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选择题 24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24 题,中等难度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4 题
  1.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最后一部著作《人类与大地母亲》的部分目录如下:

    第10章:世界的地平线(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

    第11章:旧大陆文明中心(约公元前2140—前1730年)

    第12章:马的驯化与欧亚草原游牧生活的创造

    第13章:区域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约公元前1730—前1250年)

    第14章:旧大陆的民族大迁徙(约公元前1250—前950年)”

    可以推断此书的基本特点是(   )

    A.断代史整体史观    B.编年史社会史观

    C.编年史文明史观    D.国别史生态史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历九代国君。其中,兄终弟及3人.次子继位1人,孙子继位2人,不明嫡庶1人,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仅2人。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分封制度瓦解    B.宗法制度松弛

    C.王位继承混乱    D.中央集权确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唐长安四年,监察御史肖至忠弹劾宰相苏味道后,御史大夫李承嘉曾责之曰:“近日弹事,不咨大夫,礼乎?”肖至忠却答曰:“故事,台中无长官。御史人君耳目,比肩事主,得各自弹事,不相关白。若先白大夫而许弹事,如弹大夫不知白谁也!”李承嘉无言以对。由此可见唐代(   )

    A.监察权独立于行政权之外    B.监察官员不受长官节制

    C.监察机构内部分工混乱    D.监察官员有独立奏事传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据《山东东吕府馆陶县志》载:清中叶“本邑男耕妇织,各务本业,大布(俗称粗布)一种输出境外,远销晋省。夏麦秋粮,每值丰收,水路可由卫河运至天津销售,尔时布缕粟麦鸡子等皆为输出物之大宗。”此记载反映出当地(   )

    ①自然经济占主导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对外贸易发达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克里斯提尼在推行民主制的同时,也更为注重公民权的限制,移民要想获得雅典的公民权更为困难。这些外来人当时的官方名称是迈提克。只有那些对雅典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迈提克,作为一种奖励,在经公民大会的特别投票通过后才能获得雅典公民权。由此获得的主要信息是(   )

    A.雅典旧贵族特权被铲除

    B.公民大会主要维护雅典公民利益

    C.雅典公民权有限度开放

    D.外邦人不能取得雅典公民的资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马克思说:“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以下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通过商品倾销,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大和深化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全球扩展的本性

    C.“交通的极其便利”指火车、轮船、飞机等先进的交通工具

    D.工业化大机器生产是西方国家不断扩张的重要动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人口迁徙有利于世界联系加强。阅读表一,对该材料的解释正确的是(   )

    欧洲移民表

    ①美国是欧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

    ②移民潮加速了欧洲文明向外传播

    ③交通方式的进步推动了欧洲向外移民

    ④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欧洲向外移民的主要原因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恩格斯后来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写再版前言时承认:“这本书里所描写的那些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恶劣现象,现在或者已被消除,或者已经不那样明显。”1895年,他在最后一篇文章中说:“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恩格斯形成上述认识的原因是(   )

    A.恩格斯放弃了暴力革命的原则

    B.资本主义调节机制渐趋成熟

    C.资产阶级实现了社会主义目标

    D.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8世纪80年代,美国政治家麦迪逊写道:“全世界将初次看到一种以颠倒一切政府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全世界将看到整个社会权力到处服从于各部分权力;全世界将看到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怪物”是指(   )

    A.君主立宪制国家    B.邦联体制的国家

    C.联邦体制的国家    D.民主共和制国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动荡……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关于“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本质认识是(   )

    A.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巩固

    B.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

    C.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D.说明法国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逐渐平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这次革命不是一次反对哪一种国家政权形式——正统的、立宪的、共和的或帝制的国家政权形式的革命。它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它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个集闭转给另一集团而进行的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而进行的革命。”马克思所说“这次革命”是指(   )

    A.俄国十月革命    B.法国巴黎公社

    C.法国大革命        D.英国“光荣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据此判断西方列强获得的特权是(   )

    ①居住和租地 ②领事裁判权 ③关税自主权 ④最惠国待遇

    A.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研究者收集的《辛丑条约》签订及对社会影响的几段史料。据此他要论证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趋势是(   )

    A.由半殖民地向殖民地逐步过渡    B.用西方民主与科学去唤醒民众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抵御侵略    D.进行民主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费正清在《传统与现代》中说“中国的政治生活一旦失去了天子的存在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崩溃,因为此时的国家首脑已经得不到传统礼教对至高权威持有者的敬畏了”。费正清这句话旨在说明(   )

    A.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秩序重构的艰难曲折性

    B.维新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幽禁的历史命运

    C.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它所取的思想解放作用

    D.历史传统决定了中国无法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35年10月初,蒋介石在成都先后作了题为“建设新四川的根本要道”和四川治乱为国家兴亡的关键”的演讲,强调四川地位的重要及其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的密切关系,第一次明确、公开地提出了“天然是复兴民族的最好的根据地”的思想,肯定地阐明了以四川为根据地的思想。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国民政府(   )

    A.依托四川以应对日本扩大侵华    B.将西南作为抗战大后方

    C.建设新四川以剿灭红军        D.为迁都四川作准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一组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

    A.自强求富的探索    B.列强的经济侵略

    C.民族工业的兴起    D.经济结构的变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34年,国民政府公布《合作社法》,规定合作社是“依平等原则,在互助组织之基础上,以共同经营方法,谋社员经济上之利益与生活之改善”的团体,它是不同于公司的另一经济组织形式。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标志着封建剥削制度被彻底废除

    B.有利于国共合作开展全民族抗战

    C.反映了国民政府规范市场经济体系

    D.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建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二战后两极格局的一些特征实际上在雅尔塔会议期间就已经形成。在如何划分欧洲势力范围问题上,美英所代表的西方和苏联在雅尔塔达成了所谓的“巴尔干百分比”,即苏联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占有90%和75%的优势;英国(连同美国)在希腊占90%的发言权;南斯拉夫和匈牙利,苏联与西方平分秋色。“巴尔干百分比”的特征有(   )

    ①大国强权 ②两分天下 ③冷战对峙 ④美苏争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表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备战状态

    C.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D.世界处于美苏冷战格局,新的力量已孕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54年12月25日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人民政协要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这些规定(   )

    A.表明人民政协具有参政议政职能

    B.反映出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明确了人民政协是国家权力机关

    D.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55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农业合作化必须依靠党员团员和贫农下中农》的重要文件,此后“贫下中农”一词在各新闻媒体频繁出现。该词在中国大地上使用达到顶峰应是在(   )

    A.1955~1957年    B.1956~1966年

    C.1966~1976年    D.1976~1978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的是“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一度还确立了“将消费型城市变为生产型城市”的方针。对城市的这种抵制在1960年发展为完全反城市化,确定了当时的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1949—1978年间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国成立初期,生产力水平低

    B.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C.中共积极推进工业化方针的影响

    D.中共重视“三农问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牛军在《论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一文中说,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作为这项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这一政策(   )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B.率先为印度和越南两国接受

    C.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D.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70年1月20日,美国国务卿发言人麦克洛斯基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中美大使级会谈将在“中共大使馆”举行。几个小时后,他修正自己的说法,宣称会谈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举行。而且他在讲话中反复说了三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材料反映了(   )

    A.“尼克松主义”

    B.美国放弃“两个中国”言论

    C.中美联合,对抗苏联

    D.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正常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价值破坏”和“价值构建”是近年来伦理学与历史学研究的交叉领域,无论是“破坏”还是“重建”,都反映了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58年,雅典设立奥泰里克专项基金,规定穷人观剧只要不中途退场,即可得到两个奥波尔的观剧津贴制度。……因为有两个奥波尔,有人就以为自己的生活有了保障,不用做任何事情,只用在观剧的时候呼呼大睡。后来,观剧者的呼噜声、吵闹声让人几乎听不到表演者在说什么,观剧者的欺骗超越了表演者的表现。在两个奥波尔的诱惑下,雅典人变得不在那么自觉、有序、善良。

    ——根据齐默恩《希腊共和国》、古郎士《希腊罗马古代社会研究》整理

    (1)试从“价值构建”和“价值破坏”的角度对材料一中提到的古代希腊观剧津贴制进行全面评价。

    材料二 新的价值观念在16世纪后的西欧形成了巨大的浪潮。英国街头戏剧中的一段台词所说:“金钱,这是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金钱,这是医治一切苦闷的良药,这是世人所珍藏的珠宝;金钱,这是妇女所拜倒的偶像。”

    (2)材料二中的新价值观指什么?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的相关史实,简要分析这一新价值观确立的原因以及对后来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

    ——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

    (3)分析20世纪初一批新式知识分子主张“道德伦理革命”,价值重构的原因。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社会价值构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代中国价值构建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5至20世纪,人类历史的发展在经济领域经历了重大转变,其中货币流通、世界市场、国际贸易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始自晚明(15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前半叶),社会转型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白银的货币化。……货币经济的扩大发展,在中国和西方几乎是同步的。

    ——《晚明社会变迁研究》

    材料二 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三 “白银的世界货币中心地位在世界上持续了几个世纪后逐渐被黄金取代。……二战后,美国把黄金与美元挂钩,创立起“美元帝国”。

    ——寇玉琪《货币:统治世界的终极武器》

    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时期,西方国家“货币经济扩大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能主导世界市场的政治、经济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元帝国”得以建立的时代背景。并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规范世界市场秩序做出了哪些努力?

    (4)“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是世界创造了欧洲”。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