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22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货币战争》中说“英国金融资本的突击力量远比船坚炮利的帝国海军更具威力,他们将首先打垮中国的白银货币本位,……政府的财政税收权、军事与国防的开支权将逐步沦丧,中国将不可避免地成为西方列强的待宰羔羊。英国首先冲击大清帝国白银货币本位的方式是(    )

    A.强迫赔款    B.商品输出     C.鸦片走私      D.开设工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

    A.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B.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

    C.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D.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管事官------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此材料说明中国丧失了(    )

    A.领土主权          B.贸易主权

    C.司法主权          D.关税主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到1900年,90个中国港口处于外国势力的实际控制中,基督教传教士在全中国范围内寻找皈依者,外国炮舰巡游在中国水域。”据此,列强得到内河航行权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中西交流        B.洋货畅销内陆

    C.威胁中国国防        D.教案不断发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并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来往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资政新篇》的这些改革建议,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说明(     )

    A.这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农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C.当时的农民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D.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近代先进事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长期的犹豫不决后,欧洲人终于决定支持大清政权,……因为他们与满洲人签有条约和贷款协议……。”这表明列强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从根本上取决于(    )

    A.清政府对列强的态度      B.列强维护侵略权益的需要

    C.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      D.列强实现以华治华的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图洪水泛滥,比喻太平天国像洪水一样(波及18个省,600多城);图中长茅草,喻指被称为“长毛”的太平军;岸边尸骨碎离,喻指运动死了很多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毫无可取之处

    B.材料观点是站在统治者立场

    C.太平军纪律松散

    D.太平天国运动彻底脱离群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黎仁凯在《洪仁玕的历史定位》中指出:对于作为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的洪仁玕,论者已不囿于太平天国的圈子,而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多角度进行透视……。这说明史学家对洪仁玕的定位较高,主要是看重了他(    )

    A.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核心领导了防御战

    B.利用西方学说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C.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设想

    D.最早进行“器物”及政治改革的实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孙中山曾说:“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倒贫者也。但民生主义,在前数十年,已有行之者,其人为何?即洪秀全是也。”材料中“前数十年”民生主义的含义是(     )

    A.凡天下者田,天下人同耕       B.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C.中央集权,广开言路         D.以法治国,公选官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

    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D.全面赞扬与肯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00年出版的《中国旬报》社论申明:“盖洪秀全与本国争权,□□□与外国争权,虽所争之事未尽合理,而争权之兆已隐伏于四百兆人之方寸间矣。”这里的□□□应为(     )

    A.洋务派       B.强学会      C.义和团       D.同盟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以图证史和以史释图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严昌洪教授的新著《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以大量的历史图例,展现了民国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时期社会生活的灿烂画卷。下列图例反映的历史信息错误的是(    )

    A.宣统三年银币发行时中国已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B.民国三年银币发行时辛亥革命的果实已被窃取

    C.图例一到图例二的变化反映近代中国的民主化历程

    D.民国三年银币发行表明当时中国的政体依然是君主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拿破仑曾经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其苏醒时,世界会为之震动。下列史实能说明拿破仑观点的是(    )

    ①辛亥革命  ②袁世凯复辟帝制 ③五四运动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据1915年12月14日《大公报》载:“总统(袁世凯)首出发言。谓做皇帝不仅牺牲个人,并且及于子孙……非图谋个人之福利也。今日即举国一致赞成君宪,余复何言。惟望诸君同心协力,共挽时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当时实行君主立宪是顺应民心做法 

    B.皇帝制度祸国殃民遭到所有人唾弃

    C.总统顾及民生,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D.一场复辟闹剧,逆历史潮流而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外交学院吴建民教授讲的“弱国当是没有外交的……但是并不等于国家不是很强的时候外交官就不能发挥作用.你看顾维钧1919年……巴黎和会上拒签《凡尔赛条约》”。下列事件与之相关的是(    )

    A.五卅运动爆发          B.新文化运动开始

    C.五四运动爆发          D.中国共产党成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他们虽然有社会变革的方案,但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他们肯定没有从革命或阶级斗争的观点来进行思考。实际上,他们几乎没有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全球通史》)下列人物属于“他们”的有(    )

    A.圣西门     B.黑格尔    C.马克思     D.列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摘录了“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等关键词,你认为他正在学习的是(    )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第一国际的成立             D.《共产党宣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871年4、5月的巴黎当局颁布了一系列措施:取消市场经济自由交换的原则;禁止企业克扣工人工资;没收逃亡富人的住宅,供无家可居的工人居住;对贫困的劳动者实行社会救济等。这些措施(   )

    A.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

    B.是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C.体现出政权的无产阶级性质

    D.表明法国已是社会主义国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后,对外宣布:“要恪守我国同其他大国结成同盟的义务”,“将竭尽全力……去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该政治态度直接导致了(    )

    A.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出现

    B.反战、反沙皇专制的革命浪潮

    C.七月流血事件的爆发

    D.《吿俄国公民书》的发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社会主义已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

    D.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历史链条不是光滑平直的,而是有一个一个环节的,这些环节就是产生重大事件或历史转折的年份。据此判断下面哪一年份可成为世界现代史线索中的重要环节(    )

    A.1500年     B.1840年     C.1911年     D.1917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信息是(    )

    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B.党纲的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

    C.明确反帝反封建是党的主要任务

    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奋斗目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 (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45年,中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向蒋介石表示:人民遭受了21年的内战,流尽了鲜血。现在已到了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蒋介石则表示: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这反映出(    )

    A.国共谈判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

    B.国民政府仍坚持独裁内战方针

    C.国民政府拥有较强的武装力量

    D.国民政府的合法性已遭到质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2015年,《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标志着南京大屠杀史实从“中国记忆”上升到“世界记忆”。下列各项可以成为最有力证据的是(    )

    A.屠杀现场遗迹          B.侵华老兵战争回忆

    C.历史文献记载          D.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非选择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材料二 “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成了一个强大的革命”,“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发的地雷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

    材料三“运动一开始就带着宗教的色彩”,“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 “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与停滞对立”。

    ——马克思《中国纪事》 1862年

    材料四  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1)材料一中所说的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分别指? (写出战争名称和时间,以及签订的条约)

    (2)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农民阶级进行了怎样的斗争?材料二、三体现了马克思对该农民运动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指出材料四反映的农民运动的特点。这两次农民运动失败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