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语言应用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或书写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意(qiè)     恣(suī)     撺 (duo)   叱风云(zhà)

    B.(yǔn)落     热(chì)     弱(léi)    强(guō)不舍

    C.绊(jī)     (jiān)默    骨(biǎn)   迫不待(jí)

    D.悍(piāo)    凛(liè)     妒(jí)     心无旁(w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市举行,届时,世界各地将有不少人趋之若鹜

    B.这些海归们毕竟文化层度高,修养好,他们组成的团队成员之间,相敬如宾。

    C.考试时,我们一定要沉着冷静,细心答题,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会影响得分的。

    D.改建后的商业大厦美轮美奂,吸引了很多市民的目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央视女记者非亚(真名刘薇)在试图和另外一名男子救助车祸中被困人员时,不幸被后面驶来的车撞倒身亡。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值得可歌可泣。

    B.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C.临近毕业,我们更要与班级的每一个同学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D.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引起教育工作者和班主任的重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将“同时,活着就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一句还原到下面的语段中,位置正确的一处是(    )

    我们为什么活着?①活着就应该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让生命焕发出光彩。②“水清鱼读月,山静鸟听风”,能领悟山月对话的静谧,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体验。③欢看潮涌大江的壮阔,品味人间真情的美好,活着就是一种快乐享受。④

    A.①    B.②    C.③    D.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以下是某中学对学生“好的阅读习惯”调查(调查人数:300)后的情况显示。从直接呈现该表格信息的角度做概括,最精当的一项是(     )

    调查内容

    调查情况%

    经常做

    偶尔做

    不做

    积累词汇做摘录笔记

    13

    42

    45

    动笔勾画圈点批注

    15

    25

    60

    遇到不懂的词查字典

    17

    50

    30

    A.“积累词汇做摘录笔记”的,“经常做”的为13%,“偶尔做”的为42%,“不做”的为45%;“动笔勾画圈点批注”的,“经常做”的为15%,“偶尔做”的为25%,“不做”的为60%;“遇到不懂的词查字典”的,“经常做”的为17%,“偶尔做”的为50%,“不做”的为30%。

    B.该中学学生没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语文老师要加强引导。

    C.真正符合该中学学生阅读的文章、书籍不多,校领导要注意调整。

    D.该中学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①武松乘着酒兴,走上冈子来,见一个败落的山神庙。行到庙前,见这庙门上贴着一张印信榜文。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转身再回酒店……

    ②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力气,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

    1.上文节选自古典长篇小说《     》。

    2.作者要塑造武松“打虎英雄”的形象,却为何写武松胆怯,想转身回去?

    3.武松从柴进庄上出来,就一直将哨棒带在身边,作者也时时提起它,读者满以为定当靠它打虎,结果却没有用上。这样写有何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古诗文默写

    (1)刘禹锡被贬23年,却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       表达自己的乐观精神,文天祥身陷囹圄忠贞不屈,发出             的千古绝唱,苏轼“游宦”五年,丧妻别子,中秋节月夜却发出                的美好祝愿。

    (2)不戚戚于贫贱,          

    (3)          ,思而不学则殆。

    (4)《出师表》中表达诸葛亮追求志向的句子是                    

    (5)             ,在乎山水之间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古诗文阅读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   )

    A.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

    B.诗人用 “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使冶炼场面卓然生辉。

    C.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嘹亮的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

    D.这是一幅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

    2.简要回答:如何理解“赧郎”这个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秦时妇人

    唐开元中,代州都督以五台多客僧,恐妖伪事起,非有住持者,悉逐之。客僧惧逐,多权窜山谷。有法朗者,深入雁门山。幽涧之中有石洞,容人出入。朗多赍干粮,欲住此山,遂寻洞入。数百步渐阔,至平地,涉流水,渡一岸,日月甚明。

    更行二里,至草屋中,有妇人,并衣草叶,容色端丽。见僧惧愕,问云:“汝乃何人?”僧曰:“我人也。”妇人笑云:“宁有人形骸如此!”僧曰:“我事佛,佛须摈落形骸,故尔。”因问佛是何者,僧具言之。相顾笑曰:“语甚有理。”复问宗旨如何,僧为讲《金刚经》,称善数四。僧因问此处是何世界。妇人云:“我自秦人,随蒙恬筑长城,恬多使妇人,我等不胜其弊,逃窜至此。初食草根,得以不死。此来亦不知年岁,不复至人间。”遂留僧,以草根哺之,涩不可食。

    僧住此四十余日,暂辞出人间求食。及至代州,备粮更去,则迷不知其所矣。

    1.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为(     )

    A.因问佛是何者,僧言之(详细   )

    B.客僧惧逐,多窜山谷(暂且  )

    C.有妇人,并草叶(  衣服   )

    D.代州都督五台多客僧(认为)

    2.选出与“以草根哺之”中 “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时有物外之趣   B.愿借子杀之

    C.辍耕之垄上      D.何陋之有

    3.翻译下列句子。

    (1)我事佛,佛须摈落形骸,故尔。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通读全文,你很容易联想到我们曾经学过的类似的文章,请写出篇名,并写出两篇文章写法上的任意一点相似之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议论文阅读

    疯狂粉丝的背后

    ①一项媒体联合调查结果称,目前中国粉丝的数量超过两亿人。“粉丝”已替代“追星族”,而成为所有人、事、物的迷恋者、狂热者、喜爱者、支持者的统一代名词,成为狂热迷一族的最强代名词。

    ②“粉丝”,已然成为一种无孔不入的现象。正如西方一位文化批评家所言,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渴望更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价值观念的尺度已完全改变——这个“渴望更新的世界”,因为人类的生活和渴望,不仅每日是新的,而且,也不断涌现出新的文化。伴随着当今娱乐时代产生的“粉丝”群体出现的,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的“粉丝文化”就是这样一种新文化。

    ③无论健康、极端,还是疯狂,粉丝文化受到公众的广泛承认并迅速蔓延。2006年8月出版的《中国中学生百科全书》用许多词条来解释、说明追星现象。这或许意味着,“粉丝文化”开始通过教育的通道,走上中国文化的“正文”。

    ④事实上,真正应该担心的还有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各种选秀活动中越来越猖獗的“粉丝秀”,即各个媒体开始关注的所谓“职业粉丝”现象。2007年3月31日《环球人物》的报道说:台上选手谈笑风生,台下“粉丝”则服装统一,加油助威,他们会为了选手的一次情绪波动而微笑、哭泣……中国人突然被“粉丝”的疯狂举动镇住了。但如果你真以为这些选手魅力无边到让人一见钟情,那就大错特错!他们从素不相识的面孔一夜之间成了“万人迷”,全仰仗“职业粉丝”。据调查,“职业粉丝”大多来自13岁—25岁之间的年轻人,身强力壮,有饱满的精力,洪亮的嗓门,热爱“粉丝”职业。他们接受的训练,就是揣好某个明星的照片,认准模样以后,在他每次公开亮相的时候,忘我投入外加歇斯底里地欢呼对方的名字。而“职粉”也有自己的等级,最普通一级就是举举海报,喊喊名字,为选手造势、造人气。中级“粉丝”就有技术含量了:他们前赴后继地去热门网站发帖子,为选手制作个人网页、博客,拉高人气。顶级的“职粉”,甚至能与选手和主办方保持紧密联系,指挥“粉丝”、组织拉票、制作宣传品、与其他选手的“粉丝”团合纵连横。

    ⑤当然,活儿不能白干,视每个人参与的次数和现场表现拿赏钱。当曲终人散之际,职业粉丝们擦干眼泪,润润喉咙,带着兴奋后的疲惫,从顶级“职粉”那里领薪水。

    ⑥如果说,“职业粉丝”也是泛娱乐时代应运而生的一种谋生手段,它在经济层面是无可厚非的,凭汗水、凭泪水、凭气力吃饭,没什么不妥。但毕竟,“职粉”以金钱打破了开蒙时期粉丝文化的纯粹度,似乎有违娱乐精神的初衷。

    ⑦很多人对越来越职业的“粉丝精神”表示担忧,也有粉丝开始反思自己的“职粉”身份。一位曾经沉迷超女拉票的粉丝对记者说:“我们的痴情只会变成商家和高层捞钱的筹码。偶像说一句‘支持我’,我们就蠢蠢欲动,却不知道后台是谁在数钱数到手软!”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

    2.文章第④段开头说:“事实上,真正应该担心的还有另外一个问题”,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之前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记叙文阅读

    生命的化妆

    林清玄

    ①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

    ②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使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③因此,我实在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④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深深的微笑。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分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次级的化妆是把人突显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或年龄的。最坏的一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眉,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没有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

    ⑤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⑥多么有智慧的人呀!可是,“到底做化妆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我感叹地说。

    ⑦“不对的,”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三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⑧化妆师接着做了这样的结论:“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样,你懂化妆了吗?”

    ⑨我为了这位女性化妆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深为我最初对化妆师的观点感到惭愧。

    ⑩告别了化妆师,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表,有了这样的深刻体悟: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

    ⑾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

    1.阅读文章,请填写下面表格。

    情节

    “我”的感情变化

    询问化妆的最高境界

    意外

    2.结合全文的内容,说说你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作用的理解。

    3.请你简洁概括文中化妆师的形象。并结合现实,说说你对“第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这句话的理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1) 水,有时是雪,有时是露,有时是冰凌,有时是雨珠……变的是形态,不会变的是晶莹;日子,有时是甜,有时是苦,有时是幸福,有时是酸楚……变的是感受,不会变的是真实。生活中许多变化着的人、事、物,都有不变的地方。

    请以“不会变的是_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①在横线处填写一个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②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及姓名。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2) 以“你,让我驻足”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及姓名。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