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句子默写 1 题,名著阅读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虬枝qiú     潜力qiǎn     埋怨mái      稗官野史bì

    B. 槲树hú      慨叹gǎi      谄媚xiàn     犯而不校xiào

    C. 混淆xiáo     珍馐xiū      韶华sháo     数典忘祖shǔ

    D. 寒噤jìng     执拗niù      棱角líng     虚与委蛇sh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震憾  飞扬跋扈   可见一班   英雄辈出

    B. 丰谀  诚惶诚恐   穿流不息   墨守成规

    C. 松驰  真知卓见   义愤填膺   仗义直言

    D. 愧怍  莫衷一是   当仁不让   再接再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书声朗朗的校园营造出了更加浓郁的书香氛围,长期坚持下去,必将培养少年成为谦谦君子、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B. 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三年来的默默付出。

    C. 自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开播后,在传统媒体、报纸杂志、网络媒体、社交媒体以及微信、微博上刷出各种惊人数据,成功掀起全民观影热潮。

    D. 夏天是吃龙虾的好季节,可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吃龙虾,就会导致病情加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古诗文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___,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

    ③杜牧的《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巧用典故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④《过故人庄》中表现了友人家优美宁静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句诗表现了落花积极进取的精神,但龚自珍《己亥杂诗》中 __________,_________在境界上更胜一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题文)阅读名著。

    (1)《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犀利,心机极深细,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个人是________。书中各个精彩的情节中,最具有喜剧气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国鼎立,争霸天下;《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聚义梁山替天行道;《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历经磨难,西天取经。在他们各自的团队中,都有中心人物。请你从其中一部作品中选择一个中心人物,简要说明这个人物的“中心”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综合运用

    材料1:今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突破7亿,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5.8%。

    材料:2:调查中,97.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每天上网。仅46.6%的人表示能忍受1天以上不上网,仅22.4%的人能忍受3天以上不上网。

    材料3:83.2%的人坦言网络改变了自己和周边人的性格。具体而言,63.6%的人认为过度上网使人“变得内向”;57.3%的人觉得整天泡在网上让人“更孤独”;46.2%的人选择“缺乏创造性”;41.5%的人选择“变得被动”,34.8%的人指出网络会让人“情绪低落”。

    材料4:网络使人们哪些习惯被弱化或渐渐丧失?调查中,排在首位的是“写信”(69.1%),其次是“看纸质书”(56.5%),排在第三的是“做运动”(46.8%)。接下来还有“打电话”(36.9%)、“面对面沟通”(37.7%)、“外出参加聚会”(30.0%)等。

    (1)请你概括说说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

    (2)对于使用网络,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大家看法不一。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说理由。

    (3)如何理性地使用网络?你的建议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全词用语精炼传神。上片一个“____”字,点明边塞战事吃紧;下片一个“____”字,尽显征人无尽悲怆。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

    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又何焉           ②弗敢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之”与“公与之乘”的“之”意义相同的是 (   )

    A. 受任于败军际   B. 友人惭,下车引

    C. 乃记而去   D. 无丝竹乱耳

    3.翻译句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4.(1)曹刿坚持拜见鲁庄公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长勺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你认为鲁国战胜齐国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联系实际浅议你的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百合花开

    ①小时候,跟父亲去山谷,一朵白色的花吸引了我。

    ②在草丛里,它独自开着。它几乎和我一样高,花朵像喇叭一样大,却一点也不张扬,白色的花瓣微卷着,露出嫩黄的蕊。擎起它的根茎好像不胜重力地自然弯曲,让它看上去那么高贵,却又那么地孤寂。

    ③我被这朵花迷住了,久久不肯挪步。

    ④父亲说,这是野百合。因为我喜欢,父亲决定把它带回家。我本以为,他只是掐了花就走。没想到,父亲小心翼翼地拨开草丛,先清除了周围的一大片杂草,很快,一株亭亭玉立的野百合出现在我面前。它像童话中迷路的小仙子,突兀地出现在这片山谷里。它纯洁的白,让周围的一切黯然失色了。可它又是那么无助而脆弱。我担心它那瘦长的根茎,风一吹就会被折断。父亲用随身携带的一把小锄头从四周开始挖土,他掏得很深。我全神贯注地守在一旁,扶着花朵。很快,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球茎,完整地悬空出来。

    ⑤父亲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托着球茎,把花朵搁在肩膀上。我欢天喜地地跟在父亲身后。那朵百合花在父亲的肩头一颤一颤的,正冲我笑嘞。

    ⑥父亲把它种在屋旁的菜地里,用一根小木棒将它固定好。经过一番腾挪,野百合似乎也累了,有些萎靡不振。我疑惑地问父亲,它还能活么?父亲笑笑,说你明早来看它。第二天一起床,我就跑到菜地里。只过了一夜,野百合似乎适应了新环境,精神抖擞地立 起来。硕大的花瓣上,还有几颗露珠在晨光中闪烁。我的整个暑假,因为它,多了许多憧憬和幻想。每天,我像探望老朋友,看它在风中摇曳,看蜜蜂在它的花蕊里沾满嫩黄嫩黄的花粉……

    ⑦九月天气逐渐转凉,野百合也在一阵阵的凉风中逐渐枯萎、凋零。看着凋落的花瓣,生命的短暂、美的易逝,让我第一次感到了忧伤。父亲说,我们可以把球茎分瓣,来年会变成几棵,父亲将百合花的球茎挖出来,分成七八瓣,在菜地的一角重新栽下去。

    ⑧八岁那个冬天,我每天都要去看看,但是,野百合的嫩芽迟迟没有冒出来,我便等得失去了耐心。美丽的雪花,春节的喜庆,使我几乎忘了野百合的事。春天来了。太阳的温暖改变了这个世界。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屋旁的菜地里齐刷刷地站着一溜茁壮的青苗,七八棵的样子,像一支小队伍。我即刻兴奋地跑去告诉父亲,我的百合花长出来了!

    ⑨父亲让我知道了一朵花是怎么长成的,也教会了我认识这个世界、热爱这个世界。是他给予我的欢乐太多,让我二十年都不愿走出他给我的幸福时光。可他又是多么的残酷,二十年前就丢下我独自远去。让我经常在这一刻谈笑风生,下一刻便愁云密布。

    ⑩世间美好的事物总是太过匆促、短暂。仿佛流星在心中留下的刹那光芒,要我们用尽一生去寻找、捡拾。我常常会突然忘却自己身在何处,满心满眼都是父亲的影子,伸出手却总也触摸不到他。那倏然间的惊悚,似一个无底的深渊,无论我怎么努力,世界的一角已无可挽回地沦陷……直到今天,每当看到百合花,我都会伤感和怅惘,我知道它们中永远不可能有陪伴我成长的那朵野百合。就像我把爱无限地放大,最爱我的父亲也不会再回来。可我仍固执地相信,还有许多野百合在某个荒野一年年寂寞地盛开。它是我 孤寂中的念想,迷茫时的希望,是当我的人生沉入谷底时,亮着的最后一束光芒……

    1.依据提示填空,完善文本线索。

    百合花: 初见百合花 → 移植成功 → → 再度生长 → 又见百合; “我”的情感变化:喜欢 → 憧憬和幻想 → 忧伤 → → 惆怅和怀念

    2.第④段加点的词好在哪里?

    3.请赏析第⑧段画线句子。

    4.在“我”成长路上,百合花给了“我”什么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人类的创造力如何起源

    ①科学家一直认为直到4万年前,早期人类才开始突破自身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但近年的考古发现,早在20万年前,人类的创造力便崭露头角了。不过,不是进化中突发,而是经过“细水长流”般的累积才得以出现的。

    ②长期以来,考古学家都认为,使用符号如语言是现代人认知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但近来,研究人员开始在考古记录中寻找其他现代行为的来源。

    ③20世纪90年代开始,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考古学家沃德利发掘西布度洞穴并进行了研究。其报告显示,西布度穴居人于7.7万年前便开始从木本植物中选择树叶制作寝具;树叶出自一种具有天然防虫效果的树,可以驱防那些目前携带致命疾病的蚊子。研究人员在南非其他地区发现,距今10万年至7.2万年前,居住在布隆伯斯洞的原始人能制作用于裁剪兽皮衣服的骨锥。这些用具和工具十分简陋,“但在一个仅由自然物质所组成的世界里,想象新事物及将其付诸实现的能力便几乎成了魔法。”这是创造力起源的历史视角。

    ④虽然早期人类的创造力令人印象深刻,但我们的远祖与现代人在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上仍存在巨大差异。到底是怎样的原因使我们这一种群从远祖之中脱颖而出呢?这是探究创造力起源的另一维度。

    ⑤物竞天择促使人类形成更大的脑。就脑容量而言,更新期灵长类动物的平均脑容量是450cm3,与黑猩猩相仿;160万年前的直立人约930cm3;而10万年前的现代人为1330cm3。在这样的脑容量下,估计有千亿神经元在处理信息,在约长1.65万千米的有髓神经纤维中传递,穿过1.5×1014个突触。

    ⑥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体质人类学家赛门德费瑞通过检测现代人、黑猩猩的前额皮质发现,其中有几个主要分区在人科进化过程中经历过重新改组。如现代人的额及前额叶皮层(负责实施计划与组织感觉输入的部分)在容积上几乎是黑猩猩的两倍。并且,此区域神经元间的水平空间增大约50%,给了轴突和树突更多空间。“这意味着大脑能有更复杂深远的联结,可以处理神经元间更为错综复杂的交流。”

    ⑦认知科学家嘉宝认为,当代那些极富创造力的人群,都是优秀的幻想者,总会通过以往的某个记忆或想法自然地联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联想有助于触类旁通,并导致创新思维的突破。且更大容量的大脑意味着更优秀的自然联想力;拥有数十亿并且空间宽阔的神经元的前额叶皮层可以处理更多刺激,有更多神经元可以参与特殊片段的处理,拥有更细致的记忆,探索更多潜在刺激间的联接。目前,嘉宝正通过计算机模拟大脑是如何在分析与联想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并最终帮助人类走出认知萌发期,学会从新角度看待事物,从而让大脑产生创造力。“仅仅拥有更多神经元是不够的”,“人必须将大脑灰质的用途发挥到极致。”

    ⑧大约在10万年前,我们祖先的思维就已经犹如一个干燥的火绒盒,等待着合适的社会环境将其点燃。苏黎世大学的克里斯托夫发现,在一个行军蚁窝旁,一只雌猩猩拾起一根细枝,将其一端插入松软的土中,挡住巢穴入口,等待兵蚁出来。当蚁群爬满细枝10厘米长度时,她便将细枝拔出,熟练地将上面的蚂蚁吃掉。黑猩猩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但不能将知识上升为先进科技,也不会在使用工具的基础上加以提高,如制作新的工具。而现代人每天都在汲取他人的思想、经验,并加入自己的创新,直到获得一个全新、复杂的事物。比如说,没有一个人能掌握便携式电脑中所有的复杂科技,这些科技成果来自好几代发明者的才思积累。人类学家将这种技术的积累称为“文化棘轮效应”。它首先要求人们将知识代代相传,直到有人能想到改进方法。伦敦动物行为学家刘易斯•迪安通过研究揭示了为什么人类有创造力而黑猩猩却没有:拥有认知能力,故我们的祖先能轻而易举地将知识传递给别人。

    ⑨不止如此,伦敦大学进化遗传学家马克•托马斯,从4万年前生活于欧洲的晚期智人达到创新高峰这个事实得出结论,采猎群体的规模越大,孕育出新科技的可能性就越大。在大群体内,越是经常与他人接触的人,越有可能学到新发明。伦敦大学考古学家考沃德研究2012年考古发现,认为由于大约7.1万年前南非由人口密度增长而带来了技术复兴,并得出结论“像病毒一样,文化创新需要特定的社会环境加以推动”。这是创造力产生更为重要的原因。

    1.本文从哪几个角度阐述了人类创造力的起源问题?

    2.⑥⑦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3.简要概括“文化棘轮效应”产生的条件。

    4.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

    ①“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出自《吕氏春秋·诚廉》,意思是说:石头可以被碾碎,但不能改变它坚硬的本质;丹砂可以被磨细,但不能改变它赤红的本色。对于华夏儿女来说,名节操守不容玷污,理想志向不可动摇,就如同石之坚、丹之赤一样不可改变。

    ②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名节操守和理想志向,认为这是人的“正性①”。大雪压枝,不改四季青葱的本色,是松柏的品节;狂风席卷,不改九天翱翔的征程,是鲲鹏的志向。古人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认为天地之间,虽然品物万殊,但皆有其正性。人的正性就是“人间正气”。

    ③古往今来,凡立身高洁、守志坚决之人,皆能为保持品节而坚贞不屈,为固守信念而视死如归,文天祥便是典范。南宋末年,文天祥临危受命,率军抗敌,兵败被俘,不受威逼利诱,至死不屈。“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是文天祥忠贞不渝品质的表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他大义凛然、为国捐躯的真实写照。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情况下爬雪山,过草地,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在高原寒、炊断粮、风餐露宿的条件下,在面对围追堵截、伤亡巨大的情况下,若没有坚韧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若没有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理想信念,红军就不会成就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闻名世界的壮举。

    ⑤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人间正气”,为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提供了凝聚力和驱动力,是我们创造美好未来的坚实基础。“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这种“人间正气”激励着中华儿女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请你分析文章第一段有何作用。

    2.下列词语中,对理解本文中心论点起关键作用的两个词语是___和___。

    名节操守  理想志向  不可改变

    人间正气  大义凛然   出生入死

    3.根据上下文的论证过程,在第④段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

    【甲】既然个人如此,群体理应也是这样

    【乙】个人尚且如此,一个群体更是这样

    【丙】不仅个人如此,一个群体也是这样

    4.请你从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文天祥除外),借这个人物说说你对“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虚度光阴不是青春,惜时好学才是青春;驻足等待不是青春,昂扬前行才是青春;漠视逃避不是青春,勇于担当才是青春……灿烂的花季里,我们有多彩的故事;青春的原野上,我们一路放歌。

    请以“这才是青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