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复习“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时,李航同学归纳出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原因的相同点,其中错误的是(   )

    A.都采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B.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C.都利用了美国的扶持           D.都推行了非军事化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班历史复习课讨论哥伦布活动及其历史作用时,出现了以下四个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 他是世界历史上进行远洋航行的第一人   B. 他实现了环球航行

    C. 他第一个发现了美洲大陆   D. 他的航行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就读安徽大学历史系的张娟同学选择研究君主立宪制撰写毕业论文,下面四部文献中,她必须阅读的是(    )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独立宣言》

    C.法国《人权宣言》

    D.美国《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张三同学在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历史影响时,列出了以下四点内容,其中惟一的相同点是(   )。

    A. 摧毁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 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C. 推动了欧洲和拉美革命   D.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我一生中真正的光荣并非是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一切美好的记忆,但有一样东西不会被人们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讲这句话的历史人物应是( )

    A. 克伦威尔   B. 华盛顿   C. 林肯   D. 拿破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就读于某中学的魏则东告诉同学,他叔叔于1972年曾出国留学,留学的国家是当时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魏则东同学的叔叔留学的国家是( )

    A. 美国   B. 日本   C. 英国   D. 德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表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统计,它所反映的美国经济发展的总特点是( )

    年 份

    1950

    1955

    1965

    1975

    1982

    1985

    1994

    1999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8.7

    5.6

    6.3

    -0.8

    -1.9

    3.3

    3.9

    4

    A. 高速度、低通货   B. 起伏性、周期性   C. 信息化、全球化   D. 高速度、低失业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历史复习课上李老师请杨小明同学指出20世纪60年代美苏争霸中冲突最激烈的事件,杨小明的正确回答应是( )

    A. 苏联进攻阿富汗   B. 越南战争

    C. 古巴导弹危机   D. 海湾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的正确顺序应是( )

    ①日军偷袭珍珠港  ②诺曼底登陆  ③雅尔塔会议  ④《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⑤苏联对日宣战  ⑥德国投降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③②④⑥⑤

    C. ①④②③⑥⑤   D. ①⑤②④③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托洛斯基(1842年—1889年)出生于俄国农奴家庭,他的经历中可能出现的是(     )

    A、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B、无偿得到一块份地

    C、参加十月革命           D、参加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人将法德关系作如下比喻:以前两国都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各有各的“交通规则”,结果一再撞车。现在仍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大家都遵守相同的“民主”规则,不再撞车了。这里相同的“民主”规则的含义是指(   )

    A.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B.民主权利的逐步扩大

    C.法德关系的和解         D.欧洲的经济一体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当今新旧世界格局的交替是指( )

    A. 由军事对峙向经济竞争过渡   B. 由政治对峙向经济竞争过渡

    C. 由“一超多强”局面向多极化发展   D. 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为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张老师组织了一次世界近代史“学史方法”交流活动。以下材料选自这次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同学在学习中注重理清教材内容,把历史知识系统化、要点化。他提供的文艺复兴的知识结构如下:

    材料一知识结构中有三处内容没有完整,请将正确内容填在横线上。

    材料二  乙同学运用表格比较的学习方法,复习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下表是他学习成果的一部分:

    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比较表

    名  称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起止时间

    1640—1688年

    1775—1783年

    1789—1804年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和贵族

    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种植园主

    资产阶级

    根本原因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结   果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建立了共和制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建立了共和制

    (2)材料二比较的内容中出现了三处错误,请你在表格中圈出并作相应更正。

    (3)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美国建立共和制的相关法律文件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  丙同学喜欢搜集历史材料,从中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下面是他学习《俄国农奴制改革》后搜集的材料,请你解决他所提出的问题: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 列宁

    (4)材料中义务农享有哪些权利?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怎样理解列宁所说的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美国是当今世界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国家,从不同角度通过不同途径感知美国历史,借鉴美国崛起的经验,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献计献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影视学史】影视纪录片能生动地再现特定的历史。《大国崛起》在讲述“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时出现了下图所示的精彩镜头。

    (1)请写出宣告“这个国家”诞生的文件名称和“这个国家”诞生的历史意义。

    【名言析史】名言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感染力。

    “‘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l858年6月林肯

    (2)造成“房子裂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房子裂开”问题是用什么方式解决的?

    【图表证史】图表数据是历史现象的有力佐证。下图为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图。

    (3)在以上图表中找出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时段,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相同原因。

    【以史为鉴】

    (4)借鉴美国崛起的经验,请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出合理建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科技从不同侧面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云南网3月1日电:

    突发消息:刚才一伙男子持械冲进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见人就砍,现场有人员伤亡。10多辆警车已赶赴现场紧急处置。这伙歹徒手持刀具、统一着装,现场已有多人受伤。大批民警赶到现场后,火车站内传来枪声,目前,永平路至火车站实行紧急交通管制。

    材料二

    2014年上半年先后发生的两次重大交通事故。

    材料三

    中国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3月19日至5月18日,2077个位于美国的木马或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直接控制了我国境内约118万台电脑主机。

    请回答:

    (1)上述消息都摘自互联网,请问计算机网络技术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材料二中所涉及到的飞机和轮船分别是哪一历史时期的发明创造?

    (2)材料一中所涉及到的主要交通工具的最初动力分别是什么?

    (3)以材料三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例,谈谈这次相关科技革命的特点。

    (4)通过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合理的结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