一冬没有居住的房子,然后进行外墙的修补,并且把卧室装饰一新。它们要在那里缠绵相拥、谈论天气和诗歌、生儿育女,当然也要在那里抵御今年的飓风、雷电和大雨。

    ④很快,我发现我错了,那两只鸟并未干这些事情。它们选择了另一棵树,开始建造一个新的巢。循着我的目光从左往右看过去,如果去年的那个巢在第三棵水杉上,那么它们选择的就是第五棵。

    ⑤现在我似乎知道了,这两只鸟不是去年的那两只鸟,而应该是去年那两只鸟的儿女吧。年轻的一代,风华正茂,奋发有为,热爱生活,富于幻想,它们怎肯居住父母的旧巢呢。它们的家族不遗传依赖和懒惰,这是天然的风范;只有人类才会有不肖子孙,好吃懒做,在父辈的财富中坐享其成坐吃山空。鸟类不会。它们担当不起上帝的指责和同类的嘲笑。

    ⑥当然,建造一个家是复杂的、艰难的。我无法知道那两只鸟整个春天的辛勤和劳苦,我只能通过它们飞翔忙碌的身影对它们进行判断和猜想。就这样,有一天,我像是突然发现,它们的家建好了。一只巨大的鸟巢也像是突然从枝头上长出来,和树完美地融成一体。我能感觉到巢的坚固和安稳,也能想象那卧室的簇新和舒适。

    ⑦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年轻人的新巢建在第五棵树上,父母的旧居建在第三棵树上;父母亲不在了,高高树顶的旧居空着,仿佛一个家族的图腾和标志;从我的角度看去,直立的杉树举着那只旧巢,更像是举着一个祖宗的牌位。那么,这两只鸟选择在第五棵树建造自己的新家,是想虔诚守着父母的遗址和祖宗的牌位。那么,与之间隔一棵树的距离,是不是想和旧时的文化传统既不挨得太远,又不挨得太近。它们在生命的繁衍和承续中,需要有自己年轻独立的思想,需要创造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信心、锐气和生活。

    ⑧而我必须自觉离开了,我要做的不是对两只鸟进行观察和猜测,而是能否进行自身的反省,包括我对待美妙自然和可爱生灵的态度和行为。旧巢和新巢都建在树的高处,那几乎是树的梢顶了。它们未必不知道这要担当多么大的风险,但它们更知道这世上真正的风险,来自人类。因此它们把巢尽可能地建在高处,建在梢顶,那是对人类明白无误的拒绝、痛斥和对峙。

    ⑨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有删改)

    1.结合全文来看,第一段中的画线句有哪些作用?

    2.结合文意,简析文章三、四两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文章第三段中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文章第八段写道“我要做的不是对两只鸟进行观察和猜测,而是能否进行自身的反省”,

    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反省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默写。

    1.嗟乎!大阉之乱,                   ,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安能屈豪杰之流,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4.亦以明死生之大,              

    5.吾所以为此者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其实,春天就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只要我们用心去找,就一定会发现美丽的春天。

    请以“春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